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登过的那些山

南山

<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那些年我曾登过的那些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山——</p><p class="ql-block"> 黄山,是我最喜爱的一座山。</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上黄山,山中无索道。从温泉南坡登山,经慈光阁、走青鸾桥、过半山寺,望金鸡叫天门、看五老上天都,新道登天都旧道下,山道险峻、奇景不断。</p><p class="ql-block"> 下天都登玉屏,过蒲团石、走小心坡、观蓬莱三岛、穿一线天至迎客松,曲折回还、峰回路转。</p><p class="ql-block"> 这条顺势而为的山道乃黄山路的精华,是明万历年的普门和尚匠心独运地使路延展到玉屏峰下。徐霞客在登上文殊院后感叹到:“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峰,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p><p class="ql-block"> 送客松送你下玉屏、八百级的莲花沟宛若天梯,高耸眼前令人生畏,但也使人鼓起勇气、翻过去一探后山的究竟。</p><p class="ql-block"> 2014年5月,已退休好几年了, 四上黄山。此时索道已有四条。天都峰脚已成宽阔平台、台下是商铺,当年普门开辟的精彩之路已被封堵废除,曾令人望而却步的莲花沟已成索道站,从玉屏至莲花已是平坦的路,曾经的攀登到如今的漫步,或许是一种必然。</p><p class="ql-block"> 以往站在沟底仰视的那种雄奇景色再也不见,那种一步一步登上顶峰后的喜悦也荡然无存,不禁又想起华山的擦耳岩、天柱山的神秘谷,已不再擦耳也不再神秘。</p><p class="ql-block"> 黄山的美不仅在于奇松和怪石,走过黄山的路有时更能让人回肠荡气、久久难忘。</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黄山不能不去,因为它太美;黄山也不能再去,因为它太累。而黄山留给我的是一个美丽的梦,黄山是我心目中最美丽的一座山。</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打起背包第四次登临黄山,又去圆我心中的那个梦。此行目标主要是西海大峡谷和莲花峰。屈指一算离最近一次的黄山行,正好二十年。前三次与莲花峰均失之交臂,那时西海大峡谷还没开发。</p><p class="ql-block"> 到了汤口才得知莲花峰刚刚关闭,大峡谷则全线贯通。第一天的行程乃是故地重游,第二天天一亮就前往大峡谷,由排云亭的北入口进入。此时在排云亭俯瞰的群峰,顺着栈道的盘旋而下,时而平视、时而仰视;时而左看、时而右看,同样的几座山峰,景致却迥然不同,一环、二环一直下到谷底,本打算沿着新栈道至步仙桥再到天海,我们一路相识的六人却下到石人峰下的三溪桥,仰视着那尊从未谋面的奇石“仙人踩高跷”,身着长袍、背着双手,步向云间。由三溪桥至步仙桥,山路陡峭、犹如华山。</p><p class="ql-block"> 一切又已成为过去,回想起四上黄山的种种景况,再回想起已走过的七十多年的人生之路,真是恍如一梦哦。</p><p class="ql-block"> 梦不一定都是美妙的,但如果将大自然的美丽纳入你的梦中,这个梦就一定是精彩的,尽管这种美丽和精彩也只是一种虚幻。</p><p class="ql-block"> 归来兮、黄山。</p> 华山—— <div>  华山,在我心目中它仅次于黄山。它是我退休后登上的第一座山。</div><div> 2009年6月,从咸阳机场直奔华山脚下,第二天清晨由玉泉院登山,进华山门,到青柯坪,过回心石,来到天险千尺幢下,三百六十多级石阶就挂在山岩的缝隙中,坡度近七十,手脚并用爬上幢口。再上百尺峡,登老君犁沟到达北峰。<div> 稍事休息,过擦耳岩,攀苍龙岭,不一会就是金锁关了。至此就走完了我们熟知的“自古华山一条路”。