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天堂里的大哥大嫂

林培楚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兄弟血脉紧相连</p><p class="ql-block"> 手足情深永不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愿大哥大嫂永相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愿大哥大嫂在天堂一切安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用鲜花背影来衬托大哥大嫂的音容笑貌,用回忆记录人生走过的时光印记,表达小弟对大哥大嫂的怀念!回首过往,亲情永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哥,林培植,父亲林昌明的长子。生于1928年正月十曰,属龙。据母亲介绍:母亲生第二胎时未成活,从泉州医院里把大哥抱来续接母奶喂养长大。当时我家住在丰州北门的租房。大哥是在丰州的小学就读,在泉中就读中学毕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作为长子的大哥,母亲是非常疼爱的,大哥有求的,母亲都会付出实施给予满足。大哥也亲自表白了母亲对他的无限爱护之情,他说:少年的吃喝玩乐他最好,你们俩无法比。当时,父亲在菲努力拼博,在万美家族中小有名气,家庭经济较好。同时,万美的记具祖公为裔孙们创办了许多的“育才田”供享用,每家每户的生活都是比较富裕的,可以说没有“困难户”。展现了树大根深枝叶茂盛庇佑子孙享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7年,父亲从菲律宾回国,从丰州把家人搬回老家万美厝居住。同年为大哥举办了婚礼。(姐姐和大哥的婚礼是父亲操办的,二哥和我的婚礼是母亲操办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不知何因,婚后夫妻感情缺乏恩爱,未能早生贵子,母亲特别着急,上求神明下求医,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沒效果。婚后大嫂继续去小学读书到毕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四九年大哥跑到区公所参加巢匪斗争。无奈之下,母亲请乡里人帮忙,带着多人亲自到区公所把大哥硬着带回家。五零年大哥却私自报名去参军,母亲气得直流眼泪,爱子心切彰显了母爱的伟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哥入伍到厦门炮三师,因其文化水平较高,分配当炮兵测量员,曾参加过炮击金门战役。服役期间是否有回家探亲,我不清楚。只记得大嫂有过介绍:几次到厦门鼓浪屿九嬸婆家(万美记具公第九子林季月)居住,再叫大哥过来相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五七年初大哥复员转业,被分配到南安县交通局工作,主要从事公路交通建设中的测量绘图工作。他工作到六一年间,因遇到困难时期被下放回家。他没有务农,直接到码头工程队外出到永春一都修建公路。这是大哥十多年流动工生涯的初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嫂吴秀琼,1931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出生于诗坂村(又称大坂)宝寿汉式红砖厝,其父旅居菲律宾,姐妹三人,小弟抱养,她居老大。家庭经济好,主要依靠侨汇持家。她应该是在诗坂小学读到三年级(诗坂小学没设高年级),结婚后继续在金鳌小学就读到毕业。(六十年代以前,读书没有受到年龄或结婚限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结婚后,如果能及时生育孩子,年龄就会跟我差不多,大嫂的夫妻生活就会更加甜蜜。因为大哥执意参军入伍,母亲有内疚心理,对待大嫂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无微不至,疼爱有加,这份情爱,大嫂是被感动的,自己也多次赞扬过。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早餐是母亲煮好了才叫我去请大嫂出来吃饭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小孩时光,大嫂对我很好!记忆犹新,回娘家时常携带我一起去,经常与她的小弟吴天民(比我大两岁)一起玩耍。每遇到娘家的佛生曰,都会在那里住上几个晚上,看布袋戏或大戏,好吃好玩真开心。记得在夏天,还与天民一起到水沟里抓小鱼玩。印象中,宝寿也是兴旺发达的家族,红砖石埕外有围墙,两家联婚可以说是门当户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7十一月间,大嫂生下第一胎孩子,没有活,家里人都很伤心。