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月的城内小学清风徐动,暗香苒苒,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孩子的每一天都在惊喜和憧憬中度过。今天,四九中队的家长进课堂安排的是“趣味搓莜面”活动。家长们精心准备,孩子们跃跃欲试,一场关于美食的盛宴正在进行中……</p> <p class="ql-block"> 活动从了解莜面来历和莜面美食的做法拉开帷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山西面食是赫赫有名的,山西的家庭主妇就有“三百六十天,餐餐面饭不重样”的本领。简简单单的莜面,到了她们的手里,花样就多起来了:炒莜面、蒸莜面、汤莜面、凉拌莜面、莜面窝窝、莜面鱼鱼、莜面炸糕……简直让人眼花缭乱。</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十里荞麦面饿断腰。”说的是人们吃了莜面,可以走四十里的路程,而吃了荞麦面只能走二十里路程。故这里的人们对莜面特别钟爱,奉为至宝。莜面窝窝、莜面鱼鱼成为独特的风味食品。</p><p class="ql-block"> 莜面制法关键有三:一是沸水和面,二是快速搭卷,三是掌握火候。</p> <p class="ql-block"> 关于莜面栲栳姥,还有一个美丽的创说呢!</p><p class="ql-block"> 莜面栲栳栳</p><p class="ql-block"> 莜面栲栳栳(栲栳栳kǎolǎolao)是山西高寒地区的一种传统风味名吃,属于晋菜。“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像“笆斗”,民间叫“栳栳”。</p><p class="ql-block"> 历史由来</p><p class="ql-block"> 民间相传,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李渊问:“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栲是植物的泛称,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看来当时方丈是以手端的小笼屉作答了。后来李渊当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当住持。老方丈带领众僧赴任,路过静乐县,看莜麦初收,便把莜面栲栳栳制法传给当地。再后来这种民间面食传遍了晋、陕、蒙、冀、鲁等地,成为北方山区人民的家常美食。 </p><p class="ql-block">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相传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用的就是这种面食犒劳三军,一举建立大唐王朝,栲栳是由犒劳一词流变而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听了这么多关于莜面的介绍,孩子们早已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了,赶紧学着做起来吧!</p> <p class="ql-block"> 瞧瞧,男生搓莜面一点也不比女生差!</p> <p class="ql-block">搓一搓、压一压、食指中指推推推。一可爱的莜面小蜗牛就完成啦!</p> <p class="ql-block">学完搓莜面基本功后,到了自由创意的环节,原来同学们想象力这么丰富,动手能力这么强,从创意中体会着搓面团的乐趣,认真起来的样子竟如此可爱。</p> <p class="ql-block"> 在欢声笑语中,活动结束了,感谢班主任老师带领大家给同学们提供了一次不一样的生活体验,从而了解了莜面面食的特色,学到了关于莜面的文化,体会了制作过程的精细,涨涨知识、搓搓莜面、走走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