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文化”——记录班级活动的些许感悟

樊雪茹

<p class="ql-block">  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规定了五六年级孩子们需要掌握得技能有用简单的炒、煎、炖等烹饪方法制作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参与从择菜、洗菜到烧菜、装盘的完整过程。能根据家人需求设计一顿午餐或晚餐的营养食谱,了解不同烹饪方法与食物营养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早在一年前就开始对我班娃们进行了这方面的培养,上述目标也早已完成,我班娃们的厨艺真是刚刚的。然而今天不是炫耀娃们厨艺的,也不是变相的夸奖自己多么有先见之明,我想就我们班搞得这项活动,谈谈我对班级活动的一些想法。</p><p class="ql-block"> 我们搞班级活动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或者赶时髦,别人这样做了,我也这样做,又或者为了自己的班级管理积累素材吗?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些目的,我们大可不必劳师动众,因为如果只是为了完成活动而活动,它本身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和价值。</p><p class="ql-block"> 以我班搞得《舌尖上的文化》为例,说一说我对班级活动的理解。最初搞这项活动的初衷是因为我接到这个班时,班级氛围十分的深沉,感觉孩子们无欲无求,没有朝气,没有五年级孩子们原本该有的那份朝气蓬勃,我就和孩子们商量,我们做一个长期的活动,让大家都参与其中,当大家共同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有了班级凝聚力,也给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了乐趣,同时孩子们之间也有了交流的话题,于是我们就订了做美食这个活动。</p><p class="ql-block"> 有了目标和方向,就开始行动了,开始做的时候很随意,问孩子们想吃什么就做什么,有点漫无目的,自主随便,做了两次以后,感觉孩子们的兴趣不大,有点应付完成任务的感觉。再这样下去哪行,不是白白的给孩子们增添负担吗?这样就失去了我原本的初衷。于是,我决定好好的研究一下,如何能将这项活动搞得有趣味性,有内涵,能真正起到活动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思索再三以后,我将活动的主题定为“舌尖上的文化”,让孩子们在制作美食的活动中,能体验到美食后面的文化内涵,深挖美食的文化价值,用文化唤醒乐趣。往后的每一次活动之前,我都精心的查阅资料,制作课件,每一期一个文化点或者一个德育教育点。《一碗热气腾腾的面》以“中华美食文化多元复杂”为主题,介绍中国十大名面及地域文化;《方便面的神仙吃法》以“用创新改变传统美食”为主题,让孩子们开动脑筋,把平常的家常菜做的美轮美奂,回味无穷;《一碗营养美味的粥》,正好赶在腊八节前后,就以“感恩家人”为主题,父母喝到孩子们亲手做的粥,在冬日里感受来自孩子们满满的爱;做红烧肉这道菜时,介绍了“东坡肉”的由来,苏居士的人生经历及他的诗词文化……就这样,一道道美食不仅仅再是一道简单的菜,它包含了文化,包含了亲情,包含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华的传承和发扬,孩子们,也渐渐的爱上了做菜,做菜成了他们炫耀的资本,成了调动我们班级氛围的能量源泉。</p><p class="ql-block"> 每周五我都会抽出一节课和孩子们一起谈美食聊美食话美食,一学期下来,“舌尖上的文化”成了一个系列,也成了我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它成就了我们,我们也丰富了它。</p><p class="ql-block">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对待班级活动,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一,班级活动不是任务,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活动支撑点;二,班级活动要符合班级特色和班级文化,能为班级建设增光添彩;三,班级活动要有价值有内涵有孩子们的兴趣点;四,班级活动要边做边调整,尽量做到规范有效;五,班级活动要持之以恒,做到有始有终;六,班级活动老师要积极引导,家长要积极配合,做到家校共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班级

活动

孩子

美食

文化

舌尖

我们

主题

内涵

我班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