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看书总是喜欢翻几页就扔一边又拿起一本,常常翻了十几本书一本都看不完,近日随时拿起一本木心谈木心的书,是师妹送的,拿到时翻了几页就扔到一边,一直没有再看过,现在触碰了就看看吧,也不枉人家的一片心意。</p><p class="ql-block">只看了一句,木心一句再也不回来乌镇了,心里似乎产生一种同理的悲凉来,这是他内心的呐喊,他是多么的想这个世界对于他过去贵族后来精神富有的认可和回归的一种期盼啊。木心仰慕嵇康,内心也自以为是,对功名充满期盼又惧怕功名累其清华,他热爱并怀念贵族生活,经历坎坷后又不敢再去热爱。他始终还是在儒哲寻找答案,对庄周偏好又不深老子。惶惶不安中思如潮水,却湮灭了自己,古镇出来的木心最终还是回归了古镇。起点也是终点,后面的塔依然高高的立在那里,一抬眼,那风吹的铃声却似陈述着他的低吟。终于,在米国热了,台湾热了,开始被陈丹青等的名人效应以及乌镇旅游事业的发展后国内大热,木心似乎回归了。他带着精致的小资产阶级情绪,埋葬了抑郁老文人的那种激愤默默的带着光回来了,然后五年以后又默默的死去了。乌镇还是乌镇,木心美术馆却是崭新的。</p><p class="ql-block">师言木心乃小贵族的精致利己主义的缺失而发泄东西的文人情绪的学者型且并非具有思想的小器的老文人而已。细细的读木心,确如师所言,木心文采斐然,不可否认,他在绘画,文学,音乐,等多方面的研究并具有一定的高度,少年的精致生活和大量阅读,让其对古今中外的许多有了解,加上他聪明过人,十岁就懂了寺庙观宫殿庵的区别,无不在显示其的超人之处,其文字洋洋散散,从古到今从东到西从外到内所有的语言背后是对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的一种喧泄,尤其可以从哥伦比亚的倒影里面看出来,其所有文字都能找出他对时代对他的不公和他壮志未酬的一种无奈和怀念并隐隐约约的显示着其俯视的态度。</p><p class="ql-block">确实,师常常对问题的看待一针见血,使一再的觉得自己看的书太少了,对很多很多的东西尚不了解,了解的也不深入,需要不断的充电来补充这种匮乏。贫瘠之地无茶香,高山之巅无杂草,有师如此真不枉此生,有师如此当不废此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