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云端 共享盛宴——许昌市毓秀路小学虞大明名师工作室参加全国“高品质课堂”教学研讨会

许昌市毓秀路小学虞大明名师工作室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在这美好的时光里,许昌市毓秀路小学虞大明语文名师工作室部分成员,参加了2022年5月17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的全国生态好教育(杭州·新世纪)论坛暨“高品质课堂”教学研讨会。 开幕式上,浙江省浙派生态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培植先生致开幕词,以“培植”二字引出对生态教育理念的介绍,教育要亲近生态,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著名教育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尹后庆从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出发,阐述了教育从关注外延为主走向关注内涵发展为主,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尹主任论述了高质量发展的体系建设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建立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纲的课程体系,花大力气持续推进学科教学的改革,重视培养学生调节学习的技能和策略,重视美育在高质量教育中的地位,重视教师在培养核心素养任务下的能力提高。 随后,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院长王莺分享了个人的成长故事,以教育教学中的关键事件为切入点,提倡老师与教材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伴对话、与理论对话,来实现教师的生态发展。 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校长虞大明介绍了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思辩课堂的建构,课堂中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追求高质量表达,以培养才思敏捷、能言善辩的小外交官式的人才。 正如周培植院长所说,教师要向上生长,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更要向下扎根,立足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下午的三节语文课致力于启发学生思维能力,重构语言表达,呈现了高品质课堂。<br>青年教师朱筱敏执教的是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课,以小猴子的形象导入课堂,巧妙的动画有层次地让学生识记“猴”字。借助图文梳理小猴子的下山路线,学习课文“来到哪里,看到什么,做什么”的表达方式,由扶到放,借助插图简要说说故事的情节。最后留给学生充分练写生字的时间,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贯穿整个课堂。<br> 李斌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略读课文《金字塔》,课堂大开大合,预习反馈把握主要内容后,围绕主问题“两篇文章用不同方式写了金字塔,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方式?为什么?”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在了解散文和说明文不同的表达方式后,把学生的思绪从远在8600万公里的金字塔拉回近在咫尺的杭州西湖,选用本节课学到的表达方式介绍西湖。 虞大明老师以亲切幽默的语言把学生带到了三年级下册《枣核》这则有意思的民间故事中去。通过找枣核的人物特点,填写关键词、整体梳理枣核聪明的主要内容,圈圈画画具体聚焦枣核的聪明之处,角色扮演练讲故事等一系列的子问题的处理来落实复述故事这一主问题,呈现了一节师生和谐、自在融洽的课堂。 最后,浙江省教研室副主任滕春友和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陆红结合2022年新发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三节课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和指导。语文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文化自信放在了第一位,指向学生的灵魂,审美创造指向学生的品味。语言运用是语文的根基,是显性的,是可教可评可夯实的,而思维能力是语文的经络和血脉,是隐性的,是需要激活的。滕老师对具体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辩能力提出了建议,构建大板块教学,课堂一定要有主问题,子问题的设置要与主问题对接,驱动学生思辩、自由表达。课堂中营造自在融洽的情境,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要给予学生自主开放评价的空间,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发展思维能力。<br><br>思而不辩则枉,辩而不思则妄。优秀的教师,既是创造者,又是学习者。许昌市毓秀路小学虞大明语文名师工作室将在专家的引领下,一起走向小学语文美好的未来。<br>

学生

课堂

教育

语文

教学

枣核

表达方式

思维能力

培养

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