京城白塔寺概览

一石

<p class="ql-block">白塔寺地处北京市中心,距离西四不远,它是百姓耳熟能详的地方,附近有著名的人民医院、丰盛医院。</p><p class="ql-block">我曾经每天都从它的面前经过,但直到2019年的5月,才第一次走到里面参观游览……不过,去后没几天,它就关闭整修了……😄等到它重新开放,便又进去看了一下……</p><p class="ql-block">下面分别介绍两次去白塔寺的所见哈~~</p> <p class="ql-block">(一)第一次进去</p> <p class="ql-block">白塔寺最有名的当然是白塔了,它<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可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白塔全名灵通万寿宝塔,几百年来,它都一直默默地躲藏在阜城门内大街路北的妙应寺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说到妙应寺,其实它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其始建于元朝,初名“大圣寿万安寺”,寺内的白塔号称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p> <p class="ql-block">1961年“妙应寺白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p> <p class="ql-block">据说,在辽代的时候,妙应寺所处地区位于辽南京城的北郊,早在辽朝寿昌二年(1096年)便建有一座佛塔,供奉佛舍利以及香塔、佛经等佛教圣物,后来毁于战火……元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敕令在辽塔遗址基础上重新建造一座喇嘛塔。</p> <p class="ql-block">白塔建成后,塔前又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旧名为“大圣寿万安寺”。寺院殿堂栏楯一如内廷,佛像、窗壁皆饰金,是元朝皇室在大都兴建的重要工程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元年(1368),全部殿堂被雷火焚毁,仅白塔幸免。明宣德八年(1443)再修复,改称“妙应寺”。清康熙、乾隆帝间又几经修葺,现仅白塔为元代遗物。</p> <p class="ql-block">妙应寺白塔总高51米,砖石结构,白色体躯,塔基是用大城砖垒起,呈T形的高台,高出地面二米,面积为1422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白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3部分组成。白塔的形制,渊源于古印度的窣堵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台基高9米,塔高50.9米,底座面积1422平方米,台基分三层,最下层呈方形,台前有一通道,前设台阶,可直登塔基,上、中二层是亚字形的须弥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台基上砌基座,将塔身、基座连接在一起。莲座上又有5条环带,承托塔身。</p><p class="ql-block">塔身俗称“宝瓶”,形似覆钵,上安7条铁箍,其上又有亚字形小型须弥座,再上就是13天相轮,顶端为一直径9.7米的华盖,华盖以厚木作底,上置铜板瓦并做成40条放射形的筒脊,华盖四周悬挂着36副铜质透雕的流苏和风铃,微风吹动,铃声悦耳(走到近前即可闻)。</p><p class="ql-block">华盖中心处,还有一座高约5米的鎏金宝顶,以8条粗壮的铁链将宝顶固定在铜盘之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塔基上的双鹿听经石雕</h3> <p class="ql-block">进小庙,需要花20元购买门票。</p><p class="ql-block">小庙规模的确不大,没有几进就走完了!</p><p class="ql-block">大殿内陈设着很多藏传佛教佛像及护法像,并有一些历史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介绍。</p><p class="ql-block">白塔在小庙最后面,其作为重要保护文物,是不可以上去的。</p> <h3>以下是庙内的部分景致</h3> <p class="ql-block">寺内的石榴花盛开ing~~</p> <p class="ql-block">这小庙原来被一片片的平房裹挟着,近几年经过政府的大力整治,现在才得以重见天日!</p><p class="ql-block">出了小庙,我特意在周边的胡同走了走——喜看北京新面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经实地考证发现,映入眼帘的世界和从前大不一样了……</span></h3><h3><br></h3><h3>但,无论怎么改变,那一个个平平常常的犄角旮旯,都是咱们京城有故事的地方……</h3> <p class="ql-block">(二)修复竣工后再去</p> <p class="ql-block">本以为妙应寺的休整还会延续数年,没想到,2021年6月10日,它竟然又重新开放了。