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玛旁雍错</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地方,这里的蓝是无法形容的蓝,湖水大概是镇过千年寒冰的吧,幽幽地,泛着冷玉的晶莹,带些旷古的微凉气息,就像是整个天空都融化在了这个圣湖里,有“窒息”两个字才能形容这里的美,这个圣湖就是‘玛旁雍错’。 玛旁雍错,美得摄人心魄。站在湖边会被它深深折服。它是安然的,有包容一切的气度,它的安然足以消解世间一切的躁戾,抚平所有忧伤的皱纹,收归所有惶恐无所依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玛旁雍错</p><p class="ql-block"> 玛旁雍错得名于十一世纪在此湖畔进行的一场宗教大战,它在藏语中意为“不可战胜的湖泊”。藏传佛教噶举派米拉日巴与苯教的纳若奔琼争斗逐渐获胜后,便把已经沿用了很多世纪的“玛垂错”改名为“玛旁雍错”,即“永远不败之碧玉湖”。传说湖底聚集了众多的珍宝。</p><p class="ql-block"> 在印度的神话中,玛旁雍错是大神Brahma用意念形成的,因为他的儿子在神山苦行后需要一个地方洗澡。因此印度教徒通常都会在转湖途中到湖中洗浴,而藏民一般只是步行或磕长头转,并不下水。</p><p class="ql-block"> 据说印度著名的领袖圣雄甘地的部分骨灰也撒入了玛旁雍湖。</p> <p class="ql-block"> 转圣湖一圈是110公里,徒步需要4-5天,如果是藏民磕长头,时间就更长。藏族人有个关于纳木那尼、玛旁雍错、拉昂错、冈仁波齐四个神灵之间的三角、四角狗血爱情故事。藏区的神山圣湖都有着或坚贞或凌乱的感情纠结,这一点藏族人比汉族人更加天性解放、率真,汉族的山神都有政治任务,有保平安的、管学业的、管发财的、管姻缘的,可能是有求于人吧,汉族人不敢八卦,毕恭毕敬的供起来三拜九叩。</p><p class="ql-block"> 你拜的是神,还是自己的欲望?</p> <p class="ql-block"> 玛旁雍错被称为“世界江河的母亲”的“圣湖”,是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均发源于此,最后又会交汇到一处——印度洋。对整个南亚影响深远,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称“千山之宗、万水之源”。</p> <p class="ql-block"> 拉昂错</p><p class="ql-block"> 拉昂错,人称鬼湖。藏语意“有毒的黑湖”,海拔4574米,湖水微咸,人畜皆不得饮。其深度至今是个谜。据说玛旁雍错与拉昂错湖底相通,一边是淡水的圣湖,另一边却是咸水的鬼湖在拉昂错湖畔。所谓神鬼殊途,殊途又同归。</p> <p class="ql-block"> 站在湖边,人常有一股奇怪的感觉在胸中升起:偌大的湖区见不到一人一畜,空旷得象是站在了宇宙边缘。</p><p class="ql-block"> 据说空中俯瞰拉昂错的平面图像一张剥开的人皮。</p> <p class="ql-block"> 当地人也叫鬼湖,名字带着恐怖诡异的气息,不过在很多游客的眼里,她要比玛旁雍错漂亮,千人千面,各入花眼吧。</p> <p class="ql-block"> 在玛旁雍错湖边,有时能碰见卖“神鱼”鱼干的藏族人。这些鱼干就是玛旁雍错湖里的鱼——高原裸鲤。</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5-8月,“神鱼”要从圣湖中逆河而上,到河的上游产卵,这就让红嘴鸥、流浪犬有机可乘到河边捕食“神鱼”。所以在此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神鱼”死亡。藏族人就可以拾回那些已经死亡的“神鱼”,晒干后珍藏起来。</p> <p class="ql-block"> 红嘴鸥</p> <p class="ql-block"> 神鱼</p><p class="ql-block"> 据说“神鱼”可以治疗人、牛羊难产和水肿。当牛羊难产,牧民们就会把“神鱼”拿出来,熬煮鱼汤,然后再给难产的牛羊灌入。据说效果非常好。