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旅行(77.抚州市黎川县.樟溪、宏村篇)

太阳风暴一黄庆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樟溪,又称樟村、桃溪,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西南,距黎川县县城约32公里,距宜黄县县城约130公里。据载,古村始建于宋代,杨氏由南丰率先迁此肇基,因为在村落旁的溪流边上,生长着有许多高大的古樟树,故而得名,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美丽的樟溪因为历史悠久,故传统古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素有“千户百厅十桥九寺三第一祠”之盛誉,至今仍保留着有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民居、祠庙、牌楼、亭阁、老桥等古建筑50余处。另外,樟溪在历史上的文化贤达亦是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就共出有举人和进士20余人,可谓是传统文化底蕴十分雄厚,人杰地灵,古韵流芳。2019年6月6日樟溪被确认为住建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的第五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名镇名村。</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樟溪的“岩泉国家森林公园”☆☆</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樟溪的“双溪廊桥”☆☆</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樟溪的“杨氏家庙”☆☆</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樟溪为“两溪隔三村”的村落格局,从武夷山涓涓流入村中的里岭溪和浒溪将樟溪二分为三,中间坐落着的是中洲村,两边分别为东港村和店上村,因为村落都是沿河相望而建,故樟溪便以桥梁众多而远近闻名,除了颇具乡土特色著名的双溪古廊桥外,还有各式各样的桥梁10余座,充分构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江南水乡特色,人在村中走,如在画中行,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樟溪不仅是黎川县古色文化之乡,还是红色文化之乡、油画之乡、生态绿色之乡。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是中共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的重要战场之一,在如今的村中仍保存着有红军标语、红军古戏台、李家新屋等革命旧址。丰富的红色、古色、绿色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省内外游客接踵而至,在这里观光、访古,追寻红色足迹,共享大自然的美好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樟溪“德元厅”与之内的“清白世家”门厅,“清白世家”这是樟溪杨姓人家为了纪念先祖杨震而题写的,东汉名臣杨震曾在担任荆州刺史时,为官清廉,夜幕拒金,在当地留下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廉政名言,他本人也被誉为“四知太守”,他清白做人、廉洁为官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后人。☆☆</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樟溪的“上源古廊桥”(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会仙峰,原名狮子山,又名会仙岩,位于黎川县宏村镇孔源村境内,海拔1355.1米。☆☆</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宏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西南23公里处,距宜黄县县城约124公里,有孔源河和桃溪贯村而过,在这里汇合成龙安河后滔滔向北,经龙安镇和中田乡,然后过南城汇入抚河。宏村在明代时称为贤村、贤溪,清代时改为宏村,又因为村落横建于河岸,亦又称横村。宏村主要是由三大部分构成,孔源河的北岸为中湖村,南岸为沙下村,两条河流汇合以后的西岸便是孔洲村,三个村庄都是临河而建,古香古色,组成了宏村古村落的整体布局。自古以来,宏村儒、释、道三教文化竞相在此轮番登场,交相辉映,至今在古村村中仍保存着有孔氏家庙、圣庙、紫府、万寿宫、长生观等等历史建筑十二栋,是黎川宗教文化最为兴盛的地方,古刹名寺汇聚,亦可谓是文化气息同样十分浓郁。</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黎川县宏村的“孔氏家庙”和“圣庙”,两庙位于孔洲村,相邻而建。孔氏家庙由圣人庙、圣人行宫和孔氏祖庙三部分组成,庙前有一对古色古香的石狮,正中高悬着一块“派衍贤溪”的牌匾,高大宏伟,孔氏家庙只允许孔姓后人祭拜。☆☆</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黎川县宏村的“圣庙”,圣庙又称孔庙、文庙,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由当时知县黄文鸑题写匾额,圣庙则可供读书人祭拜,☆☆</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黎川县宏村的“长生观”,位于宏村镇境内的金笼山巅,距宏村约4公里,因该山俗名长生寨而得名。始建于宋治平元年(1064年),由宋英宗亲赐观名。它是黎川县建造最早的道教活动场所,古时许多文人名士曾设帐讲学或读书著文于此。☆☆</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黎川县宏村的“万寿宫”☆☆</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黎川县宏村的“紫府”,“紫府”是宏村的一处最富有神秘色彩的建筑,它是当地村民为了纪念明末清初爱国诗人余光令而修建的,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同邑的仁人志士开始在双溪旁建成紫府,既供奉吕纯阳,又珍藏余光令父子的文学作品,内设承化坛(学馆)、赞化宫(慈善)、乐善社(医药),此后渐渐成为黎川文人、社会名流集会的地方。