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游苏州的沧浪亭

一鳴俊人

苏州老城区园林众多,著名的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几个,如留园、拙政园、狮子林等。还有一些未列入的也是很出名的园林,沧浪亭就是其中之一。 <p class="ql-block">沧浪亭,在苏州市三元坊沧浪亭街上,这是街口的石牌坊。</p><p class="ql-block">沧浪亭是一处始建于北宋的古典园林,原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也是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代园林。</p> 北宋庆历甲申年(1044),诗人苏舜钦被贬,在吴中以四万钱购得原五代孙承佑之废园,在水旁建亭,取《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曰“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后欧阳修应邀写长诗《沧浪亭》。自此,沧浪亭名留千古。 牌坊中间有“滄浪勝蹟”四个字。这座牌坊看来是当代修建的。<div><br></div> 牌坊旁边有沧浪亭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石碑,是2006年的。 沧浪亭街是一条沿着小河的路,河名葑溪。河对面就是沧浪亭景区的建筑。 一座小石桥,通向沧浪亭景区。 石板路向前延伸着,远处河对面有一座美术馆。 这就是颜文樑纪念馆。颜文樑是苏州人氏,著名画家。 沧浪亭的大门,一座石门框的砖雕门楼。 走过门厅,园内只见一条弯曲的走廊,一处高起的绿地,上面有一座亭子,那就是“沧浪亭”了。 向左边走去,有“面水轩”,为四面厅,厅堂关着门。面水轩的轩北和轩东临水,原为观鱼处,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重修后改为“面水轩”。 (网搜图片)面水轩四面皆落地长窗,窗心均嵌白色玻璃,四边明瓦,裙板无雕刻。轩傍溪而筑,外廊与复廊相连通,作为复廊衔接的转折和收头,环境通畅,是憩息赏景佳处。 沿着走廊走去。这条走廊是复廊,即围墙内外都可以走通。 复廊中有一亭,内有一匾“静韵”,并有一大段文字。 这里是静韵斋,亭内靠壁,是《宋苏舜钦沧浪亭记》,1959年12月蒋吟秋书。 行走在沧浪亭的复廊上,一边的水池碧波荡漾。 <p class="ql-block">复廊曲折延伸,墙上是各式各样的漏窗。</p> 走廊前面又见一座亭子。 此亭名为闲吟亭。闲吟亭的名字取自唐代诗人来鹏《病起》诗中“窗下展书难亦读,池边扶杖欲闲吟”的意境,为闲暇吟咏之意。 亭柱上有一副楹联“千朵莲花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亭内壁上,嵌有乾隆所赐的御诗《江南潮灾叹》刻碑。 石碑的碑座上石雕虽有破损,却还看得出。 接着来到一座前后畅通的厅堂中。 此堂名为“闻妙香室”。 清同治十二年(1873)巡抚张树声重修时题的堂名。堂名取自杜甫的诗句“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之意,原为园主读书处。室前遍植梅花,早春暗香浮动,沁人心脾。探梅者纷至沓来,乃市内赏梅之佳地。 堂前的小院,深秋了芭蕉还绿。 闻妙香室的西面连着一个小厅,类似过道。 走出来到院内小道。 这里是一座很大的厅堂的北面,大门关着。 <p class="ql-block">在堂前廊下,可看到小山上的四方亭,即沧浪亭。</p> 沿着走廊去南面。 走进一个四方的院子。 院子正南方向坐落着一座面宽三间歇山顶的厅堂。 这座十分敞亮的厅堂即为明道堂。 <p class="ql-block">清同治十二年(1873)巡抚张树声所创此堂。取苏舜钦《沧浪亭记》中语“戏听无邪,则道以明”之意而名。旧为会文讲学之所。此堂坐北面南,开敞四合,十分气派,为园中主厅。四周廊屋与戏台连为一体(戏台民国间毁)。</p> 明道堂的匾,顾廷龙所书。<div>顾廷龙(1904~1998),著名古籍版本学家、目录学家和书法家,上海图书馆原馆长。<br></div> 堂内抱柱一副楹联“渔笛好同听 羡诸君判牍余闲 清兴南楼追庚亮,尘缨聊一濯 拟明日刺船径去 遥情沧海契成连”,为同治十二年七月七日郭柏荫所题。<div>郭柏荫(1807~1884),字远堂,曾跟随曾国藩,同治五年(1866)任江苏布政使,代理巡抚。<br></div> 明道堂朝南的门柱上也有一副楹联“百花潭烟水同清 年来画本重摹 香水因缘 合以少陵配长史,万里流风波太险 此处淄尘可濯 林泉自在 从知招隐胜游山”,是薛时雨在同治十二年沧浪亭重修后题。<div>薛时雨(1818-1885),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农。安徽全椒人。清代咸丰三年(1853)进士。太平军起,参李鸿章军幕,以招抚流亡振兴文教为任。官至杭州知府。<br></div> 明道堂对面隔着院子即是“瑶华境界”。 此处原为古戏台,道光时建,至民国期间渐渐荒废。1954年地方政府重修改为今状。 