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全民旅游日,相逢百花洲。功勋摄影师,齐声赞苏林</p><p class="ql-block">时间:2022.5.19</p><p class="ql-block">地点:中国山东济南百花洲</p><p class="ql-block">内容:好久不见,非常想念</p> <p class="ql-block">今天5·19“中国旅游日”,一起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感谢所有志愿者老师们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请大家给他们点赞!</p><p class="ql-block">疫情可控,天气不错,我们找机会一起出去玩。《新浪潮·老朋友》杂志,请各位继续多多支持、关照!</p> <p class="ql-block">功勋摄影师苏林老师:热烈祝贺今天中国旅游日活动圆满成功!老朋友志愿者都是最棒的,照片展示了老朋友志愿者的形象,非常高兴,请大家不用客气!</p><p class="ql-block">(今天的美篇主要是苏林老师拍照,加工,修饰。非常辛苦。朋友圈赞不绝口,感恩不尽。面对大家,苏林老师做总结性发言。谢谢苏林老师。)</p> <p class="ql-block">在5·19“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为进一步激发泉城旅游市场活力,让更多的人享受旅游休闲乐趣,同时宣传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天上午,“感悟中华文化 享受美好旅程”2022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新时代文明实践旅游志愿服务活动“中国旅游日”专场在百花洲举办,功勋摄影师苏林老师亲临现场拍照,有时间并感兴趣二十多老朋友踊跃参加!</p><p class="ql-block">初夏的百花洲南头赵树堂中医馆风景秀丽,阳光明媚。老朋友志愿者欢聚一堂,分头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p><p class="ql-block">天气炎热,大家注意防暑,带好志愿者马甲。活动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漫……》</p><p class="ql-block">“五一九”,</p><p class="ql-block">甩双手,</p><p class="ql-block">望终点,</p><p class="ql-block">漫而走。(立生说给2022年5月19日清晨醒来问候您时的立生)</p><p class="ql-block"> 《辨……》(孙立生)</p><p class="ql-block"> 这个世界千奇百怪、无所不有、真中有假,美与丑并非那么“泾渭分明”,它似乎一时一刻都离不开人去用心去慢慢分辨、细细体味——</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认为有时“好听藏着丑陋”:比方某位上级领导不无遗憾地对我说:有个时间段都捣鼓学历,你咋没有呢,若随便有个能证明你学历的证书,还可以再提拔提拔呀……这位领导的话乍一听非常顺耳,可却耐不住我细咂摸:没有学历或许是个能力问题,而“捣鼓一个”那就是品德恶劣——它们之间是不容混淆的。“捣鼓”的弦外之音,就是“弄虚作假”;“不捣鼓者”是美而不是丑。再有一个就是“实话亦要善良”。在一次百姓艺术选秀节目里当评委,有位年逾七旬的老太太登台说:我准备了6首歌……但她因紧张跑调了,评委们都坐不住了,其中一位说:我们一首就够的了。他说的这话绝对是真话,但是面对许多选手、观众,它显然就失去了基本的善良——唱歌老人亦需要面子及其起码的尊重与尊严。美国某总统在竞选演讲中说“没有说过谎话”,结果记者敲门采访他母亲,老人说:善意的谎言他肯定说过。记者问她,何谓善意谎言?老太太说,咱们见面时我说“见到你很高兴”就是一句“善意的谎言”。由此而想到“真善美”的排序,善夹在中间,理应成为真与美的“粘合剂”。再就是我们要看到的往往多是“真相鱼龙混杂”:某罪犯因持刀行凶被判刑,站在法庭上痛哭流涕,原本一幅“一足失成千古恨”的画面,解说词却嘲弄他,你当初不是很爷们儿么?!我在电视上看到与听到它觉得莫名其妙:你想没想过怎样评价他,才会对社会更有警示与教育的意义与作用呀?真相是主持人就这么说了,观众也就这么听了。最后我想说的最关键,就是辨别丑与美要富有“舍我而寻大美”的胸襟与胸怀:某司机车本被警察查扣,任凭你“三头六臂”“手眼通天”,值班民警还是坚持依法处理——这不是百姓大众梦里都渴望、期盼的公平公正么?但是那位司机却将执法警察骂得狗血喷头。请问,他们谁丑谁美呀?