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青年教师书法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书法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为此《小学生规范书写常态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开展了青年教师汉字规范书写教学研讨课活动。为了使公开课达到预期目的,课题组统一安排听课时间。在活动中,每位青年教师都精心准备,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及多媒体设备,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书法教学的各个环节中。</p> <p class="ql-block"> 每位老师们可谓尽展风采,凭借扎实的书法素养、精心的课前准备、精彩的课堂表现,为大家呈现了一道道营养丰富的文化大餐。 </p> <p class="ql-block"> 一挥展神韵,一笔书传承。课题负责人谢辉老师给我们呈现的是《左右结构》的教学。谢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方法,讲究策略,形式多样,让学生掌握了左右结构的特点和写法,领悟了书法的魅力。通过读帖,临写、比对、临帖,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及鉴赏能力。</p> <p class="ql-block">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贺小娟老师执教的是《汉字书写比列适当》。让学生注重汉字书写时比例要适当,比如:“到”字的书写,要左宽右窄。贺老师通过讲授、示范、演示等教法,认识草字头的形态,明确运笔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模仿能力。</p> <p class="ql-block"> 字无百日功。刘琴老师执教的是《欠字旁》。教学开始,刘老师向大家展示了“欠”字的演变过程的视频,极大地吸引了全场师生的目光。教学中,刘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长点的起笔、行笔、收笔的书写技巧,总结出善于找规律,学会总结与归纳是学习书法的好方法。视频的播放、背景音乐的渲染,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陶冶了学生的艺术情操,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见字如面,字如其人。颜晓春老师执教《心字底》,颜老师以第一人称隶属的自我介绍开始本课,深入浅出地带领学生了解心字底,掌握心字底的书写规律和书写要领。颜老师热衷于提高书法教学技法同时,不忘体悟中国文化精神。</p> <p class="ql-block"> 文化传承,生生不息。王小平老师带来的是《四点底》的教学。王老师从“照”的小故事来开展笔画“四点底”的教学。分析四点底的书写要领,到四点底在“照”字里的应用学习,书法技巧在他的嘴里娓娓道来。整堂课一气呵成,认真练习书写的孩子们,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笔墨丹青之间尽是文化血脉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 礼之用,和为贵。今天的最后一堂课是陈莲萍老师带来的《竖弯钩》。开场就以一首《中华汉字歌》惊艳全场,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浓浓的艺术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课伊始,情亦投,趣亦生”。读帖、书空、教师示范、描红、临写、复临,环环相扣,是一堂扎实有效的书法教学课。</p> <p class="ql-block"> 课题组成员认真听好每一堂老师的书法教学,并观察学生的书写过程,通过观察学生的书写习惯,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书写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p> <p class="ql-block"> 听完课后,课题组成员针对上课发现的问题以及上课所领悟的书法要领一起讨论分享。让老师们在书法教研路上不断探索、不断钻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让书法艺术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让书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师生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本篇由萍乡市小课题《小学生规范书写常态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组供稿。</p><p class="ql-block">供图:课题组成员</p><p class="ql-block">撰稿:陈莲萍 刘琴</p><p class="ql-block">审稿:谢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