</div><div> 其后,道分三岔,沿右行往西峰,宿西峰。</div><div> 第二天,登南峰、到长空栈道,本想去“冒险”一次,当双脚踏上了栈道的入口处,望着深不见底笔直的崖壁,又遭遇从谷底吹上来的冷风,使我迈出的脚又收了回来。</div><div> 登东峰再到中峰,又回金锁关,由北峰的“智取华山路”徙步下山。</div><div> 如果没有去过华山的朋友,你们就从华山峪登山吧,用你的双脚去丈量、用你的心灵去体验,奇险的华山一定会给你的心中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br></div></div> <div>武当山——<br></div> 武当山,位于鄂西北,南依神农架,东临汉江平原。登上北麓,可见滔滔汉水;向南眺望,可见滚滚长江。山中宫观宏伟,香火旺盛,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div> 2010年10月有幸踏足,是夜一场细雨,润湿了山间的道路,空气湿漉漉的,整个大山都被厚重的雾气所吞没。<br> 探访 “磨针井”后,又拜访了“太子坡”。拾级而上,一座宫门赫然立在眼前。此地因传说净乐王太子(道经里的真武大帝)在此修炼而得名。进入宫门院内,右侧的夹墻外就是峭壁,道路因波浪般的地势回转起伏,人们又称之为“九曲黄河墻”。行走其间,你会发出深深地慨叹,建筑布局如此精巧而又奇特,曲院层台,无不依山而就势,婉转幽深,真容不露。<br> 离开“太子坡”顺着山路就来到了武当山现存宫观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紫宵宫。<br></div><div> 紫宵宫显得华贵、静穆,稳稳地坐在展旗峰下,抬眼望去鳞次栉比的宫观,顺着山势向上延伸。紫宵宫的殿宇共分四进,走过龙虎殿、穿过十方堂,我来到了通向紫宵殿那高高的台阶下,两边是配殿,中间有很大的一快空地,我们不妨将其称之为广场。<br> 经乌鸦岭来到南岩,此处又名“紫霄岩”,因朝向南方,又叫南岩。此地峰岭奇峭,林木苍翠,上接碧霄,下临绝涧,是武当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得最完美的一处。<br></div><div> 天柱峰顶又称之为金顶,海拔一千六百一十二米,是到武当的必游之处。登顶途中必经朝天宫,尔后道分二条、左为清代所建,较缓;右乃明代所为,陡峭。如走明道,经一、二、三天门,穿过朝圣门就来了金顶。<br> 站在金顶的平台上,抬眼望去,一组琼楼玉宇依山傍岩,出现在奇峰峻岭之间,这就是著名的太和宫,赐额“大岳太和宫”。<br> 太和宫的后面是建于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的紫禁城,城墙依山势环绕天柱峰。出长廊,攀过九莲磴险道,就登上了天柱峰的绝顶,驰名中外的金殿就耸立在仅有二十多平方米的山顶上。<br> 金殿历经五百多年来的风雨雷电,至今仍一片金光灿烂。站在峰顶凭栏远眺,七十多座奇峰异岭,就如同朝拜似的围拢在天柱峰的四周。看着眼前这幅如画的河山,你的心中会顿生一股豪迈。<br></div><div> 要告别武当山了,望着远处那迷迷茫茫的群山,忽然觉得到脚下的路是那么的遥遥远远……<br></div> <div>神农架——<br></div> 2010年10月中旬的神农架已是深秋,傍晚时分已经感受到了冬的气息。<br> 走在商铺林立的木鱼小镇的街道上,商铺里琳琅满目的山货煞是惹眼,什么竹笋、竹衣、竹荪,什么核桃、木耳、山枣,有些货物我甚至都没见过。看来只要是山里产的,这儿都有。问问店老板们——“货出何方?”,回答是一致的:“本地特产”。<br> 想想也是,这么大一片的神农架山区肯定有着丰富的“本地特产”的。但仔细一想,不对劲啊,什么核桃、木耳之类且不去说,这竹笋、竹衣类是这儿产的吗?<br> 从十堰乘车到木鱼镇汽车行驶了五个多小时,这一路上我连竹林的影子也没有看见过,难道竹林都生长在更深更深的深山里?到了住处一打听,疑团顿解。原来在这儿做生意的基本上都是外地人。当地根本没有什么“本地特产”,竹子是有的,但也只有筷子那么粗细。<br> 第二天,到了“神农顶”一带,果不其然。我看见那些一小片一小片的竹林在风中摇曳,那身段着实令人惊叹,高不过一米、粗不过小指。