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河南 追迹文明(上)

刘东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抗击疫情中,谨以此文献给全国的考古工作者和他(她)们的家属,南水北调移民的父老乡亲,医务工作者,绿城郑州的父老乡亲。</span></p> 文物保护成果展 <p class="ql-block">  你知道“南水北调”的意义吗?你知道“南水北调”设计者利用这100米的落差,实现了中线渠水全程“自流”到北京颐和园团城湖吗?你知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36.5万人迁徙(河南省移民16.4万人)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为南水北调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吗?你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吗?请看这期“美篇”,请带你家人和小孩走进郑州博物馆寻找答案!</p> <p class="ql-block">  郑州博物馆成立于1957年,原址在碧沙岗公园内。郑州博物馆作为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承担着宣传教育、文物收藏、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等多种职能,我们现在所在的博物馆是在1999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主展馆面积达8337平方米,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建筑以郑州出土的商代青铜方鼎为建筑基础,配以碟状屋顶,取意“天圆地方、鼎立中原”之意。接下来我们将要参观的是“长渠缀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p> <p class="ql-block">  河南是全国有名的文物大省,“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这句话准确地描述了河南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谢遂莲,文博研究馆员。1968年7月毕业于郑州师范学院,1976年吉林大学考古系专业毕业,1984年至2004年任郑州博物馆副书记、副馆长、馆长。期间曾任河南省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陶瓷研究会副会长。</p> <p class="ql-block">  她长期从事文物、博物馆工作。参加过田野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工作、做了大量博物馆管理、藏品研究、陈列设计、博物维修及建设等方面工作。1997年至1999年主持建成新馆8337平方米的主展馆,主持完成新馆“郑州文明曙光”“郑州古都风采”“古代文化神韵”陈列,其中“石刻艺术陈列”获国家文物局颁发的“99年度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提名奖”…。</p> <p class="ql-block">  “长渠缀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是2018年元月正式向观众展出。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在中线工程中,河南段是所经路线最长、涉及面积最大的省份,同时,河南又是古代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p> <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地配合施工,2005——2012年间,文物工作者对沿线8个城市,369个文物点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92万平方米,收获文物10万余件,许多项目还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有些还填补了历史空白。为了更好地向观众展示这些考古成果,也为让大家更多、更全面的了解我们生活的城市以及厚重的河南历史文化,我们精心挑选出8个地市的3000多件珍贵文物向观众展出。</p> <p class="ql-block">  1952年,毛主席到河南视察黄河时,提出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可能的话,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是南水北调伟大构想首次提出,几十年间,我国历届领导人对南水北调工程都十分关心、高度重视。</p> <p class="ql-block">郑州博物馆讲解员:张亚楠</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视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p> <p class="ql-block">  1999年,江泽民视察黄河时指出,兴建南水北调是必要的,</p> <p class="ql-block">  2004胡锦涛同志在视察南水北调工程。