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书吧——汝州市向阳小学教育集团第三期读书分享交流会

向阳李君

<p style="margin: 0pt;"><font color="#00000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t; mso-spacerun: "yes";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 1.0000pt;'><font face="宋体">  读书是拓宽视野的捷径,也是最低成本的自我增值方式。那些读过的书、收获的感悟、浸染过的气质,会不断提升</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t; mso-spacerun: "yes";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 1.0000pt;'><font face="宋体">我们</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t; mso-spacerun: "yes";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 1.0000pt;'><font face="宋体">的认知,让</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t; mso-spacerun: "yes";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 1.0000pt;'><font face="宋体">我们</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t; mso-spacerun: "yes";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 1.0000pt;'><font face="宋体">和过去不成熟的自己告别,迎接一个崭新的自我!</font></span></font></p><p style="margin: 0pt;"><font color="#00000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t; mso-spacerun: "yes";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 1.0000pt;'> </span></font></p> 2022年5月20日,在这么有爱的日子,汝州市向阳小学教育集团第三期读书分享会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办公室主任穆贝飞主持。 <font size="5">  </font> 读书分享 <p class="ql-block">活动第一项</p><p class="ql-block"> 由向阳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随幸卫致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教师,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是坦然的,自信满满的,胸有成竹的。而这一切,最基础的是,每个教师都需要丰富的教育理念,而读书就是获得教育理念最好的方法。</p> 冯真真老师分享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是一部教育随笔,真实再现了薛老师专业成长的心路历程,一共包括四个章节:教育的闲适、专业的尊严、用心才能看见、悄悄地长大。薛老师敢说真话的教育观念影响了一大批年轻的教师,字里行间充满爱心,一字一句道出教育的真谛。 张利利老师设置悬念作为开场白,向我们分享《教育的情调》。如果孩子犯了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想一想怎样才能不犯这样的错,父母应该和孩子共同承担犯错的后果、而不是急于划清界限。把每一次孩子所犯的错都当成一次成长的机会。要和善而坚定!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李素姣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br>一、对每个学生: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br>二、对后进生:用心灵赢得心灵<br>三、对优等生: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张佳丽老师向大家推荐阅读《最温柔的教养》。这是一本温柔且有力量的育儿书,育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如何对待孩子、帮助孩子”,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我们还要思考“父母如何指导孩子教育孩子”,但这些都是通过“话语”来实现的。这本书除了讲我们跟孩子的说话方式之外,还分享了与孩子日常相处的实际案例,在不同的情境中,能够使用更恰当的方式方法去解决育儿问题,值得我们去学习。 在魏梦媛老师分享的《人性的弱点》这本书里,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弱点,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弱点,不断地完善自己。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尤其是面对别人的过失时,更要懂得宽容。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一封封家书,伴随游子走向远方,传递着家教、家风。吴帅老师用《父母之爱子》里的话语向我们诠释了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 <p class="ql-block">  孙朋真老师分享的 《教育的情调》有段这样的话语:孩子天生对每个事物都感到好奇,而成年人需要去了解孩子好奇心的本质。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更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不能让好奇止于答案。</p> <p class="ql-block"> 牛春燕老师读《以书为伴》感悟: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我而言,书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是我追求梦想的精神支柱与动力,也是我梦想成真的桥梁。书指引我人生的方向,照亮我前行的路,激励我走向成功的彼岸。</p> <p class="ql-block">  我们拥有的珍贵的东西是当下的力量。活在当下——放下对过去的纠结,放下对未来的迷茫,体验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把握当下,人生的好处就在眼前,生命的喜悦俯拾皆是。范亚敏老师分享书籍《当下的力量》,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在《心安即是归处》这本书里,刘彩霞老师对这些话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我们在生活里应该给自己做减法。一些没必要经营的关系及时割舍,一些令我们痛苦的事情也要适当释怀,一些不必要的执念也要学会放下。要学会向前看,向外走,迎接幸福让生活慢下来,让自己幸福起来。</p> <p class="ql-block">  《让我怎样感谢你》这首诗作是汪国真为自己的母校暨南大学百年校庆所写,当中满满都是对于母校的感恩。李俊晓老师感慨道:“当我们面对每天的生活,只想得到‘一缕春风’‘一簇浪花’‘一枚红叶’‘一朵雪花’,而生活却给了我们‘整个春天’‘整个海洋’‘整个枫林’‘银色的世界’,我们是应当感谢生活,感谢身边的一切。”</p> 好书推荐 <p class="ql-block">  《傅雷家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推荐教师:吴帅</p> <p class="ql-block">  推荐理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艺术学徒的修养读物”。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p><p class="ql-block">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现实生活中,究竟是物质更重要,还是精神陪伴更有价值?父母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p> 琅琅书声 <div>《教育情调》</div><div>朗读者:孙朋真</div> 教育情调 “教育情调”,即基于一定教育思想表现出来的感情的格调,富有一种诗意浪漫的美感。如果教育真成为如同赏月、听风、抚琴、赏花、漫步般悠然的事情,那该多么美好。作者认为,教育情调一定是要用心“看”到心,教育者一定要具有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教育面对的不止是些量化的指标,更是具体的教育生活现象。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探究教育生活现象及其体验的学问。它以日常生活为原点,让我们始终对教育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保持敏感、保持好奇之心,从人文视域看,教育现象学就是探讨成年人与孩子如何相处的学问。书中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带领我们走进经常熟悉的生活情境 <p class="ql-block">策划:杨丹</p><p class="ql-block">编辑:李君 闫鲜芳</p><p class="ql-block">图片:田建丽 曹艳芳</p><p class="ql-block">审核:张素红</p>

教育

孩子

老师

我们

分享

情调

父母

生活

教师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