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美篇转发了三篇文章,真实地记录了井下女高级工程师 全国三八红旗手姬君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姬君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带矿工上北京</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姬君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家庄矿是个神奇的地方。我是1956年从大同煤校毕业分配到的矿上的。从通风区技术员做起,矿工们教了我很多技术,让我担任通风工程师,为改变矿井通风面貌做了一些工作。矿上因此推选我为全国“三八”红旗手。难以忘记和大家亲兄妹一样的矿工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初到矿上,从大城市到了一个小村庄,我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好。住在一个叫杨家大院的地方,这里比王家大院布局好,有门楼和前后院,前院正对三孔窑洞,中间有个水阁凉亭,矿上开会就在那儿。两边是供应科、技术科、财务科办公的地方,院子里还修了一条地下通道通到村外。我很快融入到工人中间,一块下井,大家都很欢迎我。当时,要把三个小煤窑合并成一个大矿,平洞打进去采煤。井下的运输,小矿牛拉车,大矿马拉车,用的是最原始的采煤方法。我天天拉着一头牛上班,下班回来,把牛交回队里。运用学到的知识,采用苏联巴甫洛夫优选法,类似华罗庚运筹法,打眼放炮,用同样的炸药,多打一茬炮,多出一倍煤。当时是计件工资,工人收入也成倍增长。队里老技术人员不少,很多采煤工人喜欢我。没有人叫我小姬,打一开始,就叫我老姬。队里奖励我20块钱,我没要,他们就买了绒衣裤送给我,二班的炊事员给我留饭,留热馒头。矿长很重视我们这些刚来的学生,请我们5、6个大中专生吃饭。面条虽然没有卤,没有炸酱,只有土豆、白菜,但我感到矿长和工友们特别好,使我感到特别温暖,实习了不到一个月,由于表现好,调我到了技术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矿上没人搞通风,我被安排到通风区。开始井下通风采用自然通风,很不安全。我带着两个工人,走遍了2万多米的巷道,对照图纸,详细记录煤层开采情况,标记各个巷道,提出采用四角通风法,再打一个巷道很容易解决。但是,矿长换了,负责通风的是新来的,按他们的方案,不仅浪费钱执行不了,还让我执行另一套,我很不高兴,说他们瞎指挥,跟他们争执。按他们的方案,井下通风乱了,大风机开不了,没法生产,出不了煤。新矿长是老工人出身,又请我回去,再三说要我支持他的工作。我刚生完小胖,就带着三、四个工人去了。矿井地质条件复杂,我把风井口拉高了30米,风就出来了。一个采区的通风很麻烦,好几次差点遇上大的事故,想想都有些后怕。周围有不少小煤窑,本事大的老窑户有的是。有次,小煤窑与矿井打通,从小煤窑进风,整个一个采区风流中断而停产。早上八点带着两个工人,下井巡检,发现几个老窑工扒开小煤窑和矿井密闭墙,偷巷道里的木材,虽然逮住了,但差点冒顶。我们堵在里头,也没人知道,升井后,回到矿上,大家还在等着我们开会,等着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还有几次,带着工人下井检修,遇到有害气体,差点晕死过去,是矿工们七手八脚救了我,我打心眼里感激他们。能为他们做些事,我感到很欣慰。矿工何太儿是从部队招工到矿上的,打仗把耳朵震聋了。他人品好,由于背上被刺了字,开会老批斗他,我给他写申诉材料,给他在张家口当警备司令员的妹夫写信,为他说公道话。他妹夫接到信后,带着部队的人,开着吉普车专门到矿解决他的问题,以后再没有批斗过何太儿。对此,何太儿十分感激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说过,男同志能办到的,女同志也能办到。那个年代,有女飞行员、有女火车司机,我是采煤女工程师,深感骄傲。带着工人经常搞技术创新。1979年,矿上改造矿井通风系统,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也没要过奖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通风区几位技术工人,思想好觉悟高,干活很拼,但视野不宽,知识不够,很想带他们出去学习长长见识。京西矿务局有我的同学,与矿上商量后,便带着张志德、曹茂森、南琪、赵春简前去学习参观。这几位工人常年下井、没出过门儿,更没去过北京。北京是首都,是全国煤矿工人向往的地方。从京西回来路过北京,想让他们看看北京的模样。我从小在北京长大。带他们住在前门,我家小胖大姨找下市体委的招待所。我们一块去看天安门、中山公园,吃烤鸭,心里美极了。还去了北海公园、颐和园。7点开门,我们6点多钟就去了,很有精神。他们都没划过船,我也不敢带他们划船,怕翻船,我也不会划。怎么办?星期日请我家江江和张金坤陪着。爬长城,不记得了,可能去了。