<br> 木鱼小镇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从寂寞走向了喧哗、也从落后走向了繁荣,但在这繁荣的背后又掩藏着太多太多的虚假。<br>别了,木鱼小镇。<div> 板壁岩则是一处向外宣传经常发现“野人”出没的地方,海拔约在二千八、九百米,一片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乱石杂乱地分布在岩顶,看着那些嶙峋黝黑的岩石,它并没有给我带来美感,反而有一种阴森、悚然的感觉袭上心头,尤其是当你走进那高高低低又黑黝黝的丛林中的时候。心里并不是惧怕所谓的“野人”,“野人”出没的说法至今也不过是一种传说。<br> 几处风景点走下来最美的要数“神农谷”了,走上垭口向下望去,山峰如同大小不等的竹笋展现在你的眼底;放眼眺望只见群山一层叠一层地伸展到天边,色彩也由绿到青再蓝的逐渐变化,直至远处和白云融会在一起,看着眼前的风景如同在观赏一幅水墨淋漓、略施薄彩的中国画。<br> 最值得一提的是“神农顶”了,山顶的海拔有3105.4米,当你登上神农顶的时候,登高望远一览群山,油然而生小天下的豪迈,俯视层林尽染的原始森林、一派莽莽苍苍。可遗憾的是,这只是我的胡思乱想。<br> 来到了位于“了望塔”下方,刻有“神农顶”的巨大石碑旁,游人争先恐后地搂着它、拥着它、靠着它留影纪念,好不开心。回到家乡后可以向亲朋好友展示一下灿烂的笑容,“哈哈,我登上神农顶了”。岂不知,此顶非彼顶也。真正的神农顶远不是这儿,它在远处的深山里、它在茫茫的云雾里。石碑的所在处,充其量它的海拔高度也就在二千米,但是上面却煞有介事地刻着“神农顶 海拔:3105.4米”,还涂抹上了醒目的中国红。<br> 嗟呼!此时我的内心里着实有些不爽。“神农顶”,不提也罢。<br> “香溪源”离木鱼小镇很近,正巧我下榻的客栈就在它的近旁。看着入口处那架悠然自得、不停地转动着的大水车,听着它发出的“吱吱哑哑”不紧不慢的声响,再望着远处被夕阳的余辉洒上了一片金黄的青山。站在这儿都市的喧嚣已远你而去,你的心灵被这宁静的环境而更加宁静。<br> 然而当我踏足 “香溪源”时,入口处的一处异常引起了我的好奇,眼前哗啦啦的流水并没有翻过桥下的岩石而流到峡谷里去,水流都流淌在了一长排的窨井盖里,我有些疑惑地望着这排窨井盖,这么充沛的水量到那儿去呢?<br> 疑惑很快被眼前的美景所取代,幽静的山谷中溪瀑淙淙,步移景换。循着曲折的溪边小道向上攀去,眼前流水的变幻实在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峡谷里的山石或大或小、或低或高,或密或疏、或平坦、或陡峭,清澈的流水就穿梭在其间,织出了一幅美妙的水景画卷。<br> 潺潺的流水引领我们来到了“香溪源”的源头,竖一木牌,名为“洗药池”。相传当年的王昭君在溪中洗脸时曾掉过一串珍珠入水,从此溪水一年四季芳香扑鼻,故名香溪。<br> 眼前的“洗药池”实是用现代的建筑材料所为,而这条曲折幽长的溪流之水竟然来自于此处,不可思义。<br> 望着从池地滚滚喷涌而出的流水,看看周边的环境,没有半点水的痕迹,再抬眼随着山势升高的山谷,又不见有丝毫的水流下来。我的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洗药池”传说的历史可能只有十几年吧……<br> 但眼前的这山、这水、这峡谷,却都是真的啊。<br> 走出“香溪源”的时候,我糊涂了。<br><br><br><br></div> <div>庐山——<br></div> 三十几年前初识庐山,因出差途径九江,匆匆一游。<br> 庐山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庐山又见证了太多的沧桑。面对历史的遗迹,常常令人缅怀、令人扼腕;遥想已逝去的时光,又常常令人追想、令人深思。<br> 庐山是一本厚厚的书,打开它,时光就会倒流,过去的一切仿佛重新展现在眼前。还是不要去翻阅它吧。让自己的心绪放飞吧,放飞在庐山的山山水水之间。<br> 2010年10月再游庐山,首先一睹被人们称之为匡庐第一美景的“三叠泉”,尔后又游览了五老峰、含鄱口、芦林湖……。<br> 庐山的山水,平心而论景色一般。没有黄山的秀丽,也缺少华山的奇险。但是庐山给游人留下最深、最难忘的就是“雾”。