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洼念祖堂第十次修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以下文字选自“念祖堂宗亲群”,族谱续修委员会、敦东、汉杰等撰写的文章,相关视频网络截图也大都来自宗亲群。风光图片仅用于段落分割。</span></p> <p class="ql-block">十修族谱修编凡例</p><p class="ql-block"> 一、本次续修《族谱》是我《高家洼王氏族谱(念祖堂藏版)》第十次编修,本次编修《族谱》以挖掘丰富和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导思想,在传承族谱凡例谱规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适应和方便现代人阅读习惯,有所改进与创新,但整体保留原谱风格。</p><p class="ql-block"> 二、采用白话文(兼有文白相兼)文体,行文遵循现代汉语语言规范,续修部分多采用国家公布的简化字为准,对老版族谱上木版印刷体中部分繁体字做了适当保留。体现《族谱》的时代性、开放性、传承性、实用性、可读性。</p><p class="ql-block"> 三、编写体例沿用老谱的形式。采用文字、世系、随名简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表述,功名特别突出的、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且已有定论的单独写传记(传略),文体不限。随名简介与谱首传记(传略)相照应。</p><p class="ql-block"> 四、《族谱》收录范围:①收录区域:立足济南市莱芜区,依据老谱记载,凡散居他乡王氏宗亲全部应录尽录,包容全国乃至海外;②收录时间:从老谱记载始祖讳权公大人迁徙莱邑起,至2021年(辛丑) ()月 止,并依据谱规,待生子女可续载等名;③以收录世系为主,兼收碑文、墓志铭、传记、谱序、迁徙记、书信、家训、族规、功名及在某个领域有突出贡献的文献资料等。</p><p class="ql-block"> 五、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在保留老谱全部《谱序》和《传记》《墓志铭》及其他论著的基础上,本次续修着重增添了自民国初年以来近百年间,我族宗亲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抗击外国侵略、建立新中国、抗美援朝、对外自卫反击战以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在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传记(传略)。</p><p class="ql-block"> 六、各门各支的记录内容包括地理位置、世系、人口及变迁、迁徙原因等。</p><p class="ql-block"> 七、1920(民国庚申)年八修族谱以前的日期,采用原纪年方法,并加注相对应的干支与公元纪年年份;1920年以后的使用公元纪年方法并加注干支。公元纪年采用规范汉字为准。</p><p class="ql-block"> 八、世系图从始祖至子孙,自上而下;平辈者自右至左,长次有序。世系图以标准汉字标明世辈,父子间以竖线相连,兄弟姊妹间以横线相连。名字佚失者以三个方格表示。在世系图中,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女性(包括1949年以前能记载的)均可载录,以示男女平等,后继有人,女性标注性别。</p><p class="ql-block"> 九、配偶之间,遵循老谱记载方式,多配偶者以“原配”、“继配”、“再”或“又”称之。</p><p class="ql-block"> 十、多名者则以身份证所用名记录,其它名字记录在备注栏目内。有字或号者在备注栏内注明。</p><p class="ql-block"> 十一、表述机构、事件时先用全称并在括号内注明简称,之后可用简称。</p><p class="ql-block"> 十二、《族谱》中的名人收录范围:</p><p class="ql-block">(一)金榜题名者。着重记载大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者;</p><p class="ql-block">(二)从事行政工作者。收录县(处)级(含副县、处级)以上职务者,可在名后加注详细工作单位及职务;</p><p class="ql-block">(三)在军事部门任职者。收录革命烈士、战斗英雄、立功受奖和团级(含副团级)以上职务者;</p><p class="ql-block">(四)从事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工作者。收录中级以上职称者;</p><p class="ql-block">(五)从事经济工作者。收录具有经济实体、经营有方、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社会口碑影响较好者;</p><p class="ql-block">(六)先进道德模范人物。受到地(市)级以及省直部门以上表彰者;赡养老人、孝敬老人、被邻里乡亲称赞者;乐善好施,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拾金不昧者等。</p><p class="ql-block">(七)健身有方、长寿有道,年龄在90岁以上高龄者;</p><p class="ql-block">(八)教子有方、儿女成才者;</p><p class="ql-block">(九)能工巧匠,民间艺人,各级非遗传承人物,对某一事物有独特兴趣和爱好并有建树者。</p><p class="ql-block"> (十)其他对弘扬我族文化有价值的资料。</p><p class="ql-block">高家洼王氏族谱编修委员会</p><p class="ql-block">二〇二〇年岁在庚子之冬月</p> <p class="ql-block">关于续修族谱活动</p><p class="ql-block"> 补充说明</p><p class="ql-block">各位宗亲: </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在宗亲群里已多次转发了一个《关于做好续修族谱活动有关问题告全体宗亲书》,全体族人都非常关注支持,尤其散居外村的宗亲们都表现出了十分积极的态度。在此表示感谢!鉴于部分宗亲特别是沂水宗亲刚入群,对前段发送的信息不甚了解,再发一次:</p><p class="ql-block"> 一, 这次续谱不向任何人敛钱,也不搞强行捐助,目前已筹集部分启动资金,全由个人出资,近几天又陆续收到几个村的宗亲自愿捐助部分资金,热情支持这次续谱活动,感谢宗亲理解支持并赞助,以确保今后续谱活动正常运作。</p><p class="ql-block"> 二,所有我王氏宗亲,不论男女,一律载谱。嫁入王门媳妇以前只写姓氏,这次尊重本人意愿,愿直接写姓名可写姓名,愿只写姓氏的写姓氏,体现男女平等。</p><p class="ql-block"> 三,随娘改嫁入我王门子女,随王姓氏,一律入谱。</p><p class="ql-block"> 四,随娘改嫁入他姓子女,愿意继续姓王,一律载谱。</p><p class="ql-block"> 五,个别村有王氏宗亲过去曾一度失谱,但一直与我王氏宗亲关系密切,又有归谱意愿,经续谱筹委会商议考证,非常欢迎曾失谱宗亲回归认祖归宗。</p><p class="ql-block"> 六,对过去续谱中发现有少数错漏者,或名讳错误或辈分错误者,经本族经办人员认真细致考查,予以纠正。</p><p class="ql-block"> 七,通过续谱,把我们王氏家族中有功名的人士认真统计一下,对那些有一定功名威望的人简明扼要记载其事迹,特别是革命烈士,功臣,党政军干部,劳动模范,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高级知识分子,著名企业家、尊老敬老精神文明先进模范等,先做好摸底工作,等材料报上来之后续谱委员会再统一研究作出具体意见。</p><p class="ql-block"> 八,欢迊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宗亲慷慨解囊,从而保证这次续修族谱活动顺利圆满。</p><p class="ql-block"> 九,真诚希望我族各位宗亲为续谱多提出一些宝贵意见和建议,见仁见智,尽到王氏宗亲每个成员应尽的义务,多联系,多关注。</p><p class="ql-block"> 其他未尽事宜可随时联系。</p><p class="ql-block">电话:</p><p class="ql-block">王国德13963471627</p><p class="ql-block">王汉明13022763598</p><p class="ql-block">王敦东15606348096</p><p class="ql-block">王建德13012750037</p><p class="ql-block">《高家洼王氏族谱》续修筹委会</p><p class="ql-block"> 二O二O年十月</p><p class="ql-block">第七条特别重要!</p> <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p><p class="ql-block">上午好!离春节越来越近了,光阴似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关于报送资料的问题,请抓紧时间!</p><p class="ql-block"> 近段时间在群里反复发通知,多数宗亲都很关注,有很多宗亲个别咨询,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充分说明全体宗亲对续修一部好家谱的渴望,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续修族谱乃一族宗亲之头等大事,须全体宗亲共同努力。近段时间不断有宗亲提供了一些很重要的资料,也有宗亲捐款捐物,反映出广大宗亲对续好家谱的认识非常明确,令工作人员十分感动!但就资料征集来讲,虽然说都很积极认真,据目前我族宗亲在全国各地的分布与发展情况分析,有功名的人,对社会贡献成就大的人,在当地社会口碑和影响非常好的人,在各行各业建树卓著的人,一定还大有人在,从上报的资料和近期联系人员分析,现在仍有很多宗亲还不了解我族正在续修族谱,因而资料肯定不全。续谱应慎重,启动一次非常不易,再修族谱那将是若干年以后的事了,无人预测未来如何!但当下的机会必须抓住。自民国至今百余年间,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又发生翻天覆地大转折的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是历史巨变的百年,我族宗亲在为中华民族崛起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一定要深入挖掘,不可湮灭,要让后人知晓我族英才辈出,门楣荣耀,实属名门望族。希望各位宗亲抓住春节临近的有利时机,积极挖掘丰富完善资料,尽快上报。拜托大家,谢谢!</p><p class="ql-block">[抱拳]</p> <p class="ql-block">关于续修族谱</p><p class="ql-block"> 再告全体宗亲书</p><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p><p class="ql-block">早上好!</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小年,离春节还有一周时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关于报送资料的问题,请抓紧时间!近段时间在群里反复发通知,多数宗亲都很关注,有很多宗亲个别咨询,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近段时间不断有宗亲提供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重要资料,也有宗亲捐款捐物,充分反映出广大宗亲对续好家谱的认识非常明确,反映了全体宗亲对续修一部好家谱的迫切要求和渴望,令工作人员十分感动!倍感责任重大,因而不敢有丝毫懈怠。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续修族谱乃一族宗亲之头等大事,须全体宗亲共同努力。对报上来的所有资料都会认真分析整理,待定稿时统一研究处理。续修族谱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客观存在,记载好每一件应记载的事,记载好每一位应记载的人,记载好每一个应记载的家庭。一部族谱是一族宗亲的全部档案,她全面系统的记载了从始祖迁徙择地,繁衍生息,奋斗发展,门楣光耀以及部分列祖列宗又迁他乡的原因及艰辛过程,必须尽最大努力挖掘丰富资料,客观公正载入家谱,绝不能以个人喜好厌恶,绝不能掺杂任何个人感情处理任何一件事情!</p><p class="ql-block"> 就目前资料征集来讲,虽然说都很积极认真,但据我族宗亲在全国各地的分布与发展情况分析,有功名的人,对社会贡献成就大的人,在当地社会口碑和影响较好的人,在各行各业建树卓著的人,在某一行业或领域有突出贡献或发明创造的人等等,一定大有人在。从上报的资料和近期联系人员分析,现在仍有很多宗亲还不了解我族正在续修族谱,因而也说明资料上报不全面,不完备。</p><p class="ql-block"> 续修族谱应十分慎重,启动一次非常不易,今后再修族谱那将是若干年以后的事了,无人能预测未来如何!但当下的机会必须把握好。自民国至今百余年间,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又发生翻天覆地大转折的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是历史巨变的百年,我族宗亲在为中华民族崛起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一定要深入挖掘,认真整理,载入谱册,不可湮灭不彰。要让后人知晓,我族英才辈出,门楣荣耀,实属名门望族。希望各位宗亲抓住春节临近的有利时机,积极挖掘丰富完善资料,尽快上报!时间紧迫,绝不可能无限期拖延!拜托大家,谢谢!</p><p class="ql-block">[抱拳]</p><p class="ql-block">特别是各位催办人员务必仔细阅读,认真领会,按照要求,积极做好工作。谢谢![抱拳]</p> <p class="ql-block">简论续修《族谱》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春节是我们阖家团圆,恭请家堂,供奉列祖列宗的传统节日。这是华夏炎黄子孙传承几千年的优良传统。然而,遗憾的是,在一些地方,一些家庭已有多少年不请家堂了,甚至有的也不给先人上坟,把自己的祖宗都忘了。也有些家庭虽然也请家堂,供奉先人,却不知道祖宗牌位如何写或如何排序,甚至世系颠倒错位,实属对列祖列宗之大不敬!</p><p class="ql-block"> 怎样才能确保佳节恭请家堂而又让先人世系位次不乱,那就需要有一部好的家谱,一般恭请家堂都是从在世的最高一辈族人论起,牌位正中是高祖、然后再曾祖、祖辈、父辈,依次排位。有晚辈早殁,可将牌位放家堂桌之一侧,不可与列祖列宗并排。</p><p class="ql-block"> 一部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她与国史、方志并称为我国三大文化主体,她涵盖了一个家族的兴起、发展和前进的历史,是一部记录家族人口繁衍、政治、经济、文化和事业发展的教科书,她更是国史、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编修《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是对一个家族发展的一种全面、系统的总结和记载。当今正逢太平盛世,全国各地各氏宗族全面掀起了续修族谱的热潮,在推动民族民俗文化及社会文化建设,培育后人对列祖列宗的历史记忆,引导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家族、了解族谱,充分展示族谱文化的当代价值及永恒魅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我王氏族谱第十次续修工作开展以来,从前段工作情况看,全体宗亲特别是各催办人员对于做好本次续谱工作认识到位,真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积极转化为自觉行动。有的不光辛苦统计资料,还带头捐款捐物,加强协调配合,积极为编修族谱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不但自己靠上干,而且还积极发动让更多的宗亲共同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值得肯定和褒扬。许多宗亲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列祖列宗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担当精神,认真把最真实、最可信的宗亲史实资料留给未来,留给后人。</p><p class="ql-block"> 编修族谱是对我王氏家族历史文化的抢救和传承,希望经过我们这一代人编修的族谱,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坚持改革创新,质量第一,将精品意识贯穿于工作全过程,树立孜孜以求、千锤百炼的工匠精神,创造出经得起历史检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家族特色的优秀成果,真正把《王氏族谱》编修成当地当代一流的族谱。全体宗亲都要树立信心,以攻坚克难,坚定执着,担当负责的好传统、好作风,把这次编修族谱工作做好,促进我王氏家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十八世敦东)</span></p> <p class="ql-block">高家洼王氏族谱分门分支初探</p><p class="ql-block"> 高家洼王氏族谱载,始祖讳权,明洪武三年(1370)由河北枣强迁徙莱邑定居城北高家洼庄。公之祖、公之父据无考。</p><p class="ql-block"> 至二世祖有三,长讳聪,次讳恭,三讳惠。</p><p class="ql-block"> 传至三世祖共九人,二世聪祖之后四人:德、厚、温、良。二世恭祖后无记载。二世惠祖之后五人:俭、讚、成、纪、谦。</p><p class="ql-block"> 二世聪祖子四:长讳德,为一门。次讳厚,为二门。三讳温、四讳良为三门,温族一支八世无再传,今传后世三门皆良祖之后。</p><p class="ql-block"> 惠祖有子五:长讳俭,次讳讚,属四门。三讳成,属五门。四讳纪,属六门,五讳谦,属七门。</p><p class="ql-block"> 传至五世祖,有廿四人,始分支。</p><p class="ql-block"> 三世祖讳德之孙有五人,分三支,即五世祖茫、宗名后无记载。宗贤祖乃一门之一,宗和祖乃一门之二,宗孔祖乃一门之三。</p><p class="ql-block"> 厚祖有孙四人,分四支,即宗学祖属二门之一,宗璠祖属二门之二,宗珠祖属二门之三,宗玉祖属二门之四。</p><p class="ql-block"> 温祖、良祖共有孙六人,分六支,即三门之一至之六。其中三世温祖之孙志学属三门之一传至八世后无记载。以下五支皆良祖后:宗汤祖属三门之二,宗禹祖属三门之三,惟一祖属三门之四,宗尧祖属三门之五,宗舜祖属三门之六。</p><p class="ql-block"> 俭祖之后讳虎,再后无记载。</p><p class="ql-block"> 讚祖之孙有四人,分四支,其中一至三支为四门。即:宗貌祖属四门之一,宗春祖属四门之二,宗夏祖属四门之三。宗秋一支出嗣谦祖之后,为七门,只一支。</p><p class="ql-block"> 成祖之孙宗教为五门之一,只一支。</p><p class="ql-block"> 纪祖之孙有四人,分四支。即:宗岱属六门之一,宗臣属六门之二,宗宰属六门之三,宗郑属六门之四。</p><p class="ql-block"> 以上共计七门廿二支。</p><p class="ql-block"> 与各位宗亲共同商榷。</p><p class="ql-block"> 谢谢各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更新于 2021-12-02</span></p> 敦东与新东之对话 <p class="ql-block">@王新东 </p><p class="ql-block">新东弟晚上好:</p><p class="ql-block"> 首先感谢您关注这次续谱,感谢您关注《念祖堂王氏族谱群》。 这个群的建立,旨在为本次续修族谱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力求更好地挖掘丰富我们王氏家族的信息资料,使《族谱》更加完美。