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重庆是一座山城,两江环绕,独西面为陆路通道,地势易守难攻。同治《巴县志》记载“渝城三面抱江,陆路惟佛图关一线耳。壁立万仞,磴曲千层,两江虹束,如带不独,为渝城乾龙起顶处,实为咽喉扼要之区。佛图能守,全城可保。”由此可见重庆城西面的佛图关不单单是重庆城外的制高点,陆路咽喉所在。从堪舆学的角度来看,那更是重庆城的龙头,而作为连接佛图关与重庆城的狭长山岭则更像一条龙脊一直延伸到朝天门。</p><p class="ql-block">5月14日,军哥书屋讲座户外现场讲座开启,探寻重庆城的龙脊线,讲解发生在佛图关、鹅岭龙脊线一带附近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佛图关</p><p class="ql-block">在经过近一周左右的暴热后,当年凌晨下起大雨,天亮后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但是大雨并没有浇灭大家的热情,一共有近20人参加此次活动。从肖家湾公交站出发,沿着上肖家湾路前行,这条公路修建于1940年,因连接浮图关和两路口,又被称为两浮公路。</p><p class="ql-block">佛图关又名浮图关,海拔323米,关内面积0.7平方公里。四周有城垣,高10米,宽5米,关上设有4座城门,分别为大关门、泰安门、瑞丰门、仁清门。1940年,国民政府将佛图关改名为复兴关,并将4个关门分别改为忠孝门(仁清门)、仁爱门(泰安门)、信义门(大关门)、和平门(瑞丰门)。</p> <p class="ql-block">沿着两浮公路前进</p> <p class="ql-block">讲解大关门</p> <p class="ql-block">清末佛图关大关门</p> <p class="ql-block">大关门旧址</p> <p class="ql-block">泰安门旧址</p> <p class="ql-block">民国初年的仁清门</p> <p class="ql-block">仁清门旧址</p> <p class="ql-block">龙头</p><p class="ql-block">同治《巴县志》记载“(佛图关)壁立万仞,磴曲千层,两江虹束,如带不独,为渝城乾龙起顶处,实为咽喉扼要之区。”何为乾龙,《易经》中乾卦的卦辞涉及到龙的有“潜龙勿用、见龙在田、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从初九到上九卦辞的演变可以看出,重庆是一条出水之龙,龙头向西,而重庆城的腾飞就是要冲出佛图关,向西发展。历史的进程也证明了,重庆的每一次腾飞都是向西发展的。</p> <p class="ql-block">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重庆半岛三面环水,古代涨水季节不可卒渡时,出入重庆必经佛图关。而佛图关两侧环水,三面悬崖,自古有"四塞之险,甲於天下"之说。为兵家必争的千古要塞。历史的记载中,每次重庆城的得失都与佛图关有着直接的关联。道光二年(1822),重庆镇设佛图汛署于关内。</p><p class="ql-block">1940年,国民政府在关内办中央训练团。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曾驻扎于此。至今佛图关内仍有许多军事禁区。</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的忠孝门(仁清门)</p> <p class="ql-block">佛图关得名</p><p class="ql-block">关于佛图关的得名,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现存两种说法,一是佛像说:因关内遗存唐宋以来的石刻、佛像、佛来洞及各时期碑文。《佛图关铭》、《佛图关》、《清正廉明》等多种记事碑铭,及岩壁上刻有摩岩石刻佛像,故名佛图关。二是老虎说:"佛图、浮图"源于楚语"於菟(wu tu,虎)","浮图、佛图"关即"於菟"关、"虎"关,此地在山岭脊梁,悬崖绝壁,易守难攻,形似老虎把守。其根由是古代三苗一支溯长江西进到达今浮图关,以"於菟"命名此地。后来古代楚人攻占此地,命名"於菟",意为"虎牢关"。</p> <p class="ql-block">佛图关?浮图关?</p><p class="ql-block">关于到底是佛图关还是浮图关,古人也没有分清楚,如在《元史》中就有出现了两个地名同时记载的情况。关于宋蒙战争在重庆城的战斗,《李进传》这样记载:“乙未(1259)八月又战浮图关前后凡五战皆以功受上赏。”《也罕的斤》这样记载:“至元十四年(1277)枢密副使卜花攻重庆屯佛图关屡战有功。”