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护理,我们一直在路上

会子

<p class="ql-block">人文护理在路上</p><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有啥别有病!“,人生病是无可奈何的事,进医院更是迫不得已的。人在生病的时候,心理很脆弱,负面情绪较多,害怕、恐惧、烦躁、不愿意接纳病中的自己……</p><p class="ql-block">假如我是一位病人,在我躯体痛苦、精神崩溃、家人心力交瘁时,我需要什么呢? 这时,我需要的是借助爱的力量强大自已,我需要得到医务人员认真地倾听与热心地回答,我需要一个温馨、宁静、整洁、舒适的就医环境,我还需要得到真正的关心与陪伴,家人般的笑容,而不是冷言相对,漠不关心!</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的体现,我们尊重每一位服务对象,善待每一个生命,给他们以信心,以希望,以力量。还有什么奇迹能比瞬间洞悉彼此的眼神更伟大吗?还有什么能比人文关怀更能增加病人应对压力的能力呢?</p><p class="ql-block">他早晨六点半就来到医院,焦急地等待就医已经三个小时了;她正在为丈夫查出肿瘤而忧心忡忡;听到疾病诊断,他已震惊到无法作出任何治疗选择……</p><p class="ql-block">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如何帮肋他们呢?首先是以懂为抓手,懂患者的心声,懂患者的需求,细节走心,设身处地为病人考虑,听其所听,视其所视,感其所感。此时此刻,病人最渴求的就是人性的温暖,举手投足的关怀,随时可及的帮助,以及不以事小而不为的细节服务,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去理解、尊重和关爱患者,爱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风更催人,从细节上点滴做起,让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才能使他们燃起生活希望,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鼓起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p><p class="ql-block">我是喉镜室的一名护士,与每位来检查患者接触最长时间也不超过十分钟,由于时间短病人多,我有时给病人检查准备指导说得简短,有一次,一位中年男士进来检查,我接过检查单忙说:"来,快躺下!",他坐在床上眼睛盯望着我,愣了约有五秒钟,然后摇摇头自嘲似地说:"唉,我好像进了屠宰场!"</p><p class="ql-block">他的一句话让我如醍醐灌顶,在医院每天巨大的人流中,陌生、病痛、匆忙,患者太不容易了,我还惜字冷漠机械操作,更没有让患者感受到微笑传递的人文关怀,我们平常都在讲人文关怀,我的人文关怀呢?入心入脑了吗?成了一种本能与习惯了吗?没有!一忙就忘了!正可谓:“一言天堂,一语地狱”啊。 没有关怀,哪来的护理?!</p><p class="ql-block">人文护理任重道远,这不仅是一个任务,更是一种信仰!它不是只在我们的口中,而是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与患者接触的每个细节中! 要营造人文关怀良好的氛围,就应秉承无论在什么场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尊重患者,关爱生命,在不经意之间,在细微之处,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感受到我们的温暖与支持,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下搀扶,都将会成为我们真心相待的开始。</p><p class="ql-block">作为医院的一分子,我们每位医护人员都是医院的名片,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医院的形象,医院能否做到和谐发展,不仅事关社会职能的履行,同样事关自身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医务人员作为医院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要素,重视对医务人员个体化、多层次需求的研究与管理,是新形势下树立医务人员良好形象营造和谐医院不可欠缺的重要一环。</p><p class="ql-block">今天,学习人文护理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形象,我们在行动!冯志仙老师的《图说故事,心说服务》讲座深深打动我,德蕾莎修女不屈不挠的信念和一生的坚持:"这一生我做不到什么伟大的事业,我只能用伟大的爱做小事情",激励着我一路前行,通过参加护理服务提升年之护士职业素养专题培训,我决心用好我的三样宝:一颗同情心,一双勤劳的手,将人文护理服务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体现于每一个场所、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操作、每一个细节中,充分展示医护人员最美丽最伟大的一面,努力构建有温暖、有温情、有温度的人民满意的医院。</p><p class="ql-block">人文护理,不只是口号,我们行动一直在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