看侯宝林演出。侯宝林的儿子侯耀文刚开始在少年宫说相声,我家小胖大姨给买的票。带着高建光、白凯、张志德去人民大会堂参观,带他们看郭兰英唱歌。当时,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议35周年,在首都体育馆文艺演出,我们坐在前五六排看得很清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张家庄矿近30年,矿上推选我为全国“三八”红旗手,表扬我23年如一日,爬巷道,钻落山,为改变矿井通风面貌辛勤工作;省里给我发了“三八”红旗手奖状,登报、上了山西电视台,还在中央电视台播了几分钟。与井下的矿工比贡献,我远不如他们,只是感到作为女矿工,为咱张家庄矿、为咱山西提了气、争了光,心里就感到很满足、很幸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北京的小姑娘到煤矿的高级工程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一采访全国“三八”红旗手姬君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张成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姬君一曾经是张家庄煤矿采煤高级工程师。1969年12月底,我到张家庄煤矿参加工作后就认识了她,她是张家庄煤矿下坑人员中的唯一女职工,是矿上的名人,全矿男女老少都认识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她给人的印象是女强人,身材高大,善于交谈,一口京味普通话,在人群中,常常听到她热情洋溢的话语。她文化水平高,知识面宽,思维敏捷,语言简明,声音洪亮好听,有很强的渗透力,那里有她,那里就是一片靓丽的风景。具有阳刚之气的男同胞们大多数也由衷的佩服她,爱听她演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她在张家庄煤矿工作生话了26年,于1982年年底随爱人一块调到太原煤气化公司。她爱人邱汝明是机电高级工程师,曾是张家庄煤矿机电科长,后调高阳矿任机电矿长。最后调太原是为煤气化公司筹建洗煤厂而去,是张家庄煤矿培养了一批洗煤人才的有力佐证。张家庄煤矿在煤库建了一个小型洗煤厂,是汾西矿务局最早的洗煤厂,虽然生产时间不长,但培养了一批人才,还支援了介休矿务局洗煤厂的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近的一次看见姬君一,也是11年以前在赵鹤龄的追悼会上。这次应邀相见,是因为我们都深深热恋张家庄煤矿这块土地。我在这块土地工作生话了36年,她工作生活了26年。她知道我收集回忆录,准备出一本《张家庄煤矿故事》书后,通过贺守纯老师提供了影像资料和一篇《我帶矿友上北京》回忆文章。这次又通过赵鹤龄二女儿赵慧琴联系确定了这次采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2年2月6号下午3点半,我们来到太原半坡街煤气化宿舍楼,见到了姬君一,已是满头白发的85岁老人,身体变矮了点,听力差了点,但精神好,思维能力强,还是那么健谈。她拿出全部资料,一一给我详细介绍,谈了一个多小时,把全部资料给了我一份,有了这些资料写采访文章就顺利多了。在介绍中,邱汝明高工回来了,他已是87岁的老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爱情的力量使姬君一到了张家庄煤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她于1937年出生在北京(北平)一个望族家庭,当时,正是日本发动“七、七芦沟桥事变”,侵略中国之时,后又发生国内战争。她的童年、少年就是在中国内乱外患,社会大变革时期渡过的,在这种屈辱的时代,斗争的年代造就了她坚强不屈的性格。解放后,她考入大同煤校,在采煤专业学习。1956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需要大批专业人才,她正好适时毕业了。当时,大同煤校分配到汾西矿务局11人,有6人留在矿务局,她分到了生产处。分配到张家庄煤矿2人,邱汝明 常石城。过了一段时间,生产处长高士林知道了邱汝明是她的恋人,便把她调到张家庄煤矿,并亲自把她送来,矿长燕景春、副矿长陈发宪接待了他们。她到掘进队实习一个月,分到生产技朮科后,安排她负责坑下的通风工作。从此开始了26年的坑下艰苦工作,也使她逐渐爱上了煤矿,爱上了通风工作岗位,爱上了不怕苦、不怕累的淳朴的矿工,把自已溶在其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破除旧习俗,坚持坑下第一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封建陋习的遗留,那时,女人进坑是不受欢迎的,坑下出点事故,习惯误流传为是女人惹的祸。故有些封建意识还较严重的男职工反对、排斥、不满女人进坑,不愿和她合作。