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电房创辉煌 今朝驿站谱新章

广银

<p class="ql-block">———从东渡镇南湖村发电房的美丽蝶变看乡村振兴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点灯不用油,舂米不用老鼠头”,这是20世纪60年代农村人的梦想。1964-1965年,南湖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修建了和坑水库,装配了12千瓦的发电机,盖起了电房和碾米厂,为家家户户点上了希望的灯光。</p><p class="ql-block"> 20世纪70年代,缙云县因地制宜修建大洋水库,吸引了29个国家的水电专家参加小水电现场会,轰动了世界,激发了南湖村二次开发小水电的热情,为扩大用电输出,发展村办企业,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1974年冬,在郑子寿书记的带领下,南湖村民在和坑水库边成功打通60米山洞,依山开凿引水渠道500米,架起35米导管,搭建20平方发电房,安装30千瓦的发电机。1976年底成功发电,为活性炭厂丶锯板厂丶交椅厂丶榨油厂等村办企业输送稳定电力,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南湖村成为当时的明星村。1977年,受到省领导的赞赏并表彰。</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家电网的日臻完善,南湖村的小水电完成了它的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它的历史舞台。时间一长,看见的是破败不堪的残垣断壁,留下的只是浮想联翩的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 所幸的是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道有轮回,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适逢21世纪乡村振兴列入国家战略,共同富裕列入浙江示范计划。“留得住乡愁,看得见炊烟”成了许多仁人志士的美好心愿。一批喝南湖水长大的乡贤,他们在外打拼多年事业有成,立志回馈家乡反哺家乡并开始付诸行动。</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3日,南湖村乡贤理事会在东渡镇党委政府的助力下隆重成立,选举产生了理事会成员,姚美列任会长。“反哺共建,诗画南湖”系列行动正式起航!</p><p class="ql-block"> 行动第一步,切入点选择最具有创业里程碑历史意义的南湖村小水电改造上,它代表南湖村一个时代的烙印,也代表南湖村创业精神的缩影。</p><p class="ql-block"> 经过勘察设计,方案拟定修复发电房为基础,修建游步道。前期工程经站房,沿导管,穿竹林,顺水渠,过树林,到达和坑水库,共600米。后期工程延伸到贾坑操场,全程1600米。站房内小水电科普,小水电简史,村史陈列等,成为乡贤驿站。沿途景观平台,诗意小桥,水汶广场,快乐驿站,靓丽灯光,路边红枫,休闲竹屋等。</p><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27日,理事会自筹20万元启资金,开工建设。碰到劳力不足,会长姚美列,副会长王有庄、谢永胜等放弃自己生意,鞍前马后参加义务劳动,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风雨无阻。他们的无私奉献,感动了无数村民,也感动了乡镇领导,更感动了联村的乡贤们,甚至有人说当今社会有这样的人简直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 2022年正月初五,南湖村乡贤新春座谈会隆重举行。乡贤们实地观看雄姿初现的游步道后,对南湖村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特别是对长坑村到南湖村的公路升级充满期待,并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2022牟正月初八,游步道工程如约继续建设。5月8日,第一期工程胜利完成。乡贤理事会向广大父老乡亲交出了一份反哺共建的美丽答卷,可喜可贺!当然,南湖村乡贤反哺共建的脚步不会停止。</p><p class="ql-block"> 目前,乡贤们正在紧锣密鼓谋划公路升级的前期工作,包括线路的走向设计方案,工程预算,政策处理,单位部门对接,项目立项,争取上级政府支持等。虽然困难很多,阻力很大,过程很长,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有决心,同心同德,发扬南湖村艰苦创业精神,办法总比困难多。</p><p class="ql-block"> 希望大家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多一分关注。我们相信,有南湖村广大干部群众和南湖村乡贤的共同努力,南湖村一定如同今天的发电房一样,旧貌换新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电房,整修前后对比,焕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绿道驿站,唤醒乡愁。重温往日历史,为的是更好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走完水渠,到了阔叶林,路从无到有。</p> <p class="ql-block">修路难啊,开路更难。劳力不足,乡贤自己上。</p> <p class="ql-block">高山不语,自有巍峨;水渠不语,自有故事。</p> <p class="ql-block">收尾工作,肩挑背扛,齐心协力,建设美丽家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