母亲当机立断,请媒人陈正(宫尾天柱贻胜的母亲)介绍,从南埔村抱来还没滿月的男孩承接大嫂的母奶,二哥给他取名林泽南,母亲说,送南埔红包六十元。头胎是关键,接下来好运连连,福气满满,丁兴人旺,到六九年,大嫂又生下了四胎孩子,母亲和大嫂开心地笑了!母亲说:为植阿十年的烧香拜佛祈福,今如愿以偿,谢天谢地!感悟:母爱的伟大!!!</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六十年代,大哥在闽西北各县市做流动工,有时是被各外包工程队雇用,有时自己去承包小工程来做,挣钱不多。国家的三年困难时期刚过就进入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接着又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外包工程极其艰难,做完了一个不知何时才能做第二个,断工现象严重,更糟的是承包钱不容易拿到,拖欠工资是常态,大哥辛苦奔波几年,也只能勉强地维持个人费用,更不要说养家糊口了,社会环境所逼,非个人能力不及。出外谋生不易,六九年,大哥只好在家务农。农忙时,在生产队干轻活,农闲时节,兄弟俩一起参加九坵水库义务工劳动,大哥幸运,当工地施工员,不必体力劳动,每天得十分工分,我是干体力活,也是十分工分。一家九口人,两个半劳力(妇女为半劳力),辛苦劳动一年,扣除三人的义务工,所得工分折钱还不够交生产队付给的口粮钱,年终结账还欠款。这就是当时的现实情况。外出打工与在家务农同样是难以养家糊口,非常艰难,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无法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六九年开始清队整党运动,内柯,外柯和铺前合拼叫金鳌大队(社教后可能是六六年开始合拼的)的领导人,胡作非为,硬是把大哥当作“黑包头”抓去挂牌游街一天。当时我很气愤,去找头人理论,却说是公社统一布置的,推御责任。据理力争,最后达到的效果是没有把大哥叫到学习班改造,其他游街的人都进入学习班改造。强加给你莫须有的罪名,这就是当时“文革”受害者的遭遇。这次对大哥打击较大,无奈之下,七零年春,他选择了再次外出,继续流动工的生涯到八五年才回家养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兄弟间的两件首次难以忘怀。大哥常年在外工作,只有六九年有一整年在家,或是春节回家过年时间较长点,其他时间段较短,所以能够留住记忆的不多。六十年代中,有一次大哥回家来,我正巧肚子痛得历害,大哥立即用自行车载我去国专医院进行检查治疗,这是首次,印象深刻受感动,遇上难事大哥立马帮我,关心爱护我,手足情深永铭记。六六年春节,大哥回家来,首次买衣服和玩具送给我,我非常高兴,穿上新衣服,带着玩具去跟小伙伴们玩得很开心。一次足够,印象最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哥深知母爱,对母亲十分尊重和爱载,非常孝顺。每次家信都是写给母亲,请安问好是第一句。每次回家了,放下行李后就会先找母亲去,同时他习惯在晚饭后与母亲座谈半个小时以上,然后才出门走走。有几次我看到母亲对他提出几项要求和做法,他都能认真听完,从不会生气走人,更不会顶嘴。从细节中看出大哥的孝敬之情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嫂性情温和、心地善良,和蔼可亲、待人以诚,宽容大度,重感情,懂得感恩,对母亲尊重有孝心。对待大哥很好,重情重义,懂得珍惜、疼爱和照顾好自己的男人,是一个好嫂子。大哥真有福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回忆、总结和体会:大哥的一生是幸福的,前(七零年前)有母爱照护着,后(42岁后)有大嫂爱,心和儿孙孝心相伴着,很好,很有福气!俗话说:落土时好!命运好!人生在世都会有酸甜苦辣,相对而言,大哥是非常幸福的,没有遗憾,一定会念笑九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几件往事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哥喜欢喝酒,酒量较大,每天的午饭和晚饭前,大嫂都会准时煮一碗点心给大哥来先喝酒,然后再吃正餐饭。时间长了,大哥长胖了,走路会喘,血压升高了,有人说,别再喝酒了,大嫂说:从小喝到现在,就让他喝到老吧!真的,大哥一直喝酒到善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有一次我要去泉州前,询问大哥需要什么?他说需要一点钱。到了泉州后向侄儿传达了此意,两位侄儿立即托我带回了几百元和香烟送给大哥。有了第一次,接下来就有了许多次,大哥高兴地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每蓬春节,姐弟儿女侄儿亲戚们都来贺喜送红包,祝贺健康长寿!