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黎村-海南城市“活化石”

周志兴

<p class="ql-block"> 来海南住了五个多月,最近来到东方市,住进了港城地质家园。出地质家园沿感恩路往东2公里,就到了号称海南城市“活化石”的北黎古村。</p><p class="ql-block"> 北黎村始于汉,起于明,兴于清末民初。县志记载,汉朝时即有俚族人居住,称长兴村。因“俚”与“黎”同音,唐宋年间,俚族人逐渐称为“黎族人”,长兴村也改称北黎村。明代开通了海南环岛的驿道,设立了北黎铺。“环岛驿”是千百年来海南岛的交通动脉,北黎村也因为人口流动大,“五里一墟,十里一铺”,成为商业,手工业的繁荣之地。清末民初,北黎村达到鼎盛,航运发达,商贾云集,商号、茶楼、酒肆、戏院,一应俱全。“东走西走,不如北黎海口”,此时的北黎村已与海口齐名,是海南西部沿海最繁华的商业重镇。同时,北黎村也是地区的政治中心:清朝廷在此驻军,史载:康熙二十年(1681年),北黎汛驻兵27名。民国五年(1916年),感恩县治迁入北黎村。日寇侵琼,横须贺陆战队强行把村民和商户赶往新北村,把司令部大本营设在了北黎村,并在这里建慰安所和劳工商行等。解放后,昌感县人民政府也设在北黎村,直到1957年才迁出。 </p> <p class="ql-block">决定北黎村的盛衰的北黎港遗址,现为国家文物保护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黎村的繁荣终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为港口外围珊瑚礁被滥采殆尽,天然屏障消失,海水上浸,加上上游泥沙淤积,北黎河河床抬升,河道变窄变浅,船只无法进港,北黎港逐渐被八所港取代,加上县政府迁走,北黎村开始衰落。许多人离开了古村,古村越来越小,逐渐荒凉。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日前,我再次探访了北黎古村。天空下着毛毛细雨,从村口走进去,道路两侧是一栋栋南洋风格的旧建筑。这些骑楼墙体斑驳,木梁腐化断落,门窗破损,相比三年前我第一次来,更加破烂不堪。骑楼被围上,拉起了一条条写有“温馨提示”的红色缎带,提示人们:“危房修缮,禁止入内”。 </p> <p class="ql-block">侵琼日军的“慰安所”</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的商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目前北黎村内相对外墙比较完好的骑楼有77栋,其中抗日前修建的骑楼有9栋。 行走在这断壁残桓之间,仿佛时光倒流,走进另一个时代。骑楼虽然岌岌可危,仍不失其古朴沧桑的美感,如风烛残年的老人,在蒙蒙细雨中,以其残缺的身躯,向世人宣示它曾经的辉煌。但其深邃的历史,却无法重来。 </p> <p class="ql-block">东方第一楼“颜氏民宅”</p><p class="ql-block"> 这些骑楼中,最有名的是精美高大的“颜氏民宅”,已被列为国家保护文物。颜成利商号是民国时期北黎最大的商号,此楼高两层,宽约十米,纵深约三十米,“中西合璧”建筑,大门为欧式风格的拱形门,古罗马券廊式,仿巴 洛克式屋顶,被称为东方第一楼。日伪时期此楼被日本公司强占。1950年曾作为新中国昌感县政府的办公楼。1957年县政府迁往新街后,就成为中共昌感县委党校的校址,直到1986年迁出。</p> <p class="ql-block">林桂利、沈全利民宅</p><p class="ql-block"> 林桂利、沈全利两座骑楼是北黎现存相联骑楼。一个是采用外飘式阳台,另一个是内嵌式阳台,两楼相连,相得益彰,美感更强。骑楼临街是店铺,楼后面的院子直通临河码头,货物从码头上直接搬运到店内。日侵琼时,日军一个分遣队的驻扎在此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往村里走去,各个时期建设的民宅多了起来。一座座骑楼见证了往日的荣光,一块块残砖断瓦诉说着历史的变迁,一些老北黎村人在这里坚守着他们的传统生活和昔日的故事。近几年建起的新式楼房,祠堂,庙宇,也渗入到古村人的生活中去。 </p> <p class="ql-block">新修建的“钟氏祠堂”</p> <p class="ql-block">新修建的“关帝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村中心一栋贴有白色瓷砖的楼房,在低矮的老房子中,格外醒目。大楼右边挂了一块牌子:“北黎村历史博物馆”,大楼左边则挂了八块各式各样公司的招牌。走进一看,一楼两边都是办公室,没有任何文物展览的东西。估计这是村委会办公楼,博物馆也是筹划之中的事,那些公司也是来参与古村改造投资的。村委会大楼的两旁,改了两个店面,做了铜像立在门口,一家卖茶,一家卖布,算是走出了古村改造的第一步。 </p> <p class="ql-block">  站在北黎河畔,遥想当年,感叹万千。昔日琼西农副产品集散地与水陆交通咽喉要道,北黎河上大小船只进出络绎不绝,市面上“铺店林立,南北商贾云集”。如今,曾经“舟楫满港”的北黎河,已变成了无法行船的浅水河滩。</p><p class="ql-block"> 北黎村今天虽然门庭冷落,但老祖宗创造的辉煌仍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万幸的是北黎村没有大开发,才保留下这“活化石”般的文物。在今天自贸港建设中,北黎村的古文化,一定能给自然生态的海南旅游增加丰富的内涵,给大海以生命,给大山以灵气。要让每一个到东方来的人,不仅要看鱼鳞洲,还要看北黎村;不仅知道这里有大海的波涛,还有厚重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一个新的“乌镇”“周庄”,将出现在海南的东方! </p> <h3><a href="http://h5.qzone.qq.com/feed/visitor/376442480_2_1652970784__1652970784/feedvisitor?hostUin=376442480&amp;from=other&amp;qua=" target="_blank">浏览10次</a></h3></br> <a href="https://h5.qzone.qq.com/ugc/share?sid=&sharetag=D6DE4BE1DE4D51125727A22BAF7252D3&bp7=&bp2=&bp1=&_wv=1&res_uin=376442480&appid=2&cellid=1652970784&no_topbar=1&subid=&g_ut=3&from=mp#wechat_qqauth&wechat_redirect"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h5.qzone.qq.com,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