这引起了性格倔犟、不服输、不信邪的姬君一的强力反抗,她高调声明: 破除封建迷信,男人能干的事女人也能干,并坚定不移的付于行动。通过一段时间实践,曾经反对的男职工也改变了态度,接纳了她,对她的称呼由冰冷的小姬变成热情的老姬,后来又尊称为姬工了,技术工作上也逐步心甘情愿的听她指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坑下女矿工也逐步增多,开溜则工,开绞车工大部分是女矿工。但是,后来又逐渐减少了,最后只留下姬君一一个人。这是因为一个事故,当时,一个女矿工内急,为了避开男矿工,跑到无风巷道深处解决,结果不幸中瓦斯身亡。领导接受教训,逐渐减少坑下女工,而只有姬君一始终如一的坚持下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技术水平高,敢于开拓创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家庄煤矿有个特殊性,全国其它煤矿都是下坡采煤,或井下采煤,而张矿是上坡采煤,爬三个山坡采煤。坑口海拔760米,到了主采区14度坡上,海拔是820米,最高达到海拔920米。1000多米大巷是平井,到了14度坡处开始爬山,所以矿工称“下井”为“进坑”,“井下”为“坑下”,最大的好处是不怕水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家庄煤矿,原是由四个私人小煤窑合并的, 1956年,煤矿是由四个独立坑采煤,用的是自然风,矿工戴着电石灯,人拉拖筐牛拉车,完全是老式采煤,没有技术含量。这给姬君一出了难题,也给她创造了发挥才干的机会。十几年来,她抓住了这个机会,对通风系统进行了四次改造升级,达到了技术含量高,更加合理的水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不太熟悉坑下通风的专业知识,但是我知道其重要性。坑下要求通风好,实际是要把空气在坑下流动起来,一是满足矿工工作时的生理需要,二是把有害气体吹散吹走,不对矿工造成伤害。故此,对空气流动大有文章可做,流的方向,流的路线,流的区域,流的数量都要控制好,更难的是坑下是流动作业,要动态管理。巷道延伸了,采煤工作面变化了;和小煤窑打通了,让空气改变了流动方向;和老空区打通了,涌出了有害气体;空气流动需要动力,需要多大的风机,这需要技朮人员考虑解决。而从北京来的,只有19岁的小姑娘她,就是在不断解决这些问题中成长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她十几年来,用局扇代替主扇,把四个坑口由自然式通风改成了中央并列式通风,运输大巷进风,坑下分区通风;后来又把中央并列式通风改为对角式通风;再后来又把中央对角式通风改为中央边界式通风。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通风系统也随着变化,在变化中求稳定,求更加合理,求更加经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9年主采区到了海拔820米水平后,通风能力不足,需要更换更大功率的风机,这时己成为工程师的姬君一提出了开支小,效果好的方案,把原风机直立风叶改用扭曲风叶。就是这个小小的改动,把风机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十,由68%提高到78%,滿足了生产的需要,节省了电费,节省了买大风机的开支,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四、不怕苦, 不怕累, 遇到困难冲向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坑下通风系统采用的是负压法,中央大风机把坑下风抽出来,迫使空气流动,而坑外空气就随着坑口大风巷流进坑,形成了大循环。这个循环要畅通,不能受到阻力,不能流风跑风,而十几个每天都在变化的工作面要保证风的供应,这除了是很大的工作量外,还需要有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精细管理。姬工为此把坑下几万米巷道走了个遍,摸了个透,封闭无用巷道,加强区域管理,重视风门管理,把风驯服得十分听话,让风到那里去,去多少,都按计划进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没有在坑下工作过的,很难理解坑下通风系统的复杂,我打一个比方。一个平遥县小村庄要用汾河水浇地,汾河三坝放下水后,要经过一号渠,二号渠,三号渠,只打开通住小村庄的闸门,才能流到这小村庄的地里。而经过的这三个渠有几十闸门都需要紧闭,如果有一个打开,水就跑了或流到别的村庄。坑下风门像闸门一样,坑下的风和汾河水一样,要管理好。而坑下风是动态管理,比汾河水难管理多了,而姬工就是管理坑下风的专家。 这个专家不好干,姬工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冒了多少险,真无法计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常在海边走,哪能不湿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姬工为了得到坑下第一手资料,她在坑下转来转去,有时在只有30厘米高的落山里爬来爬去。