建群以来,得到了全体王氏家族宗亲的热切关注和大力支持,真正成为了我们王氏家族广大宗亲加强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把天南地北的宗亲汇聚在一起,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同时,我族成员中许多有识之士利用这个平台,不仅及时提供与续谱有关的家族信息,而且不失时机利用这个平台参与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网络投票活动,为与我王氏家族有关的人和事勇跃投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很受欢迎。该群组建以来,建群宗旨就是本着挖掘弘扬我族优秀文化,丰富族谱资料,为后人留下一部相对更完美的好谱。至于您提的王氏家族媳妇进群之事,根本无须做解释的。建议您认真看一下列祖列宗给我们留下来的老谱,我王家媳妇但凡能记载的都有记载,而且在当时其娘家人取得了一定功名,我们的谱上都有记载。据此,本次续修族谱一开始就研究制定了《十修族谱凡例》,对本次续修族谱的有关事项制定了一些条例,当然不能完全局限于这些条例,凡与我王氏族有关的人和事都可以写进族谱的。比如,这次拟在新增加的人物传记中就有一位王家媳妇,全国劳动模范时春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曾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还有以前好象曾听您说过,王健之妻被授予大校军衔,不知是否属实未见资料。还有其他许多在各行各业分别被授予三八红旗手以及各类标兵、劳模之类荣誉的王氏家族媳妇或女儿,所有这些难道不是我王氏家族的荣耀么?所以无论王氏子孙还是媳女,应录尽录,无悖于老谱之谱规。</p><p class="ql-block"> 谨以数语告新东弟并全体宗亲指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谢谢大家!🌹(敦东)</span></p> 宗亲关心社会关注 <p class="ql-block">我族修谱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p><p class="ql-block"> 7月2日上午,高家洼王氏族谱第十次续修筹委会全体成员,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全国著名集史学、文学、新闻学等诸多荣誉于一身的专家、中国嬴秦文化研究院院长、原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驻泰安、莱芜两地记者站站长、高级编辑柳明瑞先生,著名史学专家、《莱芜历代志书集成》主编、《新版莱芜市志》首任主编、原莱芜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著名历史文化学者尹承乾先生,中国嬴秦文化研究院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原《莱芜日报》副总编辑、高级记者(编辑)唐文芳先生,原《莱芜日报》副总编辑、高级记者(编辑)、《莱芜日报社志》主编高春长先生,在荣泽庄园对我王氏族谱续修提出了专业性极强的指导意见,专家们从各自从事的专业角度,根据时代发展要求,结合其他姓氏在续修族谱中的可取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对我王氏族谱今次续修给予了热情指导,提出了非常中恳的意见。专家们一致认为,续修族谱并非只列世系名字那么简单机械,更重要的是挖掘族间文化,一部好的族谱就是一个家族的档案,是国史、方志互为补充的重要历史文献,并期待通过我们的努力,把《王氏族谱》真正修成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王氏家族特色,确实反映出王氏家族文化,与地方史志资料互为补充的、与时俱进、卓而不群的新族谱。</p><p class="ql-block"> 听了专家们的意见,使我们这次参与续谱全体工作人员受益匪浅,增长了许多前所未闻的文化历史知识,对专家们的意见十分佩服,并一致表示,在专家们的指导下,一定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力争修出一部在当代、在当地出类拔萃的好家谱,呈献给全族宗亲,呈献给社会!</p><p class="ql-block"> 中午,在荣泽庄园得到了万泽叔夫妇(恕敦东不敬,直称大叔其名)热情周到的接待,万泽叔及大婶二人热心公益,多有善举,被人称道。今次续修族谱一开始即慷慨出资五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并表示今后随着工程进展随时再补充资金,其大仁大义大善大孝之举必将激励全族见贤思齐,敦亲睦宗,相信有全体宗亲共同努力,王氏家族更加辉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 十八世 )敦东 2021.7.2</span></p> <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p><p class="ql-block">晚上好!</p><p class="ql-block"> 此次续修族谱启动以来,非常感谢广大宗亲的关注支持,特别是很多宗亲对续谱工作人员的关心和关爱,尤其是对我本人的关心问候和高抬,有长辈也有晚辈,敦东都记在心里了,深表感谢!</p><p class="ql-block"> 这次十修族谱,首先要肯定九修族谱人员做出的重要奉献,是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资料,为这次再修族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在这次续谱中他们积极献计献策,无私奉献,功不可没。今次续修族谱活动自去年8月启动以来,头三个月,我每天自驾車与汉明哥、建德弟等人,先后跑遍了我族散居莱芜本地70多个村中的60多个,有的最多已去过3次。还先后驾车到过泰安市北上高村(两次),东平三里庄村,沂水县西山村,下薛村,钢城区大庙村,小庙村,顺皇庙社区,前城子村,辛庄镇的三个村等。至于张家洼、牛泉、口镇、高庄、颜庄、方下、杨庄、苗山等镇(街)的若干村,距离不远,往返多次。还有新泰泉沟镇小良庄村等,或来或往,对谱系反复进行了研判。在基本上都取得联系之后,为便于开展工作,随即又牵头建立了《高家洼王氏族谱群》,把天南地北部分高家洼王氏宗亲拉进了一个群里,绝大多数宗亲入群后都表现得非常激动,那种宗亲间的亲情,虽未谋面,胜似谋面,仿佛有一种找到家的感觉,一家人在群里无话不谈,情真意切。而且通过这个群,让很多宗亲由过去的不认识,想认识,最终真正认识,那种激动的心情更是溢于言表,有的多年失去联系现在重新联系上,一见面激动得泪水直流。相信高家洼王氏宗亲对于这个群还是比较满意的,全群充满了关爱和亲情,最重要的是各地宗亲通过这个网络平台,为续谱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料。许多宗亲曾表示,仅这个群的功效,至少为这次续谱节省十万八万的资金,细考并非夸张。当然节约资金事小,重要的是联系方便快捷,资料传输准确,特别是宗亲互动有利于达成共识。建群之后,先后起草了《群公告》《关于续修族谱告宗亲书》以及后来的《再告宗亲书》《十修族谱凡例》《简论续修族谱的重要性》等一系列文告,在经过全体工作人员讨论通过后,无一人提出反对意见,随即发布在了群里,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可能完全适合他人意愿。鉴于此,更希望有不同意见的宗亲能拿出更好的,积极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让全体宗亲都受教益。</p><p class="ql-block"> 续修族谱是全族宗亲之大事,须全体宗亲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前期虽然搜罗了部分资料,但仅仅是名单世系而已,距一部好族谱所需资料相距甚远!我个人认为,要想干成这项事业,就不能有任何个人目的和私心杂念,续修族谱更是要上不辱先祖,下教益后昆,既要支脉清楚,又要资料翔实。特别是我宗族先贤,功德业绩褒扬有据,绝不妄加虚构。不然对不起列祖列宗,更是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 </p><p class="ql-block"> 为此,根据这段时间与各村宗亲交流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如下几条措施,以保证这次续谱圆满成功: </p><p class="ql-block"> 一是必须建立起由各门各支及各村(包括迁居外地)宗亲公推出来的领导班子,要公推德高望重的族间乡贤为负责人。二是强化完善工作班子,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充分发挥内行人的作用,既要遵循续谱规矩,同时有所创新,在续成一部新型家谱上下功夫。要达此目的,就要以诚实和谦逊的态度,虚心向明白人学习。为此,在七月二日,我们已邀请了省内外的四位知名专家,在万泽叔的荣泽庄园给我们做了具体指导,那些专家个个都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知名度甚高。尤其是在研究家谱文化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他们的意见是极其宝贵的,当即为大家所一致接受。三是制定出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任务目标,这是最关键的,到底续成一部啥样的族谱,不仅是全族宗亲的期待,也是社会各界的期待,必须让全族宗亲对未来的成谱有清晰的轮廓。四是要制定具体的工作规程,工作起来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目标明确,责任到人,避免政出多门或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的无序状况。五是要想方设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积极采纳全族宗亲有益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大家的努力工作,最终达到这次续谱的目标。当然还有大量其他方面的具体工作要做,不多赘述。</p><p class="ql-block"> 工作开始以来,每天都有许多宗亲对我们十分关心,时时问候并热情鼓励,说明全体宗亲都非常期待一部好谱呈现于王氏门楣,这着实令我们感到惭愧和不安,非常感谢宗亲的信任理解,但由于认知程度的差异和所求成谱标准不同的原因,也可能会让宗亲失望,这一点我们只能力求避免。</p><p class="ql-block"> 与全体宗亲共勉。不当之处,真诚地、绝非虚言地喜欢宗亲批评指教。</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十八世 敦东</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一年七月十日午夜[抱拳][玫瑰]</p> <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p><p class="ql-block"> 本次群公告已在群里发布20余天,从完成群公告反馈意见以及部分宗亲私聊反馈的意见,无一人反对或有歧义,当然还在继续征求意见中,更希望有不同意见的宗亲能拿出更好的,积极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让全体宗亲都受教益。</p><p class="ql-block"> 续修族谱乃一族宗亲之头等大事,须全体宗亲共同努力。对报上来的所有资料都必须认真分析整理,待定稿时统一研究处理。续修族谱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尊重历史,如实反映现实,坚持客观存在,记载好每一件应记载的事,记载好每一位应记载的人,记载好每一个应记载的家庭。一部族谱是一族宗亲的全部档案,也是民族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全面系统的记载了每个家族从始祖迁徙择地,繁衍生息,奋斗发展,门楣光耀以及部分列祖列宗又迁他乡的原因及艰辛过程,必须尽最大努力挖掘丰富资料,客观公正载入家谱,绝不能以个人喜好厌恶做取舍,更不能掺杂任何个人感情和目的处理任何一件事情。特别是对宗族先人及当今人物功德业绩记述,应褒扬有据,以官方定论资料(或证书)为准,绝不可妄加虚构。不然对不起列祖列宗,更是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不负责任编造的家史载入族谱,那就成了一部假谱,不仅不能为祖上增光,而且会让子孙后代蒙羞,必定会为人所不齿!</p><p class="ql-block"> 为此,根据这段时间与各村宗亲交流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如下几条措施,应当说也是大多数宗亲一致的意见,目的就是以保证这次续谱圆满成功: </p><p class="ql-block"> 一是必须建立由各门各支及各村(包括迁居外地)宗亲公推出来的领导班子,名正言顺地开展工作,要公推德高望重、全族公认的族间乡贤为负责人,其他不合规程的做法是极其荒谬的,也可能会留下笑柄。二是强化完善工作班子,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充分发挥内行人的作用,既要遵循续谱规矩,同时有所创新,与时俱进,重点是在续成一部新型家谱上下功夫。要达此目的,就要以诚实和谦逊的态度,虚心向明白人学习。为此,在七月二日,我们已邀请了省内外的四位知名专家,在万泽叔的荣泽庄园给我们做了具体指导,那些专家个个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知名度甚高。尤其是在研究家谱文化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他们的意见是极其宝贵的,当即为大家所一致接受。三是制定出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任务目标,这是最关键的,一部族谱即能充分显示一族宗亲的文化底蕴及社会影响,到底续成一部啥样的族谱,不仅是全族宗亲的期待,也是社会各界的期待,必须让全族宗亲对未来的成谱有清晰的轮廓。四是要制定具体的工作规程,工作起来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目标明确,责任到人,避免政出多门或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的无序状况。五是要想方设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积极采纳全族宗亲有益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大家的努力工作,最终达到这次续谱的目标。当然还有大量其他方面的具体工作要做,不多赘述。</p><p class="ql-block"> 工作开始以来,每天都有许多宗亲对我们十分关心,时时问候并热情鼓励,说明全体宗亲都非常期待一部好谱呈现于王氏门楣,这着实令我们感到惭愧和不安,非常感谢宗亲的信任理解。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前期万泽叔不光积极捐出五万元启动资金,而且近一年来在他自己经营的庄园(饭店)接待各地宗亲和续谱工作人员十数次,粗略估算也有近万元甚至更多,但万泽叔夫妇二人坚决不图名不图利,只求能够续成一部好谱的高尚境界,着实让全体宗亲不得不敬佩!当然,由于认知程度的差异和所求成谱标准不同的原因,也可能会让宗亲失望,希望宗亲也要有这方面的准备,这一点我们只能力求避免。</p><p class="ql-block"> 与全体宗亲共勉。不当之处,真诚地欢迊宗亲批评指教。</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 </p><p class="ql-block"> 十八世 敦东</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一年七月二十六日零晨00:39分草就[抱拳][玫瑰]</p> <p class="ql-block"> 本群消息 10月4日上午,高家洼王氏族谱续修工作班子成员王宪林、王宪平、王汉明、王汉杰、王敦东、王建德等6人,在华立印务设计室二楼会议室召开族谱续修工作研讨会。会议由负责人王宪平主持,汉杰、敦东对前期关于《族谱•卷一》有关篇目点校工作与大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汇报、交流、探讨。出资发起人之一王宪林听了交流汇报后表示十分满意。王宪平对近期主要工作成就作了简明扼要的总结,肯定了成绩,并对下步工作提出了更加细致严格的要求。与会人员表示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扎实地向着既定的目标,稳步推进。同时希望各门各支各村催办人员,也抓紧核实补充完善资料,尽快完成此一盛举,以不负众望。出资发起人之一王万泽夫妇为对续谱工作人员所付出的艰辛劳动表示感谢和慰问,特在自己的荣泽庄园设宴款待所有工作人员,并对前期工作表示十分满意。王宪林、王万泽同时还表示将一如既往地给予大力支持,确保续谱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总编辑 王敦东</p><p class="ql-block">二O二一年十月四日</p> <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p><p class="ql-block"> 早上好!</p><p class="ql-block"> 统一回复近期宗亲咨询三条:</p><p class="ql-block"> 一、女儿和外孙可不可以写进族谱。对此,综合权衡国家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全国独生子女户为数不少,我族也不例外。参照他族续修族谱的方式和做法,为弘扬新的时代风尚,也是遵循列祖列宗在老谱中已经做出的规定,女儿及外孙亦是我王氏家族骨血,续谱当"不可略者”(原谱文)。为此,宗亲们在填报资料时,后生晚辈除补录女子之外,也可补录至外孙一代,这与祖宗续谱之规定并不相悖。各位催办人员可灵活掌握方式方法,把该入录族谱的成员,能收尽收。</p><p class="ql-block"> 二、由于历史原因,我族宗亲迁徙他乡外县者众多。康熙二十三年七世祖讳作柱公作《原谱序》曰:“今春秋几更,后生未载者多人”。又据道光十四年十一世祖讳清源、文蔚二公所撰《补序族谱论》曰:“知彼皆远居山僻,道路阻长,或初刊族谱时有所遗漏”。同时查考我族历次续谱之序及散落他乡记,此当属实。本次续谱,经过工作人员的艰辛努力,有失联很久的宗亲终于取得了联系,无论族谱记载还是口述迁徙史实过程及世次传承,经考证,各方面证据吻合,皆确凿无疑属我族宗亲,必须收入族谱,这既是失谱宗亲的强烈愿望,也是我辈修谱之责。无论贫富远近,毫无疑问当收入族谱中,这才是续修族谱应有之义。任何弃却不予续入的理由都是错误的。</p><p class="ql-block"> 三、近段时间,族谱初稿发下去以后,不断有宗亲发来信息资料,由于信息量太大,单靠手机不好收存,建议宗亲们把挖掘补充的所有资料一定整理好,誊写或打印纸质材料上报,同时自己一定也要留下一份底稿,尤其是新增加的内容,虽然有的已通过微信报上来一部分,但仍建议把已报上来的资料自己也留下一份底稿,已经修改好的资料尽快上报。</p><p class="ql-block">咨询电话:</p><p class="ql-block">15606348096</p><p class="ql-block"> 总编辑 敦东</p><p class="ql-block">二〇二一年十月十三日</p> 汉杰编委旁征博引答疑解惑 <p class="ql-block"> 近期与敦东弟拜研高家洼王氏族谱,见各卷对族人刻苦读书,应试科考推崇备至,且记载颇多。因之产生兴趣,查阅了部分资料。现摘其简要,奉献各位宗亲,以作共享,更期求指正。</p><p class="ql-block"> 明清科考简述</p><p class="ql-block"> 一、县、府、院试</p><p class="ql-block"> 明清均实行三级考试制度。县、府、院试为一级;乡试为一级;会试、殿试、朝考为最高一级。考场称为贡院。</p><p class="ql-block"> 初次应试为县考,由知县主持(考试内容略),考生众多,录取名额有限,需经五场筛选,逐场次淘汰,最后确定参加府试员额。</p><p class="ql-block"> 府考由知府主持(考试内容略),也需经五场筛选,录取者进入院考。</p><p class="ql-block"> 院考由各省学政(管教育的官)主持。因学政又称提督学院,故称院试。院考为三场。