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进校园。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出大批国家的建设者,这其中不乏其大批优秀的人才。那时,作为安徽省名列前茅的名校芜湖一中,也没有辜负时代的期望,“著名文化学者”胡野秋、“著名建筑艺术家”唐克扬、“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先后进入芜湖一中,如饥似渴地学习,进入各自理想的大学,工作后继续拼博,终于取得成功,成为英才。一个偶而的机会,唐克扬在深圳巧遇老学长胡野秋,才让我有机会关注我的学生唐克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正在深圳罗湖区和一些朋友相聚,突然接到著名学者胡野秋的电话。他说,他刚参加完一场活动:为深圳又一座标志性建筑——平安大厦封顶举办的论坛。这次活动只邀請了三位佳宾,一是深圳市分管建设的局长,一位是他,还有一位是从北京请来,专们参加这次活动的唐克扬博士。他还问我,认识唐博士吗?我顿时被问得一头雾水,野秋却诡异地笑出声来,然后把电话交给唐博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时,我才知道,两位校友,一位79年,一位91年毕业,八竿子打不到一起,正是在这次论坛上相识的。而且搞笑的是,<b>乡音</b>是他俩相识的媒介。原来,他们都作为专家在会上发了言,唐克扬浓浓的芜湖乡音立即引起胡野秋的注意。待唐讲完坐下,野秋立即便一锤定音,向他展开“攻势”:你是芜湖人!你是芜湖那个中学校毕业的?你是…。唐博士“见招拆招”,忙“反击”,你认识汪继威校长吗?很快大家相视而笑,又很快给我打来电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进一步介绍唐克扬前,我得按照现在时髦的做法,<b>插播一段“私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只要是我当过班主任的学生,尽管过去十年、二十年,甚至几十年,我几乎都能想得起来,不只是学生的名字、学生的特点、甚至于学生的衣著,我常能想起。说实话,师生的朝夕相处建立的印象和感情是终生难忘的!我总觉得这种师生情正是、乡情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这种师生情、乡情将伴随我们终生!正因为如此,一听到我的学生来深,不管以前熟悉与否,总有种想见的冲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般人都会认为,学校的校长,中层干部,但和学生,而且是那么多学校的学生远距离相处,学校的大部份学生都不认识似乎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我不敢公开赞成这个观点,困为不少芜湖一中的我那一辈的老校友不会认同这个论点的。因为曾在这个学校当过多年主任也当过校长,后来当了芜湖市教育局局长,1990退休后到2005年在北京病故还一直担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秘书长的管主任(老校友对他的尊称),就是认得全校几乎每位学生的校长,与他相比,我只能感到汗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唐克扬在深圳相见后,我们便有了较多的接触,那时,他在人民大学建筑系任教,彼时我去北京的机会很多,一去就邀他和一些芜湖一中老校友相聚。但当时,我除了知道他曾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曾是中央电视台形如大裤衩大楼美国设计师的学生,还曾调侃他是“大裤衩”设计师的得意门生,其它的情况,所知甚少。当然,从他的学历、在人民大学当教授的身份,知道他很有料,但对他在国内行业中的地位并没有什么认识,因此并没有觉得他有什么了不起!但我发觉,他也有着浓浓的乡情,因此,我们走得更近。随着交往,慢慢地,我终于揭开了他不露声色的名人面纱!</p> <p class="ql-block">一是发现,唐克扬有大量艺术、建筑方面的著作和文章,包括《从废园到燕园》,《长安的烟火》 (入选 《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年散文选》),《树》 和《夜》(法文和意大利文版) ,《美术馆十讲》,《十城画记》和《癫狂的纽约》(译作) ,《中国近代建筑史》 (合作, 获2017中国政府出版奖)。<b>经原作者授权的译著《疯狂的纽约》被誉为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理论著作之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是帮我找到一个久久未见的兄弟朋友。那时,一位著名画家告诉过我,十多年“失踪”的画家童红生露面了,他一露面,一鸣惊人,惊动画界!童红生是芜湖人,中学入读安师大附中,大学学的是美术,九十年代初也来深圳闯荡,我们常在一起,但后来突然不见人影了。得知他露面的消息,我四处托人寻找。听说他已皈依佛门,我还曾托在援(西)藏的新华社记者打听,也没结果。后来,我把找童红生的事告诉了唐克扬,他很快通过北京的艺术圈朋友,找到人。通过这件事,我才知道,作为一个建筑艺术家,他在艺术圈内有广泛的人脉。后来更进一步知道,唐克扬参加过不少重要的展览策划,美术馆/博物馆研究和设计项目,将艺术创意、学术研究和城市实践融于一炉。