☆☆</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黎川县是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析建昌府而建,始称新城县,因县治设于黎滩镇,故又名黎川。黎川县在历史上也曾经是一个文风鼎盛,特别推崇传统文化礼仪教育的地方,在宋元明清四代,其间共出有进士196人,还孕育了抚州市(地区)的首位状元(宋理宗淳祐七年)张渊微、北宋著名思想家李構、清乾隆探花陈希曾、清朝五部尚书陈孚恩等等先贤名辈(陈孚恩为陈希曾次子,史载清朝末年,朝堂之上江西人再无三品以上大员,则缘自于陈孚恩依附肃顺站错了队,致使江西官员多因著名的“辛酉政变”而被一锅端,曾国藩曾慨叹道:“陈孚恩难辞其责”)。清顺治八年(1651),宁都魏禧客居新城十数年,先后受聘于涂家、孔家执教,与黎川的众多文人雅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营造黎川的传统文化氛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的推动之下,宏村有“新城三孔”之称的孔尚典、孔毓琼、孔毓功,与明末大儒方以智,宁都名士魏礼、魏世杰、魏世效、魏世俨,安福名士吴云,安徽贵池名士吴正名等人相交甚密,诗文互赠,从而声名鹊起,各地名儒纷至沓来,在清初时期的江右文坛上产生过不小的震动,有“新城学派”之誉称。另外还有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张恨水(1895年-1967年)历史上也曾客居于此,1905年张恨水随在黎川做地方税务官(清末)的父亲于此生活了一年多的时间,张恨水虽在黎川生活时间不长,但黎川却是张恨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站,也是他文学生涯中的关键起点,可谓是鸳鸯蝴蝶派孕育的摇篮之所。</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黎川县日峰镇老街的“南津渡口牌坊”(已残)☆☆</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黎川县日峰镇老街南津渡口的“张恨水旧居”☆☆</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黎川县日峰镇老街的“横港古廊桥”☆☆</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黎川县日峰镇老街“黎川古城”的一角☆☆</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樟溪与宏村在黎川的民间素有“千村万村,不如樟宏两村”的盛赞,可想而知其在黎川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之高。记得我第一次知道有樟溪和宏村这两个地方的时候则是来自兄弟小四的父亲,小四的父亲人高马大,是一个颇为慈祥的长者(可惜现在已经不在了),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曾以国军排长的身份参加过平津战役,随部队起义之后便又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曾在黎川的宏村、樟溪、得胜关一带的大山中剿过匪,离休后常给我们讲他那个时候剿匪的惊险故事,说有一次夜晚他们在大山里面的一个竹寮内宿营,半夜时分突然被土匪打了个袭击,大家赶紧沉着英勇应战,直至坚持到天亮,好在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方得解围,否则就永远留在那儿了,但还是有几个战士不幸牺牲,所以说,革命的胜利真是来之不易。而我第一次经过樟溪与宏村的时候,则是在1986年暑假的前夕,那时我们生物系一个班的同学(学生60人和老师10余人)在樟溪的岩泉林场采集标本并进行植物分类学实习(一星期)。当时的岩泉林场山高林密,巨木参天,槠树、青冈、枫木、香榧、含笑、绣球、大乌饭树漫山遍野到处都是,还不时地可以遇到楠木、红豆杉、香果树、乐东拟单性木兰等等珍稀树种,我们白天啃着馒头喝着凉水,在不见天日的密林中钻来窜去,夜晚则睡在蚊虫肆虐的地铺上休息,虽然清苦但却很是快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岩泉林场的东北部还有一座叫会仙峰的山峰,山很高很陡,实习之余,我们全班也登上了此峰,体会了一下“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记得在这里,我还发生过一个小小的花絮,那时国家刚刚恢复宗教政策不久,信仰自由,在会仙峰的山顶岩洞之下有一座小寺庙,寺庙里面住着几个和尚及男女俗家弟子。可能是因为山高路远的缘故,平日里来往寺庙的人并不是太多,那天突然一下子上来了这么多的人,顿时显得异常的热闹。可能是某个先到的同学(好像另外还有几个进香的客人,也许是他们)告诉寺庙里说后面还有五六十个人,于是寺庙里面自以为这回香火钱应该是会有不少,便赶紧做了很多的饭准备招待大家(这饭肯定不是某个同学要让他们做的,一定是他们自己按常理想当然而做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出发前每人皆领了四个馒头),待得知这群人都是不按常理出牌的自带馒头的穷学生之后(确实是也没有钱),便着起急来,因为饭做得实在是太多,靠他们自己吃是几天都吃不完,天气又热,将要馊掉是肯定的,这回看来指定是要亏本了,此刻,有一个六十五岁左右的老头(估计就是做饭的师傅)便在那儿骂起人来,唾沫横飞。刚好在这时,体质较弱落在队伍后面的我也终于爬了上来,只见一个老人在那儿发脾气,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出于好心的我便过去想问下缘由,想安慰安慰他。不想,这老家伙可能是看我个子小,好欺负,便咬定我就是那个要他多做饭的人,于是便开始追着我骂,骂得我到处躲,并且还是我躲到哪里,他就追到哪里(其实他的目的就是故意骂给大家听的),无辜中枪的我,给他解释他又不听,搞得我真是尴尬之极,把个同学们给笑了个半死,直至今天一旦想起这事都还是既气愤又好笑,不过,这也正是“好事者”应有的下场,不知是否可以足以为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真是岁月如梭,一转眼,三十六年就过去了,这番故地重游,伫立在这个当年也曾经青春留芳的地方,两鬓斑白,蓦然回首,不襟感慨万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青山依旧在,只是人黄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2年5月19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