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六章 破匈奴李牧掌军,能吃饭廉颇出走

良民

<p class="ql-block">  李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在郡里当小吏,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在他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经常有老鼠出没,在那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这些老鼠就会受到惊吓逃跑。后来李斯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根本不担心人或狗惊扰。李斯感叹:“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如同老鼠一样,是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p><p class="ql-block"> 李斯辞去公务员的工作,去兰陵向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不值得侍奉,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建功立业的希望,就想西行到秦国去。</p><p class="ql-block"> 临行之前,向荀子辞行,司马迁为李斯配置了一大套说辞,大意是:人若遇到机会,千万不可松懈错过。现今秦王想吞并各国,称帝治理天下,正是平民出身的政治活动家和游说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好时机。地位卑贱,而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就如同禽兽一般,只等到现成的肉才想去吃,白白长了一副人的面孔而勉强直立行走。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悲哀莫过于贫穷。长期处于卑贱的地位和贫困的环境之中,却还要非难社会、厌恶功名利禄,标谤自己与世无争,这不是士子的本愿。所以我要到西方去游说秦王。</p><p class="ql-block"> 李斯进入到秦国时,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少年嬴政继位,国事尽托付给相邦吕不韦。李斯投奔到吕不韦门下做舍人,吕不韦约见后,赏识李斯才学,任用为郎官。进入中央警卫局,成为宫廷近侍官,这职位为李斯经常见秦王嬴政提供了方便。李斯凭借出色的口才,很快让少年秦王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参与了五国联军伐秦,韩桓惠王害怕遭到秦国报复,韩王派自己的水利工程师郑国前往秦国支持水利工程建设。韩王想法挺好,让秦国把国力都耗费到这件事上,没有精力顾忌韩国。</p><p class="ql-block"> 郑国到秦国后,执行韩王意图,果然设计了一个水利大工程,把泾水东注入洛水,将关中平原变成沃野。搞如此浩大的水渠建设,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巨大,在秦国朝堂引起热议,纷纷言称这是韩国的“疲秦”之计,要求诛杀郑国,停止上马此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 郑国为此自辩:“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这话说的没毛病,既然现在秦国暂时对外不展开大规模用兵,着重于修炼内功,韩国认为修三百余里水渠是耗费国力的大工程,韩国干不起,不等于秦国干不起,这项工程在秦国只不过是重点工程而已,不差人和事,就差技术人才。既然韩国派来了技术人才,打的算盘只不过延续了韩国几年寿命而已,但从长远来看,秦国可一劳永逸,得万世之功。</p><p class="ql-block"> 吕不韦断然支持郑国的修渠计划,工程上马后,耗时十年,建成了郑国渠,使关中平原成为大秦的又一个大粮仓。有了如此近的军粮供应之地,荡平六国已不再有后勤保障之忧。所以说,目光短浅的韩桓惠王认为给秦国挖的坑变成了埋葬韩国的墓。</p><p class="ql-block"> 赵国处于四战之地,面对北方匈奴的三胡部落,即使在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最困难的时候,赵国也不敢轻易将戍守北方边境的十几万部队调回。因为一旦撤回,北方匈奴将顺势南下,赵国将会在夹击中灭国而亡。</p><p class="ql-block"> 戍守北方的赵国将领李牧,一直严密监控北方匈奴的动态,寻找机会予以全歼,彻底消除边患。然而,北方匈奴是典型的游击状态,来了就抢劫,抢完了就跑,如此数年,李牧在应付北方匈奴的骚扰中积累了经验。