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阿昌族活袍赧金德

阿昌风情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惊悉阿昌族活袍赧金德,二零二三年二月二十七日凌晨三时许,驾鹤西去,享年八十二岁。深感痛惜,悲痛哀伤,扼腕叹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袍是阿昌族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承者,阿昌族活袍赧金德,生于一九四二年农历六月初五,龙陵县龙山镇芒麦村蛮旦大寨阿昌族人,曾读过耕读学校。“活袍”是阿昌族的民间最高祭师,主持丧礼、祭祖 、节庆等较为重大的祭祀活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由于有超出常人能力,通晓古今,能与鬼神沟通,帮人占卜,祭祀送鬼,消灾祈福,精通古阿昌语,掌握着大量阿昌族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和民歌,成为阿昌族社会的“智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袍”身份流行于德宏梁河阿昌族地区和龙陵阿昌族地区,龙陵阿昌族地区又习惯称为“莫陶”,调查发现,傣族、景颇族中也有称之为“莫陶”的祭司,有学者认为,阿昌族龙江河谷方言区,都叫莫陶,可能与这些族群的叫法受影响有关!“活袍”分为阳传和阴传,阳传一般由一个老活袍 带一到两个本村寨的、有家族亲缘关系的徒弟。徒弟跟着老活袍学习活袍的知识,当老活袍年迈体衰或去世后,徒弟便可继承老活袍的法器,立神坛正式成为活袍。阴传则具有世袭和自然产生两个特征。某个家族里曾经出过活袍的人平时意识清醒、身体健康,却突然大病一场、神志不清,并且他的行为变得怪诞反常,从此便具备了活袍的身份以及活袍所拥有的通神法力。赧金德属于典型阴传,一九六二年四月间的一天,十九岁的赧金德突然身染疾病,就像生了怪病一样,如同感冒一样,头疼,发烧,心思不落,表现异常,什么都不做,在家门口绕来绕去,还嚼食蒿草,嘴里还念念有词。三四个月以后便正式成为了一名活袍,病好来些就做农活,有人来请就去发送亡人,知道超度亡人的程序和用具,跟随阿昌族的古老,懂得祭祀礼仪。第二年五月间,寨里一位叫赧云春老人逝世,赧金德第一次主持丧葬祭祀,在旁的老人听看他的念词和程序后,都认为做得对,也得到阿昌族群众和老人的认可。之后他就一直主持阿昌族的祭祀活动,主持次数不计其数,六十七年代,政策紧张,推行科学文明的社会风尚,工作队把他的道具都收缴烧毁,他也就暂停了一段时间,几年后逐渐开放又恢复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袍赧金德父亲是赧有贵,活到七十多岁,母亲杨润娣是腾冲黑石河人,也是阿昌族,活到八十多岁,他是独儿子,其爷爷囊祖应也是活袍,但三十多岁就病逝。赧金德支系活袍传承属于家族内传,典型的隔代传。囊祖应的祖父(名字已不详)——囊祖应——赧金德。赧金德的风俗礼仪逐渐被政府认可,二零零五年被入选保山市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名录,阿昌族风俗礼仪传承人。他能够演出阿昌族神话史诗《遮帕麻与遮米麻》,常主持阿露窝罗节、丧葬、祭大山、祭寨神等祭祀活动。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龙陵县龙山镇的芒麦村、腾冲县的新华乡新山村和蒲川乡蛮朵村、梁河县的勐养乡芒回村和厂乡小厂村、芒市的江东乡高埂田村和风平镇龙昌村等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9年10月,我从昆明返乡,专门访问他的祭祀礼仪、民间传说故事、村寨历史,录制了他的原生古歌古调,他多数用阿昌语唱,很多词汇难以听懂,现在再翻出来看,古本原始,传统正宗,十分珍贵。还询问他在祭祀活动中的念词和内容,他说:“不在正式的场合不能念,念了会让群众吃亏,寨子会作乱。”问他有没有人来和他学习,他收不收徒弟,他说:“阿昌族没有文字,我念完一折就忘一折,没有办法教,只能靠神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梳理赧金德的重要活动,曾在三次节日活动中出现他的身影,2011年4月龙陵阿昌族举办首届阿露窝罗节,2015年3月龙陵阿昌族举办第二届阿露窝罗节,2017年2月腾冲新华乡阿露窝罗节节日,他主持祭祀大典,传唱神话史诗《遮帕麻与遮米麻》,但那时我们条件有限,还未能完整全面的收录。而在龙陵蛮旦阿昌族村寨每年的祭大山、祭寨神和丧葬习俗中都能见到他的身影,我力争在每次活动中采录他的祭祀内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已八十二岁、耄耋之年的赧金德,血压偏高,患有气管炎,身体已大不如前,许多古调歌谣和民间故事也不能完整记述,祭祀也只能在当地寨子之间活动。虽在多次祭祀活动中采录到他,但仍觉有所存缺。时光易逝,容颜易老。未能完整收集记录他的活袍文化,成为了永远的缺憾!非遗传承人几乎不可复制,传承人去世,阿昌族一代活袍陨落,活袍群体又缺乏了一位重要传承者,是我们阿昌族文化代表的重要损失,损失不可估量,青山垂泪,挥泪痛别,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康。(图文:石祖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