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传承华夏文明,引领立志修身——“国际博物馆日”蒲城县初级实验中学师生走进清代考院

幽谷百合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一〉聆听讲座 感受博物馆的力量</b></p> <p class="ql-block">  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博物馆在当今时代所蕴含的社会力量,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5月17日下午,蒲城县初级实验中学邀请蒲城县清代考院博物馆馆长石秋艳,宣教主任何丽及有关工作人员一起走进蒲城县初级实验中学,为七年级学生进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博物馆的力量+教育、科举文化你我知多少”专题讲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二〉走进清代考院,触摸历史</b></p> <p class="ql-block">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校长闫西成、工会主席张伟峰、主任王娟带领部分七年级学生走进蒲城县清代考院,触摸历史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蒲城考院,始建于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距今已经有131年的历史了,占地6200平方米,是目前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童生考试场所。当时,在蒲城建考院有两个原因,一是解决同州府的考生,每年考试都要搭建考棚带来的不便;其次,平时不考试时作为接待省巡抚视察蒲城时歇息下榻的行辕,相当于蒲城宾馆。</p><p class="ql-block">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废除科举,蒲城考院改为蒲城县第一高等小学堂,内附师范传习所,专收初等小学堂毕业生,肄业年限为4年。</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蒲城县人民政府在考院设立“蒲城县东槐院小学”。</p><p class="ql-block"> 1998年9月18日,考院收归文物部门管理,成立了“蒲城县清代考院文物管理所”。</p><p class="ql-block"> 2007年,更名为”蒲城县清代考院博物馆“并开放。</p><p class="ql-block"> 2018年6月7日,蒲城县清代考院博物馆向社会公布征集到的四大类871件套科举考试方面的珍贵实物和文献资料。</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三〉知往鉴今 发奋图强</b></p> <p class="ql-block">  考院不光承载着中国千年科考的历史缩影,也写满中国革命的红色印记。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科举制度被废除。这座考院却不曾退出历史舞台,摇身一变,成为蒲城县第一高等小学堂。同盟会员常铭卿、陈惠亭、李桐轩等担任教习,在学生中传播革命思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九月,知县李体仁怀疑师生加入同盟会,拷打高等小学堂教师常铭卿及学生四十余人,并下狱。消息很快传到西安、上海、北京及日本东京等地,各地革命党人和各界进步人士纷纷向陕西当局提出抗议和质问,省内商州、凤翔、同州等地中学,三原宏道学堂以及西安和各县的不少学堂相继罢课,以示声援。清朝政府迫于形势,不得不将师生无罪释放,知县李体仁被革职。这次事件史称“蒲案”,被称为“陕西辛亥革命的前奏曲”。</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里已是国家AAA级景区,同时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研学基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党员和游客来到这里,探秘千年科举,重温百年“蒲案”,知往鉴今,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先贤为榜样,发愤图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兰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审核|刘蒲芳</p>

考院

蒲城县

博物馆

蒲城

清代

学堂

中学

走进

学生

光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