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一中,校园历史文化杂记,宋城历史文化珍贵遗存

LS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校江西省赣州一中。创建于1898年,是一所有百余年历史的省级优秀重点中学。120多年的风雨,铸就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蕴,震撼和熏陶了一代代的一中人,启迪和培养了一批批的栋梁之才。战功卓著的陈奇涵上将,著名的经济学家郭大力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克智、林皋、张家铝,国家级运动健将世界冠军李富良等,都曾在赣州一中阳明院内、夜话亭旁留下过琅琅的书声和匆匆的倩影,并从这里扬帆起航,走向五湖四海。</p> <p class="ql-block"> 这拥有“千年书院、百年学府”之称的赣州一中,是赣南教育的文脉正传所在。步入校内,历史文化遗存遍布其中,这些遗存从晋代到民国历经千年。从定城、建城到扩城再到拆城,以实物遗存证明了整个赣州建城史。</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赣南第一个基层党组织成立地</b></p><p class="ql-block"> 1926年9月6日,北伐军攻占赣州,至9月中旬,赣南全境光复。</p><p class="ql-block">省立四中(即赣州一中前身)1917届毕业生、时任黄埔军校教官的陈奇涵带领黄埔军校学生肖韶、陈奇洛等共产党员离开随军返回赣州,9月13日他们在赣州城内光孝寺举行随军来赣的共产党员会议,组成中共赣县临时县委。这是赣南第一个基层党组织,由此第一面党旗飘扬在赣南的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宋城第一刹:光 孝 寺</b></p><p class="ql-block"> 光孝寺,位于赣州一中东侧廉泉旁,因寺内掘地出水,又称出水寺,是赣州城区最早寺庙,是赣州城佛教文化起源之地,并由此定格了以赣一中城东区域为赣州宗教文化圣地。</p> <p class="ql-block">  光孝寺,据民国版《赣县新志稿 》记载:建于西晋。俗呼出水寺,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僧成广募修,易以石柱,后有高阁藏经,前为大殿,佛像 (今不存)庄严,皆唐人手作。</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宋城章贡第一泉:廉 泉</b></p><p class="ql-block"> 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424一435年),一夕雷震,泉忽涌出,以太守廉故名。后宋知军赵履祥遂建廉泉亭。</p> <p class="ql-block">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大学士苏轼路过虔州,慕名造访乡贤阳孝本,两人偕游当地名胜,倚泉促谈,并夜话,赋廉泉诗一首。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命名为"章贡第一泉”。</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宋城千古第一亭: 夜 话 亭</b></p><p class="ql-block"> 夜话亭为北宋大学士苏轼和赣南乡贤阳孝本促膝夜谈之遗址。</p><p class="ql-block">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阳公游学京师后迁居虔州,隐于通天岩。苏公迁谪岭南时,过虔州直造其室,相得甚欢,同谒祥符宫,夜游廉泉,彻夜长谈,作廉泉诗赠之。</p> <p class="ql-block"> 后人遂将原廉泉亭改建为夜话亭,亭中竖一石碑,上刻“苏阳二公夜话图”。</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性 初 斋(身教斋)</b></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二十年代,时任“江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周蔚生先生考虑到学校规模逐年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为解决学生住宿问题,他呈报省厅,多方筹资,且在笔峰山下西端,建有外框青砖黑瓦,隔间土墙,(俗称“银包金”),坐南朝北,坐北朝南各一排共20个学生宿舍。此建筑落成后,不仅形成了南北对称的一个漂亮院落,更是当年学校最壮观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当年此建筑落成后,由周蔚生校长定名为“身教斋”,意寓是:古人从事教育有言教、身教之称。言教是讲明道理,教人实践;身教是教师以身作则,教育学生敦品力学。</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宋城阳明文化唯一历史遗存 阳明院</b></p><p class="ql-block"> 阳明院,建于1933-1934年间,距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其院方形,内有天井,上下二层砖木结构,已多次整修。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家铝等一批学子曾在此负笈求学,勤耕不辍。</p> <p class="ql-block">  阳明院其名由来颇为周折,王守仁在赣州任南赣巡抚、佥都御史时,曾在郁孤台下阳明书院讲学。公元1640年阳明书院由郁孤台下迁至光孝寺(今赣一中校园内)右侧办学。阳明院历史悠久,绵延至今,为赣一中奠定了扎实的办学基础,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惟其如此,阳明院以阳明为名,以示表彰先贤、弘扬传统文化之意。</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宋城奇观一日三潮:晋代三潮井 </b></p><p class="ql-block"> 三潮井(现在赣一中校内)。据清同治《赣县志》记载:“井大数十围,深百丈,其水清洌,日涌三次,故名,巷以井得名。”其实这段文字有些夸大其词,三潮井围成人不过四人便围全,井深不过十数米。由此可见,古人极爱此井。</p> <p class="ql-block">  三潮井的建造可追溯到晋代。目前,它仍是赣州城仅剩的十余口井中保存相对完好的古井之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宋城南线古城墙遗存</b></p><p class="ql-block"> 北宋嘉祐年间(公元1056-1063年)虔州知州孔宗翰,因“州城岁为水啮,伐石为址,冶铁锢之”。即用砖石包砌夯土城墙。</p> <p class="ql-block">  赣州一中校内的城墙墙基41米。经赣州市博物馆1990年调查,基本上是北宋时嘉祐年间原墙原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万邵文 供 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本文参考</p><p class="ql-block"> 《江南宋城文化研究院》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