满怀着憧憬、满怀着期待,我和朋友一起再次步入其中……</p> <p class="ql-block">实话实说哈,进去走了一圈,有点儿大失所望,除了到处散发出的刺鼻的油漆味,乃了无新意也……</p> <p class="ql-block">不妨再挖掘一二~~</p> <p class="ql-block">话说1279年,忽必烈下令以塔为中心兴建一座“大圣寿万安寺”。</p><p class="ql-block">史书称,这座寺庙范围根据从塔顶处射出的弓箭的射程决定的,面积达16万平方米。然而根据当时街道和周围建筑物位置的推定,当时的白塔寺和今日白塔寺南北向的范围是基本相同的。作为当时营建元大都城的一项重要工程,寺院在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落成,因位于大都城西,所以又称作“西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此开始,这里便成为元朝的皇家寺院,也是百官习仪和译印蒙文、维吾尔文佛经之处。</p> <p class="ql-block">这是入仕元朝的尼泊尔匠师阿尼哥的塑像,就是在他的主持下,经过八年的设计和施工,至元十六年(1279年)终于建成了白塔,并随即迎请佛舍利入藏塔中的。</p> <p class="ql-block">忽必烈去世后,白塔两侧曾建神御殿(影堂)以供祭拜。元成宗时,寺内香火极为旺盛,在元贞元年(1295年)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一场“国祭日”佛事活动中,参加者竟达七万之众,堪称是白塔寺发展的最鼎盛时期。</p> <p class="ql-block">但是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的一场特大雷火,烧毁了寺院所有的殿堂,唯有白塔幸免于难。</p> <p class="ql-block">明宣德八年(1433年),明宣宗敕命维修了白塔。天顺元年(1457年),寺庙也进行重建,建成后命名为“妙应寺”,但面积只有1.3万平方米,范围也仅为元代所建佛寺的中部狭长地带。</p> <p class="ql-block">明清及民国时期,寺院又进行过多次维修,康熙帝、乾隆帝都有御笔亲题的重修碑文(全毁了)。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曾冲入妙应寺将法器、供器等席卷而去。清代中后期,僧人们将配殿和空地出租,并逐渐演变为北京城的著名庙会之一,每到逢年过节,这里就热闹非凡,以至在北京民间形成了“八月八,走白塔”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顺便说,寺里这对儿元代的石狮子是一件搬迁而来的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狮子底下的雕龙须弥座,也是搬来的,与石狮子也没有任何关系,与白塔寺更没关系……这些元代的石刻十分和谐地在一起,只是表示它们是元代的古迹。</p> <p class="ql-block">原来殿堂里的佛像都损毁了,这些都是新塑的。</p> <p class="ql-block">佛像下面的吉象,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供果</p> <p class="ql-block">藻井</p> <p class="ql-block">彩绘</p> <p class="ql-block">里面有乾坤</p> <p class="ql-block">哈达</p> <p class="ql-block">白塔塔基的中心,筑成多折角方形塔座,面积为810平方米,叠高9米,共三层,下层为护墙,二、三层为须弥座,每层四面各左右对称内收两个折角,因此拥叠出许多角石和立面。须弥座束腰部分,每块立面都被两边角柱及上下枭枋所衬托,整个塔座造型优美,富於层叠变化。座上的塔身是硕大的白垩色的覆钵体,形状如同葫芦;上半部为圆锥形的长脖子,有13节,称“十三天”顶上花纹铜盘的周围悬挂36个小铜钟。风吹铃铛铎,声音清脆悦耳。铜盘上坚八层铜质塔刹,高五米,重四吨,分为刹座、相轮、宝盖和刹顶几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1978年对白塔进行了维修加固施工过程中,发现了清代乾隆十八年(1753)存留在高塔顶部鎏金小境内的大藏经、木雕观世音像、补花袈裟、五佛冠、乾隆手书《波罗蜜多心经》、藏文《尊胜咒》、铜三世佛像、赤金舍利长寿佛等。</p> <p class="ql-block">白塔周边的腾退工作尚未完成。</p><p class="ql-block">走在胡同里发现,部分住着居民的院落原本是妙应寺藏经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胡同深处的人家,种的黄瓜,长势喜人……</p> <p class="ql-block">丝瓜开花了</p> <p class="ql-block">未来的白塔寺及其周边会变成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p> <p class="ql-block">注:相关介绍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