尤其是夜幕降临,庐山的雾来得突然、来得迅猛。一刹那间就从谷底涌现了出来,这哪是雾,分明是“雨”了。<br> 然而庐山的美恰恰也就在于它的雾。在登“五老峰”的山道上,周身都被浓浓的雾裹挟着,但随着阵阵山风的吹拂,眼前的山、脚下的水,忽开忽合、若隐若现、似梦似真。忽而阳光灿烂,忽而云雾重重。<br> 这就是庐山。庐山的雾也造就了庐山别样的美。<br> 记得在杭州西湖小孤山上曾读到一幅对联: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br> 借来形容庐山,也颇为贴切。<br> 峨嵋山——<br> 游峨嵋前已做足功课,一是乘车直上雷洞坪,再乘缆车到金顶,二是由五显岗登山至清音阁,道又分二,右达万年寺、左通一线天。由一线天登山,坡陡路长,但一路的风光被誉为峨嵋的最佳。<br> 2011年5月来到峨嵋山下,决意走一线天。<br> 一线天至洪椿坪的路上只遇见一对来自北京的年轻夫妇。不见游人,只见一群群硕大的猴儿撒欢争斗。<br> 最陡峭的山道“九十九道拐”,盘旋而上,道更狭窄。二只大猴、一只小猴堵在路上。我们用竹竿敲着地面走了过去,猴儿见了,非但没有无礼,却翻过栏杆挂在崖边。<br>  成都的一对情侣随后赶上来。女孩说就是那三只猴,抱住她的腿,一定要留下“买路钱”。尊老而不爱幼,“年青人买票,老年人免费”。呵、呵,可爱的猴。<br>  一同前行,又有三个来自成都的女孩坐在山道上。她们遭到猴的骚扰,在等我们一块同行。见此情景、不觉莞尔,这不是在过“景阳岗”吗。七人各提“哨棒”一路前行。登“仙峰寺”、下“遇仙寺”、攀“洗象池”、再上“雷洞坪”。屈指一算,日行80余华里、耗时11。投宿雷洞坪,一宿无话。<br>  第二天再上“金顶”,山道上游人已是如织,崖壁树丛里猴子成群,二军对垒。人多猴众,人笑猴欢。<br>……<br>  人们都说“天下秀山是峨嵋”,吾不以为然。<br> <div>青城山——<br></div><div> 2011年5月登青城山。</div> 青城山背靠岷山雪岭、俯瞰川西平原,称之为天下之幽。踏进山门、“幽香”四面扑来,果然名不虚传。<br> 青城山风景幽美、又是道教名山。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修炼于此,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并在此羽化成仙。<br> 游历名山大川、瞻仰庙宇宫观。佛本为泊来、道乃是本土;一庄严、一世俗;一劝人出世、一勉人入世。二者的深奥与不同、实为玄妙之极。但仅从建筑的风格上来说我偏爱道观,庙宇的格局基本相同、犹如围棋开局时的定式,而道观则不然,它处处不同、依山傍势、匠心独具,恰似围棋开局以后的中盘。<br> 上清宫和天师洞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尤其是天师洞,布局的精巧、与自然地势的完美结合,令人惊叹。道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宫观建筑又是道将其的理想和意愿外化的表现。游上清宫时,得赠阅的《道德经》一本。<br>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br> <div>梵净山——<br></div> 2011年10月来到黔东铜仁,由此出发梵净山、过江口,直抵山下。一路风光、一路细雨。<br> 一车的游人、唯我与妻二人徒步山道。决意走过八千步、登上梵净山。然而天公不作美,密雨骤来。走过四千步时、仍不见游人踪迹,只见硕大的野鸡、“扑楞楞”地不时从头顶掠过。 <br>直至五千步方遇见不多的游人从山道上下来,我们得知不远处就是索道站了。<br> 山顶,朔风怒吼、阴云密布,挥去额上流下的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手指已冻得麻木。站在眼前的蘑菇石也只是影影绰绰。<br> 都说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是缘分,人与山水之间的相识也是要有缘分的。<br> 梦里的梵净山。一笑随缘吧。<br> <div>张家界——<br></div> 2011年10月,湖南之行从怀化始,到芷江、顺道贵州的铜仁,再到湘西的凤凰、芙蓉小镇。