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里的鲁迅

牧马天涯

<p class="ql-block">  近来读张宗子《梵高的咖啡馆》,方知一段文坛轶闻。上世纪20年代中期,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先生,曾委托刘半农提名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却被鲁迅先生婉拒。</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看看当时鲁迅先生写给台静农的信中,是如何个缘由。“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字,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以鲁迅先生其时的文学成就与影响力,不敢说就一定能一举摘取世界文学的桂冠,但其面对可能荣耀加身时的这般谦卑心态,足可令人肃然起敬。回看世间多少人挖空心思沽名钓誉,不惜弄虚作假竟至面不改色心不跳,简直高下立判。鲁迅先生1934年5月25日曾致信编辑陶亢德说:“作家之名颇美,昔不自量,曾以为不妨滥竽其列,近来稍稍醒悟,已羞言之。”</p> <p class="ql-block">  鲁迅之所以为人所敬仰,包括政见迥异的阵营,就在于他从不谄媚,视身外之物为草芥,无论对读者,还是对权力,对信仰,对主义,对圣贤,对亲人,他始终是他自己。“鲁迅,是我们坠入悬崖时,崖边那棵坚实的树。”他是那个黑暗年代的一盏明灯,是开化民智的旗手,是中国文化的一道脊梁。因为有鲁迅,我们才终得攀缘而不堕落。</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