以“神鱼”治病,其中有三点最重要:第一是只喝鱼汤而不食鱼肉。其中的原因可能与藏族不食鱼的传统文化有关。也有人说鱼肉的效果不如喝汤的效果好;第二是新鲜“神鱼”熬出的鱼汤要比干鱼熬出的鱼汤效果好。但在使用时,人们几乎都是用的干鱼。因为活的“神鱼”是不能捕捞的。第三在挑选“神鱼”的时候,必须选没有牙齿的鱼。随着知名度的提高,“神鱼”的商品化进程已悄然开始,有当地的人出售这种“神鱼”,基本价格在50元以上,好的时候可以卖到几百元一斤,这主要是受到“神鱼”个头大小的影响。这都什么年头了,还在迷信这些神棍制造的谣言,果真如此,可以把玛旁雍错的“神鱼”卖到全国各地的医院救死扶伤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相信佛祖也不会怪罪的。 </p> <p class="ql-block"> 玛旁雍错湖面海拔4587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也是唐朝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称为“西天瑶池”的地方。围绕玛旁雍措有8个寺庙,正好分布在湖的四面八方。玛旁雍错是中国湖水透明度(17米)最高的湖泊。湖水北流为狮泉河,即《西游记》中的通天河。</p><p class="ql-block"> 经幡:把印有经文的彩旗串起来,挂到风最大的地方(山顶,垭口,桥梁),让大风吹动彩旗,等同于读上面的经文。</p> <p class="ql-block"> 冈.仁波齐</p><p class="ql-block"> 冈.仁波齐,这个神圣庄严的名字单是心里默念出来就高山仰止,稽颡膜拜。这四个方块字负载着极其阔大、恢宏的宗教、文化蕴涵!四个字仿佛自带神性,依稀感到她巨大的加持力。冈.仁波齐是冈底斯山脉的第二高峰,海拔6656米,位于中国西藏普兰县境内,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被誉为神山之王。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而成为藏传佛教、印度教、古耆那教、雍仲本教等宗教的朝圣中心。它终年积雪的峰顶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p><p class="ql-block"> 花瓣似的山峰在饮着日光,这山岂不像一朵花?——泰戈尔《飞鸟集》。</p> <p class="ql-block"> 冈.仁波齐峰虽然它的海拔高度仅为6656米,不仅在西藏的众多8000米以上的高山中排不上号,比起邻近的纳木那尼峰(7694米),也是相形见绌,但它却是亚洲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神山,唯我独尊,一览众山小。山不在高,有仙则灵。</p> <p class="ql-block"> 冈.仁波齐的山形很容易辨认,主峰四季冰雪覆盖,形似圆冠金字塔,四壁非常对称,如同八瓣莲花环绕,山身如水晶砌成,宛如技艺高绝的玉镶冰雕。由南望去可见其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卍字格徽记。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令人难以一睹真容,但在阳光照耀下又会闪烁出奇异的七彩光芒,分外耀眼夺目。关于冈.仁波齐还有有趣问题就是山的向阳面,不知缘何,终年积雪不化,白雪皑皑;而山之背面,长年没雪,即使被白雪覆盖,太阳一出,随即融化,与大自然常规刚好相反。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p> <p class="ql-block"> 虽然每个宗教的信仰不同,但大家都公认冈.仁波齐是世界中心,万神之殿堂、东方的耶路撒冷。原来互相水火不容的教派,在冈.仁波齐面前都能和睦相处,握手言欢。冈.仁波齐也成为一座跨国界、宗教、种族、文化的全世界非常罕见的神山。</p> <p class="ql-block"> 冷布岗日.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冷布岗日是冈底斯山脉的最高峰,位于阿里萨嘎与仲巴交界处,冈底斯山脉中部,海拔7095m。