第一场为古场,考赋一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第二场考八股文两篇(如命题作文),五言六韵诗一首,录取者进第三场,称提复场。由学院面试,指定作文几股,界定字数,限定时间(多依燃香长度为准)。三场下来,录取者即成为秀才。</p><p class="ql-block"> 二、乡试</p><p class="ql-block"> 乡试每三年一次,称大比之年,依序在子、卯、午、酉年为乡试年;因皇恩(如逢皇帝大寿年等)加考不在此数。考试分为三场,每场三天,共九天,统一在农历八月八日至十六日举行。乡试考题全国统一。主考者为各省行政长官与正副主考官。主考官由朝廷任命。</p><p class="ql-block"> 乡试过程甚严,入试者须自带寝食用具,但不得夹带文牍之类,以防作弊。按编号进入号房,单人单间,起居皆在号房内。</p><p class="ql-block"> 乡试试卷内容仍是八股文和诗,晚清时也曾改为时事策或史论。阅卷时,先由专司誊录的人誊抄考生试卷,将抄件呈送房官(也称帘官,一般由进士、举人出身者担任)先阅,中意后推荐给主考官。主考官阅后,依相应数额选择为合格,即为中式。此时方才调出原试卷,加以核对。无误后主考官审定第一名,各副主考依次确定第二、三、四......名,一直取至本省满额。</p><p class="ql-block"> 由于乡试阅卷出榜需月余时间,应试者考完三场即回原藉,听候发榜。揭榜时,中式者再回省城,拜见恩师(房官...虽未曾教习,却是荐选者,故攀称恩师),并做好来年进京会试的考务准备。</p><p class="ql-block"> 此即本年本科新举人。 </p><p class="ql-block"> 三、会试、殿试、朝考</p><p class="ql-block"> 会试在乡试下一年举行,由朝廷礼部主持,新旧举人均可赴考。会试与乡试一样,须经三场,考场也更为严格,片纸不得夹带,只须一次揭榜。阅卷方式与乡试相同,房官阅览,选荐给大总裁(由朝廷钦命数人),由大总裁依定额选取(晚清时全国定额320名),中式者即为贡士,会试第一名称会元。</p><p class="ql-block"> 殿试由皇帝主考,在保和殿举行。考题往往由大臣拟出,皇帝钦定。阅卷大臣有七八名,阅后提出拟定名次,恭呈御览,并具署某某臣下字样,既示负责,也表明概由皇上作主。</p><p class="ql-block"> 殿试结果分为三甲:一甲三名,序分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无定额,大体以国家需要为左右限),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无定额),赐同进士出身。</p><p class="ql-block"> 以上之一、二、三甲,虽同为进士,称谓自不相同,后启用也有差别,优者优先。</p><p class="ql-block"> 殿试揭晓,发布形式极隆重。皇帝登殿,有重臣陪侍。由二甲第一名担唱名之责。唱至谁,谁就趋前数步,恭候皇上示见,然后徐徐退立原位。唱毕,众进士退至殿下,鱼贯而出,状元、榜眼、探花走在前面,至午门,由奉天府府尹奉酒,披红戴花,并备马匹,由两名知县扶镫上马,马夫牵引出正阳门。二甲及以下进士则出侧门,游街夸官之后送归寓所。至此,科考中式荣耀已极。</p><p class="ql-block"> 朝考,即殿试后的授职,由皇帝主持。依据国家各部及各省之需,分为四级:一级者入翰林院,初入者称庶吉士。状元直授为修撰,余者授编修或检讨之职。二级者则入六部供职。三级分至内阁中书(专司撰拟,翻译、缮写之类工作)。四级分至各省,成为地方官。</p><p class="ql-block"> 四、 其他 </p><p class="ql-block"> 童子试 。也称入童子场。并非单指未成年应试者,凡没有考取 秀才的,不论年龄大小,都可以报名应试。有的人连考几十年,白发苍苍,仍与未成年人同场应试 。这在科举年代并不鲜见。</p><p class="ql-block"> 门生。通常指师生关系。但在科举年代,主考点额(定位次)或试卷阅荐者都被称作恩师 ,中式后例行要拜谢,绝无避讳。并从此以门生自谓。</p><p class="ql-block"> 武考。三年一次,程式较简单。县、府、院试分别由知县、知府、学台主试;也分别由城防武官、都司、协台助之。内容无非刀、石(石锁之类考验力量)、弓箭、枪棍武术、马上功夫技能等。武科多为富家子弟应试,一般人家养不起马匹,故试者较少。</p><p class="ql-block"> 文武科考的清规戒律:</p><p class="ql-block"> 不一而足。封建社会女子无考试权;被称为下九流职业者不能参加考试;父母之丧三年服期未满的……等等。</p><p class="ql-block"> 形式上清规戒律也很多,如院试时要有保人廪保有关事项。其他唱名、入号等等更是繁文缛节甚杂。</p><p class="ql-block"> (以上简述,多源自清末亲历者著述,也未经专门考证,如有错讹,恭请各位宗亲指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20209(汉杰)</span></p> 与修谱编委的群中对话 <p class="ql-block"> 读完宝泉叔寻根问祖的叙文,十分感动。是家族史的叙述,更是家族情怀的完美展现。那种寻亲的渴盼、急切和真挚的心情,跃然纸上,展读之际感同身受!</p><p class="ql-block"> 这次修谱有许多收获。四门中有茶业口镇东榆林村、暗摇头村以及由榆林分支的口镇赵家村我王氏诸多宗亲,都收族功成,现又有居于吉林、河南的外省宗亲入谱,实在是值得庆贺的大喜事。(汉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20313</span></p> <p class="ql-block">@王宝泉 威海(四门之二)17世 [强][玫瑰][握手]</p><p class="ql-block"> 叔晚上好!含泪拜读您老人家精心制作的美篇作品《莱芜寻根问祖》,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深被您老人家浓烈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崇高情怀所感动!且图文并茂地记叙老一代人带领一家老小背井离乡,颠沛流离,为谋求生存而闯关东,继而在为寻求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及抗美援朝、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建树,是我王氏家族的骄傲!如兄弟二人参军多年杳无音讯,而相逢在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场上,在异国他乡随时可能献出生命的战火中相遇,那情景想来是何等悲壮,过去我们只是在文学作品和教科书上才能看到的场景,活生生的就发生在我们的亲人身上,怎能不催人泪下!</p><p class="ql-block"> 《高家洼王氏族谱(谱例)》中有句话:“祖宗之行述即后人之楷模”。相信我族宗亲读过您写的《莱芜寻根问祖》一文,一定受教益匪浅,这是续谱的要义所在,深入挖掘宗亲中光耀门楣的闪光点,大力弘扬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希望全体宗亲读罢《寻根问祖》一文能有所启发,继续深入挖掘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不仅是为了给后人留下一部好家谱,更重要的是让宗祖先贤的美德永传奕禩,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20313(敦东)</span></p> <p class="ql-block"> 本人拙作《寻找王氏家族生息繁衍之印迹——山东莱芜问祖寻根》叙文,得到@王敦东(高家洼十八世)、 @王汉杰 、@王国德等宗亲的关注及高度评价,深感欣慰。归根结底还是血浓于水,还得说游离于根的“乡愁”,蕴藏着强大的精神力量,驱使我等努力前行追根溯源,终于找到若即若离半个多世纪的根,重新得到根的缠绕和拉拽。从而,深刻体会到根深才能蒂固,枝繁方能叶茂的道理所在。感恩国家时逢盛世,强大的互联网信息化社会。至此,以往时常扪心自问,我到底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何方?那种如临断线风筝飘飘然的感觉彻底消失了,人生路上踏实了许多,增添了无尽的定力。本次修谱,我们这支身居东北多地,以及河南漯河的众多游子们,有幸回归大家族,衷心感谢宗亲们的鼎力相助,特别感谢主持续修族谱宗亲的热诚接纳。记得儿时,每当大年之际,所见他姓人家供奉先主牌位楹联,“敬祖宗年年增盛,孝父母岁岁平安”,深受灵魂触动,如今念起倍觉受益匪浅。念祖堂四门之二(十七世)宝泉,感言于二零二二年第十次修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20313(17世)宝泉</span></p> 寻找解放前失散亲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敦东为寻找失散亲人广而告之</span></p> <p class="ql-block">@所有人</p><p class="ql-block"> 全体宗亲早上好!</p><p class="ql-block"> 《高家洼王氏族谱》第十次续修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一年多来,全体宗亲都十分关注和支持,使工作进展顺利。</p><p class="ql-block"> 族谱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中华民族三大文化典籍,其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百花园中,正是有了千家万户的姓氏族谱这一朵朵绚丽多彩的奇葩,才使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愈加绚丽辉煌。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几千年来,战乱频繁,灾荒不断,瘟疫肆虐,生灵涂炭,炎黄子孙苦苦挣扎。元末明初,由于战乱灾荒瘟疫,全国大部内陆地区尤其是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几乎人烟绝迹,十村九空,这才有了历史上的大迁徙事件。</p><p class="ql-block"> 考证当今大多数姓氏族谱,其祖先皆源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至今在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地,仍流传着:“问我老家何处寻,山西洪洞野鹤林”之说。至于部分姓氏家族记载其祖先源自河北枣强,也不无道理。元末明初,许多姓氏祖先由山西洪洞出发,至河北枣强又稍一落脚,有的住一年半载,有的则三年五年,再启程远赴他乡。吾高家洼王氏族谱有关始祖由冀州枣强迁莱之说,当属后者亦未可知,待考。</p><p class="ql-block"> 近百年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发生翻天覆地大变革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遥想当年山河破碎,何期今朝春光满园?</p><p class="ql-block"> 时代不同,家谱的内容侧重也有所不同,古代的家谱在血缘、选官、袭爵、婚姻、社交、 财产继承、睦族等方面有所侧重。魏晋至唐代起,家谱的内容又包括郡望源流,家族世系等。宋代以后,家谱的作用转移到尊祖、敬宗、睦族上。至今社会上各姓氏之间所编制的族谱,基本保留和传承了这些风格。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家谱编修的内容逐渐成熟、定型和完善。这次我们续修《王氏族谱》,就是本着承袭传统,紧扣时代,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精神,尽量充分挖掘我族优秀历史文化,启迪后人见贤思齐,弘扬优良民族传统文化,力争把《王氏族谱》修成当代当地上乘之作。届时,我们也要将《族谱》捐赠给政府有关部门永久收藏。因此,希望全体宗亲切实重视,尤其是全体催办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不仅把我族宗亲成员应录尽录,而且要深度挖掘优秀文化,认真整理,载入谱牒,为族谱增光,为中华民族大家族增光。</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2.06.09(敦东)</span></p> <p class="ql-block">@所有人:</p><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早上好!</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王氏宗亲群,群里都是我们一家人,这个群的建立,虽然说是为了续谱而建,但并不光是为了续谱,宗亲间完全可以在这里进行广泛交流,互相认识,增进友情,加深亲情,无论走到哪里,一说起来就知道咱们是一家人。同时,完全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介绍自己特长,或经营什么项目,需要不需要宗亲帮忙,有什么困难能不能互相帮助解决。也可在群里经常发表一些意见建议,不仅在续修族谱方面有好的意见或建议可以发表,即使在其他方面,只要是对家族,对社会有益的见解,都是完全可以的。该群建立以来,始终充满了正能量,彰显了宗亲间的大爱和友情,比如利用这个平台投票活动,比如每天早晨威海宝泉叔转发的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美好文章,比如新泰丰泽叔每天早晨的富有诗情问候,还有东邹村建委退休干部敦江哥等人的一些建议,都非常好。对有些问题个别人有不同看法也很正常,但不要互相指责,不要做不利于家族团结的事。要发挥正能量,多做有利于家族团结,增进友情亲情的事,多说有利于家族团结,增进友情亲情的话。当然,本群是入群自愿,退群自由,认为不合适的可以自行退出。恳望大家共同努力,维护好我们的群,维护好我们的家族。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并希望宗亲们尽量把有条件、且有意愿、对续修族谱能发挥一定作用的宗亲拉进群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不仅为续谱出力献策,而且为今后我们整个王氏家族的事业发展也要发挥他们的特长,多做更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谢谢大家!20220620(敦东)</span></p> <p class="ql-block">@所有人:</p><p class="ql-block"> 全体宗亲晩上好!感谢大家对续修族谱的关注。关于新东弟在群里转发的时方下王氏族谱照片的问题,我已单独电话与王兆德先生进行了沟通交流,首先对他几十年来致力于莱芜王氏族谱研究的执着精神表示了赞赏。但同时我们都认为,续谱须严谨,无凭无据的东西是不能随意写进族谱的。他承认缺乏考虑,有点零乱仓促。并表示说只印了10套,将立即全部收回重新考证。</p><p class="ql-block"> 我已明确和他说,我们高家洼村王氏老祖和苗山王氏老祖,在谱上比较一致的记载:或为一父之子,或为同祖之孙,但公之父、公之祖俱无考。所以印证我高家洼村王氏之祖与苗山王氏之祖或为亲兄弟、或为堂兄弟,这是不争的事实,并不是像他说的苗山王称大权,高家洼王称双权这回事,如此记载不仅将成为笑话,而且是一种错讹,将来会以讹传讹,遗害无穷。</p><p class="ql-block"> 希望宗亲继续关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大家共同探讨,力争族谱更加完美。</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20626(敦东)</span></p> <p class="ql-block">显祖《敦本堂》苗山同宗王氏族亲</p> 东榆林村暗摇头村赵家村纳归 <p class="ql-block">@所有人 </p><p class="ql-block"> 茶业口镇东榆林村一支宗亲,估计应在明末清初迁徙流离至此,历次续谱均无记载。但老谱中有七世祖名讳长,其名下记有远出二字,后无音讯。天意使然,也是列祖列宗在天有灵,值我《高家洼村王氏族谱》第十次续修之际,东榆林村也在修编《王氏族谱》且大功将成。在如此巧合的时间节点上,偶遇张家洼网通支局长王健,问其祖上哪里人,说是茶业口镇东榆林村,从高家洼村迁过去的,真令人喜出望外。王健之父种玉早在20年前即任张家洼镇电信局长,我俩一起共事多年,交往甚密竟又形同陌路,不识一家。经与种玉父子二人深入交谈,果然不差,正是我同宗骨肉,种玉仔细介绍了其二叔子荣兄退休近10年来,一直致力于族谱研究,不辞劳苦,串门入户,认真仔细统计资料,并联系到了自九世起又迁徙暗摇头村的一支宗亲和自十四世起迁徙赵家村一支宗亲,经相互交流,各自均已将自己的资料基本统计完成,其执着担当精神令人敬佩。7月18日上午,与汉杰兄和口镇赵家村新全弟一起来到东榆林村,与子荣兄对这次续谱进行了认真交流探讨,相谈甚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20718敦东于宗亲群)</span></p> 探讨修谱相关事20220721 东榆林村族谱告竣 <p class="ql-block"> 茶业口镇东榆林村《王氏族谱》大功告竣之际,主修人子荣兄力邀愚弟为其写几句话,余虽学浅不敏,然难拒仁兄雅意,略赘数语,不能尽述其巨伟之功也。</p><p class="ql-block"> 我始祖讳权,于明洪武三年由冀州枣强县迁莱定居于高家洼庄,至五世书香渐开,即有入衙为官造福于民者、戍边从戎卫国保家者、立塾育人传道授业者、经营商业养家糊口者,更多的则是以农耕务本为主业。如此数百年,族愈昌,丁愈众,树愈繁,枝愈茂,至本庄不能容,遂有众多宗亲背井离乡,散落他乡外县谋求生路,族谱均有所记载。如东平县之三里庄村、泰安县之北上高村、新泰县之小良庄村、沂水县之西台村和下薛村、沂源县之南麻村,均有我高家洼王氏宗亲落户成籍。而莱芜境内之牛泉、高庄、颜庄、苗山、凤城、鹏泉、辛庄、里辛、雪野、口镇、方下等乡镇(街道)约六十余村,落户者更多,且与他族他姓和睦相处,共同生产生活,相安相亲。然而,由于旧时代交通、通讯极为不便,散落莱芜境内的茶业口镇东榆林村一支,历次续谱却未见明载。</p><p class="ql-block"> 综观我高家洼念祖堂王氏族谱,六百年间数次续修,间隔或长或短,都视为宗族大事。世纪交替之际,间隔近八十年后,第九次续成族谱,由于资料缺失,至成谱之后尚有遗憾,即宗支有所遗漏。所幸新世纪二十年代初,族人再次发起修谱,并提出对历次所修族谱逐字、逐句、逐段及谱中列祖列宗之行述记载,认真拜研解读,文字处理法古创新;世系宗支,编录准确;对原谱中记载迁徙他乡外县者,追根溯源,凡确为我王氏宗亲者,一概收录谱中。有七世祖讳长(chang)者,名下记有“远出”二字,并无迁徙详址,成为疑点。</p><p class="ql-block"> 或许天意使然,《高家洼村王氏族谱》第十次续修之际,茶业口镇东榆林村也在修编《王氏族谱》,且大功将成。正是在此巧合的时间节点上,偶遇张家洼网通支局长王健,聊起各自续修族谱事宜,得知东榆林村王氏实出于高家洼村,但早已失谱。且王健之父种玉早在20年前我即与其共事,交往甚密却不识原本一家。经与种玉父子二人深入交谈,方知东榆林村一支,是我同宗骨肉。种玉仔细介绍了东榆林村修谱情况,族人子荣退休近十年,一直致力于族谱研究,不辞劳苦,串门入户,认真仔细统计资料,并联系到了自九世祖起又迁徙暗摇头村的一支宗亲和自十四世祖起迁徙口镇赵家村一支宗亲,经相互交流,各自均已将自己的资料基本统计完成,其执着担当精神令人敬佩。</p><p class="ql-block"> 东榆林村宗亲失谱数百年而世系不紊,知其所来有自,更兼新世纪纳归高家洼念祖堂王氏总谱,全赖子荣兄及全体宗亲的不懈努力,成就了宗族间一件大事。今日谱成之际,谨向子荣兄及东榆林村包括暗摇头村和口镇赵家村宗亲致以热烈祝贺并表示崇高敬意!</p><p class="ql-block"> 尊兄之命,聊跋端末,以俟夫宗亲后昆洞悉续修族谱之艰辛,常思树有根,水有源,勿忘先祖,传承优良家风,永保世世代代兴旺繁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高家洼村 念祖堂王氏 十修族谱总编辑 十八世孙 敦东沐手拜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20724)</span></p> 订正 <p class="ql-block"> @王新全(口镇赵家村十八世) 兄弟晩上好!这是应东榆林村《王氏族谱》主修人子荣兄之力邀而撰写的《跋》文;这只是征求你们意见的一个讨论稿,还不能最后定。兄弟发稿有点急了,请宗亲们指教。