一看到胡马涌来,李牧干脆就当起了缩头乌龟,点烽火放狼烟,通知边境各地坚守不出。</p><p class="ql-block"> 嘚,北方匈奴找不着空当穿插进来,攻城又非他们的特长,就只能在城墙下面叫骂。李牧由着北方匈奴的性子叫骂,充耳不闻!然而,时间一长,接到边境其他人员举报的赵孝成王坐不住了,喜欢换将的老毛病又犯了,一纸令下,将李牧换掉。</p><p class="ql-block"> 这下好了,北方匈奴牵着赵军的鼻子兜圈圈,赵国损兵折将不说,整个北方边境地区又变成了战乱的重灾区。此时人人呼唤李牧回来,赵孝成王也后悔,派人重新请李牧出山。</p><p class="ql-block"> 李牧称病不出,这下把赵孝成王急坏了,亲问李牧需要什么条件才肯赴任?李牧回答:“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话说的这么明白,还有啥说的!赵孝成王允诺日后绝不干涉李牧的边务指挥。</p><p class="ql-block"> 李牧重新上任后,仍采用老套路,任由北方匈奴瞎折腾,坚守城池岿然不动。这打法如同钓鱼,钓匈奴这些豺狼更需要耐心。时间长了,北方匈奴抢不着东西,饿急眼了,这脑袋瓜子就缺氧了。李牧随即安排边民大牧于草原之上,喝土喝风了好长一段时间的北方匈奴,闻着味按耐不住了,饥不择食地倾巢出动。</p><p class="ql-block"> 见豺狼已进入网中,那还客气啥!李牧布置车阵从正面阻击,利用战车限制、阻碍和迟滞敌骑行动;车阵之后,用五万弩兵轮发齐射;骑兵及步兵则控制于战车阵侧后待机。当匈奴的骑兵队伍冲击受挫时,李牧乘势将十万步兵调前发动总攻,同时一万三千名骑兵两翼包抄合围,所有兵种相互配合,转瞬间将匈奴十万铁骑死死钳住。</p><p class="ql-block"> 不动则已,一动便雷霆万击,北方匈奴的十万铁骑全军覆没,李牧一战而成就赵国北方边境的安宁。紧接着,李牧展开大规模反击,灭褴国、破东胡、降林胡三大部落,赵国边患肃清。</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46年,暂时不敢向魏国下手的秦国,利用赵国忙于解决北部边患的这个时间差,蒙骜出兵攻取晋阳,恢复太原郡。赵孝成王赶紧召李牧回朝执掌军务,本以为赵国要做收复晋阳的准备,但在公元前245年,廉颇却带兵攻取了魏国繁阳。不找宿敌秦国掐架,反而去抢当年恩公信陵君的魏国城池,这下看不懂赵国这是打的啥牌了!</p><p class="ql-block"> 不过,廉颇攻下魏国繁阳不久,赵孝成王两腿一蹬闭眼了。子赵偃继位,是为赵悼襄王。</p><p class="ql-block"> 赵悼襄王继位后,首先做了一件蠢事,任用乐乘代替廉颇主将之位,引起廉颇的不满。廉颇于是率领私属部队攻打乐乘,乐乘被迫出走,廉颇也因畏罪潜逃至魏国国都大梁。</p><p class="ql-block"> 按理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辈新鲜一辈陈。新王登位,换自己信任的将领是正常的,关键是应该怎么换,如何换。赵悼襄王这次换将就显得冒失了许多,直接导致了内乱,赵国一下子失去了两员战将。</p><p class="ql-block"> 一直好奇?能向文官蔺相如负荆请罪的廉颇,这次为何容忍不了被同是武将出身的乐乘替代。</p><p class="ql-block"> 乐乘的出场记载不多,司马迁对乐乘的记载是相当地矛盾。</p><p class="ql-block"> 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夹带介绍赵奢阏与一战时,赵惠文王先召廉颇问策,再召问乐乘,乐乘所答如廉颇相同,再召问赵奢,赵奢说可救,两军相逢勇者胜。这时间对应在公元前269年。</p><p class="ql-block"> 《史记·赵世家》记载:赵将乐乘、庆舍攻秦信梁军,破之。这时间对应在公元前256年。</p><p class="ql-block"> 《史记.赵世家》记载:孝成王十六年,廉颇围燕。以乐乘为武襄君;《史记.乐毅列传》记载:其明年,乐乘、廉颇为赵围燕,燕重礼以和,乃解。这时间对应在公元前251-250年。</p><p class="ql-block"> 从履历上看,乐乘是武襄君,廉颇是信平君,各做各的带兵主将,差别就是廉颇名气大些,做主将时间长些。在长平之战时,赵孝成王用赵括替代廉颇,廉颇交权非常听话,屁颠屁颠地就回来了。如今换了新王,用三朝老将换三朝老将,廉颇火就大了,直接动手打跑了乐乘,这味是打哪里酸的呢?今世有介绍说乐乘是燕国降将,是廉颇围燕后才投奔赵国的,这一说就有疑问了?如果乐乘在公元前250年投奔到赵国,那赵惠文王时期的乐乘是谁,难道是重名了?这里边到底谁是二百五,除非司马迁的列传又是在胡诌八扯。</p><p class="ql-block"> 廉颇的功绩都是与齐燕魏三国互掐时取得的,面对秦国就是一个拖延坚守相持,从无胜绩。遇强则弱,遇弱则强,遇着什么样的对手,打什么样的仗,这是廉颇的稳定可取之处。廉颇跑到魏国大梁寻求政治避难,魏安釐王收留了他,时至信陵君魏无忌已暗淡出朝野,魏国也就没拿他当回事儿,廉颇在魏国也就成为闲人。