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过去的几年极不平凡,我们见证了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书写了壮丽的史诗。<br> 为了让大家过好健康平安的幸福年,今年春节,更多的人坚守在岗位上。此时此刻,医护人员、疾控人员依旧昼夜不歇,救治病患;社区工作者、扶贫干部还在走街串户,排忧解难;公安民警、志愿者仍然东奔西忙,守护平安……有了他们,我们就多了一份舒心、暖心和放心。</h3> <h3>名称来源<br> Volunteer(志愿者)一词来源于拉丁文中的“voluntas”,意为“意愿”。对于这一概念,我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由于对volunteer的译法不一致而有所不同(我国大陆地区一般称为志愿者;香港称之为义工;台湾地区称之为志工),但实质内容基本是一致的。</h3> <h3>志愿者精神<br> 奉献:“奉献”原指恭敬地交付、呈献,即不求回报地付出。<br> 友爱: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br> 互助: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br> 进步: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h3> <h3>志愿者作用<br> (1)青年志愿者活动使年轻人们获得一个深入接触社会实际、真实了解与认识中国国情的极好机会,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阅历,还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br> (2)青年志愿者活动强化了年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这对改善社会风气,确立敬业精神起积极作用。<br> (3)通过志愿服务培训和实际工作,增强了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和帮扶弱势群体意识,使他们学会与人团结合作,依靠团队力量去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培养帮助残障观众、残奥会运动员或者其它弱势群体的技能和树立帮扶意识,使他们从中学会关心他人,并延及关心整个社会,学习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并延及服务于整个社会和人民的利益</h3> <h3>总结<br>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春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近那些不辞辛劳、服务大家的普通人,体味平凡中的不凡,感悟坚守的力量,收获身边的感动……<br> 助力疫情防控,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加入志愿者行列。大家不计回报、各尽所能,成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志愿服务已成为不少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全国参与疫情防控的注册志愿者超880万人;全国实名注册志愿者超过1.6亿人;他们活跃在扶弱助贫、文艺下乡等各个领域,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新兴力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