他是2010年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还策划过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典藏文明之光”展,与德累斯顿国家收藏馆合作,在位于萨克森的皮尔内茨宫的举办“活的中国园林”展,在今日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博鳌亚洲论坛等重要场馆策划、设计、举办展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是他用丰富的学识设计了一座座高档次艺术博物馆,撰写了许多这方面的学术论文。唐克扬曾经主持了中国美术馆一系列与建筑与艺术相关研究项目。作为博物馆建筑的专家,是包括广州美术馆、浦东美术馆在内的多个博物馆美术馆项目的专家组成员,评审人和/或评议人,担任过国家美术馆新馆项目的主要专业负责人。还撰写了大量学术水平很高的(中文和外文)论文。“‘物有所值’的美丽面孔?——芝加哥同业中心建筑设计社会学读解”,清华大学《建筑史论文集》第24辑“大都会的再现:三看电影中的纽约”,《建筑师》,2008年第6期“私人身体的公共边界——由非常建筑谈表皮理论的中国接受情境”,《建筑师》2004年第4期等几十篇论文都发表在我国中文核心期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是他在前两年受邀到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任职。南方科大在其网站上这样介绍他:</p><p class="ql-block">“唐克扬,安徽芜湖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现代媒体与跨学科教研室主任。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深圳市“孔雀人才”(B类) ,陕西省“三秦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曾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纽约大学, 是深圳大学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兼任硕士导师。同时也是著名策展人,艺术批评家和建筑设计师,先后于北京大学学习比较文学,芝加哥大学学习艺术史,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学,于哈佛大学获设计学博士学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是,去年,他又去了北京清华大学任职,由于受疫情影响,只能从网络上看到他的情况。那天,看到一则网站上关于他活动的报导,说的是“近日,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Future Lab)首席研究员唐克扬作客北京大学"对话全球创新大师"课堂,以《日常空间的创新》为题,向大家阐述了关于“创新”的理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个在冮城芜湖长大,在芜湖一中黙黙无闻地学习,在大学刻苦学习,从国外大学毕业后归来,在国内几所顶尖级大学创造性地工作并倾心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并精心培养博士生,赢得学生尊重的唐克扬博士,令人欣慰!但更使我感到兴奋的还不止这些,请你猜猜看,对他所作所为更满意的是什么?l</b></p> <p class="ql-block"><b>你猜对了,是他对家乡芜湖始终不渝的眷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他撰写的书中,有一本写了世界十个城市,中国的北京、西安自然在内,但你可能不会想到的是,芜湖也在其中。他还另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介绍芜湖的地理、人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一起,谈着谈着,就会谈到如何为家乡多做一点事。他甚至还曾尝试做过,但没有做成,大慨是当时条件不成熟吧!那天,我们又谈到芜湖一中,我知道芜湖一中老校址的校史园已年久失修,学校想找人重新设计。当时我就建议克扬去做,他立马答应,我们当即与学校查校长电话联系。这以后他还真去了校史园考察了一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我还有点责怪自已,怎么杀鸡用牛刀?让顶尖级的专家去设计这个小小的校史园呢?后来在网络上看到刚才提到的,他在北京大学创新活动讲座的发言中举的一个例子,我才释然了!关于这件事,网上是这样说的:“讲座伊始,唐克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作为哈佛大学建筑系毕业的博士,他怀揣着梦想来到深圳,准备建设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校园。而现实是,他在深圳拿到的第一个项目是做一个门牌。应老教授的要求,在办公室门口方寸之间的位置上,排下几十个中英文字符的标牌,每个字都要足够大,以便能够让人看清楚,项目经费200元。几经思考,他运用光学原理排布文字,在平面上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并和装修工人一起用普通的材料尝试新的工艺,最终创造了新的门牌展陈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期待着,芜湖一中校史园的设计能成为他一流的作品,我更期待他能应芜湖的邀请,为重彩装扮芜湖,做出貢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