但如果问道那座山知名度最高,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冷布岗日西方400公里处,那座身高、甚至颜值都不如自己冈仁波齐。一般情况下,一座山脉的最高峰就是主峰,但也不是绝对,还有二般情况存在。比如,天山的主峰是5445米的博格达峰,而不是海拔7444米的最高峰托木尔峰;秦岭主峰不是海拔4920米的最高峰措美峰,而是海拔才3771米的太白山;祁连山的主峰不是最高峰岗则吾结(团结峰),而是河西走廊南侧的祁连峰。主峰与最高峰不同,它没有统一标准,侧重于地理位置、人文气息和历史典故。也就是说除了个子高还要有故事,光傻大个是不行的。</p> <p class="ql-block"> 纳木那尼峰</p> <p class="ql-block"> 纳木那尼峰隔着玛旁雍错与冈.仁波齐遥遥相对。1985年5月26日、28日,中日联合登山队的金伎喜、松林公藏等13名队员,首次沿纳木那尼峰的西北坡扎龙玛龙巴冰川登顶成功。</p> <p class="ql-block">纳木那尼峰(合成图片纳木错的雪+纳木那尼)</p> <p class="ql-block"> 神山下的小镇塔尔钦,前来转山的大本营。我曾在小镇住过三次,其中两次都住在“远方的家”宾馆。随着游客的日益增多,塔尔钦正在大兴土木,打造国际旅游小镇。</p> <p class="ql-block"> 在塔尔钦镇西行三公里左右,在219国道南侧有一个房车营地,目前还没有开放,有一排崭新的简易工棚,我看到一间没有上锁,推门而入,看着还算干净,就决定在这里露营。停车场还停着两辆房车,其中一辆是一对老年夫妻,男主人说在此停留一周了,就是为了好好看看神山,男主人很能侃,一嘴的京片子,听着就添堵,我看他车牌号是山西的,就问是不是山西人,他说是运城的,我说你还是说你们带着醋味的当地话吧,你这北京话让我想起:京油子卫嘴子保定的狗腿子。</p> <p class="ql-block"> 搭好帐篷,拿出炊具、桌椅,先烧开一壶水,泡上一杯生普,慢慢滋润。我喝茶纯属解渴,对茶具从不在意,属于牛饮之类。就是《红楼梦》妙玉眼中的“俗物”。我喝茶多了就是尿多,尿沃阿里肥劲草,其他两腋习习清风生、飘飘欲仙感觉从来没有。</p> <p class="ql-block"> 出门在外,特别是西藏这种高海拔地区,喝水比吃饭要重要。有人说解决水土不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喝当地水。</p> <p class="ql-block"> 喇嘛塔和玛尼堆. 喇嘛塔象征功德. 玛尼堆是刻有经文的石片,风吹等于读经.</p> <p class="ql-block"> 转山是藏族人表达虔诚的一种方式。2014年马年,按照藏传佛教说法是冈.仁波齐本命年。这样磕长头去礼佛,是为了减免自己的罪孽和业力,在藏传佛教中,免除罪孽是非常量化的。他们认为围绕冈.仁波齐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十圈可在500轮回中免受地狱之苦;转百圈者便可以升天成佛。而释迦牟尼诞生的藏历马年转山一圈,则可增加一轮十二倍的功德,相当于常年的十三圈,且最为灵验和积长功德。</p><p class="ql-block"> 2014年10月.冈.仁波齐转山</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的第一次转山,也是目前为止仅有的一次。参加的是某户外组织的团队,全国各地共15人,加上领队、四个藏族司机,分乘四辆陆巡。当天下午到达塔尔钦镇住下后休整并购买转山物资,大部分人已提前从拉萨买好了,主要是巧克力、牛肉干、士力架等高能量食品。早晨吃完早餐,从客栈出发,跟随者转山的队伍,开始了转山之旅。我不是佛教徒,也没有那么多的罪恶需要转山来洗白,我想通过转山这种方式来检验一下我的毅力、体力、心理承受能力。如果说转百圈者便可以升天成佛,那岂不是极乐世界里“佛满为患”?“佛力资源部”怎么安排这些吃空饷的“佛”?《阿含经》所讲的“诸法无我”怎么解释?《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怎讲? 佛性本具,明心见性。