在清代《增广重庆舆地全图》里面更是将佛图关和浮图关同时标注出来。 </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佛图关由沙坪坝区和市中区分别管辖,沙坪坝区管辖的范围称为浮图关,市中区管辖范围称为佛图关。至今佛图关公园的两个门名字都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增广重庆與地全图中的佛图关</p> <p class="ql-block">公园西门</p> <p class="ql-block">公园南门</p> <p class="ql-block">大坪街道辖区内的门牌</p> <p class="ql-block">佛图夜雨</p><p class="ql-block">佛图夜雨为清代巴渝十二景之一,关内曾有一笋状青石,入夜生凉,清晨表面湿润无比,颗颗露珠滚落石下,好似夜雨来过。清代还修有夜雨寺,原址在今天渝中区职教中心内,因年久失修,夜雨寺早已被拆除,夜雨石更是无踪可寻,成为一段憾事。</p> <p class="ql-block">鹅岭</p><p class="ql-block">出了佛图关,沿着山脊线前进来到鹅岭公园。鹅岭原名鹅项颈,渝中半岛在佛图关附近受长江、嘉陵江的所夹,形成一个细长的走廊,因像鹅颈故而得名。1886年,巴县人民因反对美以美会在鹅岭修建教堂,发起来抗议活动,史称第二次重庆教案。此后巴县知县国璋顶住压力,严惩了身为洋教徒的杀人凶手,显示出民族气节,得到地方民众的爱戴。巴县民众在佛图关前(今鹅岭公园)修建遗爱祠,纪念国璋治渝政绩。</p> <p class="ql-block">讲解鹅岭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重庆商埠租界地图中的鹅岭</p> <p class="ql-block">遗爱祠</p> <p class="ql-block">位于东水门外的国璋德政碑</p> <p class="ql-block">礼园</p><p class="ql-block">礼园为重庆商会会长李耀庭的私家别墅,也是重庆的第一座私家园林。园林初以藏有康熙的《宜春贴》命名“宜园”,后以李耀庭素常标榜“生而好礼”定名为“礼园”。礼园建成后,李耀庭邀请四川大儒赵熙参观礼园,后提笔留字“鹅岭”。鹅岭因此得名,宣统三年(1911)八月,云南昆明进士陈荣昌在游览礼园后,题字“鹅岭”,后刻碑立在礼园。</p> <p class="ql-block">礼园漪玕桥</p> <p class="ql-block">桐轩</p> <p class="ql-block">鹅岭公园</p><p class="ql-block">重庆解放后,李耀庭后人将礼园献给国家,礼园便成为当时的西南军区司令部驻地。1957年,周总理考察重庆时,提议把礼园加以扩建,建成一个供市民休闲、游玩的大众公园。1958年3月,邓小平同志考察重庆时决定将礼园交予重庆市人民政府改为公园。1958年7月1日公园建成开放,时任重庆市委书记任白戈亲自命名为“鹅岭公园”。</p><p class="ql-block">鹅岭公园从开放后不断增加景点,1959年迁建苏联志愿援华空军烈士墓;1965年为迎接西哈努克亲王访问重庆参观夜景新建的两江亭;1984年在两江亭旧址重新修建的瞰胜楼;1986年10月23日,重庆市与日本广岛市缔结友好城市时,广岛市长赠送的和平钟;1989年修建辛亥革命烈士纪念碑;1991年,为纪念重庆市与广岛市结为友好城市五周年,修建的广岛园;1994年,由台北重庆同乡会修建的怀乡台等。</p> <p class="ql-block">两江亭原设计图</p> <p class="ql-block">广岛园</p> <p class="ql-block">三层马路</p><p class="ql-block">出了鹅岭公园,鹅岭正街继续前进。1940年两浮公路、浮九公路通车后,又在鹅岭附近修建与成渝公路的连接道—嘉陵新路、桂花园路,将两条出城干道连接在一起。从李子坝到鹅岭一带的公路由于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又称为三层马路。</p><p class="ql-block">三层马路在抗战时间有很多名人在此居住,曾经重庆最大的涉外宾馆嘉陵宾馆就坐落在三层马路之上。大家沿着三层马路参观了孙科公馆——圆庐,嘉陵宾馆旧址,美国驻华大使馆等,最后在健康路口结束此次探寻之旅。</p> <p class="ql-block">圆庐</p> <p class="ql-block">全体成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考察线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