(敦东)</p> <p class="ql-block">★贺榆林归谱★</p><p class="ql-block">孤雁出群谋生存,背井离乡著榆林</p><p class="ql-block">择地而栖开基业,勤耘躬耕传后昆</p><p class="ql-block">遥追根源四百载,何期今朝再识亲</p><p class="ql-block">总谱支谱双告竣,阖族共庆福满门</p><p class="ql-block"> 值《高家洼王氏族谱》第十次续修之际,又有自七世祖起迁徙东榆林村一支宗亲《王氏族谱》编修完成,应主修人子荣兄之邀,撰写《跋》文之后,仍感慨良多,难掩激动之情,信成此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敦东20220823</span></p> <p class="ql-block">四百年前雁出群,只为谋生离家门</p><p class="ql-block">拓荒稼穑奉勤俭,尚德向善育后昆</p><p class="ql-block">游子千里连着根,恰逢盛世方识亲</p><p class="ql-block">相知相识又相认,融融和气一家人</p><p class="ql-block"> 借此机会,感谢敦东弟对修谱工作的鼎力相助和诚心指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泊宁20220823</span></p> 东平三里庄宗亲归谱有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高家洼村王氏家族自始迁祖讳权,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由冀州枣强迁徙莱芜,至今652年。传至七世、八世、九世时,再次外迁的宗亲较多,《散落他乡记》有明载,东平三里庄一支是自八世祖讳煊,始在此落户定居,至今又传十余世。今次续修族谱联系上十八世庆芹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三里庄村有好几家姓王的,他们都在前几年才续完谱,据他们村的村民介绍,几十年来,庆芹兄等人到处联系查考资料,寻根问祖,一直未果,这次重归族谱,亦是我王氏家族的一大幸事。三里庄村宗亲们依托东平湖,成立打渔队,还有许多宗亲分别在济南、泰安等地各行各业,各有建树,门楣荣耀。历经数百年重归族谱,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题赠东平三里庄☆</p><p class="ql-block">魚米之乡三里庄,东平湖畔美名扬</p><p class="ql-block">王氏几支各有自,我族一支出枣强</p><p class="ql-block">洪武初年奉御旨,告别直隶赴他乡</p><p class="ql-block">著籍莱邑数百载,开创基业渐盛昌</p><p class="ql-block">传至五世书香开,入仕府衙门增光</p><p class="ql-block">六世应考得中举,例赠义官文林郎</p><p class="ql-block">时政不济民涂炭,烽燧告警度饥荒</p><p class="ql-block">为谋生存再辗转,众夥宗亲各一方</p><p class="ql-block">七八九世多苦难,东西南北好迷茫</p><p class="ql-block">八世煊祖奔西南,落脚东平支灶堂</p><p class="ql-block">岁月荏苒似穿梭,一枝独秀历苍桑</p><p class="ql-block">欣逢盛世得天时,靠水吃水撑桅樯</p><p class="ql-block">数载寻根杳无音,今日重归念祖堂</p><p class="ql-block">炎黄子孙共和谐,携手并肩奔小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2.8.29修正✍ (敦东)</span></p><p class="ql-block"> 请各位亲们指教😊</p> 东榆林村走出的父子兵 <p class="ql-block">长山要塞司令王化金(16世)</p> <p class="ql-block">王化金之子王明海(17世)</p><p class="ql-block">绰号飞不走的海鸥</p> <p class="ql-block">@王俊周 并全体宗亲:晚上好!</p><p class="ql-block"> @泊宁实名王子荣,茶业口镇东榆林村,十八世,与北长山要塞区司令员王化金(十六世祖)同村。子荣兄退休多年致力于家谱文化研究,不辞劳苦,精心编修完成了《东榆林村王氏族谱》,对我们《高家洼王氏族谱》第十次续修做出了重大贡献。族谱续修不仅是世系后昆的添加,更重要的是充分挖掘全族宗亲优秀文化,弘扬光宗耀祖,荣耀门楣的先模人物,世代相传,教育后辈见贤思齐,为全族宗亲增光添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20917敦东于宗亲群)</span></p> 20220926 <p class="ql-block">@所有人</p><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晚上好!</p><p class="ql-block">一早一晚逛逛群,互致关爱好温馨</p><p class="ql-block">王氏家族亲情浓,交流倾诉寻开心</p><p class="ql-block">有人发上表情包,有人抒情吟诗文</p><p class="ql-block">有人发段样板戏,有人重温延安魂</p><p class="ql-block">有人赞颂老一辈,有人鼓励接班人</p><p class="ql-block">有人潜水在静观,有人关心长幼尊</p><p class="ql-block">千姿百态送吉祥,逗你开怀难忍俊</p><p class="ql-block">妙语连珠送祝福,吉祥如意甘又醇</p><p class="ql-block">八卦段子惹人乐,速览夜读天下闻</p><p class="ql-block">小道消息勿乱传,正确舆论导向引</p><p class="ql-block">全群充满正能量,邪门歪道难遁身</p><p class="ql-block">国事家事大小事,唯有亲情是最真</p><p class="ql-block">千好万好平安好,金钱地位过眼云</p><p class="ql-block">世界形势难辨鉴,一笑了之莫全信</p><p class="ql-block">位卑未敢忘忧国,牢记使命勇发奋</p><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跟党走,民族复兴有王门</p><p class="ql-block">别嫌扯的有点远,涉猎广泛长学问</p><p class="ql-block">言归正传说家谱,再接再厉靠全群</p><p class="ql-block">[憨笑][憨笑][憨笑][玫瑰][抱拳][握手]</p><p class="ql-block">祝各位亲们晩上好!</p><p class="ql-block">天天开心快乐!<span style="color:rgb(1, 1, 1);">[玫瑰][憨笑][咖啡][玫瑰][憨笑][抱拳][握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敦东20220926</span></p> 阅读《夜读》有感 <p class="ql-block">@王宝泉 威海(四门之二)17世 </p><p class="ql-block">@所有人:</p><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早上好!感谢宝泉叔每日早点,营养丰富,大有裨益。</p><p class="ql-block">《夜读》晨读,值得一读。</p><p class="ql-block">感悟人生,字字珠玑。</p><p class="ql-block">触及灵魂,除疴启智。</p><p class="ql-block">感知多元,生活充实。</p><p class="ql-block">探黄金屋,觅颜如玉。</p><p class="ql-block">“书犹药也,”明辨曲直。</p><p class="ql-block">大事小事,自省自律。</p><p class="ql-block">鉴古知今,博学多储。</p><p class="ql-block">面向未来,面对实际。</p><p class="ql-block">热爱生活,发奋努力。</p><p class="ql-block">忘掉烦恼,忘掉痛苦。</p><p class="ql-block">改造三观,须多读书。</p><p class="ql-block">坚持数年,必有好处。</p><p class="ql-block">宗亲共勉,感恩相遇。</p><p class="ql-block">[憨笑][抱拳][握手]</p><p class="ql-block">早上好,天天开心快乐,平安幸福。[玫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敦东20221015宗亲群</span></p> 高庄五龙村宗亲九世始离今归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自九世祖讳“起”老爷迁徙栾峪,迄今也有好几百年了,今次重修族谱,又能归宗,实列祖列宗英灵庇佑,使一支散居异乡数百年的至亲骨肉重归念祖堂,是我族一件大喜事。[强][玫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21024敦东</span></p> 东榆林支谱付梓 <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27日上午,茶业口镇东榆林村《王氏族谱》大功告成,取堂号厚德,寓意美好,可喜可贺。主修人子荣兄与口镇赵家村新全弟及东榆林村族侄种秀、种学、种信、种玉、种祥等宗亲,与老家高家洼村十修族谱工作人员十七世族叔泽贵、宪林、宪平,族兄汉杰等一起,共同探讨交流续谱心得体会和经验。中午在莱城贵都大酒店由子荣兄设宴一起共进午餐,共同祝贺东榆林村《王氏族谱》付梓告竣,大家开怀畅饮,相谈甚欢。</p><p class="ql-block"> 即兴吟古风一首:</p><p class="ql-block"> 当年离乡别故土,</p><p class="ql-block"> 择地稼穑开新枝。</p><p class="ql-block"> 远鼻云耳似天涯,</p><p class="ql-block"> 同宗其实近咫尺。</p><p class="ql-block"> 骨肉重逢如秦越,</p><p class="ql-block"> 兄弟相见不相识。</p><p class="ql-block"> 今日畅饮庆功酒,</p><p class="ql-block"> 厚德一支归念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21027《念祖堂宗亲群》敦东</span></p> 修谱进行中 <p class="ql-block"> 11月2日上午,本次续修族谱首席出资倡导人十七世孙宪林,在华立印务二楼会议室认真听取工作人员汇报,对前期工作进展十分满意。共同商讨了下步工作打算,进一步明确目标,认真编排,精益求精,加快速度,保证质量,务求给后人留下一部经得起检验的,没有遗憾的族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念祖堂宗亲群20221102敦东</span></p> 第十次续修委员会《小结汇报》 <p class="ql-block">20221109念祖堂宗亲群王宪平(高家洼十七世)</p> <p class="ql-block">@所有人</p><p class="ql-block">各位宗亲:</p><p class="ql-block"> 我《高家洼王氏族谱》第十次续修工作开展以来,到现在已整整两年时间。期间经历了思想发动、资料征集、走访调查、谱文译注、世系资料编排以及部分誌述资料收集整理,还进行了一系列与续修族谱相关的社会活动等。近期许多宗亲经常提问咨询工作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到底啥时候能完成等问题,对工作进展情况普遍极为关注,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关注修谱是一件好事,懂家谱、爱家谱、关心家族事务的人自然知道续谱之艰难;不懂家谱的人以为续谱很简单,不过是名单世系的添补而已。为此,简要回复一下宗亲们的期盼与疑惑。</p><p class="ql-block"> 一、 续修族谱是一项非常严谨庄重的文化工程,是有严格规矩和要求的,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什么是家谱、老家谱都是记载的什么内容、为什么续家谱、怎样续家谱、续家谱的目的和意义到底是什么?恐怕有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家谱又称家乘、族谱、谱牒等,与国史、方志并列为中华民族三大文化典籍,因此续修族谱绝非易事。我高家洼王氏这次续修族谱活动启动伊始,即得到了广大宗亲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总体进展顺利。目前正在按照预期的目标进行工作,一是世系编排,除未上报的极个别村资料不全之外,大部分已基本完成。二是对人物传记、行述、英模事迹、公义善举、文稿、照片、书籍、墓志铭、迁徙记等文献资料继续征集,这个阶段的每一项工作环节要求是非常细致的。一个家族的诞生、发展、播迁流离,最初往往没有文字记载。经过几世几代,繁衍生息,方始上溯源头,撰写奋斗历程介绍,梳理谱脉。早期族谱多以碑碣和口传为主要形式,书成谱牒,再传后世,这才有了家谱。这个阶段比较原始,不大容易出错。而随着时代变迁,后世经过繁衍生息,再迁他乡者众多,又历经数次续修谱系,族谱内容更加丰厚。家族中对社会影响较大的人和事,特别是家族中能使门楣荣耀,光宗耀祖的人物,列祖列宗都会充分挖掘,载入谱牒,世代相传,为后裔子孙尊宗敬贤树立榜样。遍观社会上各个姓氏家族,尤其是名门望族、名人后裔,其思想观念对修撰族谱愈感兴趣,由于祖上一些人物对社会产生了些许影响,有的便为了炫耀门楣,随意攀附,然究其所出,实不相干。有的仅凭道听途说,枉称史上名人是自家先祖。随之将史上某些事项列为家族史。这样族谱失真,以讹传讹,实不可取。所以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家族的兴起详加考证。真要做好这项工作,主要的就是仔细研读老谱,不论與论多么强烈,都要坚持无凭据的说法不予采纳。世系上溯至无谱记、无准确碑文记载时,就要以现存老谱记载为准。这次依据老谱明确我高家洼王氏源自河北枣强县,权祖为一世,排除了其他说法,更不去上溯研判是太原王氏还是瑯琊王氏,就是依据明确的谱系记载确定的。</p><p class="ql-block"> 二、失谱、断谱与归谱。历次修谱各有不同,旧时或因交通不便,通信联系方式落后,或因宗族间嫌隙所致等多方面原因,失谱、断谱都有可能。失谱者多是某次续谱联系不上,谱文中虽有明确记载居于何处,或只记载名讳、辈份排行而未能确定居于何处或后续子孙生存状况;断谱的情况主要是老谱中对某一宗支上源记载不清,遍查各门各支查不到祖上是谁,造成原因也多是由于修谱间隔较长,代际模糊,抑或是族间嫌隙所致。对失谱宗支,这次我们依据谱文记载,亲往居住地,查清了东平县三里庄宗支,泰安市岱岳区北上高村宗支,莱芜区茶业口镇东榆林村(其下又有暗摇头村和口镇赵家村两分支)宗支。还有高庄街道栾峪(今五龙村),牛泉镇西凤阳村,沂水西台村等地,有的失谱已十余世,有的则从民国修谱失载,今次经过反复查阅老谱世系,都已归谱;对断谱的情况,则仍以原谱记载为准,保持原谱世系。不论该宗支上源是谁,即使谱载断缺,都是我高家洼念祖堂王氏权祖所出。既然原谱未载明世系銜接,就不上溯其源,后世排系均按原谱。</p><p class="ql-block"> 三、关于人物传记与墓誌、行述。这是各姓氏在续修族谱时都要强调记述的重要内容。族谱历来对传记、墓誌、行述十分重视。所誌何人、所誌何事、怎样作誌述,都是有讲究的。据我《高家洼王氏族谱》记载,自始祖于明初迁莱定居,至五世祖起即有入仕为官者,六世又有例封义官,此后代有英才,光宗耀祖,七世、八世、九世及其后又有多位举人候选知县,均被载入《莱芜县志》,在当时与他族他氏社会名流包括知县、进士、举人等贤达人物关系密切,族谱记载明确无疑。我族上的多位举人老爷生平传记,都是当时莱芜有影响的知名人士为其撰写的,离我们年代最近的举人老爷十三世祖讳殿甲字子震,其生平行述即由高家洼村最有名的文化名人优增生苗建章先生所著。</p><p class="ql-block"> 四、 下一步需要加强的工作。当今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宏扬传统美德,体现时代正气,是族人修谱的本义。各个宗支家族都有值得载入族谱的人和事。大体可以分两种:一是普遍记载的内容;普遍记载的如革命烈士名录(其中包括虽属国民党军队,但是却是在抗击日寇中为国捐躯,且为新中国政府所认可者)、学历、职称、职銜、相应等级荣誉及立功表彰等级等等。二是选择记载的内容。主要是宗支发展史实、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英雄劳模事迹、忠义善举、自我奋斗历程与成就等。这些选择性记载事项的共同点就是其先进性、典型性、代表性,特别是当时的社会影响,必须是全社会大多数人公认,确无争议。族谱所载,必将传诸后世;今人修谱,务求真实可鉴。一定要真实有据,不可弄虚作假。各类奖励证书、证章、证徽、表彰名册,报刊登载、出版物均属可信赖之证据。亲历者所述,且为当事者所认可的事实,也应当如实载谱,以弘扬正气,启迪后人。誌行述,评价先贤今人,切忌虚夸,更忌造假。对近代现代、先人今人的身份认定,应以政府定论的资料为准,族谱中的评价不能与国家的认定相悖。特别是涉及党史及历史事件的人和事,应以国家档案资料官方认定作依据,不造假,不虚夸,不拔高,本着对国家、对社会以及对个人家庭负责任的态度如实记载,任何虚构,都是对国家、社会、宗族、个人的不负责任,势必造成对整个族谱真实性的损害,遗患于后世。</p><p class="ql-block"> 除了誌行述内容应真实有据之外,程序也必须有所规范。凡我族人应尽力积极提供可誌可彰的人和事,深入挖掘此类材料。《十修族谱凡例》已下发很久,但族人真正注重的仍是世系繁衍,对誌行述,弘扬族人大德善举及光辉奋斗历程仍寥然无几。所以必须引起宗亲们的高度重视,广泛推举,深入挖掘可誌可传的人和事。编委会前期多次发文要求并经常及时调度催促,大多数人对此都有正确的认识,许多催办人员对本家族及其他所掌握的确实资料积极报送,选择确定应予撰写的人和事,为这次续修族谱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但与我宗族对国家社会所作出的实际贡献与影响相比较,显然不够充分,需要更加广泛深入地加以发掘的资料甚多。</p><p class="ql-block"> 五、关于誌述撰写。对于人物事迹撰述应该怎样撰述,由什么人主笔,需要慎重商议确定。一般首先应考虑撰写人思想境界、社会影响力、学识文化写作水平、与撰写对象的关系(主要是熟悉并深刻了解对方)等因素。其身份地位、人生阅历、社会影响力要与撰写对象相应。我族多次修撰族谱,都很好的注意了这些问题。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不加选择,谁想写就写,想写谁就写谁,失于审定,疏于把关,必定会五花八门,失衡缺度,背离初衷,甚而可能闹出笑话。</p><p class="ql-block"> 总之,这次续修族谱始终秉持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随着工作进展的不断深入,编委会深感压力重大。对上述一些要继续进行的事项的认识,未必妥当,提请宗亲们多加关注了解,并对这些事项以及还未提及的一些事项,提出更好的意见和建议。编委会将不胜感激。</p><p class="ql-block"> 谨此向各位宗亲汇报。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高家洼王氏族谱</p><p class="ql-block"> 第十次续修编委会</p><p class="ql-block"> 2022.11.9</p> 20221130再告群规 <p class="ql-block">@所有人 </p><p class="ql-block"> 全体宗亲早上好!</p><p class="ql-block"> 本群创建以来,每天都有许多宗亲互致关心和问候,并对续谱工作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充满了人间正义和血脉亲情,使我们的宗亲群大家庭成员倍感亲切温暖。比如丰泽叔创作的充满诗情画意、带有真情实感的早安问候语,敦厚兄和子荣兄时不时创作一些格(韵)律诗词,格调高雅,宝泉叔每天早晨转发弘扬文明正气的新闻早餐和夜读,这些都使人受益匪浅。满泽叔和婶子刘本菊远在沂水,对老家这次续谱十分关注,还有立东、惠卿、新凯、根本等许多关注家族群的宗亲,恕不能一一点到,他们对群里每条信息及时跟进点评,也有的每天早晨转发一些各具特色的早安问候表情包,都让人心里暖流涌动,说明全体宗亲都非常关注家族事业,关注续谱工作进展,期待一部好谱呈现于王氏门楣,非常感谢宗亲的信任理解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由于本群是家族群,建群目的旨在推动续谱工作开展,欢迎宗亲就续谱问题广泛发表自己的看法,多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尽量少发或不发牵扯政治敏感话题的信息,尤其是有关宗教信仰的小视频等,最好别在这个群里发,要与中央宣传基调保持一致。一个群是一个团队,其品位质量高低和受不受欢迎,靠大家共同维护,围绕主题,不可离谱,希望大家好自为之。