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心的美篇

兰心

<p class="ql-block">清河村乡村振兴建设调研报告</p><p class="ql-block">驻隘口乡清河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吴桂平</p><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p><p class="ql-block">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工作的总体部署,尽早掌握派驻村村情民意,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第八批派驻隘口乡清河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自去年6月6日驻村以来,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题,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进村入户走访、实地查看、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清河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资源条件、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如下。</p><p class="ql-block">一、基本村情:</p><p class="ql-block">(一)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清河村位于大别山南麓,宿松县北端,隶属隘口乡。该村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毗邻宿两公路(249省道),扼陈汉乡、北浴乡、柳坪乡出入要道。北接西源村、西临清河村和隘口村、东接破凉镇,距离县城19公里,是宿松县西北部山区与丘陵区结合部。</p><p class="ql-block">(二)自然资源</p><p class="ql-block">全村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80亩,山地面积3,300亩,林地面积2800亩,地形北高南低,由低山、田垅组成,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过去盛产水果,在全县闻名。过去盛产山木、松木、茶叶、水稻、山芋等农产品。七祖山坐落在清河村境内,九井沟旅游风景区必经之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p><p class="ql-block">(三)人口情况</p><p class="ql-block">我村系建档立卡贫困村(2018年出列),2014年,全村建挡立卡贫困户240户956人,贫困发生率42.37%,经人口自然变更、动态调整,目前全村脱贫户239户944人,脱资监测户2户12人,边缘户1户2人。目前所有脱贫户收入稳定,吃饭穿衣不愁,医疗、教育、住房有保障,饮水有自来水、山泉水、井水多样化,饮水安全,监测户、边缘户,户户有指施,没有返贫致贫风险。</p><p class="ql-block">(四)基层党建工作情况</p><p class="ql-block">村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 10个党小组,现有党员76人。村“两委”干部5人,其中女干部2人。2021年新发展入党积极分子5人,确定发展对象1人。村党组织基本健全,能够正常开展组织活动,先后荣获县级先进村2次,先进基层党组织3次。2020年2月27日,清河村入选2019年安徽省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村。2021年4月,被安徽省司法厅和安徽省民政厅命名为第八批“安徽省民主法治示产村(社区)”。</p><p class="ql-block">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成效在县自然自然和规划局等单位的帮扶下,清河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以党建为引领,带动各项工作全面提升。于2017年实现村出列,2019年实现240户956人稳定脱贫。是2019年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市级生态村,市级文明村镇,县级农业产业化特色产业“十佳示范村”。(一)守正创新、深耕厚植,打造党建特色品牌一是狠抓组织建设,筑牢战斗堡垒。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严格对照基层党建标准化的要求,进一步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群团组织和村经济合作社等,深入推进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3+8”的挂牌要求统一上墙议事规则、行为规范、便民服务、党内生活等基本制度标准,统一设置村干部信息公开栏、村干部坐班值班标准。不断规范完善村级活动阵地,配齐配全“六个一”(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点,文体活动室,矛盾纠纷调处室,图书阅览室,便民服务中心),在活动广场设立“村务公示栏”。二是打造过硬队伍,提升党建水平。严把政治关、品行关、廉洁关,着力打造出思想过硬、能力过硬的支部党员队伍。不断优化党员结构,村干部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等得到明显改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同时促进无职党员作用发挥。鼓励各支部无职党员参与日常工作,全村共设立共产党员示范岗 13个,不断发挥无职党员的积极性,发动党员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中来,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发挥党建能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基层社会治理等中心工作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做到协调共进,同频共振。做活乡贤文章。发挥乡村党组织的作用,积极发现、培养一批有品行、有声望、有经济基础的能人贤人成立了乡村乡贤协会,依靠党的力量,提升这些社会贤达人士的向心力和同心力,凝聚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以党建+民生服务为切入点,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干部新状态等主题活动锻造工作作风。创新基层便民服务新方式,建设便民服务点4个,以网上办、点上办和上门办的方式,改进便民服务事项 12 件,进一步拉近了干群距离、融洽了干群关系,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二)基础先行、综合治理,着力提升人居环境。为切实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清河村全面实施以“六乱整治”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一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改善人居环境。利用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提升入户道路,修建村内主要道路和砖石挡墙。对文化休闲广场进行改造提升,对进村道路、产业园区进行绿化,栽植绿化苗木。二是以厕所革命为切入点,补齐民生短板。按照统一设计、统一采购、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要求,组织队伍,对原有传统旱厕进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现完成厕改任务,有效的改变村民传统如厕陋习,更新了他们的卫生观念,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产业:2021年我村共有96户发展产业,共投入产业到户扶贫资金4.022万元。其中实际种养有60户,共发放产业资金2.508万元:农业务工奖补36户,共发放产业资金1.1514万元。产业资金的发放,极大的提高了贫困的积极性,遏制了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三是以常治长效为落脚点,完善管理机制。按照“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清运处理机制,投放垃圾桶180余个,配备专职保洁员3名,做到垃圾的集中投放,整体转运,杜绝了垃圾乱丢乱倒的不文明现象,真正实现了全村垃圾的“定点收集、定时清运、及时妥善处理”。建立片区长制度,由片区长做好日常环境巡查整改。同时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村党员干部带头做好宣传示范工作,引导村民从被动整治变为“全民参与”的主动行为,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p><p class="ql-block">三、调研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驻村工作队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调研中与农户面对面交流,切实听取群众呼声,深挖问题找根源,主要发现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一)产业发展比较滞后。