要想成佛,要想觉悟,其实并不是从外面寻找什么精妙的法门,而是要法向内求,所谓佛在君心。修行在于修己、自度,如此方能自在、圆满。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得涅槃。个人浅见,阿弥陀佛图片</p> <p class="ql-block"> 整个转山外线,从塔钦算起到终点大约需要1-2天的徒步时间,体力好的一天就能走完,转山第一天休息点是海拔5080米的止热寺,再走8公里就到最高点,海拔5648米的卓玛拉垭口。沿途可以看到天葬台也可以进入宗曲河谷。 </p><p class="ql-block"> 转山前可在塔钦买条经幡,上面写上你要祝福的名字。爬到卓玛拉山口之后,挂在山口并许下你的愿望。同行的好多人都买了经幡,写下了属于他们的秘密。</p><p class="ql-block"> “它描述生死,不卑不亢,无喜无悲。”----《好莱坞报道》评价电影《转山》。</p> <p class="ql-block"> 转山第一天行程是从塔尔钦镇到止热寺,全程24公里,海拔上升约600米,约需7-10个小时,土路还算好走 ,比较轻松,下午我很早就到达了止热寺。</p><p class="ql-block"> 队友准备的都很充分,登山杖、墨镜、头巾等等,我就一个小包,里面有几瓶矿泉水,还拿了一部索尼rx-1相机。</p><p class="ql-block"> 止热寺住宿条件很差,但即使这样不提前预定也没有床位,只能睡大厅。</p> <p class="ql-block"> 因宗教信仰的关系,冈.仁波齐时至今日还是无人登顶的处女峰。冈.仁波齐藏语意为“神灵之山”,梵语意则为“湿婆的天堂”,也就是印度神话中“神的天堂”。历史上曾有不少中外高僧在此修行讲经,是中、印、尼三国各族数以万计的信徒心驰神往的地方。有关冈.仁波齐的灵异传说很多,甚至还有希特勒派遣的小队来此寻找神秘力量,还有1996年俄罗斯登山队的神秘现象、以及雪人的故事等等。</p> <p class="ql-block"> 卓玛拉山口</p> <p class="ql-block"> 2014年10月6日,凌晨三点,我简单的在止热寺吃了一口饭后,就开始了最虐的转山之旅。从止热寺到海拔5684米的卓玛拉山口,有一段300米的拔高,是一段长约3公里,坡度较陡,布满碎石堆的上坡,人称“地狱破”。累到怀疑人生。在这段拔高路上,我粗略算了一下,几乎是每挪动二十多米就休息一二分钟,感觉暴跳如雷的心脏几乎快要炸裂,上气不接下气,剧烈运动加上高原缺氧让我头晕目眩。沿途碰到友善的藏族人,他们看你累了会主动要求替你背包,或者给你吃的、矿泉水。在快到卓玛拉垭口时我看到一个女孩子累的瘫软在地,不停地抽泣,眼神里露出绝望痛苦的神情,一个藏族老阿妈站在女孩子跟前,给她糌粑、水,老阿妈不会说汉语,只是重复的说扎西德勒,脸上露出婴儿般纯洁的笑容,老人的眼中充满着慈祥、圣洁的光辉,在老阿妈的鼓励下,女孩挣扎着站起来,老阿妈背着女孩的包,徐徐前行。</p> <p class="ql-block"> 这个湖有一个很意味深长的名字:慈悲湖</p><p class="ql-block"> 圣湖——托吉措。托吉措意为“慈悲之湖”,未结冰的时候碧绿深邃,有如翡翠,在经幡的环绕下透着圣湖的威仪。关于她的传说有很多。有说这是空行母的浴池。印度教则认为这是乌玛女神的浴池。转山的藏族小伙子说在这个小湖洗个澡,沐浴过后,能洗净身上的污垢和罪业。</p> <p class="ql-block"> 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我在转山途中,膝关节损伤、韧带撕裂的老毛病一直未复发,我原以为会很疼,会坚持不下来,神奇的是,安然无恙,在转山第二天除了早晨在止热寺简单的早餐,一天我就吃了一个鸡蛋,喝了三瓶矿泉水,期间并未觉得饥饿难耐,这是什么原因呐?</p> <p class="ql-block"> 转山途中这种帐篷就是给转山人提供补给的简易茶馆。有方便面、火腿肠、酥油茶、零食等等。</p><p class="ql-block"> 每年,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藏区各地的信徒来此朝拜。转山的方式绝大部分人是徒步进行,但我也看到很多印度人是骑马转山的,到了马儿上不去的陡坡,他们就下马徒步,到了好路再上马。