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院庄——西交行之4

城中闲客

<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山西省阳城县河北镇西交村</p><p class="ql-block">路 线:窑院庄</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2年5月3日和3月6日</p> <p class="ql-block">  从南坡庄走来到窑院庄囗,一道巨大的碑文挺立在庄头,向人们讲述着窑院庄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据碑文记载,1942年1月阳城县委和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同年五月阳城县县委机关进驻西交村。阳城人民在阳城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与敌特,汉奸,蝗灾,和日本人的大扫荡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当时县委在阳城南部山区推行解放区的减租减息政策,推进政治,文化,医疗各种政策,得到了父老乡亲支持,取得了不错进展,为阳城早日解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经村民指点,我们顺着村路赶去窑院庄的新院,——西交村窑院7号,去看当年抗日政府驻地。经过这条小道,驴友爱民走在前头,右边是一座石磨,配上绿绿的草特别好看。</p> <p class="ql-block">  走到这座古老的院落门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骑马石——古时用于骑马垫脚的石块,静静地守着院落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 两扇木制的大门,似乎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霜,大门上布满铁钉,既锈迹斑斑,又显得古老厚重。两条十几公分宽的锈迹斑斑的铁皮被钉在门上,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艰苦岁月。红色广告漆书写着几个大字“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1942.3——1943.11”特别显眼。以下是磨得锃亮的门锁和门环,宣誓着现在院里还住着人家。</p> <p class="ql-block">  走进门道,右拐看到两名妇女,一老一少,老的大约七十多岁,少得也有五十多了。院里摆着一个小方桌,几把椅子,桌上似乎是刚开过饭不久,杯盘狼藉。院子里似乎还拉着一条凉晒衣服的长绳,绳上晒着一床棉被。</p> <p class="ql-block"> 看到我们进来,老妇人笑笑问我们找谁。我们说来转转。小妇人说有家人从城里回来,刚吃完饭,全去圣王坪玩去了,还没顾得上收拾。闲聊几句后,老妇人忙着去翻凉晒的被子,小妇人热情把我们往屋里让。</p> <p class="ql-block">  这家的窗户很特别,应该属于外框雕花镶嵌,内有玻璃。方便取下清洗玻璃。好像上半截还贴着白绵纸,特别白,下半透明玻璃。内有窗帘随意地拉着。窗上卧阁干脆木头雕格,内有白绵纸糊着。窗框外左边墙上挂着有“政治部”字样的牌子,显然算新物件。</p> <p class="ql-block">  走进屋内,靠左手放着一排比较讲究的柜子。整个屋子在窗外阳光透射下特别宁静,似乎主人家特别讲究。古朴的透着幽光的桌椅茶几也特讲究。该家主人不会是书香世家吧!</p> <p class="ql-block">  虽然是中午刚过,但阳光从门上卧阁的花窗射进,特别舒服,既不亮眼,又很温馨。花窗特别好看,想当年做花窗的人技术那真叫一个好。头顶上铺板和梁木全透着古朴,又很典雅。</p> <p class="ql-block">  走出房门,一仰头,就看到对面楼上外墙上写着的标语。——“抓革命……促生产……”,还有标语——“一定要把……”。刘老师好像看到邓小平住处,还拍了一张。</p> <p class="ql-block">  院中地上凉晒着一席似渣土一类的东西,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吗?后来通过其它村民知道老妇人两个儿子都在城里有房,有工作。</p> <p class="ql-block">  院内某一屋墙上挂着写有陆达,王竟成名字的牌匾,在名字下方还标上了革命领导住这个房间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走出院门,围绕新院的几幅房子院落也标上当时驻政府的各功用房子。比如院正对面的为警卫排等住处,院外往街上走顶头一排房子,有当时的枪械所等。或者标着民兵王某兵家。门上的双鱼戏锁特别好看。</p> <p class="ql-block">  来到街上,我们往前走,就看到焊着西交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红字牌扁,这是现在农村村委办公的标配。门的左右两侧挂着四个牌匾,都是西交村的。有村民从村委大院走出,看到被太阳晒得满脸汗的我们,建议我们进院喝点水。</p> <p class="ql-block">  村委大院进门正对面,一排房子非常齐整。整个大院非常干净整洁。我们走进开着门的房子,里面大约有三四间的样子。好像门口挂着一个牌匾。有一位年轻人问清我们需要喝水后,立马给我们热了一些水,电暖壶热得很快。</p> <p class="ql-block">  在这儿等热水的时间,我们注意到在这一位中医正在给一位老人按摩颈部,老人感觉到很舒服。细看这位老人,我认识,曾经她女儿和我租住在一个院子。</p><p class="ql-block">  老熟人见面很高兴。老人名叫吴小呆,大约七十好几了。老人告诉我们,给他按摩的人叫毕兴建,是一位中医行家,按摩手法很好。