</p><p class="ql-block"> 高家洼王氏族谱第十次续修编委会</p><p class="ql-block"> 2022.11.30</p> <p class="ql-block">@所有人 </p><p class="ql-block"> 全体宗亲下午好!感谢对续谱工作支持。承印我们《族谱》的华立印务设计室因业务需要,办公地址由石花园龙升街现已搬迁至龙潭大街新华书店对过城发广场办公,有联系业务的可至新办公地址,也可先电话联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21201敦东</span></p> <p class="ql-block">@所有人:</p><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晚上好!</p><p class="ql-block"> 近期,很多宗亲咨询族谱修的啥样了,大约啥时候能修好,同时还咨询其他一些与续谱有关的比较实际的问题,充分反映出对本次续谱的关心和支持,对此编委会深表谢忱。</p><p class="ql-block"> 续修族谱是一项宏大、繁琐、严谨的文化系统工程,必须遵循严格的规矩和体例。因此,要想了解家谱,编好家谱,有必要系统的了解一下家谱知识。什么是家谱?为什么续家谱?怎样续家谱?我们的家谱里都记载了哪些内容?家谱的价值和作用是什么?历朝历代是怎样修谱的?现在修谱怎样才能适应新的形势?诸如此类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绝不可粗制滥造。</p><p class="ql-block"> 家谱是与家和家族相关的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家和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珍贵典籍,又称族谱、宗谱、氏谱、支谱、房谱、家传、家乘(sheng)、谱系、谱牒、玉牒等,是以特殊形式记录家族的来源、迁徙、繁衍、生息、荣衰、生沉等全过程的文献,一向被认为是家族的生命史,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内容、体例和价值,同时还有悠久的编修历史,漫长的演变过程。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经历了历朝历代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等原因,一些传世家谱被毁丧失,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令人十分遗憾。尤其是我们《高家洼王氏族谱》,家族大,人口多,牵扯范围广,文化底蕴厚,编修难度大。随着工程的深入进展,我们发现断线、失谱的宗亲真的是太多了,大多数已经很难归谱。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通过多方努力,找回了若干断线失传的家族,当我们的这些宗亲重新认祖归宗之后,那种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工作人员愈来愈感责任重大,私毫不敢懈怠。敬请广大宗亲耐心等待,编委会将尽最大的努力,力争使本次续修的族谱资料更加翔实,内容更加丰富,并通过努力编修出来的新的《王氏族谱》,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给宗亲,让广大宗亲通过拜读《族谱》,对我们高家洼王氏家族自始祖定居于此至今650余年,繁衍生息,奋斗发展,建功立业,门楣荣耀的历史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从而更加崇敬先贤,敦亲睦宗,热爱家族,和谐共生,世代昌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部价值更高的传世典籍。</p><p class="ql-block"> 2022.12.2</p> <p class="ql-block"> @所有人 :全体宗亲晚上好,转发一篇关于续修家谱的文章,感觉对我们很有启发,与全体宗亲共同学习交流。但里面有两个错别字:一是第二条中第七行“宗谱忠”应为“宗谱中”。二是第五条中第一行“顺心时代”应为“顺应时代”。我们无法更正,特指出来与大家商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敦东20230115</span></p> 借鉴赵氏族谱编修 <p class="ql-block"> 编写家谱的世表时,你需要注意哪些问题?</p><p class="ql-block">赵氏宗亲 2022-04-02 11:56</p><p class="ql-block"> 家谱,是一个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是用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记载的宗族发展史,而对于族谱而言是一个大家族的,可能会分很多分支,而家谱就不一样了,一般家谱就是一个家庭,当然后面还是有很多人会将同一区域内的同一先祖的各分支后裔的共同谱牒统称为家谱。当我们在编写家谱的时候,会发现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世表。那么编写家谱的世表时,你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今天就让赵氏宗亲小编来讲一讲。</p><p class="ql-block"> 一般来说世表的内容是比较多的,不过一般是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名、字、号、生、死、葬、学、衔、职、婚、嫁、育。其主要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个家族成员名字的一张图标,那么应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p><p class="ql-block">图片</p> <p class="ql-block">1、内容上的完整性</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续修家谱的时候,其实是对旧谱的补充和完善,还有就是对新谱的延续和发展,所以除了材料无法采集,只能维持原谱内容外,其他成员应该注意世表中内容的完整性。比如说有些在旧谱中女儿未出嫁的,现在已经出嫁了,那么就需要补上适某地某人,不清楚的应补上“适某地”或“适某氏”,再不清楚也应补上“适不详”,千万不能把旧谱中的信息照抄,不然就变成了这个女儿一直没有出嫁的乌龙了。另外就是学历,职务,职称这些方面,在编修世系的时候也是比较重要的,不能忽视掉。</p><p class="ql-block">2、格式上的统一性</p><p class="ql-block"> 各个家谱上的书写格式肯定不会全部相同的,但是概括的基本内容还是应该一致的,因此新的宗谱在书写格式上需要做到跟旧谱保持一致。首先书写的先后顺序上应该与旧谱保持一致,然后用字也是一样的,像是在宗谱忠一般会用“配”和“适”来表示男女结婚,而我们不能怕别人看不懂就把“配”改为“娶”,把“适”改为“嫁”,这样其实就违反了家谱格式上的统一性,另外还有旧谱年份上的时间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一般都是年号加干支,那么现在修谱的时候最好是保留年号加干支。</p><p class="ql-block">3、用字上的准确性</p><p class="ql-block"> 旧谱上的书写是比较简练、规范、准确、达意,在凡例中都作了明确规定。所以我们在编写新谱的时候,不要随意创新。</p><p class="ql-block">4、材料上的真实性</p><p class="ql-block"> 修谱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是对祖先和子孙负责的事,所以我们在编写新谱的时候,应该保证世表材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准确性,要做到实事求是。</p><p class="ql-block">5、体现时代性</p><p class="ql-block"> 编写新谱的时候,我们要顺心时代,因为现在与古代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所以我们修谱的时候首先要尊重祖制,同时还要体现出时代性。</p><p class="ql-block"> 总之修谱是需要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当我们在修谱的过程中遇到比较复杂的事情的时候,是需要认真研究、仔细推敲、不断总结,从而逐步完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30115敦东</span></p> 敦东与小润叔的对话 <p class="ql-block">@所有人 </p><p class="ql-block"> 全体宗亲晚上好!</p><p class="ql-block"> 拜读小润叔整理撰写《时代的印记》,深被祖公传斌老人的事迹所感动,吟古风一首 《*赞传斌公*》</p><p class="ql-block">少小离家老未还,献身革命数经年</p><p class="ql-block">与党同庚多磨难,总角之龄列军编</p><p class="ql-block">倭寇铁蹄践中华,炎黄子孙怒火燃</p><p class="ql-block">齐鲁儿女不示弱,抗日齐聚莲花山</p><p class="ql-block">莫欺男儿未弱冠,冲锋陷阵智勇全</p><p class="ql-block">十有七岁即入党,赴汤蹈火落伤残</p><p class="ql-block">转入地方挑重担,游刃有余共青团</p><p class="ql-block">领袖慧眼识才俊,披肩赴任外交官</p><p class="ql-block">出任四国领大使,异域漂泊十四年</p><p class="ql-block">任凭世界风浪起,不辱使命巧周旋</p><p class="ql-block">兼济刚柔有谋略,国家尊严记心间</p><p class="ql-block">耄耋老翁献余热,培育花朵青少年</p><p class="ql-block">毕生为国唯无私,诚恳坦荡作风廉</p><p class="ql-block">九秩高寿驾鹤去,忠骨埋葬八宝山</p><p class="ql-block">我族楷模人敬仰,后昆莫忘崇先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敦东2022.10.6</span></p> 王氏荣耀十六世宗亲外交官 与敦东商谈寻亲事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30325</span></p> 东平三里庄宗亲问祖寻根 广泛交流深入探讨 <p class="ql-block">@所有人</p><p class="ql-block">各位宗亲晚上好!</p><p class="ql-block"> 重申几点意见,虽是老生常谈,并非陈词滥调,望大家关注!</p><p class="ql-block"> 我《高家洼王氏族谱》第十次续修工作开展以来,始终得到了全体宗亲的关心与支持,从而保证了这次续修族谱的正常进行。当前世系编排已近完工,进入初稿打印和整套族谱的编排没计,清样打出以后,将与各宗支复核校对。本次续谱启动以来,经历了思想发动、资料征集、走访调查、谱文译注、世系资料编排以及部分誌述资料收集整理,还进行了一系列与续修族谱相关的社会活动等。近期许多宗亲经常提问咨询工作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到底啥时候能完成等问题,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关注修谱是一件好事,懂家谱、爱家谱、关心家族事务的人自然知道续谱之艰难;不懂家谱的人以为续谱很简单,不过是名单世系的添补而已。为此,简要回复一下宗亲们的期盼与疑惑。</p><p class="ql-block"> 一、 续修族谱是一项非常严谨庄重的文化工程,是有严格规矩和要求的,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什么是家谱、老家谱都是记载的什么内容、为什么续家谱、怎样续家谱、续家谱的目的和意义到底是什么?恐怕有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家谱又称家乘、族谱、谱牒、玉牒等,与国史、方志并列为中华民族三大文化典籍,因此续修族谱绝非易事。我高家洼王氏这次续修族谱活动启动伊始,即得到了广大宗亲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总体进展顺利。目前正在按照预期的目标进行工作,一是世系编排,除未上报的极个别村资料不全之外,绝大部分已基本完成。二是对人物传记、行述、英模事迹、公义善举、文稿、照片、书籍、墓志铭、迁徙记等文献资料继续征集,这个阶段的每一项工作环节要求是非常细致的。一个家族的诞生、发展、播迁流离,最初往往没有文字记载。经过几世几代,繁衍生息,方始上溯源头,撰写奋斗历程介绍,梳理谱脉。早期族谱多以碑碣和口传为主要形式,书成谱牒,再传后世,这才有了家谱。这个阶段比较原始,不大容易出错。而随着时代变迁,后世经过繁衍生息,再迁他乡者众多,又历经数次续修谱系,族谱内容更加丰厚。家族中对社会影响较大的人和事,特别是家族中能使门楣荣耀,光宗耀祖的人物,列祖列宗都会充分挖掘,载入谱牒,世代相传,为后裔子孙尊宗敬贤树立榜样。遍观社会上各个姓氏家族,尤其是名门望族、名人后裔,其思想观念对修撰族谱愈感兴趣,由于祖上一些人物对社会产生了些许影响,有的便为了炫耀门楣,随意攀附,然究其所出,实不相干。有的仅凭道听途说,枉称史上名人是自家先祖。随之将史上某些事项列为家族史。这样族谱失真,以讹传讹,实不可取。所以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家族的兴起详加考证。真要做好这项工作,主要的就是仔细研读老谱,不论與论多么强烈,都要坚持无凭据的说法不予采纳。世系上溯至无谱记、无准确碑文记载时,就要以现存老谱记载为准。这次依据老谱明确我高家洼王氏源自河北枣强县,权祖为一世,排除了其他说法,更不去上溯研判是太原王氏还是瑯琊王氏,就是依据明确的谱系记载确定的。</p><p class="ql-block"> 二、失谱、断谱与归谱。历次修谱各有不同,旧时或因交通不便,通信联系方式落后,或因宗族间嫌隙矛盾所致等多方面原因,失谱、断谱都有可能。失谱者多是某次续谱联系不上,谱文中虽有明确记载居于何处,或只记载名讳、辈份排行而未能确定居于何处或后续子孙生存状况;断谱的情况主要是老谱中对某一宗支上源记载不清,遍查各门各支查不到祖上是谁,造成原因也多是由于修谱间隔较长,代际模糊,抑或是族间嫌隙所致。对失谱宗支,这次我们依据谱文记载,亲往居住地,查清了东平县三里庄宗支,泰安市岱岳区北上高村宗支,莱芜区茶业口镇东榆林村(其下又有暗摇头村和口镇赵家村两分支)宗支。还有高庄街道栾峪(今五龙村),牛泉镇西凤阳村,沂水西山村及沂源等地的宗支,有的失谱已逾十余世近四百年,有的则从民国修谱失载,今次经过反复查阅老谱世系,都已归谱;对断谱的情况,则仍以原谱记载为准,保持原谱世系。不论该宗支上源是谁,即使谱载断缺,都是我高家洼念祖堂王氏权祖所出。既然原谱未载明世系銜接,就不上溯其源,后世排系均按原谱。</p><p class="ql-block"> 三、关于人物传记与墓誌、行述。这是各姓氏在续修族谱时都要强调记述的重要内容。族谱历来对传记、墓誌、行述十分重视。所誌何人、所誌何事、怎样作誌述,都是有讲究的。据我《高家洼王氏族谱》记载,自始祖于明初迁莱定居,至五世祖起即有入仕为官者,六世又有例封义官,此后代有英才,光宗耀祖,七世、八世、九世及其后又有多位举人候选知县,均被载入《莱芜县志》,在当时与他族他氏社会名流包括知县、进士、举人等贤达人物关系密切,族谱记载明确无疑。我族上的多位举人生平传记,都是当时莱芜有影响的知名人士为其撰写的,第一位举人静斋公之《墓志铭》,是由吕家芹村官字号举人任平度州莱阳教谕吕思问先生所著。离我们年代最近的举人老爷十三世祖讳殿甲字子震公,其生平行述即由高家洼村文化名人优增生苗建章先生所著。</p><p class="ql-block"> 四、 下一步需要加强的工作。当今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宏扬传统美德,体现时代正气,是族人修谱的本义。各个宗支家族都有值得载入族谱的人和事。大体可以分两种:</p><p class="ql-block"> 一是普遍记载的内容;普遍记载的如革命烈士名录(其中包括虽属国民党军队,但是却是在抗击日寇中为国捐躯,且为新中国政府所认可者)、学历、职称、职銜、相应等级荣誉及立功表彰等级等等。</p><p class="ql-block"> 二是选择记载的内容。主要是宗支发展史实、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英雄劳模事迹、忠义善举、自我奋斗历程与成就等。这些选择性记载事项的共同点就是其先进性、典型性、代表性,特别是当时的社会影响,必须是全社会大多数人公认,确无争议。族谱所载,必将传诸后世;今人修谱,务求真实可鉴。一定要真实有据,不可弄虚作假。各类奖励证书、证章、证徽、表彰名册,报刊登载、出版物均属可信赖之证据。亲历者所述,且为当事者所认可的事实,也应当如实载谱,以弘扬正气,启迪后人。誌行述,评价先贤今人,切忌虚夸,更忌造假。对近代现代、先人今人的身份认定,应以政府定论的资料为准,族谱中的评价不能与国家(政府)认定相悖。特别是涉及党史及历史事件的人和事,应以国家档案资料官方认定作依据,不造假,不虚夸,不拔高,本着对国家、对社会以及对个人家庭负责任的态度如实记载,任何虚构,都是对国家、社会、宗族、个人的不负责任,势必造成对整个族谱真实性的损害,遗患于后世。</p><p class="ql-block"> 除了誌行述内容应真实有据之外,程序也必须有所规范。凡我族人应尽力积极提供可誌可彰的人和事,深入挖掘此类材料。《十修族谱凡例》已下发很久,但族人真正注重的仍只限于世系繁衍,对誌行述,弘扬族人大德善举及光辉奋斗历程仍寥然无几。所以必须引起宗亲们的高度重视,广泛推举,深入挖掘可誌可传的人和事。编委会前期多次发文要求并经常及时调度催促,大多数人对此都有正确的认识,许多催办人员对本家族及其他所掌握的确实资料积极报送,选择确定应予撰写的人和事,为这次续修族谱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但与我宗族对国家社会所作出的实际贡献与影响相比较,显然不够充分,还有太多太多的人和事需要记载,需要更加广泛深入地加以发掘资料。</p><p class="ql-block"> 五、关于誌述撰写。对于人物事迹撰述应该怎样撰述,由什么人主笔,需要慎重商议确定。一般首先应考虑撰写人思想境界、社会影响力、学识文化写作水平、与撰写对象的关系(主要是熟悉并深刻了解对方)等因素。其身份地位、人生阅历、社会影响力要与撰写对象相应。我族多次修撰族谱,都很好的注意了这些问题。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不加选择,谁想写就写,想写谁就写谁,失于审定,疏于把关,必定会五花八门,失衡缺度,背离初衷,甚而可能闹出笑话。</p><p class="ql-block"> 总之,这次续修族谱始终秉持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随着工作进展的不断深入,编委会深感压力重大。对上述一些要继续进行的事项的认识,未必妥当,提请宗亲们多加关注了解,并对这些事项以及还未提及的一些事项,提出更好的意见和建议。编委会将不胜感激。</p><p class="ql-block"> 谨此向各位宗亲汇报。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高家洼王氏族谱</p><p class="ql-block"> 第十次续修编委会</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13日</p> <p class="ql-block">@所有人 </p><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上午好!</p><p class="ql-block">这是高家洼村十六世京胜(大老爷)提供的资料,堪称样板,感谢王小庄十七世泽贵(二叔)对上报资料的精心编排,感谢各位催办人员和全体宗亲的共同努力,希望大家继续深入挖掘资料,力争新修族谱更加丰富完美。让我们一起加油。[拳头][玫瑰][握手]</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十八世 敦东2013.4.16</span></p> <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上午好!</p><p class="ql-block"> 昨天(4月26日),续谱编委会一行四人,到钢城区有关村调研核实世系资料及相关问题,得到了后朱山村王爱合、王尊波父子及大庙村王尊国等宗亲的热情招待,尊波亲自驾车领路,跑有关村联系宗亲,其热情令人感动。