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水源头赏今忆昔

花叶各半

<p class="ql-block"> 袁水源,青翠的香樟,高大挺拔,直指云天,平坦宽阔的旅游公路,远望一线天,景色绝佳,如痴如醉。</p><p class="ql-block"> 正方型大理石支撑的:袁水源城乡融合发展区,高二层徽式风格的牌坊,犹如好客的主人,挺立于中埠路段,恭迎天下宾客。沿着大S型的袁水源花园式的乡村旅游公路,兴趣盎然,指指点点,細细咀嚼,慢慢品味。百亩荷花,经严寒的摧残,早已绿叶绽放,待到荷苞欲放时,人满栈桥,花满园。造型庄严,红色叠盖,奋勇向前,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军旗,让人驻足仰望,肃然起敬。红旗底座一溜闪光,苍劲有力,毛主席西江月一词格外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p><p class="ql-block">铿锵有力的诗词,惊天地,泣鬼神,将人们带回了峰火连天,战鼓频摧,艰苦的井冈山保卫战。面对数倍凶残,装备精良的敌人。伟人以大无畏的雄才大略,面对强敌环伺围攻,沉着冷静机智,以其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发动群众,同仇敌忾,军民一心,将敌人打痛打败,使敌人一夜之间败退消失。以小胜多,以弱胜强,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争胜利奇迹。</p><p class="ql-block">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昔日路窄,凹凸不平的乡间路,晴日灰尘漫舞,雨天泥花四溅。而今脚踏不是天路,胜似天路的袁水源旅游乡道。与记忆中的旧景旧物,实若天壤之别,无法相提并论。陈旧低矮土坯,筑土的老房子,是老一辈人头脑中的记忆,一时难以割舍的乡愁。红瓦白墙,错落有致的民宅建筑,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进入了神话中的玉皇宫殿。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土菜馆等餐饮店,喜迎天下客。无论规模大小,刚入店门,漂亮大方,热情好客的农家女,捧上一盅香喷喷的自制土凉茶,闻一闻,香味扑鼻,喝一口,气沉丹田,满嘴喷香,一股凉凉的,口感甜甜的香味,使人顿觉神清气爽,精神倍增。山口岩人,以他特有的热情,体贴入微的经营方式,使游客有如游子归家之感。</p><p class="ql-block"> 站在水埠街中,仰望百米大埧,惊叹人类的智慧和伟大。曾桀骜不驯的袁水河,每当洪水来袭时,沿河两岸,寸草不留,滔滔山洪,肆虐两岸,平民百姓,苦不堪言,流浪要饭,在历代王朝,数不胜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叶,记忆之中,难以忘却。一巨大的岩石,从妖怪洞的顶端,飞落河中,地动山摇,震耳欲聋。十数里之外,也有震感,附近玻璃窗,皆碎落地。巨大的落石,使妖怪洞中的鸡公精,蜈蚣精,黄狗精,也不见踪影。数十年来,袁河无恙,太平安康。袁河之源,山川景秀,繁花似锦,天上瑶池,大逊一色。河床之中,大埧雄踞,高峡变平湖,数十里山川,汪洋一片,尽揽群峰美景。瀑布飞舞,如虹似彩,碧波仙庭,清泉荡漾。埧下数里瑶池,孩童戏水,皮艇游弋,水轮翻滚。身着如蝉叶的美女,靓妇,俊哥,帅男恰如天仙落九洲。发电拦河之埧,尽显娇姿,潺潺流水,似瀑非瀑。阳光照射,银光闪烁,似银非银,清澈之水,纯净甘甜。一袭长流之水,流入轮机,置换黄金。时非我待,脚踏水步街,回望瑶池湖,皮艇比赛,正酣时。湖心岛上领风骚,靓男美女,穿梭于整齐的树林中,有的手牵手,指点着碧绿晶亮的河床,有的仰望高耸入云的狗脑寨,有跃跃欲试之意,有的依偎一起,畅享自然,畅谈人生。</p><p class="ql-block"> 江河如此之美,美得让人陶醉,美得让人不忍踏入青峰半步,美得让人面对湛蓝的天空,不禁发问,灵宵殿,玉皇宮,有如此之美吗?天上人间,传闻美如画,与此相比,又何如?如此之美,美得让人三步一回头,美得让人乐不思蜀。狗脑寨青翠的山峰,倒映水中,如画如影,美不胜收。大自然的赠予,人工的雕塑,已远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袁水源已今非昔比,以碧绿墨黛的江南之美,引来天下游客。</p><p class="ql-block"> 昔日的山口岩,刀随人走,林光山秃,怪石嶙峋,阴森可怖。大安的洪水,随时肆虐,防不胜防,百姓日子,甚为艰难。改革前夕,一壮汉在现湖心岛放牛。乱石堆积的平地中,长满了鲜嫩的各类牧草,常有人在此嘻戏玩耍放牧。傍晚时分,巨大的山洪势不可挡向山外奔来。不及上岸,洪水己将乱石滩淹没,四周汪洋。洪水夹杂着巨大的树木,门板等物横冲直撞,向下游飘去。此时此刻,上岸无望,整个乱石滩,只剩两三个屋场大,成了河中孤岛。此时大队部的后门,已站满了村干部和工作组部分人员。大家集思广益,用尽各种办法,都未能将救援的绳索抛到目的地。苍天有眼,水未再涨,但也未降。天即暗,大队派人到镇有关单位,借来探照灯具,照射河面及壮汉,并用喇叭,不断做其安慰工作。