他高兴地对我说:今年红包收了四、五千块,真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年少之时,大哥对儿女缺少爱心付出,晚年时,儿女们都能孝顺奉敬,真好!这是家族忠孝仁义道德基因的遗传,是家族家教优良传统的继承!应该继续发扬光大!百善孝为先,言传身教,一代又传一代.家族必兴旺发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哥在母爱的照护下,结婚二十多年后,已经有了五个儿女,仍然过着公子般的幸福生活。母亲与大嫂、石嬸、厚嬸、快嬸,泉州姑母等人共商探讨得共识:改去家庭经济包办,分家促进大哥挣 钱节俭来养家糊口。由我写信告诉大哥分家之事,母亲忍痛割爱,亲自备办了必须的用品后,在七一年春主持分家,生产队的欠款三百多元由我偿还,原来生产队分给九个人的二分七厘自留地全数给大哥耕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父亲离世十五年了,母亲勤俭立业,理家有方,实属非常不容易。大嫂深明大义,重情重义,二十多年的婆媳情感似母女,她深知母亲饱尝着耕耘劳累的酸甜,对分家,她一切都听从母亲的安排,没提出任何异议,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家庭重任。令我十分地佩服和敬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七十年代这十年中,村民的社会活动主要是以生产队集体劳动为主。各户收入实行工分制,年底统一结算公布,一年有三季粮食收成,按人口分配口粮。各户的生活水平相差不大,大家都是要省吃俭用才能勉强维持生活。这是当时的社会背景。是非常艰难的十年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嫂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省吃俭用,尽了最大的努力养育了五个儿女。母亲和我以及亲戚堂亲们都尽力支持和帮忙度过难关。例如:农忙时节,大螋去生产队劳动,母亲要帮忙,一天要煮两家的饭,帮喂猪,照顾孙儿等等。五个侄儿女也是非常懂事,从小就能帮忙做家务劳动,捡柴养牛学做农活等。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哥回家前的十五年时间里,大嫂先后为泽南、谋南和幼治操办了婚礼。德厚功高,充分地彰显了母爱的伟大。我深受感动!大嫂人品高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八五年大哥回家,到了九六年,大嫂又先后为隆生和春生操办了婚礼,完成了养育五个儿女的父母职责,母亲笑了,大嫂高兴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九六年正月廿二日上午,春生结婚第三天,母亲拿出一个金手指送给了春生夫妇后,晚上八点她老人家含笑地走了,乘鹤到天堂去与父亲相聚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嫂的一生中,照顾,护理和喂养过的孩子将近二十个之多。体现在她有爱心,耐心、细心之本能,很可贵。我的两个儿女,她也帮忙照顾,付出了挚爱的汗水,恩赐永铭咱心中。有辛苦和爱心的奉献必有福报,她迎来了儿孙侄儿女们的尊敬,孝顺与爱载!恩德我们永铭记心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嫂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在辛勤劳作之中,不急不躁,稳中求进,办事细心周到,既能尽心尽力地奉献母爱,又能珍爱自己的身体健康,她的慢节奏确实有利于康安,这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哥在个人生活中,很有规律,每天早上五点半左右起床,他会先去安排煮早餐,然后做一些适当活动,能够身体力行做一些家务和农活,例如:养牛,晒稻谷等,有时也会帮大嫂看顾孙儿女。十点半左右,他会先喝半斤酒后再吃午饭,每天中午准时午休,晚饭前他也会先唱半斤酒,晚上看电视到十点左右就睡觉,基本如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哥有喝酒的习惯,并且酒量较大,一次可以喝一斤半左右。他很能控制酒量,采取常喝不超量,偶尔喝够了,他会去睡觉,从来没有吐酒或者发酒疯,酒量大而不贪杯,这样有益身体健康,这点他做得很好,我佩服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能够自己照顾好身体,就能少生病,很重要,既能延年益寿,又有利家庭。大哥是一个好模样。他血压有点高,就去买药服用来控制好,同时减少喝酒的量。有一次,我发现他的脚有点水胀,立即用摩托车载他去光前医院检查治疗三个疗程(每个疗程十天,买药在家静滴)就好。他的一生中从来没有住院治疗过。没有让家人服待护理过一次,高寿善终。好人好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