</p> <p class="ql-block">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南水北调时作出重要指示,一定要确保工程平稳施工,造福人民。</p> <p class="ql-block">  1979年成立了南水北调办公室,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南水北调工程列入我国跨世纪骨干工程,经过全面论证,南水北调工程最终确定为“四横三纵”的总体规划,分为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p> <p class="ql-block">郑州博物馆讲解员:张亚楠</p> <p class="ql-block">  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中线工程全长1260千米,其中河南段741千米。这是配合工程施工移民搬迁时。中线工程中共有36.5万人需要重新安置家园,河南省共需移民16.4万人。这些普通百姓为国家大局离开了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舍小家为国家,无私的奉献出了家园,为南水北调建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不懈努力,南水北调工程已初现雄姿,2014年,中线工程全线顺利通水。清澈的丹江水一路向北,经过漫长的跋涉,流入寻常百姓家。工程施工中需要克服重重技术难关,像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陶岔渠首枢纽工程,特别是郑州段穿黄工程(荥阳市王村)。</p> <p class="ql-block">  魏新昌:淅川移民,现在在中牟狼城岗镇全店村。</p> <p class="ql-block">郑州博物馆讲解员:张亚楠</p> <p class="ql-block">  目前穿黄输水隧道的设计与施工难度在国内外亦属罕见。这个沙盘就展示了中线工程的全貌。干渠从渠首丹江口库区一路向北,依次流经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等城市,最后流入北京颐和园的团城湖中(我们此次展览就是按照渠水流经河南的顺序分成八个展区)。</p> <p class="ql-block">  中线工程全线落差只有100米,设计者利用这100米的落差,实现了渠水全程“自流”,这也是中线工程中的技术亮点。</p> <p class="ql-block">  干渠流经地,势必淹没或穿越部分古遗址、古墓葬。为保护这些地下文物,国家决定配合南水北调实施文物保护工程。这是丹江口库区文物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库区的遗址墓葬分布密密麻麻。这里展示了中线工程总干渠文物分布情况,尤其是郑州段的文物分布,几乎是重重叠叠。</p> <p class="ql-block">  从2005——2012年间,沿线各省组织人力财力对工程涉及的文物店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这里展示了参加考古发掘的科研单位单位名单,中国科学院、社科院以及国内许多知名大学都参加了这次考古发掘工作,可以说今天我们能在这里看到先辈们的遗珍,离不开文物工作者的辛苦付出。</p> <p class="ql-block">  这次河南段的文物保护工作成绩斐然,这些是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考古项目。</p> <p class="ql-block">郑州博物馆讲解员:张亚楠</p> <p class="ql-block">  南阳淅川县是丹江口库区所在地,也是河南段出土文物最多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这些是在坑南遗址中发现的打制石器。坑南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分为上下两层文化层,下层距今约30万年,上层出土的文物距今约1万年。在坑南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打制石器,表明这里是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些陶器是在沟湾遗址中发现的,是新石器时代人们主要的生活用具。遗址的主题内涵是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距今约五、六千年。在遗址中还勘探出仰韶文化不同阶段的大小两重环壕,反映的是5000年前居民的环壕聚落生活,这是汉水中游地区目前首次发现的史前环壕聚落。这种彩陶就是仰韶文化时期的典型器物。</p> <p class="ql-block">  环壕聚落向前发展就进入了以小型城址为核心的的“邦国”时代。在龙山岗遗址中就发现了一座4000多年前的古城,这也是目前汉水中上游发现的唯一新石器时代城址。在新石器时代,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陶器,但是几千年前人们烧制陶器非常不易,温度火候全凭经验掌控,并不是每件陶器都能烧制成功,这件陶器的器型就被烧塌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个展柜中的石器和陶器也是在龙山岗遗址中发现的。这个展柜中的石器,和之前坑南遗址中的石器有些区别。