可惜,大多人都是围观看热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p><p class="ql-block"> 对辨别美丑人心的冷漠无情,让我经常处在无语之尴尬状态。我对“随大流”而跟着感觉走的人,持有自己的认知:美盲的恶果毁掉的不是一个人或一个群,而是整个民族。(立生边想边说于2022年5月19日清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度……》(孙立生)</p><p class="ql-block"> 昨晚看到一位朋友微信私聊谈他对“度”的认识,勾起我一些类似的联想。我对度也喜欢研究,因为始终从事曲艺,而“拿捏分寸"从而把握“恰到好处”之适度,是曲艺乃至所有从事艺术之人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p><p class="ql-block"> 曲艺中许多具有笑之品质的形式,如相声等它塑造、刻画人物形象便脱离不了“夸张”“变形”等“有声漫画”的手法;由此“添一分便浓,减一分则淡”,就成了它需要驾驭、掌控的真功夫。我把这类的创作概括为三点:悬念,它可以拢人儿;笑料,它可以调神儿;适度,它可以正魂儿。所谓正魂儿,就是它需要保持不偏不倚,而不能顾此失彼:只为观众笑,忽略了它富有引人向上的审美价值——就容易非此即彼的走极端,而与“适度”相违背。新闻媒体重视说什么,艺术作品就要在“怎么说”上动脑筋。把新闻联播的内容加上“韵辙”,用得再好,也与艺术审美相差十万八千里,同样是另一种“失度”。</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写作,但别人有否与你分享的乐趣,却是需要我把握住的分寸;否则便适得其反而成为一种絮絮叨叨、喋喋不休的非常讨厌。我每次写罢随笔与朋友私聊,也是“诚惶诚恐”地选择——这同样需要追求“适度”。</p><p class="ql-block"> 做人何尝又不是如此呀?!因忒喜欢说话、显摆,往往便忽略了很多对别人去用心聆听、学习的机会。实际,不是“旗鼓相当”,你的话再美好对方也不觉好听。有了“适度”的意识,我把交流渐渐变成了“自言自语”,就是“这个我”说给“那个我”听。有时候,自己与自己也争、也打,但是“彼此平衡”的时候就是“适度”,它往往觉得美极了——因为我征服、提升了“旧我”。自以为很早自己就挺勤奋,但是“适度”没有把握好,当年很多勤奋就是为了讨上级或别人的欢喜。当然,为了生存或更好生存,“勤奋讨好”的它也需要;但它与“勤奋提升”之间的比率却不可颠倒。就是说,得花力气、用心思,需要分得出它们的彼此大小、强弱来。</p><p class="ql-block">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有的存在都相对的合理性。“适度”当然也成为各有所见、各求所需的概念。凡是觉得自己心里很美、很舒服的人,就是适应了他追寻的“适度”。用“一把尺子”衡量千姿百态的人,最终可能就是个“笑话”;毕竟各自活着的标准、尺度不仅有差异,甚至大相径庭。人生的尴尬往往是逼着一个想做社会痞子的人去向道德模范看齐、靠拢……</p><p class="ql-block"> 很多年前写过一段顺口溜名曰《度》:勇敢过了便是蛮干;说理过了便是诡辩;公正过了便是偏见;批评过了便是抱怨;宣传过了便是欺骗;普及过了便是泛滥;慈悲过了便是伪善;自信过了便是武断;通俗过了便是低贱;唯美过了便是缺陷;锻炼过了便是疲倦;享受过了便是胡乱;强调过了便是扯淡;张扬过了便是灾难。(立生边想边说于2022年5月19日上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昨天的话题没有说完。文艺界有一个“为什么人”的问题,教育同样也有“为什么人”的问题。就是说为谁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国家高校最高学府“北大、清华”我们花那么多钱辛辛苦苦培养出的学生,最后都成了米国的科学家,院士。完全和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如果有人造谣“这些高校决策者培养一个米国留学生额外拿一份补贴”,肯定有人不服气。但是,为什么不能培养出钱学森那样的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朋友一哥赞(王焕辰)</p><p class="ql-block">志愿服务带头哥</p><p class="ql-block">美篇大师称宋歌</p><p class="ql-block">千余美轮美奂作</p><p class="ql-block">情谊趣味风华多</p><p class="ql-block">(惭愧惭愧,谢谢大哥)</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