</p><p class="ql-block"> 赵悼襄王登位之初的一纸换将令,丢失了廉颇和乐乘两员战将。同年派李牧进攻燕国,攻取燕国武遂、方城。燕王喜见此,向秦国发出友好信号,意图将自己绑在秦国的战车上对付赵国。吕不韦将原丞相蔡泽派遣回燕国工作,燕国送太子丹入秦做质子,秦燕两国达成合作协议。</p><p class="ql-block"> 秦国一面兴修水利工程,另一面揍韩国照旧不误。秦国先来了个试探性进攻,派出秦将麃公率军攻打卷城,斩首三万人。</p><p class="ql-block"> 看到六国又成为一盘散沙,蒙骜出函谷关,开始大规模进攻韩国,连取韩国十二座城池,斩杀韩国主将公孙婴。既然赵国夺取了魏国繁阳,魏国没反应,同年十月,秦军再尝试性攻击一下魏国,夺取氏篸、有诡二城后,蒙骜谨慎撤军而返。</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去世,同年不久,魏安釐王也和人生拜拜了,子魏增继位,是为魏景湣王。</p><p class="ql-block"> 秦国最大的劲敌信陵君已经不复存在了,秦国可以开足马力东出了。</p><p class="ql-block"> 吕不韦召赵国的春平君入秦,将其扣留,做为制约赵国的砝码。后经泄钧劝说,扣押春平君不如扣押同来的平都侯得到的利益大。吕不韦采纳,释放春平君回赵国。</p><p class="ql-block"> 制约住赵国后,蒙骜再次率军攻打魏国,夺取魏国的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等二十座城池,进入现今河南境内,在濮阳设置东郡。作为卫国人的吕不韦再把卫元君从魏国手中解放出来,将这位魏安釐王的女婿迁居在野王之地,卫国从魏国的附属国变成秦国的附属国。受老大秦国保护,六国今后休想再打卫国的主意了。</p><p class="ql-block"> 秦国兵锋再指赵国,赵悼襄王见状,有重新任用廉颇之意。于是,赵悼襄王派使者前往大梁,观察廉颇是否还能任职干事。悼襄王的宠臣郭开,一向与廉颇关系恶劣,便用重金贿赂那位使者,让其在回来时,说廉颇的坏话。</p><p class="ql-block"> 廉颇在大梁闲居很久,也渴望再为赵国效力。在会见使者时,廉颇有意一餐饭吃下一斗米、十斤肉,然后披挂铠甲,跃上战马,以此显示自己还可以率军去攻城陷阵。</p><p class="ql-block"> 使者回国向赵悼襄王报告:“廉将军人虽然老了,但饭量很好,特能吃。只是陪我坐着唠嗑的时候,不一会儿就去拉了三次屎。”赵悼襄王一听,这不是饭桶吗?能吃能拉不能用,由此断定廉颇老迈不堪任用,便不再召其回国。</p><p class="ql-block">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也没有建立什么功劳,最终郁死在楚国寿春。</p><p class="ql-block"> 赵悼襄王在做公子的时候,偷娶了一位同宗赵氏家里的小寡妇。这小寡妇出身倡门,注意啊!这个“倡”非是这个“娼”,这个“倡”指的是古时歌舞杂耍艺人;两汉之后进化的这个“娼”是专指有技术的女人,这种女人的技术含量,成年人应该懂得。</p><p class="ql-block"> 这个邯郸当红流量明星,因为貌美,被一位赵氏宗族公子看上,娶回家中不久,这位公子就战死在花柳裙下。女明星不甘心守寡一辈子,又出来挣流量,被赵偃看到后,为之痴迷,不顾父亲赵孝成王的反对,偷偷纳入府中。</p><p class="ql-block"> 赵偃刚继位为王时,还顾忌舆论,立正室夫人为王后,嫡子嘉为太子。这王位稳定后,耐不住枕边人的技术高超,竟动了重立王后的念头。</p><p class="ql-block"> 此时已成为赵国柱臣的李牧进言:“女之不正,国家所以覆而不安也。此女乱一宗,大王不畏乎?”赵悼襄王回答挺自信:有寡人在,容不得她乱政!赵悼襄王坚持改立倡女为王后,这就是史称的倡后。李牧这一句谏言,也埋下了日后的杀身之祸!</p><p class="ql-block"> 赵悼襄王虽然改立了王后,但并未废掉赵嘉的太子之位。倡后一步一步来,为让自己的儿子公子迁坐上太子之位,设计陷害公子嘉,迫使赵悼襄王最终废黜公子嘉,另立公子迁为太子。</p><p class="ql-block"> 燕王喜被赵国摁地上摩擦了两次,仍是不服,见赵国被秦国压制,又没了廉颇、乐乘等将,咨询从赵国投奔而来的剧辛,剧辛认为可以乘机伐赵。燕王喜派剧辛领兵攻打赵国。</p><p class="ql-block"> 剧辛早年周游列国,出仕于赵武灵王,与庞煖是好友。剧辛自诩是兵家人物,著有《剧子》兵书九篇,这也是一个参谋长级别的高级教授,赵武灵王知人善任,并没有重用为将。剧辛就投奔到了燕国,混到此时也是七旬老将,这是临老也想作一把!</p><p class="ql-block"> 结果,赵国派庞煖出战迎击,两个老头对阵交锋,轻敌冒进的老“赵括”剧辛被庞煖俘获后斩杀,燕军两万人做了赵国的俘虏,燕王喜又增加了一次被摁在地上蹂躏的记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