一路走来,天公不作美,不是阴云就是风雨,差一点就放弃了张家界。<br> 传说张家界本是一座山村的名称,为了向世人推销其旖旎的风光,随即取代了不知已存在了多少年的“大庸”。<br> 清晨离开张家界市区,经中湖由杨家界入武陵源,一进门就被那拔地如笋的山林所慑服。在当地土家山民的带领下从后山登上了黄石寨。<br> 黄石寨上风光的美丽自不待言,一边走一边在寻找着很像《阿凡达》影片里的峰峦。究竟是影片里的山峦像这儿的山峰呢、还是这里的山峰像影片里的,恐怕已不是那么重要。据说有好事者准备将这座山峰改名为“哈 里 路 亚”了。仅管是一则笑话,但却增加了一些游兴、平添了一分乐趣。<br> 杨家界,崇山峻岭、峰峦迭出、风景奇秀。有一寨、名乌龙。沿着峭壁的一条山道蜿蜒前行,不时有游人从寨里下来,笑靥如花,告诉我们一定要上去呵,“太美了”。<br> 进乌龙寨必过三关。一条小道挂在峭壁上,过去须侧身贴壁而行,现已拓宽,但下视不见底的深渊时,心头仍会掠过一丝的慌恐;二是需攀行一条“之”字形的山道;三则更绝了,一道石壁迎面而立,高数丈、其间有一缝,似剑劈,只可一人穿行。我已算瘦了,但仍需耸起双肩慢慢地前行,背包还不时地蹭着两边的崖壁。<br> 过三关继续前行,有似山峦的巨大石块,三面临渊,铁梯架其上,坡度近七十,只容一人上下。为了安全、铁梯全围挡、只留进出口,酷似鸟笼。手脚并用、登临而上,放眼四望,一片锦绣、宛若天界。<br> 余摄技平平,不能示此处美景之万一。如果你去张家界,可一定要去“乌龙寨”哦。这儿的美景一定会使你惊叹。<br> 凡去过“乌龙寨”的人都说,此地乃张家界的最美之处。<br> 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br><br> <p class="ql-block">长白山——</p><p class="ql-block"> 2012年6月,踏上东北的行程。由沈阳经通化再至二道白河。第二天去天池的路上依然可见阳光从云层中穿透出来,好一阵欢喜。但到了山顶却是阴云密布,雨夹着雪珠迎面扑来,六月中旬的长白山依然寒气袭人。</p><p class="ql-block"> 天池边,除了能摸着周身的雾气之外,唯一能见的就是游人的身影。许多人带着懊丧的神情一步一回头地离去。</p><p class="ql-block"> 既来之、则安之,准备等候一小时。得见真容,不虚此行,不能见之,那是无缘。天池边根本无休息之处,胡乱寻得一块可倚身的岩石,掏出干粮、拿出水壶,准备用中餐了。</p><p class="ql-block">面包还没咬了两口,只听游人一片欢呼。赶紧将面包塞给老伴,背起包向天池边奔去。</p><p class="ql-block"> 深陷在四周群山的天池渐渐地掀起它的面纱,一点一点地露出迷人的蓝色,真可谓“犹抱琵琶半遮面”,后是一片一片地显露……,此时天池边的游人,个个都是魂牵梦萦哦。不一会又风起云涌,天池及周边的群山又慢慢地从眼前消失,前后只有十几分钟。</p><p class="ql-block"> 幸甚、幸甚!</p><p class="ql-block"> 去过天山的天池,常将两者相较。如果没有经历近于失望的等待、如果没有获得类似失而复得的心情,我可能会说天山的天池更胜一筹。</p><p class="ql-block"> 最精彩的是过程,恰如人生一样。怀着希望的等待,等来的又是希望的实现,又有什么能比这更快乐、更幸福的呢!</p><p class="ql-block"> 常怀着希望之心在生活,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又会给自己编织一个希望。多好!</p> <div>崆峒山——<br></div> 2012年9月,西北之行的第一站就是 崆峒山。它位于甘肃平凉境内,相传黄帝在此问道于广成子。<br> 崆峒山势雄伟险峻、奇丽秀巧,由于道教尊黄帝为始祖,故享有“道家第一山”之美誉。<br> 崆峒山最大的庙观为太和宫、亦称隍城,也是崆峒山风景最佳处,并伴有东、西、南、北、中五台,五台风光各异。<br> 登崆峒最艰难之处当数“上天梯”了,这里石峡壁立,坡度极大,需拉着铁链拾级而上。古人曾有诗叹曰“一寸进一步,天门攀铁柱。自向此间行,才得上天路。”