有一次她稍一大意,吸入了一氧化碳,人晕昏过去,经医护人员抢救才脱离危险。下面我再举两个例子,会让人更了解姬工性格和勇敢奉献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7年8月在中央坑820水平的三下山采区,回采一队新工作面和小煤窑打通了,风抄近路走了,工作面没风了,赶快密封了和小煤窑通道,恢复了正常生产。可谁能料想到在回采一队放下20米的空顶,大石头都落下之后,小煤窑将密封墙打开,不说偷走了20多根坑木,把风也偷走了,破坏了通风系统,工作面没风,只能先停止了生产,怎么办?当时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趁初期放顶冒不严,顺着煤帮爬过去,再次密封,这简单快效,但要冒险。第二种方案是惹不起,躲得起,退后20多米重新设计工作面,后果是放弃5000吨国家资源,影响回采一队一个月生产,少产煤7000吨,代价太大。这给姬工出了难题,而这个难题绝不会吓倒她。第二天清早,姬工帶着两个老工人,拿着军用铁锹,顺着煤帮往小煤窑方问爬,遇上过不去,就用铁锹挖,一边挖一边爬,他们成功了,爬过去了。把密封墙重新密封后,从小煤窑巷道出来时正好上午10点,窑主邀他们吃了饭。姬工对窑主说,你知道打开密封墙危害多大吗?给国家造成多大损失吗?你要再这样干,我就把有害气体都送到你小煤窑巷道里。采访中姬工对我说,我那有把有害气体送到他巷道的本事,只是吓唬吓唬他。窑主接受了教训,用拉煤车把他们三人送回矿调度室。矿领导正召开会议研究第二方案,对姬工的迟到非常不满,当她汇报了冒险行动而获得成功消息后,领导对她的冒险行动担心。姬工回想起来也有点害怕,如果把她三人埋在落山里,没有一个人知道。我听了此故事,为她敢担当,勇敢面对突出事故,敢于冒险的精神所感动,也为她的安全揪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讲一个故事,证明姬工的胆识。1982年10月6号,坑下发生火灾,姬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当总工程师组织技术人员制定灭火方案时提出两种意见,一种是按常规反风处理,这符合安全规程。但姬工观察后提出采用直接灭火法灭火,因着火点附近巷道均为木棚支护,若采用反风处理灭火必将造成更大损失。总工同意她的建议,由她组识实施,她为完成此任务在坑下连续奋战16个小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接上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五、在张矿成绩显著,离开张矿再立新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一个从北京来的小姑娘,成长为热爱煤矿,热衷坑下通风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她开拓创新,成绩显著,获得省科技奖,多次获得劳模称号,1979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她的模范事迹多次在山西日报、煤炭报、太原日报、山西广播电视等报刊上刊登,介绍表彰她的先进事迹。她是戴着这么多光环随丈夫调到太原煤气化公司的。邱汝明去筹建煤气化洗煤厂,她留机关任基建处副处长,他夫妇与煤气化总经理白凯工作等方面接触频繁,推波助澜成就了一件美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姬君一夫妇是由白凯调来的,从欣赏他们的才华到相信他们的人品,始终非常信任他们。1984年白凯计划从大同调人到炉峪口矿、嘉乐泉矿,姬工知道后找到白凯,建议调张家庄煤矿的职工,说出她在张矿的感受、体会,认为调来保证能胜任工作。那一年白凯和汾西矿务局局长霍九如都要去北京煤干院学习,邱汝明通过同学关系将他两人安排在同一房间居住,学习结束了,从张矿、南关矿调1500人到太原煤气化公司也定了。在决定公布后,姬工建议张矿职工给白凯提条件,一是科级干部的住房都在市区解决,二是安配子女就业。人员调来后,姬工又对白凯介绍说张矿科级干部是多么能干,有些业务水平都高于你的处长水平。不久后调王议、温志孝等一批人充实到煤气化机关,担负起更大责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0多年后,再看从张家庄煤矿调700职工到太原煤气化炉峪口矿这个决定是多么英明!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子女就业、提职提干、城里住房、城市户口、幸福指数大有提高。他们带着对张家庄煤矿的深厚感情为这次大调动付出努力再立新功,调到炉峪口矿的老张家庄职工及他们的后代应该记着邱汝明和姬君一夫妇,并对他们表示感谢。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下午5点采访结束了,我深为姬君一先进事迹所感动。