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走近学生心灵,引领健康成长”亲子沟通艺术的线上微讲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明确“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心”,引导了解孩子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心理特点,教家长如何与不同年龄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孩子沟通,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自学能力,如何控制电子产品使用等,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能力。</p> <p class="ql-block"> 而作为家长的我们,又要怎样去帮助孩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呢?在这里,老师有以下几点建议:</p><p class="ql-block">☀1、给孩子合理的学习安排</p><p class="ql-block"> 良好的习惯必然是有合理的行为安排的,想要让孩子的习惯能够更加持久,让孩子形成足够的自律能力,首先在行为习惯的安排上就一定要合理轻松。从微小的习惯开始慢慢培养,然后再形成一个更加良好的行为体系。</p> <p class="ql-block">☀2、忽视结果的需求而强调过程的执行</p><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家长们在安排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往往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比如只要你做好这件事情,你就可以去看电视,你做完作业就可以去玩等等。以结果为导向的约束让孩子在做事情上没有足够的持续力,也就是把事情做完之后,就再也没有动力去坚持了。</p><p class="ql-block"> 因此,想要真正将孩子的习惯培养起来,让孩子拥有足够的自律能力不用家长们过多的监督,就需要去忽视一些结果导向的需求,而重在过程的执行,重在培养良性的生活模式。</p> <p class="ql-block">☀3、孩子需要有一个好的身份认知倾向</p><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我们会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习惯,往往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里想要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比如,我们要求孩子能够培养课后先做作业后玩耍的习惯,就需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份有认知,这样的习惯是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才有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4、良好的习惯和自律的形成需要有好的结果反馈</p><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习惯性地去坚持做一件事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快乐的感受,而这就是正向的结果反馈,这样能够促使我们把事情坚持做下去。因此,想要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并且逐渐形成自主性的自律能力,家长们需要给孩子一些“奖励”。</p> <p class="ql-block"> 想要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形成强大的自律能力,在孩子习惯的培养之初就需要注意合理的安排,从微习惯开始改变生活,尽量避免结果导向而转向过程自信,给予孩子一个良好的身份认知,更需要不断给孩子好的行为结果激励。</p><p class="ql-block"> 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能有所收获和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