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的春天,3月1日上海发布新冠有社区传播,病毒是奥密克戎,那时的上海人在新冠全球肆虐二年后,一直风平浪静,尽管上海承担了最多的国际航班,国际货运。武汉,吉林,南京的新冠传播好像离我们很远。谁也没有想到,在以后的二个多月2500万上海人中,有60多万人感染,上海方舱医院不负重堪。那时的小区玉兰花,樱花,茶花,垂丝海棠开得正艳,小区一片祥和。</p> <p class="ql-block"> 3月19,20日连续二天核酸检测,小区按下了暂停键。二个月的封控,人们从刚开始的茫然失措,物资缺乏,很快反映过来,居委会,物业和志愿者组织起来,妈妈们为了孩子,家人,各种团购应运而生,真的很敬佩我们小区的志愿者,无所不能的团长,各种食品,生活用品,品质好,价格不贵。就连我这个7旬老人,手机里也有5~6个团购群。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中国人的坚韧,善良,富有契约精神在这一刻表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疫情使我和儿子一家分别封控在浦东,浦西,独居的我在邻居们的帮助下,吃喝不愁。</p> <p class="ql-block"> 很难搞到的胶囊咖啡,盐焗鸡粉,好邻居立马送到。每日的鲜奶也是邻居送上楼。远亲不如近邻,平时难得一见的邻里,疫情中亲如一家。那份感激之情,无以言表。</p> <p class="ql-block"> 5月17日,封控整整二个月,终于可以出小区4个小时。本来想骑共享单车去世纪大道拍日晷,平时那里熙熙攘攘,从来没有拍清楚过。谁知一部自行车🚲也看不到。沿锦绣路走上过街高架,浦东锦绣路,龙阳路二条主干道空空荡荡。除了保供车辆。城市静悄悄。</p> <p class="ql-block"> 5月28日,小区第三次发出门证,正好门口看到有共享单车 ,骑上就走,沿锦绣路到世纪大道,去看看浦东新区的标志性雕塑—日晷。看到熟悉的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浦东新区政府大楼。世纪广场,尽管车辆还是很少,但是出行的人群明显多了。在日晷那里各个角度拍,在马路中间也行,平时车水马龙的五通道,现在很安静,真的不适应。</p> <p class="ql-block"> 锦延路酒吧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 上海科技馆。</p> <p class="ql-block"> 浦东新区政府大楼</p> <p class="ql-block"> 世纪广场</p> <p class="ql-block"> 上海这次疫情带给我们的反思太多,熬过了二个多月,城市慢慢苏醒,作为在上海出生的我,共和国的同龄人,深爱这座城市,为这座城市在疫情中付出的代价难过,困难终究会过去,明天一定会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