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记忆(二)

zmzg骆驼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继《耀州记忆》(一)发布后,“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回忆起过去的事情,仿佛一场梦境,被风雨带到内心深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陕西省铜川市耀县(耀州古城),是我初涉社会,开始漫漫人生路的第一个驿站,兄嫂是我旅途中的贵人。当年,在我人生走向的关键时刻,因他们而光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2年12月,我在东北某地中学毕业,正值冬季征兵,由于家庭出身及社会关系问题,尽管我身体素质非常好,又酷爱打篮球,但在那个“血统论”盛行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应征入伍,卫国戍边把解放军当,无疑于痴人说梦,根本不可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机遇丧失,夙愿泯灭,无奈无助。如果一个人没有遇到渴望已久的机遇,也许心灵深处的伤害,就不会那么深,那么痛,那么刻骨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运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时危机就是转机,当机遇把人抛入低谷时,往往也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沉默寡言的父亲与时在西北“三线建设”工作的兄长一封家书,竟然改变了我人生起点。兄长所在单位正在招工(子弟),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让我赶上了,我没有“上山下乡”,就参加了工作。</span></p> 少年不知愁知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自东北来西北,从故乡到异乡,我似乎像只久困笼中的鸟儿,无拘无束,离巢便自由自在的飞翔。没有了压力,更不懂责任,尽情的放飞,任性的玩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少不更事,时常与同伴惹是生非。或到农村偷摘农民的核桃和柿子,被当地农民端着“老洋炮”猛撵;或与当地人相处不洽,一言不合就打群架;或与同伴“壶中乾坤大,杯中岁月长”,开怀畅饮,不醉不罢休。还曾发生过生死攸关,命悬一线,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未遂事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些往昔的“辉煌”,曾给兄嫂一家,安稳惬意,幸福美满的生活,时常造成“梗阻”,添些麻烦。他们经常为我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甚至寝食难安,又束手无策。“儿大不由爷”,况且兄与嫂。时常想起,愧疚之感萦绕心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兄弟情谊同根相连,血浓于水,是人生最重要的营养。他们为我担当,为我付出,滋养了我的人生,每当想起这些,衷心感恩我的兄嫂。</span></p> 每逢佳节倍思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种放飞自我,无牵无挂的生活,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减弱。但内心深处始终释放着内存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开始与日俱增,想念家乡,想念父母,想念兄弟姊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虽然有兄嫂爱的滋润,情的环绕 ,生活的关照,但总有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之感在心头缠绕,挥之不去。曾达到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境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曾有人说过:嘴唇吻到的地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脚步踩痛的地方,是我日思夜想的地方。那就是故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期间,让我饱尝思乡之情,渴望故乡之苦。现在想起,当时的主要原因,正如杨绛先生所说“你的主要问题就是想的太多,读书太少。”</span></p>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号角已吹遍祖国大地,春风化雨般滤净往昔的尘埃。可我的思维还滞留在过去,不能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而是鬼迷心窍般,似走火入魔,一意孤行要调回东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时父母亲正值壮年,身边还有三子一女,按调转工作的政策无一处相符。父亲也曾在书信中多次与我说:“好儿女志在四方”,“哪里黄土不埋人”, 弦外之意溢于言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后经“高人”指路,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故乡找对象结婚,构成夫妻两地生活,“自古华山路一条” 再无他途。这实质上等于是以婚姻为“跳板”,做“赌注”,以到达调回东北之目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终归还是迁就了他的儿子。经他的同事搭桥,“千里姻缘一线牵”,我没有享受到恋爱的快乐与美好,就仓促成婚。幸运的是,匆忙中撞到的人生伴侣,在当地不仅是位小有名气的才女,更是个乐观聪慧,格局大,心胸宽,有担当,善解人意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时至今日,夫妻共历风霜雨雪,同看星辰日月,相伴相依,相助相守,已经渡过了42个春秋。这正是:“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span></p> 结尾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美国诗人桑塔亚那说:“凡是忘记过去的人们,注定要重蹈覆辙。”这句话太精辟了,这句话太深刻了,它让我在顷刻间,又想起了曾经遇到的人,曾经经历的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江西瑞金城外沙洲坝村有一口水井,旁边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意思是喝上水的人不要忘记挖井人的恩情。泛指人在享受生活时不能忘记开创人的功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那时年轻,有些事情无法懂的,当懂的时候已不再年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回首往事,不忘当初。曾经的坎坷与曲折;失误与教训;幸运与不幸,都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一笔精神与情感的财富;一泓永不枯竭的源泉所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