续谱编委会向宗亲们通报了续谱进展情况及总体编排构想,宗亲们表现出极大的兴奋和激动,一再对续谱工作人员所做出的艰辛付出表示由衷的敬佩和感谢。大家相谈甚欢,一致对修好族谱充满了信心。</p><p class="ql-block"> 编委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3.4.27</span></p> 230429寻亲无果之对话 230507关于王作楫 <p class="ql-block"> 笔记语音为原莱芜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尹承乾先生查阅有关资料后发过来的,着重介绍了我七世祖王作楫(字若济)文武双全,与当时社会名流的交往,作楫祖是我们高家洼王氏第一位举人(顺治二年乙酉科),侯选卫千,例封武略骑(ji)卫,其子王煇例赠文林郎,煇之四子、亦即作楫祖之孙成基(九世祖)皇清癸巳科举人。连同十三世祖武举殿甲(字子震),均载入《莱芜县志》,这是我族之荣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30507敦东</span></p> 念祖堂王氏历次修谱年考 <p class="ql-block">20230814(敦东发表于宗亲群)</p> <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晩上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历次修谱年考</p><p class="ql-block"> 及与事者名单实录</p><p class="ql-block"> 拜研我《高家洼王氏族谱》,自始祖名讳权公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由河北枣强迁徙山东莱芜定居于高家洼庄,至今已有六百五十余年,传二十余世,人丁兴旺,枝繁叶茂,散居全国各地者甚多。数百年来,世系不紊,宗支分明,长幼有序,全赖《族谱》之功也!</p><p class="ql-block"> 我族之谱,初稿形成当在明朝中晚期,先由五世祖讳宗禹(字少川)公,自河南豫州致仕归里,告老还乡后,依据祖辈口述记载。“尔时世谨(仅)四易,于先人事迹当有的确记闻。”(见《卷一》《辞商邑不与通谱书》)。虽说“寿诸梨枣”,但当时限于条件,并未能刊印成册,仅手抄传于后世。族谱记载:传至三世,有叔伯兄弟九人,始分为七门; 至五世时,堂叔兄弟二十四人,又分为二十二支。此即我高家洼王氏分门分支之起源,亦即《族谱》之初稿的形成。</p><p class="ql-block"> 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岁次甲子,七世祖讳作柱公(字若砥,邑庠生),乃少川公之孙,“淡于世情,切于族党”(见《卷三》作柱公名下简介),复将其祖手抄《族谱》系统整理,并作《原谱序》一篇以记之(见《卷一》)。由此,我《高家洼王氏族谱》便有了定型的版本,支分派别、昭穆世系靡不一目了然。虽称“原谱”,实为再修,亦即我族谱之第二次编修(第二稿)。</p><p class="ql-block"> 三修《族谱》当在清雍正十年(1732年)岁次壬子仲春,由八世祖讳煇公作《增修谱序》记之。煇公(字梦山),太学生,清义士,例赠文林郞,崇祀忠孝祠,其事迹载入清《莱芜县志》。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举家迁至梁坡保三官庙村。</p><p class="ql-block"> 四修《族谱》始于乾隆元年(1736年)岁次丙辰之季冬。由九世祖讳见龙、十世祖讳心俨、心仔分别作《再增修谱序》计三篇(见《卷一》),但此时因各种原因并未完全竣工,说明修谱绝非易事。延至乾隆四年(1739年)岁次己未年七月,时有九世祖汝勤公旅寄(居)济南,每岁春秋两季回莱祭祖省亲,受其族叔安愚公(名讳爌、字自明,邑武庠)之嘱:“修谱一事,他人有志而不能,尔能之而不果,今尔闲居历下,则增修之责,尔复何诿哉?”于是,汝勤公在乾隆元年修撰的基础上,“谨按旧谱统序,悉遵前式分序,另立后图,月余而事竣”,并作《再增修谱序》(见《卷一》)。</p><p class="ql-block"> 五修《族谱》当始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岁次丁丑,由十世祖瓒、诚、心仔、心侗共同编著参订,使我《高家洼王氏族谱》初次刊印成册,由十世祖瓒公作《刻谱序》(也叫《初刊谱序》),同时制订《谱例》八则,俾后世修谱共同遵循。为使我族与莱芜他族王氏有别,遂将我谱冠以“高家洼”三字。此次修谱与事者书名如下:九世祖堪抡、堪载、见龙监修并刊,十一世祖廷翥校録,至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戊寅立冬前一日功竣。</p><p class="ql-block"> 六修《族谱》在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岁次甲午仲夏,十一世祖清源公年八十二岁,志《家乘弁言》于重刊族谱之首;是年荷月上浣,又有十二世祖存级公作《重修谱系序》;是年仲秋,十二世祖金粟公、十三世祖曰忠公分别作《重刊族谱序》各一篇,并补录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由清源公撰文《辞商邑不与通谱书》,进而详细阐述了我始祖迁徙莱芜定居于高家洼庄,与他族之王氏绝不能茫无可稽而通谱,强调“木本水源,源源本本,万不容紊。必须支派分明,世系清楚,乃不失尊祖敬宗之雅意。”此次续修族谱与事者:十一世祖清源、文蔚二公,十二世祖箱,十三世祖进德共同监修;十二世祖金粟公,十三世祖曰恭、曰忠二公原编校阅并书;十二世祖存级、宪章、兆鹏及十三世祖崇、曰聪参订; 十一世祖美功、希文、廷俊、期义、聿修、希晋、文轩,十二世祖文杰、友、存常、中桂、愷,十三世祖思孟、万亨、元增、自坤、思强诸公任催办。</p><p class="ql-block"> 七修《族谱》在光绪十年(1884年)岁次甲申孟冬。《重修族谱序》由十三世祖皆庆公撰文;《重刊族谱序》二篇,分别由十四世祖金声公,十六世祖宝三公各作一篇;《重刊谱系序》三篇,分别由十三世祖获俊公,十四世祖秀龄公、振民公三人各作一篇;并补录道光十四年由十一世祖清源、文蔚二公撰文《补序族谱论》,六世祖《例赠文林郎化行公墓表》(眷甥任振教撰),九世祖《皇清癸巳科举人、候选知县静斋公暨元配张孺人墓志铭》(吕氏举人、莱阳教谕吕思问撰),《皇清例封孺人秦孺人九秩节寿序》(清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太史潘绍烈撰)及《客庵王公墓志》、《处士高祖墓志》、《居士超恒公先生行述》、《三当斋记》、《重刊族谱跋》等。与事者名单如下:十三世祖思孔,十四世祖金声、振民、开虞监修,十三世祖卓亭、获俊、自明、俊庆,十四世祖秀龄、锡麒、贯之、金斗诸公原编校阅并书;十五世祖鸿章、鸿骏,十六世祖宝三诸公参订;催办人员有:十二世祖修和、修道,十三世祖进和、登峰、一化、自读、廉能、有庆、遇庆、曰明、元祥及十四世祖锡荣、锡申、敦典、执珍、锡民、金诰、开张、承典、振乾、对久诸公等。至此,我族之谱始分四卷:《卷一》为序文及传记、墓表、行述、论文等,《卷二》为一至二门各支,《卷三》为三门一至五支,《卷四》为四、五、六、七门各支。此谱至今仍在族间收存多部。</p><p class="ql-block"> 民国九年(1920年)岁次庚申十月,我族之谱第八次续修,在清光绪版的基础上,增录《子震王先生生志》,亦即主持该次修谱的清末最后一位举人十三世祖殿甲公,并增录《王母吕儒(孺)人节孝传》、《散落他乡记》、《珍藏族谱论》、《命名论》等及《重刊族谱序》五篇,同时拟定十六字按次排行,自十四世至二十九世:锡、瑞、余、泽、敦、本、懋(茂)、和、聿、昌、其、绪、同、登、甲、科。该次修谱与事者书名:十三世祖殿甲公,十四世祖开明、锡显、锡屏,十五世祖成谟公监修;十四世祖锡绂,十五世祖瑞柱、瑞汉、瑞梓、瑞群、鸿盛、敬铭,十六世祖世爵、余一诸公原编校阅并书;十四世祖诗诵,十五世祖鸿慈,十六世祖海春、效先,十七世族叔晋泽诸公参订; 催办人员有:十四世祖潭、百龄、松年、锡孝、福安、开木,十五世祖瑞祥、芳林、瑞周、泮林、瑞凤、正礼、峻德、道仁、鸿禧、瑞珍、瑞图,十六世祖余三、余荣、余经、义道、余振诸公。该次修谱,使我族之谱愈加规范,体例更加完备,内容更加丰富。</p><p class="ql-block"> 九修族谱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2000年,已进入新世纪,全国各地掀起编修地方志,续修族谱热潮,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有族人倡议重修族谱,但由于与八修族谱时隔久远,期间又因战乱、灾荒等原因,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波澜壮阔,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也是民族文化遭受损失极重的年代,资料征集十分困难。但工作人员不辞辛劳,坚韧执着,历时两年,大多数散居全国各地的高家洼王氏宗亲都有了联系,以计名续入为主,辑成《卷五》。由十九世族侄德本作《公元二〇〇二年增修族谱序》,补录《王方下分支序》、《下水河分支序》、《鹁鸽楼分支序》、《南麻分支序》、《跋》,并附有捐款者名录。该次续修族谱参与人员众多,仅就主要成员分述如下:名誉顾问:余周(十六世)、瑞增(十五世)、敦欣(十八世);顾问:俊禄(十七世)、翰明(十八世)、余峰(十六世)、长泽(十七世)、秘书长:翰明;校阅:余柱(十六世)、守贤(十六世)、余峰(十六世)、长泽(十七世)、宪玉(十七世)、爱柏(十八世)、爱俭(十八世)、俊禄(十七世)、华柏(十八世)、金本(十九世);其余催办人员(略)。</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历次修谱内容查考及与事者实录,现提供给全体宗亲参阅,以期我高家洼王氏族人群策群力,共襄十次修谱盛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高家洼王氏族谱》</p><p class="ql-block">第十次续修编委会 </p><p class="ql-block">总编辑 十八世孙 敦东谨识</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三年荷月之吉日</p> <p class="ql-block">@所有人 </p><p class="ql-block">以上是历次修谱内容查考及与事者实录,现提供给全体宗亲参阅。</p> 族谱中族人婚配记述 <p class="ql-block">@所有人 (20230904)</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族谱中关于婚姻关系的表述解析</p><p class="ql-block"> 拜研我《高家洼王氏族谱》,在婚姻关系表述方面是非常讲究的。一至五世关于婚姻关系的记载,除对一世权祖有简注以外,其余列祖列宗只对因功名册封者的配偶有所记载,一般族人的婚配关系记载甚少。历次增修族谱,对婚姻关系有所提及,世系排列中逐渐注述配偶姓氏、门户地位及懿德善行,但并未完全规范化。直至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戊寅)再增修族谱,亦即我族谱之初刊,始制定《谱例》八则,形成了婚配关系必得入谱的定制。《谱例》中指出:此前“谱中自始祖而下均未及録(婚配),则此所略者妻室为其一”。同时又郑重提出“子继宗祧,女适异姓,轻重攸分。然男女虽殊,同我祖宗骨血,况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故他族之妇为我族之女,与他族之女为我族之妇,其义一也。由是言之,谱不可略者,女子又其一。”从中不难看出,由原来的不得不将婚配关系省略,到不可省略成为修谱定制,《谱例》使续修族谱更加规范,对婚配的记述有了强制性的要求。从此,世系中不仅普遍载明婚配状况(当然个别宗支有所遗漏),还对配偶的美德懿行,专文褒扬,并有多篇孺人懿德《传记》等。甚至女方娘家亲人的功名、社会地位,名门荣耀等,也载入我族谱,并不惜笔墨加以注述,从而表明婚配关系在续修族谱中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从已有的史料记载看,我国从西周时期即已有了比较完备的婚姻制度。“六礼”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依次为:(1)纳采(男方请媒人向女方送礼品求婚。(2)问名(请媒人问女方名字,生辰,问卜是否与男子生辰匹配)。(3)纳吉(问卜无碍即定婚)。(4)纳征(向女方送聘礼)。(5)请期(双方商定婚期)。(6)亲迎(男子去女家迎接成婚)。以上“六礼”即使在婚姻自主的现代,仍然有着重要影响,诸多环节都彰显着“六礼”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或虽有规定但并未真正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封建社会,存在一夫多妻现象是必然的,即使是庶民百姓,也可以有正妻之外的二房、三房或是纳妾。但是为了维护封建宗法礼制,以维护财产继承和权位世袭为主要目的,封建王朝在许可一夫多妻的同时,也厘定多妻名分有嫡庶之分,明媒正娶,先者为嫡,次则为庶,妾则名分更次,如使唤下人。嫡妻所生之子,长者为嫡长子,优先继承宗祧和权位。男子本人获取功名,受到朝廷任用,其生母甚至已去世的生母和嫡妻会依例册封,或孺人或太孺人,甚至更高名号等。而庶妻及妾则不能享受此等待遇。但是如果庶妻或妾所生之子获取功名或受任用,则可以子贵之名册封。此即封建宗法制下的“妻以夫贵”、“母以子贵”。这种婚姻状况在过去的誌书文献中多有记载,当然也见诸于我王氏族谱。</p><p class="ql-block"> 族谱中对婚姻形式的记载有如下几种:(1)“配x氏”。(2)元配x氏、继x氏。(3)元配x氏、继x氏、再继x氏、又继x氏。(4)元配x氏...、又x氏。(5)元配x氏、妾x氏。(6)聘x氏。以上记述形式中配x氏和元配x氏容易理解。继配是指元配亡故或长久失踪后明媒正娶的妻子。而配x氏、又x氏、妾,则是指娶二房或纳妾。至于"聘x氏”就与前述“六礼”作为婚姻成立的条件有关了。古人极重婚姻关系的确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是律条,而一旦下了聘礼,就等于成婚,以至于有一方在举行婚礼前故亡,但对方须给以元配地位。而族谱中对此则如实记载,不得以未成婚礼而隐去。</p><p class="ql-block"> 族谱中除要记载婚配形式外,还要对女子的懿德嘉行,依当时社会观念、道德标准加以评述褒扬,启迪后人发扬广大。对此,后人修谱不应以当今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观念衡量苛求古人。</p><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续修族谱,更应该法古创新,准确记载婚配内容。不论元配婚姻关系是自然消亡(死亡)、自行解除(协议离婚)还是法律解除(判决离婚),都应准确标明元配,再婚即标注继配,不应一人名下标注配x氏、配x氏,或一个配字下有多个x氏。不然时光流远,便有一夫多妻之谬。对离异者也不应不注元配,这是对婚姻关系存续客观公正的记述,应当尊重事实。何况有的夫妻离异,遗有子女,谱中不载其母,显然会造成情感伤害。</p><p class="ql-block"> 此外,我族之妇,品德高尚,持家谨严,孝敬长辈,礼道周全,睦邻爱幼者众多,特别近代以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贡献巨大,出类拔萃者不乏其人,均应载入我族谱牒,以大力宏扬,激励后人。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先祖制定谱例之良苦用心,也才能展现我辈法古创新,尊祖敬宗的诚意。</p><p class="ql-block"> 以上所见,可能有错讹之处,公之于群,敬请各位宗亲批评指正,以期更好地完成这次修谱盛举。</p><p class="ql-block">高家洼王氏族谱第十次续修编委会</p><p class="ql-block">二〇二三年岁次癸卯荷月之吉日</p> <p class="ql-block">@所有人</p><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晚上好!</p><p class="ql-block"> 认真拜研我《高家洼王氏族谱》,不仅文化底蕴厚重,自一世祖起,崇尚勤劳朴实,忠厚善良,耕读继世,兴旺发达。自五世祖少川公入仕府衙,书香渐开,六世、七世之后更是人才倍出,在当地名声显赫,社会各界推崇倍至,实属名门望族。有历史文化学者称,读了《高家洼王氏族谱》,简直就是一部明清两朝简史的缩影。通过十修《族谱》,基本厘清了我族宗亲在历朝历代、在各行各业中非凡的建树。所有这些皆因《族谱》记载而传承,前曾发文《历次修谱年考及与事者书名解析》,今天再发一下《族谱中关于婚姻关系的表述解析》,今后还会有更多的解析系列,恳望宗亲关注并提出指导意见。</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30904(敦东)</span></p> <p class="ql-block"> 族谱中关于婚姻关系的表述解析</p><p class="ql-block"> 拜研我《高家洼王氏族谱》,在婚姻关系表述方面是非常讲究的。一至五世关于婚姻关系的记载,除对一世权祖有简注以外,其余列祖列宗只对因功名册封者的配偶有所记载,一般族人的婚配关系记载甚少。历次增修族谱,对婚姻关系有所提及,世系排列中逐渐注述配偶姓氏、门户地位及懿德善行,但并未完全规范化。直至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戊寅)再增修族谱,亦即我族谱之初刊,始制定《谱例》八则,形成了婚配关系必得入谱的定制。《谱例》中指出:此前“谱中自始祖而下均未及録(婚配),则此所略者妻室为其一”。同时又郑重提出“子继宗桃,女适异姓,轻重攸分。然男女虽殊,同我祖宗骨血,况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故他族之妇为我族之女,与他族之女为我族之妇,其义一也。由是言之,谱不可略者,女子又其一。"从中不难看出,由原来的不得不将婚配关系省略,到不可省略成为修谱定制,《谱例》使续修族谱更加规范,对婚配的记述有了强制性的要求。从此,世系中不仅普遍载明婚配状况(当然个别宗支有所遗漏),还对配偶的美德懿行,专文褒扬,并有多篇孺人懿德《传记》等。甚至女方娘家亲人的功名、社会地位,名门荣耀等,也载入我族谱,并不惜笔墨加以注述,从而表明婚配关系在续修族谱中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从已有的史料记载看,我国从西周时期即已有了比较完备的婚姻制度。“六礼”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依次为:(1)纳采(男方请媒人向女方送礼品求婚。(2)问名(请媒人问女方名字,生辰,问卜是否与男子生辰匹配)。(3)纳吉(问卜无碍即定婚)。(4)纳征(向女方送聘礼)。(5)请期(双方商定婚期)。(6)亲迎(男子去女家迎接成婚)。以上“六礼”即使在婚姻自主的现代,仍然有着重要影响,诸多环节都彰显着“六礼”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或虽有规定但并未真正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封建社会,存在一夫多妻现象是必然的,即使是庶民百姓,也可以有正妻之外的二房、三房或是纳妾。但是为了维护封建宗法礼制,以维护财产继承和权位世袭为主要目的,封建王朝在许可一夫多妻的同时,也厘定多妻名分有嫡庶之分,明媒正娶,先者为嫡,次则为庶,妾则名分更次,如使唤下人。嫡妻所生之子,长者为嫡长子,优先继承宗桃和权位。男子本人获取功名,受到朝廷任用,其生母甚至已去世的生母和嫡妻会依例册封,或孺人或太孺人,甚至更高名号等。而庶妻及妾则不能享受此等待遇,但是如果庶妻或妾所生之子获取功名或受任用,则可以子贵之名册封。此即封建宗法制下的“妻以夫贵”、“母以子贵”。这种婚姻状况在过去的誌书文献中多有记载,当然也见诸于我王氏族谱。</p><p class="ql-block"> 族谱中对婚姻形式的记载有如下几种:(1)“配x氏”。(2)元配x氏、继x氏。(3)元配x氏、继x氏、再继x氏、又继x氏。(4)元配x氏..、又x氏。(5)元配x氏、妾x氏。(6)聘x氏。以上记述形式中配x氏和元配x氏容易理解。继配是指元配亡故或长久失踪后明媒正娶的妻子。而配x氏、又x氏、妾,则是指娶二房或纳妾。至于"聘x氏”就与前述“六礼”作为婚姻成立的条件有关了。古人极重婚姻关系的确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是律条,而一旦下了聘礼,就等于成婚,以至于有一方在举行婚礼前故亡,但对方须给以元配地位。而族谱中对此则如实记载,不得以未成婚礼而隐去。</p><p class="ql-block"> 族谱中除要记载婚配形式外,还要对女子的懿德嘉行,依当时社会观念、道德标准加以评述褒扬,启迪后人发扬广大。对此,后人修谱不应以当今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观念衡量苛求古人。