该石器制作的更加精细,个体也比较大,以磨制石器为主。这些陶器和石器的出土表明当时人们已经进入了定居的农业生活阶段。这两件陶盆不仅带流(考古学家推测可能是用来过滤水的杂质),两边还有两个把手,使用起来非常方便。</p> <p class="ql-block">  在淅川县下王岗遗址中,从史前6000年的仰韶文化到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都有发现,最重要的发现莫过于这三件带钩铜矛。从主观上来看,这三件铜矛的造型与中原地区的有很大差别(中原地区没有倒钩),从材料上分析,该铜矛有很多的砷铜成分,而中原地区的青铜器成分大都是锡铜,所以无论是外形还是材质与我们中原地区的青铜器都存在很大差别。专家鉴定它们与中亚地区的青铜文化相关,反映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p> <p class="ql-block">  据《史记》记载鄂国在商代就已经存在了。考古人员最早是在汉水流域(湖北随县)发现了西周早期的鄂国,西周中期鄂国灭国后,鄂国的踪迹成为了史学之谜。在南水北调干渠流经的乡夏饷铺村,考古人员发现20余座古墓。当古墓洞开,大家才意识到这是学术界寻找已久的2600多年前的古鄂国贵族墓地。这些图片就是但是发掘现场的照片。这些是在墓中出土的铜鼎、铜簋、铜匜等。在这些青铜器上还带有“鄂侯作”的铭文。夏响铺鄂国贵族墓地的发现,证明鄂国自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一直存在于南阳。</p> <p class="ql-block">郑州博物馆讲解员:张亚楠</p> <p class="ql-block">  申明铺遗址中发现的战国时期墓葬数量较多,这些是在墓葬中出土的玉器、青铜器,带有明显的楚文化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  这件小口青铜鼎是在徐家岭遗址中发现的,堪称国宝级的文物。鼎的口沿有49字的铭文,内容涉及岁星纪年。岁星就是木星,因为木星每12年运行一周,因此,人们就利用木星在天体中的运动规律来纪年。岁星纪年在春秋战国时期很盛行,当时诸侯割据,各国都用本国年号纪年,岁星纪年可以避免这种混乱和便于人们交往。根据岁星纪年推算这件小口鼎的铸造年代为公元前507年。这件小口鼎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岁星纪年的实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  在南阳丹江口库区发现的古遗址、古墓葬数量众多,出土文物种类丰富。最上面一排右边的这三个为青铜熏炉,造型小巧,纹饰精美,仿佛我们现在仍能闻到熏香时所散发的缕缕香气。中间这对一模一样的是铜染炉,是当时的酒具。下方这两个小的为席镇。在高架家具传入中国之前,人们一直习惯于席地而坐,但是用竹条、蒲草等编织的席子不仅容易卷边,起身时席子还会移动,所以席镇是用来压席子四角的。编钟和编磬是古代上层社会专用的打击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他们的声音宁静而悠远。还有玉器、兵器、车马器等,表明这里曾是先民们活动的中心区域。</p> <p class="ql-block">  现在看到的是南阳展区的最后一个展柜,这些是在南阳发现的汉代器物。陶水榭是建筑模型,也是我们如今所说的凉亭。在汉代养狗、驯狗是当时极为盛行的社会习俗,也是上层社会常见的一种娱乐方式,所以在汉代墓葬中常发现有陪葬的陶狗。这些器物反映出汉代“事死如生”的观念。</p> <p class="ql-block">郑州博物馆讲解员:张亚楠</p> <p class="ql-block">郑州博物馆讲解员:张亚楠</p> <p class="ql-block">郑州博物馆讲解员:张亚楠</p> <p class="ql-block">《爱国歌》词:车行 曲:李昕</p><p class="ql-block"> 你是阳光我是你的春蚕,你是牡丹我是你的花瓣,你是农夫我是你的种子,你是母亲我是你的少年。你是江河我是你的清泉,你是史册我是你的书签,你是大地我是你的山峰,你是希望我是你的明天……明天…。</p> <p class="ql-block">  你是阳光我是你的春蚕,你是牡丹我是你的花瓣,你是农夫我是你的种子,你是母亲我是你的少年。你是江河我是你的清泉,你是史册我是你的书签,你是大地我是你的山峰,你是希望我是你的明天……明天…。</p> <p class="ql-block">郑州博物馆讲解员:张亚楠</p> <p class="ql-block">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主要是物质的遗存,或者说是遗物与遗迹。而这些遗存应该是古代人类的活动遗留下来的。考古学的研究集中在对过去的研究上,包括过去文化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所以它的研究对象是属于一定时间以前的古代。这项工作常年奔波野外,酷暑寒冬,风餐露宿,工作非常辛苦,他(她)们一生的追求和奉献,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编辑的“美篇”就是想对考古工作者和他(她)们家属表示感谢!让更多的人看到河南考所取得的丰硕成果。</p> <p class="ql-block">备注:网上搜索采用南水北调移民图片,对作者表示感谢!对郑州博物馆表示感谢!对原博物馆谢遂莲馆长表示感谢!对配合拍摄帮我核对照片的讲解员张亚楠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