<br> 在崆峒我登上隍城、走遍五台,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上天梯”的艰险,而是道家建筑的奇巧。<br> 登崆峒最大的兴趣在于疑无路时却有路,峰回路转有洞天。山南有一孤峰、名雷声峰,峰高万仞,三面临渊,松遮云绕,峭壁间和峰巅上,耸立着一排排精致奇巧的古建筑,上接云天、下临深谷,红楼碧瓦、犹如天宫。<br> 游遍崆峒,从内心里会由衷地发出一声感叹、“人和自然的和谐”实为道家之所谙。<br> <div>齊雲山——<br></div> 齊雲山、安徽休寧境內,山奇、水秀、石怪、洞幽。<br> 2016年4月,數位老友相約登臨,欣然而往,經屯溪、過休寧、投宿山腳之南坑。<br> 清晨,沿鄉間小路直指齊雲後山。後山處處不見遊人蹤影,吾等六人魚貫而上,一路唯有潺潺之流水、聲聲之鳥鳴。<br>齊雲山身高五百八十餘米,心中哂之、不足為懼也。<br> 一路前行山高路陡,至玉虛宮已是汗流滿面、氣喘吁吁,此時方知登齊雲並非想像之輕鬆。山峦平地而起,巍峨壯觀,全山為丹霞地貌,赤如朱砂,燦若紅霞。<br> 過玉虛宮、穿一線天、望五老峰,眼前一山突兀而出,如拔節之春筍,近前方知為“方臘寨”,至此深感齊雲有黃山之高陡、具華山之險絕,深愧對齊雲認知之陋,未經親臨而妄加論斷,實淺薄之極。<br> 至山中月華街遊人洶湧,方才吾六人縱情山林,此時如入市井之地。<br> 齊雲道教以全真為主,尊老子為始祖,以《道德真經》為依據,供奉真武大帝。<br> 翻開《道德經》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br> 誠哉斯言、誠哉斯言。<br> 恒山——<div>  2016年9月,山西之行。由大同至浑源,宿浑源。</div><div> 第二天清晨,直奔悬空寺,游人尚少。日出不久的时候是悬空寺光影最佳之时,待游人拥挤时吾已尽兴拍摄而归。</div><div> 出发山西本不打算去恒山,众人都说山中风光平淡、可游性不高。但离开悬空寺时、日尚中午,再说穿过眼前的隧道就是恒山,就决意前往。拾级而上一路苍松翠柏、庙观楼阁、奇花异草、怪石幽洞。直登海拔2016.8米的主峰天峰岭,回望来路,重重叠叠、莽莽苍苍,绝壁之处有楼阁、苍松之荫有庙观。</div><div> 登临北岳顿生一番感慨,真乃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哦。</div> <div>三清山——</div> 2016年12月,从南京乘高铁至江西玉山,转汽车到三清山南部的外双溪,准备第二天清晨坐索道上山。<br> 入住山脚下后方知明日索道检修停运三日,如要坐索道需去东部的金沙。我俩决定徒步登山。上苍为我们预备的,也一定是我们能承受的。<div> 第二天清晨六点半出发,二小时后到达索道上站。投宿山间的日上山庄。在宾馆稍事休息后,由浏霞台至禹皇顶。经巨蟒出山处至女神宾馆。<br> 穿一线天到达万寿园景区后回宾馆。傍晚去西海岸看黄昏。<br> 第二天也是清晨六点半出发,再登西海岸,游三请福地至阳光海岸。又经禹皇顶经女神宾馆处下山。乘东部的金沙索道下山,完成三清山之行。<br></div> 云台山——<div>  2017年9月中旬,河南之行。由洛阳经焦作至云台山下。平心而论云台山的自然风光一般,没有特别令人留恋忘返之处,尤其是我走过了祖国许多的名山大川后,只觉得川西与西北给我的感动最多。</div><div> 但是,云台山风景区的管理应是一流,每个景点的观光车安排的井井有条,给游人带来方便。</div><div> 最令人难忘的是景区的那条街,傍晚时分,准备用餐。刚踏进饮食一条街,先向右边张望,只见一位年青的女子满脸含笑,却一言不发,不断地用手势请我们进店。当时心中默然一惊,哇、这店家实在是太精明了,门口的服务人员竟然用的是聋哑人,还在疑惑时,只见每个店家门口的服务人员都是在用手势招揽客人,恍然大悟,有司不许店家大声揽客而只许用手势,这招实在是高。你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招,你也喊、他也喊,现喊不过就有喇叭来喊,那好这条街的嘈杂声真的是声声入耳了。</div><div> 走在这条街上,只听见游人的喧闹,只看见商家的微笑,真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