一个怀揣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自愿放弃在北京优越生活条件的小姑娘,毅然来到地处黄土高原的深山煤矿,每天工作在阴暗、潮湿、危险的坑下,逐步成长为独挡一面的高级工程师,为祖国煤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她真不愧为女中豪杰,不愧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当她谈起工作生活了26年的张家庄煤矿时,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了对那片土地深深的怀念与留恋,多次说那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她十分赞赏我收集回忆文章,出版一本《张家庄煤矿故事》书,并提出赞助几万元支持我出书,我真诚的对她表示衷心感谢。采访结束后,我与邱汝明、姬君一合影留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祝愿两位为祖国煤炭事业献出毕生精力的老人快乐幸福,健康长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2年2月9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邱宜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张家庄矿生活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邱宜萍</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出生在山西省灵石县张家庄煤矿。在张家庄矿生活了20多年,对张家庄矿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回忆。我的中学同学大多还在张家庄,多年来我们仍保持来往。我在张家庄的童年和青年生活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为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一家五口住在张家庄河神庙底23号干部宿舍,离办公区、坑口、调度室和工作现场都不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邱汝明,祖籍秦皇岛,1956年从大同煤校毕业后,分配来到张家庄矿从事机电管理工作,担任机电科长,为煤矿正常运行保驾护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忆中的父亲很少休息,越是节假日越忙,检修设备,排除问题,处理事故。1978年,父亲调任高阳矿机电矿长。高阳矿是汾西矿务局第一座现代化矿井,设备先进,生产能力大,技术水平高。</span></p><p class="ql-block"> 母亲姬君一,生长在北京,与我父亲在大同煤校相识,毕业后也分配到张家庄矿从事通风工作。先后担任通风技术员、工程师、通风队长等职务。热心的她是大家的主心骨,又是技术专家,用专业知识和老工人的聪明才智,为煤矿通风系统改造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的难题,为煤矿安全生产做出了杰出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关于我妈,想多说几句。我妈出生在北京,家境显赫,生长环境优越。毕业后却要求到最艰苦的山区从事煤矿工作。她几乎天天进坑,曾匍匐爬过30厘米高的巷道和采空区,铁锹铲煤,人工打钻,她都干过。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常常是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干就是23年,因此她却浑身是病,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等。一次,因为在井下吸入泄露的二氧化碳,中毒昏迷,不省人事。经工友们和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方得脱险。她在黑暗潮湿又危险的井下,渡过了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是真正的女强人。作为为新中国煤炭事业做出特殊贡献的第一代女工程师,她多次被评为局、省级劳模,并于1979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1960年生,家中排行老大。还有两个弟弟,邱彤(1963年生)和邱宇(1969年生)。我们仨都出生并成长在张家庄,是土生土长的张家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爸妈参与了张家庄煤矿的建设发展,为它的繁荣倾注了半生心血。