经一整夜的折腾,第二天早上,壮汉才被家人和乡亲们掺扶回家。回想当时,还心有余悸。</p><p class="ql-block"> 鱼磷埧上好戏水,白鹭飞翔江南美。鱼磷埧是由五十余个半圆形,造型形似鱼磷及其它象形物的拦河埧。埧的河水,流入水渠中,灌溉农田。流淌的河水,浸染着各个池盘,溢岀的水流,似水幕逐个向下流去。远望即象鱼磷,形似鲤鱼跃龙门。别具匠心的设计,造型别颖的实体,使人浮想联翩。望着这层叠有序的造型,更象层层梯田,面积之小,也符合一只笠戴遮坵田,民间之说。春花秋实,勤劳的农民们,用自己的双手,面朝黄土背朝天,不论土地的大小,只要播下了种子,就有丰收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这层叠的池口,犹似堆叠的碗具。人有七情六欲,圆圆的碗具,显示一家人的团团圆圆,和和睦睦,幸福美满。此碗具的造型,预示着细水长流,一辈子将不愁吃和用。如此设计,如此造型,栩栩如生,屹立河中,真该给设计者,造型者点赞。退一步讲,此设计还象饭桌上的盘碟,一年四季,盘不空,碟不休,宾客盈门,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行走水埠街,昔日狭窄,用卵石,麻石铺成的街通,土坯建成的铁匠铺,杂货店,农资供应部等,已被新式的建筑所替代,古老的回忆,嘎然而止。老街洒肆的楼房,勾起第一次来山口岩的情景,犹似昨天。当时团委的几位年青小伙,第一次相邀,来到了这离河不足一米的老街。一切觉得是那样新奇,那样吸引人,高谈阔论,已错过了晌午饭。大家相视而笑,走进了唯一山货铺。买了冻米糖,饼干之类的食品,咀嚼起来。此时不知何人,问是否有酒,店中的黎老板将碗拿来,每人斟了约一两的谷酒。多数人可能是第一次饮酒,呛得眼泪直淌,有的咳嗽,对此不约而同笑了起来。时间捉弄人,几十年瞬间即逝,当年的小伙,己是两缤霜白,乌发变白发。</p><p class="ql-block"> 离湖心岛不远的下游,一座斑驳陆离,七十年代建造的钢混桥梁,横亘于河床上,承载着历史的重托。虽经半个世纪的风雨,仍巍然不动,供两岸人员的来往,功大莫焉!紧靠下游的老桥墩,历经洪水的冲击,象不屈的泰山,墩立河中。清澈见底的袁河水,整洁飘亮的沿河路,正以日新月异的靓姿,不断展示新的容貌,见证着现代史的巨变。</p><p class="ql-block"> 剑指云端,碑连情愫。阶前岭上长青树,于无声处气如虹。夕阳山下神光注,铁马金戈,沙场飞渡,英雄无数招人慕,红旗漫卷万千峰,井冈梦里文明悟(1)卢德铭,秋收起义总指挥,为了革命,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华夏的崛起。抛却殷实之家,义无反顾参加共产党,参加革命。在炮火连天的残酷战斗中,身先士卒。为叶挺独立团铁军的建成,立下汗马功劳,饮马长江水,插旗武昌城,是位难得的年青将才。大革命失败,坚定信心,为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继续金戈铁马,努力拼杀。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屡遭失败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支持毛泽东的转战罗宵山脉,创建根据地的正确主张。撤退中,途经鹰难飞,兔难行的山口岩險关隘口时,为接应阻击部队,安全撤退。独骑白马,以取上将之头,如囊中之物的英雄气概,镇定自若,指挥部队安全撤离。然天不佑人,一颗罪恶的子弹,使年轻的共产党人,秋收起义的总指挥,永远长眠于这块英雄的土地上。袁河水为之呜咽,山峦叠嶂的群峰,为之叹息,华夏儿女为之哭泣。正在用膳的毛泽东,听此噩耗,连叹:还我德铭,还我德铭。</p><p class="ql-block"> 英雄早逝,为之奋斗的理想,已在中华大地,绽放着美丽之花。漫山遍野的映山红,象英雄的鲜血,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火紅,火红。站在高耸的英雄雕像下,俯望着秋収起义广场英烈榜。让人永远铭记,江山来之不易,夺取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任重道远,同志仍须努力。远眺鹰击长空广场,希望之门,告慰先烈,为之奋斗的理想,已在神州大地变为现实。曾经落后挨打,民不聊生的旧中国,经过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风餐露宿,废寝忘食的艰苦努力,已成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离大唐盛世,一步之遥。亿万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将祖国的千年之梦,化作美丽的花朵。</p><p class="ql-block"> 袁水源城乡融合发展区,正以强劲步伐,展现着美丽的容姿。</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1:徐人建,踏莎行,秋收起义纪</p><p class="ql-block"> 念馆。</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