屋内的匾“瑶华境界”为它处移来。下面的木屏风上是宋苏舜钦的《沧浪亭记》。<div>瑶华境界,南宋绍兴初韩世忠宅时就有其名。明卢熊苏州府志“梅之亭”曰“瑶华境界”。</div> <p class="ql-block">一处黄石假山上的刻字——圆灵证盟。</p><p class="ql-block">圆灵,意思是在月光朗照下,地如雪凝,圆灵如镜;证盟,佛教语,其意为天如水镜可以作证。</p> 旁边就是看山楼了。 拾阶登上楼,只见一间三面墙一面敞开的屋子,游人正在观看墙上字画。 看山楼匾。<div>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创建,取卢集诗:“有客归谋酒,无言卧看山”之意,故名。</div> 旧时,在楼上近俯南园,平畴村舍,远眺楞伽、七子和灵岩、天平诸山,隐现槛前。而今已被周围的高楼所围,视野近乎咫尺,只见竹林摇弋,旧景已不复见。 看不见远景,就俯瞰楼下景色。 看山楼筑于洞曲之上,洞如屋。 洞口有砖雕匾“印心石屋”。 走进石屋,看到还有门洞。 再走进去一看,这才是真正的石屋——石头堆砌的屋子。屋内有石桌石凳,夏日里是很凉快的地方。 走下看山楼,回到明道堂的院子,走一侧通道去下一个景点。 走廊曲折通厅堂。 走廊上的漏窗,花草图案,形状各异。漏窗的花样,也是沧浪亭的一个特色。 走进一个小厅,却是两头都通的,如一个过道。 厅虽小,却也雅。 转入第二个厅——也是过道,还是简单布置,继续那种优雅。 再走进第三个厅。 这才是一个正厅了,布置依然简洁。中间一张方桌四张椅子,两边靠墙还是一盆兰花。 <p class="ql-block">厅名“翠玲珑”,匾是同治十二年钱塘江尊写的。</p><p class="ql-block">江尊(1818-1908)字尊生,号西谷,钱塘(今杭州)人。擅长篆刻,为赵之琛(1781-1860)入室弟子。</p> 在翠玲珑厅内朝外眺望,可见看山楼即在眼前,一片竹林植于其中。 翠玲珑屋前也是一片竹林,因此又名“竹亭”,南宋绍兴年间就有其名。取苏于美诗“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之意为名。 此处前后,粉墙竹影,万竿摇空,滴翠匀碧,历来为文人墨客雅游、静观、觞咏、作画之地。 离开一院竹林的翠玲珑,沿着走廊到了又一座亭子前,看到有人在写生。 此亭名为仰止亭,其实只是半亭。贴墙有御碑罩在玻璃框内。 画者在作油画,就是翠玲珑前院子景色。左边的建筑是什么? 画中的左边建筑就是这里,五百名贤祠。 五百名贤祠,为清道光七年陶澍所建,咸丰年间毁于兵燹。<br> 同治十二年,布政使恩锡重建,此祠旧为儒教名胜历代官吏每岁以时致祭。故祠内悬匾“作之师”,为人师表之意。 五百名贤祠,经屡次兴废,名贤像有遗有增。现堂内三面墙上嵌有125方碑石,存名贤五百九十四人,为清代名家顾汀舟所刻。人物跨时为春秋至清代,长达2500多年。 <p class="ql-block">代表人物有:伍子胥、董仲舒、李白、白居易、范仲淹、苏东坡、韩世忠、文天祥、唐寅、文征明、林则徐等。</p> 祠内的匾“景行维贤”。<div><br></div> 祠前左侧有月洞门,可通向明道堂。 园内有两株200年的古枫杨,树干早已中空,其中一株为了防止它倒下来,用几根长木头把它的支撑起来。只剩下树皮支撑着庞大的树冠,但上部的虬枝依然生机勃勃。 走过院内的曲折走廊。 来到又一处十分宽敞的厅堂。 此处名为“清香馆”。<div>清香馆又名“木樨厅”,南宋绍兴韩世忠所题。取李商隐诗“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之意,故名。</div> 馆前一道漏窗粉墙,自成院落,院内植桂花数枝,苍老古朴,已逾百年。每逢金风送爽之际丹桂吐蕊,清香四溢。 馆内陈列一套树根家具,为清末之物,系用福建榕树根精制。 清香馆北侧有一不大的水池。 池边岩石上刻篆体“流玉”,该是形容池水了。 一道走廊围着水池从清香馆向北延伸去。 接近走廊尽头,就是御碑亭。 御碑亭也是一座半亭。 御碑亭中有御碑三块,都是玻璃罩着。 中间石碑是康熙皇帝写的一首诗“曾记临吴十二年,文风人杰并堪传。育怀常念穷黎困,勉而勤箴官吏贤”。<div>两侧石碑,是康熙南巡时书赠时任江苏巡抚吴存礼的一副对联“膏雨足时农户喜,县花明处长官清”。</div> 在沧浪亭各处走得差不多了,最后登上小山去。 前面就是沧浪亭了。 沧浪亭为宋庆历四年文人苏舜钦所创,原亭置北埼,清康熙三十四年巡抚宋荦移此山岭。 沧浪亭的亭名,是俞樾所书。俞樾是俞平伯的曾祖父。 沧浪亭的石柱上,一副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沧浪亭为园内最高处,可四处观景,北面的复廊蜿蜒,漏窗各异。 <p class="ql-block">据说全园有108种式样的漏窗,确实是沧浪亭的园林特色了。</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vrvnbo5?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真是可以的,苏州可园</a></p> <p class="ql-block">沧浪亭对面,是可园,也是一座很不错的园林,可同时游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