我们一家也一同见证了它的兴衰过程。1982年,爸妈被调任太原,筹建太原煤气化公司,为煤气化的发展建设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也为张家庄矿整编调入煤气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小学在村里杨家大院上课。这个大院不简单,比现在有名的灵石王家大院更有文化底蕴。初中是在过铁道的校区上课,高中搬到排房后面,离河滩比较近的地方。在校期间,经常要劳动。我一贯吃苦耐劳,修公路,修河坝,支农等活动,我总是积极踊跃,事事抢在前面,积极参与。这些劳动不仅丰富了我的经历,也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学老师,有王四清,王玉莲,赵光弟,崔秀晨,王孝刚等。初、高中老师有赵文祥,尹桂萍,尚步文,呼凌嵩等。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赵光弟老师,他是我的启蒙老师,讲课精彩,引人入胜。他的谆谆教导不但为我之后的文字功底打下基础,还教会了我如何做事为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另一位让我记忆犹新的老师是当时的校长陈丁丁,是南方人,教学水平很高,讲历史课深入浅出,同学们听得非常入神,不想下课。1976年毛主席逝世时,我作为学生代表的发言稿,就是他亲自为我修改的。1978年,我留在本校(初中)当代教,备课时他也亲自指导,并且还亲临现场听我讲课,使我的代课水平突飞猛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张家庄矿度过了我的青春岁月,留下好多美好回忆。小学时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武斗打仗亲眼目睹。初、高中,经历了邓小平的复课闹革命,黄帅的“读书无用”,给老师写大字报,罢课等等。但由于家庭环境影响,我在校成绩优异。同时因为爸妈都是领导干部,有文化,很多同学都羡慕。遇到困难问题,都找我帮助解决。我在初、高中是班长,团支书,有同学上课捣乱,不遵守课堂纪律,放学后我去谈话,家访,做思想工作,还被我弟弟的同学嘲笑说,和男同学单独接触。当时很封建,男女同学说话被视为作风不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不到十岁开始,我就承担起了照顾两个弟弟和大部分的家务。很快我就洗衣,做饭,买菜,打扫家样样行。别人家长夸我懂事早,可那时的我,却特别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回家就有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而我却要眼盯大弟弟,手抱小弟弟,手脚并用烧火做饭。当家早,也让我学会了勤俭持家。早晨5点起床,到锅炉房在倒掉的灰渣中捡蓝碳,把家中的事安排妥当后才去上学。每当木料场来木料时,我也会去扒桦树皮、松树皮,供家里烧火用(取暖,做饭)。做饭时,白面留着给爸爸吃,我们吃两样面(玉米面为主,掺一点白面提味)。早年形成的勤俭持家的习惯,我依旧保持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上工作岗位后,感觉知识缺乏,继续深造,改变人生轨迹。后调省城工作,从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我出身煤矿世家,对煤矿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深知煤矿安全的重要性。因为经历过我的妈在井下二氧化碳中毒,险些身亡。当时,看到很多人到我家,感觉大事不妙,头皮发麻。所以在工作中,我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原则,考虑大局。在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同志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从科员做起,后升职为领导干部,一级调研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撰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布鲁明顿女儿家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2年1月26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向煤矿井下罕见的女高级工程师 全国三八红旗手姬君一致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2年5月20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