从他们身旁经过,浓重的体味中人欲呕,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咖喱、恒河水、还有他们的金左手。</p> <p class="ql-block"> 转山按转的方向分两种:藏传佛教徒和印度教徒沿顺时针方向,始终让冈.仁波齐处于徒步者右边,苯教徒则以相反的方向逆时针转山。</p><p class="ql-block"> 转山道分两条:外线是以冈.仁波齐为核心的经典大环山线路,内线是以冈.仁波齐南侧的因揭陀山为核心的小环山线路。外线总长58公里左右,徒步需1—2天功夫,磕长头则需15-20天。</p> <p class="ql-block"> 内转路线目前很少有人能胜任,因为有一定的危险性,非户外运动者请酌情考虑。从哲热普寺至卓玛拉山的四五个小时,沿途没有任何补给站,哲热普寺至卓玛拉山口有4个陡坡,最后一个坡度最大,也最虐!</p><p class="ql-block"> 每年都有死在转山路上的游客、藏族人,当然对藏族人来说这是死得其所,莫大的荣光。游客还需要量力而行。</p> <p class="ql-block"> 冈.仁波齐转山图</p><p class="ql-block"> 外转52公里,内转20公里左右。内转沿途无补给,必须要当天来回。最高海拔5860米。听说过当地有个最牛的导游,已经转山1000多圈了,连他的狗子都转了十多圈了,我觉得牛皮有点吹大了。</p><p class="ql-block"> 这次转山共耗时二天,第二天下午到客栈时我是第二个到达的,第一名是一个长沙的小伙子,比我早到半小时,比我小二十三岁。我也没想到会有这样优异的表现。到客栈时,司机师傅已近炖好了一大锅羊肉,我吃了两大碗羊肉,一碗萝卜,喝了三碗汤,撑得我话都不想说。饭后摸着溜圆的肚子躺在床上,想想这两天发生的事,恍若隔梦。</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餐时听说有几个同伴是被110救下山的,体力透支加上高反,其中一个平时话痨的北京女孩,在以后的三天就基本没说过什么话。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半死不活。</p> <p class="ql-block"> 翻越卓玛拉垭口就是一路下坡,千万不要以为幸福的日子终于到来了,从山脚到塔尔钦镇还有18公里的土路,这一路没有什么景色,也没有补给点,单调而煎熬,机械地走在路上,我只听到冲锋裤摩擦单调的声音,几度神情恍惚,很多人在翻越垭口后已是强弩之末,本以为马上就会到宾馆,但看到塔尔钦镇依然遥不可及就会瞬间崩溃,打110求救,或者租马下山。但有时候马匹也租不到。后来听说这18公里的路程,110收费1200.</p> <p class="ql-block"> 神山圣湖相伴相生,遥相呼应,是守护着阿里大地两尊神祇!</p> <p class="ql-block"> 从普兰回来,在玛旁雍错湖边的一个小村庄客栈住了一晚。村庄很小,只有十几户人家。原计划湖边露营,但那天风太大,遂去客栈住下。像阿里的其他客栈一样,简陋而又寒酸,除了一张一米二的单人床,没有其他家具,好在是暂住一晚,能睡就行。</p><p class="ql-block"> 安顿好后去厨房看了一下,灶台上几个无精打采辣椒、一捆垂头丧气的芹菜,几个徐娘半老的土豆,没有什么挑逗味蕾的食材,老板说冰箱里还有今天早上买的排骨,我打开冰箱冷藏一看还很新鲜,排骨旁还有一块白嫩嫩的豆腐,大喜过望,我就知道今晚做什么吃了,排骨50元一斤买了二斤,一个人,够吃。</p> <p class="ql-block"> 吉乌寺旁的玛尼石</p><p class="ql-block"> 先把排骨还有从老家带来的一块咸鱼干在水里浸泡一个多小时,这也就不用焯水了。新鲜排骨、鸡肉我是从来不焯水,除非是冷冻的,焯水可以去除异味。我一直顽固地认为焯水会损失肉中的部分风味物质。</p><p class="ql-block"> 把处理好食材放进高压锅煸炒一下,再加入大料、花椒、红辣椒等作料,盖盖上气炖20分钟,待高压锅放气后再加入切成如麻将块大小豆腐,重置火上,继续炖煮五六分钟,最后尝一下咸淡出锅。</p> <p class="ql-block"> 这次排骨咸鱼炖豆腐做的相当成功。