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百年,立于幼学。<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幼儿期的孩子更是人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时期。</span>从每个孩子呱呱坠地开始,一粒宝贵的种子就诞生了,且每颗种子都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他们的世界色彩斑斓,作为幼儿教师,如何解读孩子的各种行为和想法呢?本学期,我与《学习故事和早期教育》第一次相遇,它让我学会了如何走近儿童,倾听儿童的声音!</p> 一、研读学习故事,建立教育理念 <p class="ql-block">学习故事不仅仅是一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评价方式,更是一种以幼儿为中心、教师与儿童一起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新理念,同时折射出:相信孩子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儿童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和学习故事的第一次相遇,就被“哇”时刻所吸引,也慢慢地理解了什么是儿童视角。“哇”就是成人在观察孩子时所表现出来的惊叹和赞许,发现和放大孩子的闪光点,将观察得到的信息来有效计划和支持儿童进一步探究学习,从而更好地激励孩子内在的动力,这便是学习故事独特之处。</p> 二、践行学习故事,有效支持幼儿 <p class="ql-block">书中提到:儿童学习的契机蕴含在每一分钟与身边的一草一木和人的交互中。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善于发现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及时回应。</p> <p class="ql-block"> 区域游戏时间,美琪、漩橙、童童选择了建构区,童童说:“你们知道吗?阅读区有一本非常好看的绘本书,叫《登陆火星计划》,书上说要去火星的话要乘坐火箭,今天我想搭建一个火箭。”童童的提议引起了美琪和漩橙的赞同,于是三个小朋友开始制定了游戏计划,2分钟后便迅速实施计划!童童用4个小绕线轴放在火箭的最下面,再在绕线轴的上面平铺着放上了4块薄的长方形积木,并准备用4块薄的小的长方形积木进行围合,但在漩橙的提议下用1块正方形积木替换了2块长方形小积木,他们用小长方形积木和正方形积木将四条边进行围合,再用长方形积木进行盖顶,他们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搭建第2、3、4......,当他们搭建到11层时,便用直尺和软尺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束后,美琪又开始接着搭建。同时童童还为火箭取名为“火星一号”。搭建结束后,三个小朋友为火箭造型进行讨论:火箭有没有方形的?</p> <p class="ql-block"> 教师通过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语言表达要精准识别幼儿当下的需求,根据幼儿生发的主题查找、搜集图片资料,在丰富自身经验的同时,为支持、推动幼儿游戏做好准备。</p><p class="ql-block"> 有了前期的经验,童童决定重建火星一号,童童先用8个易拉罐一边4个进行对称摆放,再将木板摆放在易拉罐上进行平铺,接着童童又用一个大绕线轴作为火箭底部的助推器,并利用错层垒高的方法搭建火箭的身体,就这样当他们搭建到18层时发现大拱形积木没有了,文暠提议用柜子上的1\4拱形积木,他们先是拿着1\4拱形积木在地上试了试,发现尺寸是自己需要的以后,漩橙便帮着搬积木,5分钟后火箭圆柱形的身体便搭建好了。接着三个小朋友围着书开始研究鼻锥的造型,经过讨论,童童在文暠的指挥下以及漩橙的协助下开始用直角三角形积木进行围合,以及用两个大小不一的圆柱形进行垒高的方式搭建了火箭的鼻锥。随后三个小朋友在火箭身体旁边放了三个绕线轴,并在3个绕线轴上分别放上2个圆柱形积木,再在圆柱体积木上放上了一个三角形,就这样火箭的助推器就完成了。当然火箭发射塔架是火箭发射前的准备场所,三个小朋友搬来了最长的长方形积木和大圆柱形积木,他们先确定好发射塔架的4个角,再把最长的长方形积木运用架空、围合的方式进行搭建发射塔架,并在发射塔架上设置了握把,漩橙为童童和文暠递送积木固定握把掉落的问题,在三个小朋友的配合下火星一号搭建完成。</p> 三、感悟学习故事,支持自我成长 <p class="ql-block"> 在学习故事中,教师关注的是儿童,记录的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并反思自己对儿童和对自己教育实践的理解,设想下一步行动的机会和可能性。它的影响不止与行为层面,还能触及潜在的观念层面,让我们在观察、解读、回应幼儿的过程中实现儿童观、课程观、学习与发展观、评价观的转变。从而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距离,幼儿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识别和积极的回应,哪怕是小小的事情,被记录下来后和孩子一起反复阅读,都会变成提升孩子能力和习惯的大事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后我会带着爱与关怀去看见更多孩子的“哇”时刻,看见是为了走进幼儿、读懂幼儿、与幼儿共情,与幼儿有连接,为了幼儿有更好的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