</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续修族谱,更应该法古创新,准确记载婚配内容。不论元配婚姻关系是自然消亡(死亡)、自行解除(协议离婚)还是法律解除(判决离婚),都应准确标明元配,再婚即标注继配,不应一人名下标注配x氏、配x氏,或一个配字下有多个x氏。不然时光流远,便有一夫多妻之谬。对离异者也不应不注元配,这是对婚姻关系存续客观公正的记述,应当尊重事实。何况有的夫妻离异,遗有子女,谱中不载其母,显然会造成情感伤害。</p><p class="ql-block"> 此外,我族之妇,品德高尚,持家谨严,孝敬长辈,礼道周全,睦邻爱幼者众多,特别近代以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贡献巨大,出类拔萃者不乏其人,均应载入我族谱牒,以大力宏扬,激励后人。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先祖制定谱例之良苦用心,也才能展现我辈法古创新,尊祖敬宗的诚意。</p><p class="ql-block"> 以上所见,可能有错讹之处,公之于群,敬请各位宗亲批评指正,以期更好地完成这次修谱盛举。</p><p class="ql-block"> 高家洼王氏族谱第十次续修编委会 二〇二三年岁次癸卯荷月之吉日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30905宗亲群敦东</span></p> <p class="ql-block">@所有人</p><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认真拜研我《高家洼王氏族谱》,从首创到历次续修,列祖列宗历尽艰辛,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这样一部珍贵典籍,实属不易,令人敬佩。《族谱》生动而详实的记载了明清两朝至民国初年列祖列宗对民族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以及与社会名流的交往,光宗耀祖的典型事迹及社会威望。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历次修谱各有千秋,都是以敬宗、收族、明世系为主旨,宏扬正气,崇德扬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完美,从而逐步丰富传承了优秀家族文化。</p><p class="ql-block"> 读斯谱而心潮涌,念先祖而敬仰生。为此,特对历次修谱年考及与事者的艰辛付出加以简析,以期广大宗亲对《族谱》有更深的了解,常怀敬畏和感恩之心,关心家族事业,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敬请关注《历次修谱年考及与事者名单实录》,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30925敦东)历次修谱年考已有登载。</span></p> <p class="ql-block">20231004</p> 231005小议历次修谱 <p class="ql-block">敦东弟:</p><p class="ql-block"> 九世祖讳汝勤公,经纶满腹,充当教师匠,游走历下、章丘两地。五年一期,教学富人子弟,穷人上不起学。那就是四年、五年就得去下一个地方。定居是不可能的。职业使他游走、游走。到处没有立锥之地,只有故乡依邻而居,叶落归根?寓章历二县时居多。在章历二县居住的时间长?济南居住的短。</p><p class="ql-block"> 今济南是历城历下济南所在。远游去哪,只是无信从教是本行。三十多的人,修谱而无自己后人记录?可疑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31005王敦江)</span></p> <p class="ql-block">@王敦江 </p><p class="ql-block"> 谢谢哥一直关心支持续谱事宜。《族谱》记载:乾隆四年(1739年)岁次己未年七月,时有九世祖汝勤公旅寄(居)济南,每岁春秋两季回莱祭祖省亲,受其族叔安愚公(名讳爌、字自明,邑武庠)之嘱:“修谱一事,他人有志而不能,尔能之而不果,今尔闲居历下,则增修之责,尔复何诿哉?”于是,汝勤公在乾隆元年修撰的基础上,“谨按旧谱,统序悉遵前式,分序另立后图,月余而事竣”,并作《再增修谱序》(见《卷一》)。后远游不知籍于何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王敦东18世)</span></p> <p class="ql-block"> 《高家洼王氏族谱》历次修谱年考及与事者名单实录,我看过两遍,很受感动!咱王氏家族六百多年来经历多少风霜雪雨和磨难,只有我们的祖先前辈知道。历次修谱的时间有长有短,有时跨越一二百年,有时二三十年,通过时间跨度不难看出,我们的祖辈经历的什么,时间越长说明祖辈们的社会环境不好,时间越短说明祖辈们生活在一个兴盛的社会环境里。但是,无论时局怎样变化,我们的祖辈先贤们依然努力把《王家族谱》发展起来,传承了下来。今天当我看完侄子敦东写的这篇文章,感慨万千,特别是从建谱到历次续修,那时的条件非常不好,可想而知,通信不发达,交通不便利,再加那时大多数人没有文化,今天相比就能知道,先辈们为了这本家谱付出了多大的牺牲和奉献。特别是1920年的八修家谱工作,不仅呈给了全家族人一部完整的《王氏族谱》,还拟定了十六字的按次排行,从十四世到二十九世,给后来族人提供了便利,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九次续修家谱和第十次续修家谱,正好是我们的国家跨入了繁荣昌盛的新时代进行的。新的时代,人民吃饱穿暖了,政策也允许了,在大的政策背景下才有了今天续修家谱的伟大工程。第九次续修家谱时请大戏杀牛庆贺的场面我虽然没有参加,但当时的宏大场面足可让族人们记忆犹新。十次续修家谱是敦东老侄子等人突然来到沂水我家才知晓的,当时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沂水县夏位镇刘家峪西山有咱一家子的一百多口人,听到这个消息我全家人都很高兴,顺便从敦东手里要了电话,第二天就马上联系上了,第三天夏位的咱一家子就来了三位家人,当听说我们也是莱芜高家洼来的时,都亲切地握着对方的手问长问短,久久不愿松开。这就是咱王家人,无论走多远,无论离开多久,见面后就一个字:亲!</p><p class="ql-block"> 自从敦东他们几个人来过之后,就在念祖堂王氏宗亲群里建立了联系,从族群里了解到,这次十修家谱,又在全省及全国找到了许多多年没有联系上的本族亲人,每当看到这些,我都感慨万千!我们王氏家族的人生命力无比旺盛,走到那里都会枝繁叶茂,这说明我们的老祖宗们有德有才,给祖孙后代留下了无尽的恩泽。十次续修家谱的编委会成员们,在这次续修家谱工作中,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凡是有咱王氏宗亲的地方他们亲自跑去,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对比,凡是咱王家一脉相承的、有血脉相连的一并收录家谱中。</p><p class="ql-block"> 续修家谱需要花钱的,不是光靠嘴上一说就能行的,在这次续修家谱中,有本族的成功大老板大力支持,也有各家各户涓涓细流一样的资助。虽然原则上不收费用,还是有热心族人出钱,出资,钱虽不多,也表达了部分族人的一片赤诚。光有想法,有钱就能出一部完好的族谱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次续修族谱编委会以敦东为代表的王家文化人当仁不让,在这次续家谱的过程中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这次续修家谱增加了光彩,在历次续修家谱中,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的续修应该说是最完整,最全面,最严谨,最规矩的一次,这与各位编委成员认真负责,辛勒劳动是分不开的。全体宗亲们,我们都应感谢为这次续修家谱出钱,出力,献出聪明才智的亲人,他们都是我族里面值的敬重的人,他们为我们王氏家族做出的贡献将永远记录在家族历史里。</p><p class="ql-block"> 家谱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觉得无所谓,可对我们这些游历在外乡的族人来说,家谱是我们的根,家谱是一条回家的路,家谱是联系亲人族人的纽带。感谢编委会的全体成员,以及出资的全体族人,是你们用聪明才智帮我族亲人编修了一部好家谱,更要感谢和崇敬每次为咱王氏家族续修家谱的先贤圣祖们,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是他们让我们知道了根在那里,脉在那里,源在哪里,我们的祖在那里,我从那来的。</p><p class="ql-block"> 愿我们高家洼王氏家族永远昌盛!天耀咱王氏家族!</p><p class="ql-block"> 沂水十七世王满泽 </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三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日(公历10月5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满泽十七世沂水:</p><p class="ql-block"> 四叔晚上好!全家幸福安康,节日快乐!</p><p class="ql-block"> 感谢您老对家谱的理解和对家族事业的关心支持!刚刚认真拜读了您老人家关于对《历次修谱年考》的评论,感慨万千!只是对老侄子过誉,愧不敢当。确实,我《高家洼王氏族谱》,从首创到历次续修,列祖列宗历尽艰辛,才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这样一部珍贵典籍,实属不易,令人敬佩。《族谱》生动而详实的记载了明清两朝至民国初年列祖列宗对民族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以及与社会名流的交往,光宗耀祖的典型事迹及社会威望。</p><p class="ql-block"> 挖掘和传承列祖列宗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和优秀品德,是历代后昆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我们族谱上记载,五世书香渐开,少川公致仕归里始创族谱;六世祖化行公(明,义官)例赠文林郎;七世祖作楫公顺治乙酉科(顺治二年,1645年)武举,且文武双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当地多有其书写碑碣,更厉害的是“岱岳巅之匾额”亦我七世祖所书。曾供职于山东巡抚张凤仪门下,并为其母画像,音容笑貌栩栩如生。我七世祖作楫公与莱芜名士张道一,新泰县令卢綋,莱芜朱与三、朱启蒙父子(清进士)及程云(号松壶、程故事村,清进士)等当时社会名流交往甚密。程云《松壶集》上有诗赞之。八世祖讳煇公又例赠文林郎;九世祖讳成基公康熙癸巳科举人……当然还有更多优秀故事将随着本次续修族谱,让全族宗亲所知晓,并得以在社会上更加广泛传播,弘扬广大!</p><p class="ql-block"> 叔对我的赞誉,我颇感惭愧,做了一些工作,是出于宗亲对我的信任和鼓励。这次续修族谱,还有叔辈们的大力支持,也有同辈兄长的共同参与,大家都不辞劳苦,为修谱竭心尽力,所表现的高尚懿行不仅被全族宗亲所称道,就是社会有关人士了解情况后也表示十分敬佩!我从中看到族叔宪平缜密思考,下决心修成一部我王氏前所未有的好族谱。也看到汉杰兄虚怀若谷,谦恭礼让,任劳任怨的精神,对我做好族谱编修工作启迪至深。 宪林、万泽二位族叔情系桑梓,慷慨解囊,无私奉献,及时出资保证本次续谱的顺利进行。族叔泽贵作为退休教师,不仅有文字功底,且对族谱世系精通,编排仔细认真,一丝不苟。还有若干宗亲通过各种方式或出资,或帮助疏理完善世系编排,或是对本次续谱提出意见和建议,都使我全体编修人员大受启发鼓舞,进一步增强了完成十次修谱盛举的信心。</p><p class="ql-block"> 以上所述,算是对叔的简要汇报,还请您老继续关心支持,我们共同努力,以期崭新的《高家洼王氏族谱》早日呈献于各位宗亲。</p><p class="ql-block"> 一并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王敦东18世20231005</span></p> 怀青与敦东群中对话20231010 <p class="ql-block">(以下是聊天记录展开计九页)</p> <p class="ql-block">@所有人</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 </p><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早上好! </p><p class="ql-block"> 从老谱《卷一》在道光十四年(1834年)续修族谱时,补录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由十一世祖清源公撰写的《辞商邑不与通谱书》一文看,我族先人对于断谱失谱之宗亲归谱,极其慎重,该文详细阐述了我始祖迁徙莱芜定居于高家洼庄,与他族之王氏绝不能茫无可稽而通谱,强调“木本水源,源源本本,万不容紊。必须支派分明,世系清楚,乃不失尊祖敬宗之雅意。”六修《族谱》在清道光十四年,十一世祖清源公年已八十二岁,志《家乘弁言》于重刊族谱之首,足见列祖列宗对续谱皆极其慎重。其实不仅我族续谱如此,遍查他族之谱亦是同样,每个姓氏都有这种情况。我们士卿祖这一支先世于明朝徙居外乡,其后人在清朝中叶又辗转复归故里,尽管八世祖名讳失考略有遗憾,但其后人自九世以下世系清楚,故能在光绪年间修谱时补续族谱之中并加以注明,足见士卿祖这一支确系高家洼王氏宗亲无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31011敦东</span></p> 《夜读》有感 暗摇头村王氏宗亲 <p class="ql-block"> 茶业口镇暗摇头村《王氏族谱》大功告成,可喜可贺!</p><p class="ql-block"> 11月20日上午,暗摇头村续谱编修工作人员族叔学田、会田、长田、坤田及子路弟,还有东榆林村子荣兄和口镇赵家村新全弟等诸位宗亲,专门约请《高家洼王氏族谱》第十次续修编委会部分成员,表达对老家的谢忱。宗亲们相聚一起,对续修族谱事宜进行了广泛探索交流,心情都感觉无比激动,大家畅所欲言,气氛欢乐融洽,体现了浓浓的血脉亲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31120 20:53 敦东)</span></p> <p class="ql-block"> 视频源自20231120念祖堂王氏宗亲群,讲解人18世孙敦东。</p> 东榆林村王氏宗亲 <p class="ql-block"> 视频源自20231121念祖堂王氏宗亲群,讲解人18世孙敦东。</p> 族谱中关于婚姻关系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详情 来自 赢文学 2023/11/27 ... </p><p class="ql-block">@所有人</p><p class="ql-block">族谱中关于婚姻关系的表述解析</p><p class="ql-block">拜研我《高家洼王氏族谱》,在婚姻关系表述方面是非常讲究的。一至五世关于婚姻关系的记载,除对一世权祖有简注以外,其余列祖列宗只对因功名册封者的配偶有所记载,一般族人的婚配关系记载甚少。历次增修族谱,对婚姻关系有所提及,世系排列中逐渐注述配偶姓氏、门户地位及懿德善行,但并未完全规范化。直至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戊寅)再增修族谱,亦即我族谱之初刊,始制定《谱例》八则,形成了婚配关系必得入谱的定制。《谱例》中指出:此前“谱中自始祖而下均未及録(婚配),则此所略者妻室为其一”。同时又郑重提出“子继宗祧,女适异姓,轻重攸分。然男女虽殊,同我祖宗骨血,况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故他族之妇为我族之女,与他族之女为我族之妇,其义一也。由是言之,谱不可略者,女子又其一。”从中不难看出,由原来的不得不将婚配关系省略,到不可省略成为修谱定制,《谱例》使续修族谱更加规范,对婚配的记述有了强制性的要求。从此,世系中不仅普遍载明婚配状况(当然个别宗支有所遗漏),还对配偶的美德懿行,专文褒扬,并有多篇孺人懿德《传记》等。甚至女方娘家亲人的功名、社会地位,名门荣耀等,也载入我族谱,并不惜笔墨加以注述,从而表明婚配关系在续修族谱中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从已有的史料记载看,我国从西周时期即已有了比较完备的婚姻制度。“六礼”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依次为:(1)纳采(男方请媒人向女方送礼品求婚。(2)问名(请媒人问女方名字,生辰,问卜是否与男子生辰匹配)。(3)纳吉(问卜无碍即定婚)。(4)纳征(向女方送聘礼)。(5)请期(双方商定婚期)。(6)亲迎(男子去女家迎接成婚)。以上“六礼”即使在婚姻自主的现代,仍然有着重要影响,诸多环节都彰显着“六礼”的影子。</p><p class="ql-block">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或虽有规定但并未真正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封建社会,存在一夫多妻现象是必然的,即使是庶民百姓,也可以有正妻之外的二房、三房或是纳妾。但是为了维护封建宗法礼制,以维护财产继承和权位世袭为主要目的,封建王朝在许可一夫多妻的同时,也厘定多妻名分有嫡庶之分,明媒正娶,先者为嫡,次则为庶,妾则名分更次,如使唤下人。嫡妻所生之子,长者为嫡长子,优先继承宗祧和权位。男子本人获取功名,受到朝廷任用,其生母甚至已去世的生母和嫡妻会依例册封,或孺人或太孺人,甚至更高名号等。而庶妻及妾则不能享受此等待遇。但是如果庶妻或妾所生之子获取功名或受任用,则可以子贵之名册封。此即封建宗法制下的“妻以夫贵”、“母以子贵”。这种婚姻状况在过去的誌书文献中多有记载,当然也见诸于我王氏族谱。</p><p class="ql-block">族谱中对婚姻形式的记载有如下几种:(1)“配x氏”。(2)元配x氏、继x氏。(3)元配x氏、继x氏、再继x氏、又继x氏。(4)元配x氏...、又x氏。(5)元配x氏、妾x氏。(6)聘x氏。以上记述形式中配x氏和元配x氏容易理解。继配是指元配亡故或长久失踪后明媒正娶的妻子。而配x氏、又x氏、妾,则是指娶二房或纳妾。至于“聘x氏”就与前述“六礼”作为婚姻成立的条件有关了。古人极重婚姻关系的确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是律条,而一旦下了聘礼,就等于成婚,以至于有一方在举行婚礼前故亡,但对方须给以元配地位。而族谱中对此则如实记载,不得以未成婚礼而隐去。</p><p class="ql-block">族谱中除要记载婚配形式外,还要对女子的懿德嘉行,依当时社会观念、道德标准加以评述褒扬,启迪后人发扬广大。对此,后人修谱不应以当今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观念衡量苛求古人。</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续修族谱,更应该法古创新,准确记载婚配内容。不论元配婚姻关系是自然消亡(死亡)、自行解除(协议离婚)还是法律解除(判决离婚),都应准确标明元配,再婚即标注继配,不应一人名下标注配x氏、配x氏,或一个配字下有多个x氏。不然时</p><p class="ql-block">光流远便有一夫多妻之谬,对离异者元流远,使有二大夕安之诊。灼南开自</p><p class="ql-block">也不应不注元配,这是对婚姻关系存续客观公正的记述,应当尊重事实。何况有的夫妻离异,遗有子女,谱中不载其母,显然会造成情感伤害。</p><p class="ql-block">此外,我族之妇,品德高尚,持家谨严,孝敬长辈,礼道周全,睦邻爱幼者众多,特别近代以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贡献巨大,出类拔萃者不乏其人,均应载入我族谱牒,以大力宏扬,激励后人。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先祖制定谱例之良苦用心,也才能展现我辈法古创新,尊祖敬宗的诚意。</p><p class="ql-block">以上所见,可能有错讹之处,公之于群,敬请各位宗亲批评指正,以期更好地完成这次修谱盛举。</p><p class="ql-block">高家洼王氏族谱第十次续修编委会二〇二三年岁次癸卯阳月之吉日</p> 大洛庄有宗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31204宗亲群</span></p> 回应宗亲第十次修谱关切 <p class="ql-block">@所有人:</p><p class="ql-block"> 全体宗亲晚上好!