咸鱼独有的咸鲜与丰腴的排骨激发出复合多重的味觉体验,特别是豆腐,寡淡的豆腐在长时间炖煮后蜂窝状的结构饱含着汁水,咬一口,汤汁四溢,一箸入口,三春不忘,那种熟悉而又陌生的味道立刻在脑海里搜肠刮肚,故乡依稀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今晚的客栈除了我还有一对夫妇,他俩身体不适,没有吃饭就休息了。我一个人在餐厅里浅斟慢饮,两杯酒下肚,有点想家了。人在旅途,多有漂泊的自恋情结。两箸菜,顿感人生无着,几杯酒,咽下变成了旅愁。</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我拍完照回到客栈,那对夫妇正在炉子旁取暖,看桌子上的残羹冷炙他们已经吃过早饭了。女的约有40岁左右,衣着打扮不像游客,一言不发靠在沙发上,神情悲戚,男的低头抽烟,左手不停地拨弄着一串佛珠,偶尔抬起头和妻子说几句话。</p> <p class="ql-block"> 不行,就算死在路上我也要去,那女人突然厉声说道,声音急促而坚决,男人说,你这身体怎么能撑下来,我自己去就行,你在宾馆等我。不行,女人一口断绝,口气不容置疑。男的也不再说话了,空气顿时凝滞压抑。过了一会女人说我心里难受自己出去走走,说完起身夺门而去,高原的风吹的门吱呀作响,异常刺耳。男的呆呆地站在炉旁,手足无措。我看了一眼那个神情困顿的男人,走过去递给他一支烟,我俩坐在沙发上,男人和我说起了他家里的事。</p> <p class="ql-block"> 这对夫妇来自青海藏区,汉族人,夫妻俩在县城经营一家小餐馆,日子虽不富足,但也过得去,家有一个十二岁的男孩,男孩很聪明,学习成绩也很好,但几年前不知怎么得了一种怪病,正好好的就突然晕厥,口吐白沫,找了好多医院没有效果。女人是一个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她听说转山转湖可以消除罪孽,祈福消灾,两口子为了节省,一路省吃俭用坐公交辗转至此。但女人身体不好,转湖五天就是咬牙坚持下来,更别说转山了,但他劝不了妻子,妻子认为自己不去转山就是心不诚、不圆满,不能治孩子的病。我知道转山是女人最后的一根稻草了,那是她最后的希望,我也希望这不是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说着说着,男人潸然泪下,抱着头嚎啕大哭,涕泪纵横。我知道妻子不在跟前,男人委实也控制不住了。真看不得别人受苦受穷,心里一阵难过,佛祖保佑这家人吧!我也帮不了他们什么,午后就开车把夫妇送到镇上去,临别时,我对他俩说回去还是要去医院看看,别耽误了孩子,男人一个劲的道谢,女人已是泪流满面。</p> <p class="ql-block"> 辞别夫妇俩,低沉的情绪一路陪我到达札达县。想起了电影《活着》,当初看完后好几天缓不过劲来,电影里福贵说,可不管怎么样,也得熬着,也得受着。我想,不这样,那又能怎样哪?</p><p class="ql-block"> 众生皆苦,天意无常。多年前看过一个故事:夜幕降临的山上,一个年轻的修道士问神父,每次葬礼上你都说愿你的灵魂在天堂永生,每个人死了都去天堂,地狱在哪里?神父神情木然地指了指山下灯火辉煌的城市说:这就是地狱。</p> <p class="ql-block"> 推人及己,又何尝不是生如蝼蚁,在滚滚红尘中卑微的苟延残喘,一眼望到头又依稀看不到头的生活让人沉沦。季羡林说过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后来我才知道,生活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王小波。</p><p class="ql-block"> 来都来了,熬呗,反正我是不会活着离开这个世界的。</p><p class="ql-block"> 越过山丘,虽无人等候,但依然选择前行。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多年以后,放下了自己,我心郎朗;放下执念,万般自在。</p><p class="ql-block">我们都曾不堪一击,我们终将刀枪不入。</p> <p class="ql-block"> 那些即将要去的地方,都是素未谋面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