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镇巴中学历史学科组成员 张梓峤</p> <p class="ql-block"> 五月,正当是荔枝成熟的季节,街上随处可见荔枝卖,如今“妃子笑”都已成为荔枝的品种名了,可是在中国古代想要吃上一口荔枝那可得好好折腾一番,还不是人人都能吃得上的。正巧在吃荔枝的季节刚看完这本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分享给大家。</p> <p class="ql-block"> 最早关于荔枝的文献是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文中写作“离支”,割去枝丫之意。原来,古人已认识到,这种水果不能离开枝叶,假如连枝割下,保鲜期会加长。对此,明代李时珍也认可。《本草纲目·果三·荔枝》〔释名〕:“按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大约东汉开始,“离支”写成“荔枝”。</p> <p class="ql-block"> 故事发生在大唐盛世的首都长安,杨贵妃要在六月一日的生日之时,吃上新鲜的岭南荔枝,玄宗为博美人一笑,特设荔枝使,专门负责采办新鲜荔枝。</p><p class="ql-block"> 长安距离岭南五千多里,在一千多年之前,没有飞机,没有冷藏技术,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该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各级部门互相推诿,最终鬼使神差的落到了九品小吏,主人公李善德身上,李善德查明真相之后几乎要投河自尽,在朋友杜甫等人的帮助下,还是决心放手一搏,舍命一试,反正还有数月时间,于是乎上演了一出生死时速、纵贯千里运送鲜荔枝的好戏。</p><p class="ql-block"> 其中的情节一波三折,环环相扣,高潮迭起,有官场的勾心斗角,有奸商的拉拢腐蚀,有丛林的惊险喋血,有夫妻的忠贞不渝,有朋友的肝胆相照,最终结果是,李善德历尽磨难,忙成白头,在宰相杨国忠的银牌加持之下,集大唐之国力,各部门通力协作,各地区大动员,砍数亩之荔枝园,经上百处之驿站,耗上千之骑手和马匹,水路连运,昼夜不息,成功在贵妃生辰之时,献上新鲜的岭南荔枝,杨贵妃吃后开心一笑,玄宗赏赐李善德一提鲜李子,但是他却因为深知民情,直言进谏,为民请命,得罪宰相杨国忠,各级官吏便弹劾他,最终全家被流放岭南荔枝园。</p> <p class="ql-block"> 当看到最后一章李善德成功送到荔枝后这一段心得时,我就想到了那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论是古代的官场,还是现在的职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都是司空见惯的 。有的人可能会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然而另外一些人可能一直在隐忍,直至突然爆发,让自己心中坦然无愧一生。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善意是磨灭不掉的,李德善看遍人情冷暖还是找回了最初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下面把我从文中摘录的一些感触颇深的句子分享给大家。</p> <p class="ql-block"> 所谓共享利益,有同盟,走宽路,才能有真正的成功。</p> <p class="ql-block"> 弱者遵循规则,强者制定规则,我们应该学会充分利用规则,灵活变通的将规则为我所用。</p> <p class="ql-block"> 国人长期受儒家思想浸染,“安全”“稳妥”这样的底线思维已深深根植,生活之中处处可见。由此带来的利处有许多,“有备无患”总是无错的,但其带来的弊端在此显现突出。疫情当下感慨啊!</p> <p class="ql-block"> 虽然这本书在历史的基础上有大量文学加工的成分,也有一定的虚构性,但作者想要给我们传达的信息都是极其有意义的。我们读史的趣味也正在于此,当人们都在褒贬那些历史中的大人物时,是否有人注意到还有很多像李善德这样的小人物甚至无名小卒,小到在历史长河中泛不起一点波澜,却度过了波涛汹涌的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