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槐柳成阴雨洗尘,夏浅胜春最可人。五月中旬,宜人时节,武汉外小学习中心课堂研究又如约而至。</p> <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17日,外小中心课堂在大家的期待中又开课了。本次研究现场展示课部分由艺术中心万振华老师和数学组吴强老师带来。两位老师都是各自学科的资深优秀代表,深耕课堂多年,这次他们主动突破自己,打破常规,投入到学习中心课堂的研究中来,给大家带来了别样的惊喜。</p> 高效课堂 活色生香 <p class="ql-block"> 万振华老师带来的是一节精彩纷呈的美术课——《自制手翻动画书》。课前万老师利用前置性学习对学生的困惑问题进行归纳整合,然后以问题为导向,放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问题进行研究,集体共学突破难点,最后完成一本手翻动画书。整节课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生成为课堂中心,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老师以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带孩子们进入艺术,激发了孩子们无限的创造力,也让大家见识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的无限潜力。</p> <p class="ql-block"> 吴强老师的《打电话》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上课伊始,他利用导学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首先通过自学和小组内交流,初步感知“所有人不空闲”通知是时间最少的。接下来学生在组内合作完成方案的设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图形、式子、表格等多种方式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案与结果,彰显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解决策略。</p><p class="ql-block"> 明白具体的通知流程后,学生进一步发现这一类问题的规律,运用列表法,发现人数与时间之间的联系。他们克服思维的表面性,抓住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点,建立数学模型。</p><p class="ql-block"> 最后吴老师设计了一组对比练习和游戏,以应用规律。让学生不仅停留在表格中的数据,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形成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运筹思想。</p> <p class="ql-block"> 吴老师让孩子站在了课堂中间,教师只是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持人。整节课学生独立的自学,充分的交流,灵动的设计,勇敢的质疑,大胆的表达。给每一位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智慧研讨 多元碰撞 <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这两节课也点燃了外小课题组教师的研讨激情。课后大家聚集一堂,纷纷展开了智慧的研讨。</p> <p class="ql-block"> 研讨中,各科老师总结前期研究的经验,提出了新的思考。一、前置性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前置性学习与后续课堂的整合策略。二、课堂“放手”与“出手”的辩证关系,常规性课堂与学习中心课堂的转变。三、学科特点与学科融合在学习中心课堂中的体现。每一次的研讨都是思想的碰撞,碰撞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这就是学习中心课堂必不可少,不断深入的历程。</p> 专家指导 静水流深 <p class="ql-block"> 参与本次研讨活动的毛齐明教授认为这两节课体现了学习中心课堂的生成性特征,展示了老师的专业素养和积淀,教师的活动设计呈现了学生思维,活动设计与生活联系紧密。同时他提出前置性学习和问题设置可以简化整合;课程的连续性安排可以有效规避时间不充足的问题;活动设计可以更加生活化。</p> <p class="ql-block"> 华中师范大学陈佑清教授对此次参与学习中心课堂的两位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两位老师率先示范,积极参与研究的态度,并认为这两节课很好落实了学习中心课堂的精神,令人耳目一新。与此同时,他也对学习中心课堂实践进行到现阶段提出了更深入和中肯的要求。对学习中心课堂模式化应用以及学科融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 王娟主任对参与此次实践活动的领导和专家表示了感谢,对课题组教师研讨的热情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她表示,本次教研活动还是有很多突破,希望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做到多点出发,备教材,读学生,优化资源,设计目标,让中心课堂的高效目标得以体现。</p> <p class="ql-block"> 本次学习中心课堂实践活动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指导与支持。严校长和熊校长课前为两位老师打气、指导,亲临现场听课,和老师们一起参与研讨。同时对未来要开展的实践活动有了新的期待,相信老师们在这种研讨的氛围中会越来越精进。</p> <p class="ql-block"><b> 无限风光在险峰。</b></p><p class="ql-block"><b> 教研就是一条不懈探索的路。</b></p><p class="ql-block"><b> 追求教研的路充满荆棘,也永远有更多的惊喜在等着我们。</b></p><p class="ql-block"><b> 让我们一次次竭力求索,一步步稳定前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