在城里有生病的话,也可以找他按摩一下。我打趣地说城里那么好你回乡下干嘛。老人说还是回村好,村里人也好,比如这样的按摩真舒服。况且村里熟人多,说话方便,感觉好。吴小呆老人还邀请我们去他家坐坐。我们说好的。</p> <p class="ql-block">  毕兴建医生在给驴友maodou讲背部不舒服,怎样按摩,中医的原理是什么。后来驴友爱民和毛豆都让人家给做了一下按摩,确实很舒服。虽然不懂中医,但是人家讲的那么投入,我们也深以为然,觉得老祖宗的东西就是好,如果每人都掌握一些基本的日常医学,那该多好。</p> 我们正聊着,推门进来一位穿着印有“中国消防”字样的小伙,衣服很显眼,人也帅气。好像臂章上的标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小伙子是骑摩托来的,来这儿应该是打卡的,很快刚才让我们进这儿的人进来给小伙子盖了个章,互相交流了几句,小伙子就风风火火的走了,一小会儿,我们听到摩托车呼啸而走了。似乎他要巡查的地方很大。 喝了两杯以上的白开水,聊了一会儿,吴小呆老人再次邀请我们去他家转转。吴小呆老人拄着棍,蹒跚的走着。看起来身体还可以,就是腿脚不利索。 <p class="ql-block">  在村委大院外墙外边,我们看到有几位村民在施工干活,我们奇怪他们在修什么。经过呆小呆老人介绍这是村里在建公厕。</p> <p class="ql-block">  我说政府不是说不建公厕了,要每家都建水冲厕所。有位老人家笑笑,我们这儿吃水都困难,建水冲厕所……</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村里的老人家。似乎在担心着什么,或许是忧愁,或许是——</p> 这是村里的几位妇女们在看男人们干活,在聊天。 <p class="ql-block">  走了大约二百多米,我们随吴小呆老人来到他家门前。门上挂着危房的鉴定标识,时间是2019年10月3号。望着牌上的户主姓名茹香娜,我们不禁疑惑了。老人解释说那是他妈的名字,几十年了户主就没变过。</p> <p class="ql-block">  走进吴小呆老人的院子,正房是五间大瓦房,好像还有东边隔出来的小间做饭的小房子。</p> <p class="ql-block">  老人说刚回来,还没有出息了(打扫了)。正房的原来绑的养绳许多地方已经脱落,噼里啪啦的有的挂在顶上。东边是一个床铺,一个炉台和阖碗处,墙上的旧报纸预示着这个家好长时间不住人了。</p> <p class="ql-block">  西边放一个大大的簸箕床,色泽非常正,床边靠门这边放一台两人沙发,沙发的对面是一口老缸,缸后的桌上是一个大电视。方便主人观看。</p> <p class="ql-block">  房子的正北挂一幅中堂,看年份已经很久了。中堂下放一茶几,茶几上摆满各种东西,主要是各种相框,两位老人的照片被放大镶在镜框中。</p> <p class="ql-block">  吴小呆老人说一个人的屋子就这样,也没顾得上给我们做些饭吃。我们慌忙说再次来了再说。我们了解到老人有儿子在城里的下芹买了房子。两个女儿早已出嫁,在城里讨生计。孩子们不想让他回村住,但是老人就是想回来住住,看看,找熟人聊聊天。我们说房子注意安全,老人说过一段时间就到城里去了。</p> <p class="ql-block"> 望着老人布满风霜的脸庞,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念家的老人,儿女们不需要让他操心了,他忘不掉村子,忘不掉乡亲,虽然身体不方便,但依旧拄着拐杖,蹒跚地回村。临走时老人担心我们的车子,我们让老人别担心。老人还说就是没给我们做口饭吃,我们再次保证下回来了再来吃。</p><p class="ql-block">  最后老人把我们送出院外,走了很远很远。</p> <p class="ql-block">  回到家后我翻出了2022年3月6号时,随驴友高山、江山、锦鲤、毛豆还来过这儿一趟。那时我们在去杨柏回来,在路上看到这个小山村不错,特地进来转了一圈。当时刚过完年,寻遍窑院这个庄,我们只在窑院庄12号见了一人。</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进到这个院子里,看到这位大哥的房子是正西小三间,楼上楼上两层。全部是石头房子,房子内部用土泥抹拟过,很暖和,房子不大,宽窄只有一床宽。北边的是床铺和炉台,南边的放几个缸罐物件,甚至还有一个小煤池,方便生火用。房子里的墙上,全用报纸糊着,阳光透进来特别暖和。</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进来时,大哥正在洗碗。大哥说这个房子大约有几百年了,去年为了防止漏水,加装了彩钢瓦,非常安全。锦鲤说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几十年前。大哥姓吴,今年60岁了。一个人生活,曾经结过婚后来走开了,没有子女。</p> <p class="ql-block">  全屋只有一张美女的挂画,我们打趣说有美女陪着你呀。大哥笑笑。我们说中午什么饭,大哥的说中午面条。临走时,大哥硬要给我们塞些自己家的核桃,大哥说我们这儿的山货吃的健康。——家里吃的油是他自己到河北镇里压回来的。山里空气好,虽然没有城里富足,但是他自己就喜欢生活在这儿。我们吃着大哥给的核桃,真香!临走时大哥带我们在村里转了一圈,主要是给我们介绍了一下阳城县抗日政权的院落。听吴大哥说这村里冬天就他一人,其余不是到镇里的单元楼暖和去了,就是到城里子女家去照孙子去了,全村要是春天都回来,应该有五六百囗人了。</p> <p class="ql-block">  临走时,大哥把我们送出了很远很远!并嘱托我们下次来了一定到家吃饭。可惜,我们这次去了没见着大哥。 </p> <p class="ql-block">  终于写完了,这个地方如果下雪的时候来,一个一个的小庄子一定很美!可惜了,下雪的时候估计车子开不上来。</p>

我们

老人

房子

大哥

窑院

吴小呆

阳城县

城里

按摩

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