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燕嗷嗷待母归

风花雪月我

<p class="ql-block">又到初夏时节,天气晴好,雨水丰盛,万物繁生。青蛙早已开口,百虫竞相出世,花鸟虫鱼草,一个都不少,真个是万类光天竞自由,畅寥廓,问苍茫大地,哪些好吃?</p><p class="ql-block">每当此时,在广阔农村农民伯伯宽敞的厅堂里,在城乡结合部农家院落的屋檐下,旧时燕子又飞回来找寻它们的旧居,孵育它们的新一代。也许燕子们天生就抗拒城市户口,因为喜欢自由自在的进出和清新的空气、空旷的原野,所以在大城市的中心、在石屎森林之中,很难见到燕子的身影。</p><p class="ql-block">五月的南国,小燕子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已经历出壳-睁眼-张嘴环节,进到嗷嗷待哺的阶段。</p><p class="ql-block">辛勤的燕爸燕妈们,在河岸边、在树林里、在屋巷中上下翻飞、往来穿梭、丈天量地,追逐着小虫儿,什么蜻蜓、蜜蜂、蝗虫、草蜢、蝴蝶、苍蝇、蚊子等等,只要是对燕宝宝有营养的,全部缉拿,一一吞下,再飞回燕巢,哺喂给它们的小宝们。</p><p class="ql-block">看到燕妈燕爸们,从嘴里吐出食物,再哺喂给小燕子们,吃得津津有味。一只只茁壮成长,大约两三周后,就能独自飞翔、外出另立门户了。</p><p class="ql-block">联想到我们人类,却要在爸爸妈妈身边生活到十八二十岁后,才能相对独立。人也是哺乳动物,而且相对禽类来说,除了哺,还多了一个乳字,真是惭愧得很!</p><p class="ql-block">前段时间听到一位大师说起,现在的人,体质越来越差,奇奇怪怪的疾病越来越多,除了一些因工业化造成的对食物、空气、饮用水的破坏等因素外,缺少“哺”“乳”环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p><p class="ql-block">近百年来,因受西方所谓的科学观念的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统的养儿育女过程中“哺”的方法业已荡然无存,说是不科学、不卫生!但却在不少男女大学生之间公然相互哺喂,以至于在一些大学的饭堂墙上贴着“禁止在公共场合相互喂饭!”的标语。</p><p class="ql-block">至于母乳,运气好的孩子能吃上三两个月,而绝大多数年轻母亲,或因自身发育不良、根本没乳,或为了保持个人身材拒绝哺乳,转用牛奶、羊奶或其他替代食品,缺少了母体天然抗体、天然肠道菌群的护卫,幼小的生命,受到外界病毒、细菌、热湿寒邪的侵害,不生病才怪呢?!</p><p class="ql-block">5月14日,摄于广州花都天马河畔。</p> <p class="ql-block">哪只在笑?</p> <p class="ql-block">难得的一张爸妈同框。</p> <p class="ql-block">四重唱</p> <p class="ql-block">先训话,再给吃的</p> <p class="ql-block">老四得到一只蜻蜓,结果吃了十分钟还没有吞下去,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燕宝宝虽小,但也很懂卫生,粑粑会撅起PP排出巢外</p> <p class="ql-block">岭北的朋友,如果细心的话一定发现了南国的燕子窝与北方的明显不一样:北方的燕窝一般象半只葫芦扣在天花板上,只留下一个圆圆的小口出入,做工精致、线条流畅。使用时间只有大半年,大约农历三四月回来、九十月飞去南方过冬。我湘中老家的厅堂里,就有这样的燕子窝,大约六七年了,燕子伉俪每年如约而至,按期而返,人燕和谐相处,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岭南这边的燕巢则是敞篷式的,象半只灯盏粘在墙上,相比北方的要简陋得多,究其原因,并非这里的燕子懒惰、随便,而是因为这边天气炎热,燕子在这里差不多是留鸟,敞篷式燕巢需长期居住,一来通风、透气、凉爽,进出便利,二来所需建材少,盖起来快捷,三五天可成。正因如此架构,才能让我们摄友们得窥它们喂饲宝宝的难得画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