群众主要靠零散种养为主,因缺乏技术、资金、经验,科技含量低,很难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全村上规模的产业少,同时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大部分土地闲置、无人耕种。村民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覆盖面仍然比较窄。村集体经济产业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内生动力不足,产品销路不广。(二)基础设施有待加强。一是村防洪设施存在隐患。村内现有河道过窄,遇强降雨极端天气易发生内涝。去年8月11日该村遭遇强降雨,村内部分农田和广场被淹,村部受到不同程度损失,农作物受灾面积30公顷,农田跨坝100余处,水利工程水毁6处,公路水毁5处,一般损坏房屋3间,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二是安全饮水仍存短板。全村目前有12个村民组通自来水,自来水入户比例约为50%,水质检测达标。但原有供水管网设计标准偏低,加上旧的供水管网出现不同程度老化,已不能满足村民的供水需求。(三)移风易俗任重道远。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资源未有效开发利用,造成资源闲置。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引导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很难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二是红白喜事大操办。一些村民婚丧事大操大办,攀比之风普遍存在。在孝敬老人方面,生前不尽义务,死后大办丧事的现象时有发生。四、下一步的打算在驻村工作期间,我们将按照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和“五个振兴”总要求,按照“一年点上开花、两年以点带面、三年整体提升”的发展目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一)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行动。一是聚力防范返贫,持续落实监测帮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识别标注和动态管理。确保高质量完成“不出现规模性返贫”要求。二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全面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政策措施,在落细落实控辍保学,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防范,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上下功夫,持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三是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管。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规范实施到村到户项目。分类清查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加强台账管理,确保公益性扶贫资产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中持续发挥效益,经营资产不流失或被侵占。(二)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坚持绿色、优质农业发展路径,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开展生态果蔬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开展“农户+合作社+企业”合作模式。加快长期闲置农林地整合,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支持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构建农产品市场衔接机制,发展农村电商平台,丰富农产品流通渠道。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专题培训,提升农民生产经营水平。(三)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一是推进“厕所革命”,采取农户自建与集中统建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推进农村户厕改造。扎实开展户厕问题摸排,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实现本村改厕管护服务体系全覆盖。二是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紧抓春节前后、清明节、劳动节等关键时间节点,广泛发动群众,常态化开展“五清一改”行动和“六乱”整治专项行动,推动本村实现干净、整洁、有序的目标,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徽风皖韵”美丽乡村。三是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察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推行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模式。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把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坚持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打造“点上有风情、线上风景美、面上风光好”的美丽乡村升级版,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档次和水平。一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省、市、县乡村振兴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巩固农村道路“户户通”建设成果。争取一批防洪抗旱、节水灌溉、水生态治理等水利工程项目,用于补短板、惠民生,服务于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推进农旅产业融合。着力在拓展休闲旅游观光空间上下功夫,围绕兴圩果蔬采摘园和百坡园生态茶基地,通过外部招商和内部培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开发符合清河特色的旅游项目和线路,打造乡村民宿,做活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p><p class="ql-block">(五)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清河村落地生根。充分发掘、保护、传承、弘扬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依法依规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法制观念,引导农民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发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五好”家庭等活动,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继续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改造提升文体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等文化娱乐场所。实施农民健身工程,配备一批文体活动和体育健身器材。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活化乡土特色文化和民俗,注入现代文明新风。(六)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强化党建引领开展基础工作的能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认真贯彻落实选派干部管理制度,及时在基层发现问题,在一线为群众解决困难。协同村“两委”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优先将致富能人、优秀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等选拔到村干部队伍中来,做好年轻后备村干部的培养选拔。严格做好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脱贫致富和建设美丽乡村的思想意识和工作能力。 </p>

乡村

脱贫

振兴

党建

建设

清河

基层

提升

产业

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