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千年石窟,汲取文化力量。”——王台中心小学炳灵寺石窟研学活动

王台中心小学·尤越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为了拓展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甘肃炳灵寺文化保护研究所<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与王台中心小学</span>组织了本次研学活动——炳灵寺石窟之<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博物馆的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炳灵寺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层。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王台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们,来到黄河岸边、<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走进景区大门,</span>炳灵石林的壮阔景象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听讲解员介绍道:“炳灵石林是一座气势磅礴的天然雕塑博物馆,这里千峰林立,万壑争奇,峰峰成形,岩岩成景。仰首山巅,有千米之高,石径隐现,宛如云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炳灵石林确有“万笏朝天”之势,堪称天下奇观。一座座,一峰峰,以物造型,随意赋名。有的像玲珑的宝塔,有的像巍峨的宫殿,有的若群驼行进,有的若巨龙腾空,有的如怒吼的雄狮,有的如奔腾的骏马,有的类西域僧人……形象生动,活灵活现。</p> <p class="ql-block">强国一代有我在,这种精神有未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春光的歌声回荡在石林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览了炳灵寺石窟,同学们又来到了炳灵寺文化保护研究所,观看炳灵寺第169窟纪录片。炳灵寺第169窟位于窟群北段,距地面40余米,是在天然石洞的基础上雕凿而成的,高约15米,宽27米,深19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炳灵寺石窟第169窟中现存壁龛24个,壁画集中于北壁和东北壁上,绝大部分为西秦作品。造像主要有释迦牟尼佛、无量寿佛、苦修佛及观世音、大势至和思维菩萨等,壁画以简单的一佛二菩萨说法图、菩萨、千佛、飞天和供养人等为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研学活动的尾声,研究所的讲解员们为同学们准备了“石窟壁画”主题的拼图挑战。不仅增进了协调能力,还培养了孩子们的耐心和专注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历是最好的成长,孩子们暂时告别校园,走出教室,奔赴世界遗产,来到炳灵寺石窟,感受石窟艺术与石林景观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研学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们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探讨学习,这种形式是一种活生生的“课堂”,是学校生活的生动延伸,而这种集体生活是孩子成长岁月中非常珍贵的记忆。</p>

炳灵

石窟

研学

王台

石林

第窟

讲解员

中心小学

孩子

千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