回复全体宗亲共同关切的问题一一</p><p class="ql-block"> 族谱续修啥样了,啥时候能印出来呀?对所有宗亲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统一作简要回复如下。</p><p class="ql-block">敬请关注![玫瑰][抱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31204晚敦东</span></p> <p class="ql-block">@所有人:</p><p class="ql-block"> 回复全体宗亲共同关切的问题一-啥时候能出谱?</p><p class="ql-block"> 近段时间不时有宗亲询问,族谱续修啥样了,啥时候能印出来呀?询问工作进度这很正常。对此,首先对所有宗亲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统一作简要回复如下。</p><p class="ql-block"> 首先,续修族谱是一项浩繁的文化工程,况我王氏家族又是一个大家族,人口众多,且分布散居全国(乃至海外)各地,资料征集任务艰巨。常听一些宗亲说,续谱不就是把人名统计一下,谁家添了小孩,加在他的老人名下不就完事了。不错、添加人口,把世系图谱做好,这仅是续修族谱最基本的内容,但仅限于添加人口未免太浮浅了,续修族谱大量艰巨工作,在于一个“修”字,即挖掘传承弘扬家族优秀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 第二,这次续谱,编委会的指导思想是,修一部好谱留给后人。那么,什么样的族谱算是好谱呢?我《高家洼王氏族谱》确实是一部好族谱,其特点是:创修时间早(初创于明朝中后期)。世系清晰,支派不紊(全族三世分门,五世分支)。结构严谨,体例完备(历次修谱皆有《序》《跋》)。内容丰富,资料详实(传记、墓表、行述、论文、信函、地契等皆录)。许多社会文化学者及研究历史文化的名人,都给予高度评价。然而,我们有这么好的《王氏族谱》,咱们自己家人真正看懂了吗?遗憾的是,凡是与宗亲们谈起老谱来,90%以上的人都说“看不懂”!确实,要真正搞懂族谱文化绝非易事。</p><p class="ql-block"> 这里仅举几个简单例子:其一,清朝顺治年间泰山顶重修玉皇庙,岱顶之匾额乃我七世祖作楫公(字若济,顺治乙酉科武举)所书,族谱上记载详细明确,有几个人知道这事,为什么在族间并没有人传说留传开来;其二,雍正至乾隆年间,有河南田制台田文镜(雍正、乾隆两朝元老,曾任河南巡抚)主政河南期间,钱粮数目被主事者搞成了难以理清的糊涂账。不知怎么得知我九世祖汝壎公,精通算术九章,遂即召之,帮助理财,不数日即将账目理清,巡抚高度赞赏;其三,同治八年(1869年),县令任澍林(监生)为扩充县衙大兴土木,搞土建工程,派督衙(相当于现在的公安或城管)到高家洼村伐树,全村人都吓坏了,独有十二世祖立言公(时年58岁)秉持大义,不畏强权,严辞制止并赴控于郡邑(告至省府),随即带回省府手谕交到县令那里,县令不敢再伐树:此等轶事、不胜枚举。还有,比如新泰县令卢宏、莱芜名人张道一、进士程云、还有莱芜多任县令以及泰安知府等人,常约我七世祖作楫公一起游苍龙峡,雅鹿山,并触景生情,赋诗作画,操觚染翰,并驾争先。这些故事谱上都有详细记载,但却极少有人能说得上来!</p><p class="ql-block"> 第三,一个家族续修族谱,如果后人搞不懂族谱上都记载的什么,说明家族的文化在衰退。这次修谱,声势浩大,值得欣慰的是,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认可和支持帮助。许多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的名人和传承地方文化有为且声誉颇高的学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资料,帮助我们解开了族谱中的许多迷团,一些知名文学、史学、书法艺术界人士,纷纷主动为我谱题词添彩,有的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和祝福,这是我们家族的荣幸,编委会对此不胜感激。</p><p class="ql-block"> 在编委会工作人员的精心研修和全体宗亲的支持鼓励下,续修族谱工程进展顺利,截止目前,初稿已经完成,第一稿第一次排版也基本完成,正在精心校对。请大家放心,尽管编委会成员水平有限,但一定会尽最大努力,按照既定的目标,尽量让大家满意。编委会全体人员思想认识坚定统一,就是时间要绝对服从质量,朝着修一部好谱的目标绝不动摇。为此,请全体宗亲一如既往的给予关注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高家洼王氏族谱》第十次续修编委会二〇二三年癸卯阳月(20231204)</span></p> 群中小小议论风波 <p class="ql-block">人们向往毛泽东时代人人平等,不担心下岗,不担心破产,工作生活有保障,日子过得舒心。现在有人说:不平等。理由是:那个时代,地主富农的子女能上大学吗?对此,你是怎么看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202310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王敦江20231212</span></p> <p class="ql-block">王敦江老侄子:毛泽东时代所谓的人人平等是指大部分农民都穷的一样,都吃不上穿不上,如果说社会地位平等我不信。高级干部天天喝茅台,农民有见的吗?大队干部天天喝酒捞肉,普通社员能吗?供销社上班是农民的儿女吗?老子上班儿子能接班,怎么不让农民有能的儿女去接班呢?中央政治局常委有专列专机,其它人有吗?老侄子,那个时代已过去,确有值的回忆的东西,但回不去了,如果真让你回去,你也不愿意。我想说的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也有一个时代的不公平,哪个时代也没有绝对的公平,如果有绝对的公平,那就是最大的不公平。当年一刀切地打倒地主就公平吗?谁富斗谁就公平吗?你种二亩地挣了一千元,邻居家种了二亩地挣了4万元,挣四万的就该批斗,这叫什么?那时叫平均主义,所谓平均主义就是,不管你能力有大小,贡献有多大都平等对待,这样真的好吗?如果还是原来那个社会,我认为还会继续落后,继续贫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王满泽20231212</span></p> <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的儿子一代搞修正主义,走向反面,虽然名为社会主义,实际是资本主义,我们的孙子肯定会起来暴动的,推翻他们的老子,因为群众不满意。《在八届十中全会上的讲话》(1962年9月24日)</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p><p class="ql-block">搞修正主义是不得民心的,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虽然修正主义可能一时蒙蔽了人民的眼睛,但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它的狐狸尾巴是要露出来的,人民群众是要把它割掉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王嘉树20231212</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个群是念祖堂王氏宗亲群.现在四佰多人了,也是一个较大的群了.几年来健康发展,遵纪守法,宏扬正义.主张正能量,敬老爱幼,提倡孝道文化,王氏宗亲的兄弟爷们欢聚一堂,乃我王氏宗亲之福、之乐,应该归功群主敦东兄弟的辛勤付出,全体家人的共同努力而得来的,我们都应该致谢、致敬。今后应将继续共同维护王氏宗亲群的健康发展!</p><p class="ql-block"> 至于国家的大政方针,我们一介草民,都是过的百姓的日子,没有那么高的政策水平.最好少议,不议!关于伟大领袖毛主席,我们只有敬仰,怀念,并始终教导子孙后代,世世代代纪念毛主席,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个别的评头论足勉了吧!弄不好犯错误.在此敬请群主关注!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厚德载物20231212</span></p> <p class="ql-block">@所有人 </p><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晚上好!</p><p class="ql-block">@厚德载物 :</p><p class="ql-block">敦厚哥说的对,请各位宗亲自律,更多关注续谱事宜。</p><p class="ql-block"> 续谱是一件大事,不是哪一个姓氏独有的文化工程,而是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族谱》,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谱牒文化。综观每个姓氏的谱牒,大多遵循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续谱规矩。我们这次续修族谱,虽说距上次修谱(九修)只有二十年,但距再上次(八修)已逾百年,期间由于多种原因,很多优秀家族文化已失去抢救机会而不能传承,这是非常遗憾的,再不抢救传承会失去更多,所以编委会及全体宗亲从一开始就都很慎重,唯恐有误,贻笑社会并谬及后昆,所以还望全体宗亲继续关注支持。</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31212敦东</span></p> 感怀毛主席诞辰130周年 <p class="ql-block">@所有人 </p><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早上好!</p><p class="ql-block">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30周年之际,填《沁园春》一首,深切缅怀一代伟人。</p><p class="ql-block"> 沁园春 千古伟人</p><p class="ql-block"> 一八九三,湘潭韶山,红日升天。巨龙腾空躍,霞光万丈,宇寰惊艳,虫尽哑言。唤起工农,睡狮觉醒,旗猎巍巍井冈山。历周折,遵义乾坤转,力挽狂澜。展雄才奔延安,窑洞布局韬略盖天。 继净盘倭寇,再除蒋患,赴京赶考,谋划新篇。抗美援朝,全球震撼,重挫联军天下安。宏图绘,四化斑斓路,毛选擎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 20231226王敦东</span></p> 十修族谱体例商榷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修族谱体例(编修说明)</p><p class="ql-block">(商榷讨论稿)</p><p class="ql-block"> 一、本次续修族谱是《高家洼王氏族谱》第十次续修。</p><p class="ql-block"> 二、本次修谱遵循老谱编修体例,尽量适应现代人们的阅读习惯,法古创新,与时俱进,让全族更多宗亲读懂家谱,了解家族起源与繁衍发展的历史,从而更加热爱家族,敦亲睦宗,崇敬先贤,教益后昆。</p><p class="ql-block"> 三、老谱最早先有抄本(约形成于明朝中后期),因年代久远,已轶无考。自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五修族谱始初刊,后经历次编修,由于历史发展原因及受条件限制,至八修(民国九年,1920年)皆用木版印刷。个别字词甚至受封建礼教制约,点画运用有所规避,为后人读谱带来误解。今次修谱将文字改繁为简,统一使用新中国成立后规范现代汉字,并加注标点。个别人名及个别字,文意不可繁简转化者,仍用繁体。</p><p class="ql-block"> 四、老谱正文《卷一》中有双行小字者,特别是目录中的人名排列,示尊清晰,长幼排列清楚,按尊长顺序记载,不再单独分行。</p><p class="ql-block"> 五、老谱中个别文稿原文较长者,文意表达清楚明白,但古体(八股)格式,不分段落,本次修谱予以分段。</p><p class="ql-block">大卫</p><p class="ql-block"> 六、老谱原文误书,误刻或有其他版联刻或有兵他议</p><p class="ql-block">本可以参校者,不改原文,随文加[注]标出。</p><p class="ql-block"> 七、转引其他文献,但字句有出入者,不做还原。文字通达无误,但史实表述有错讹或其他争议者,不做更正。</p><p class="ql-block"> 八、点画之误,如巳已己、戊戎戌、末未等,概予更正,不做注释。古今通假字,以现行规范文字为准。</p><p class="ql-block"> 九、老谱原文个别史实、典制、文献,出处有所补充述说,虽以(注]标出,然限于篇幅,百不及一,俟后诸再续者,予以更张。</p><p class="ql-block"> 十、族谱记载,始祖以下,传至三世有兄弟九人,始分七门;传至五世,有兄弟二十四人,又分二十二支。老谱为照顾篇幅协调及便于查考,将七门共二十二支分为三卷,即《卷二》为一至二门,共七支;《卷三》为三门共六支;《卷四》为四、五、六、七共四门九支。今次修谱,《卷二》仍为一至二门,为便于查考并使各卷篇目页码相协调,将三门与四门合并至《卷三》,《卷四》为五、六、七门。</p><p class="ql-block"> 十一、老谱至八修(民国九年,</p><p class="ql-block">1920年版)共四卷,甚为规范。九修(2002年重刊)增加卷五,有违续谱体例。今次修谱将《卷五》之文稿部分纳归至《卷一》,世系图谱部分经修正、补充、完善,规范至《卷二》《卷三》《卷四》中,予以补全世系,使格式统一。</p><p class="ql-block"> 十二、关于族谱中记载补录宗支,我族先人对于断谱失谱之宗亲归谱,极其慎重,强调我始祖迁徙莱芜定居于高家洼庄,与他族之王氏绝不能茫无可稽而通谱。今次修谱通过查阅大量地方志、地名志、文史、有关村史资料及莱芜他族《王氏族谱》等若干史料,并走访了许多史料撰写的地方文化学者和他族修谱人员,从而查明了断谱宗支颠沛流离之艰辛,依据当时外迁年代背景,断谱原因,而后如何复归故里等迁徙事实,今次修谱经严谨认真考证,纳归正门正支。</p><p class="ql-block"> 十三、老谱对功名显赫的列祖列宗除极少数有墓表、行述、传记外,彼时为节约成本,有许多先人善举懿德当记未记,仅言简意赅作名下简介。今次修谱经过充分挖掘整理,补充完善了部分新的资料。</p><p class="ql-block"> 十四、《卷二》至《卷四》世系图谱中,部分人名简介多有引经据典,基本与《卷一》正文相互照应,大多在《卷一》中统一作[注],不再详述。对个别在《卷一》中未做注释的,随世系图谱作[注]。</p><p class="ql-block"> 十五、本次新修族谱目录,详列篇题,方便查阅。</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p><p class="ql-block">《高家洼王氏族谱》第十次续修编委会</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三十日</p> 十修族谱征求意见 <p class="ql-block">@所有人</p><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早上好!</p><p class="ql-block"> 十修族谱已历时三年有余,期间得到了全体宗亲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编委会对此表示十分感谢!春节临近,发一篇《十修族谱概述(讨论稿)》,算作向全体宗亲的汇报,敬请关注并相互转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提宝贵意见,力求族谱更加完美。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十修族谱概述(讨论稿)</p><p class="ql-block"> 盛世修志,家兴续谱。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但凡国运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年代,从皇家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不以修撰家谱或族谱为一件大事。家族的历史,反映的就是民族的历史。自古以来,许多海外华人热心回国造福乡梓,他们寻根问祖最信得过的典籍就是查阅家谱。对于各种原因迁居他乡的普通人来说,家谱(族谱)就是他们与族籍、族人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他们思乡念祖的精神寄托。</p><p class="ql-block"> 我《高家洼王氏族谱》初创于明末,清楚地记载了我始祖讳权公,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自河北省枣强县迁徙山东莱芜定居于高家洼庄,历经明、清两朝及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已是六百五十余年。综观我族之谱,所记载的不仅是世系繁衍、奋斗发展的家族史,也是明、清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缩影。深入研究我族之谱,对于进一步了解在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俗、人文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p><p class="ql-block">历史不断发展变化,在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历次修谱都留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民国之前的文献资料,大多都是“文言文”,且无标点符号。我族之谱也不例外。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推行语言文字改革,积极推行“白话文"和简化汉字,对古典文献深入研究探讨者越来越少,因此,在很多家族成员中,看不懂族谱的人不在少数,青年人更是感到断句难,理解词义和文义更难,因而只能“望谱兴叹”。</p><p class="ql-block"> 族谱续修实属不易。如何让更多的宗亲读懂家谱,了解家族的发展史、进而达到尊宗敬祖,团结族人,崇尚先贤,继承发扬先祖懿德善行的目的,成为今次续修族谱的一个重大课题。编委会工作人员始终遵循要续一部好谱留给后人的指导思想,诚惶诚恐,丝毫不敢懈怠。怎样才算一部好的族谱呢?一部好的族谱,不仅要有精美的装帧设计,美观大气、典雅古朴,利于收藏,更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广泛发掘、整理、记录家族中光耀门楣的懿德美举和代自家网德善举和优艮冢风,载人族谱,让宗亲载入族谱</p><p class="ql-block"> 通过拜读族谱,既知木本水源,家族根脉所系,又油然而生崇奉先贤,学习先贤,追做贤哲的敬意和自觉。我族之谱从初创到历次续修至今,都十分注重这一点,为我们王氏家族留下了一笔无价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 自始祖定居高家洼村,传至五世祖,即有少川公致仕府衙;至六世祖,有义官、例赠文林郎化行公办义塾,其门生弟子多功名显赫;七世祖作楫公(字若济),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科武举,且文武双全,诗词文章、琴棋书画俱佳,以致能够由其在五岳之首的泰山巅峰庙宇题写匾额,可见其书法功力非一般书家所能及。且作楫公时与新泰县令卢宏、莱芜多任县令及进士程云(号松壶,程故事村人)、张芹芷(号道一,张家台村人〉、朱与三(字廷尉,城子县村人)等诸名宿操觚染翰近二十年,作楫公自是名声大起,曾于山东巡抚张中丞(名儒秀,奉天人)门下专司文职,并为中丞之母画像,画像逼真,栩栩如生,以致中丞每观画像,似可与母对话交流,百感交集;八世祖讳煇公与其父作楫公为同科举人,清康熙《莱芜县志》、宣统《莱芜县志》均有明确记载,与我族谱之记述十分吻合,留下一段父子同登甲第的佳话。谱中记载公多有善举义行,如“太学生李公承余贷谷二十石,愿以楼偿。公曰:为此区区,岂可坏公宅第乎!立焚其券(借条)”;公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举家迁至三官庙村。九世祖成基公乃作楫公之孙、煇公之子,皇清癸巳科举人、候选知县,祖孙三举人在我邑一时名声大噪,后人曾传说此乃三官庙村名之由来,也未可知。道光戊子科举人王继春公(候选知县)虽非我族宗亲,却为我十世祖居士超恒公(恩锡九品)著述立传,字里行间充满崇敬和骨肉情感,读来感人肺腑:清末最后一位举人十三世祖殿甲公(字子震)、极力促成八修族谱,功莫大焉!其生平轶事至今仍被族人所津津乐道。十三世祖原贞公入选衍圣公府做随朝伴官。所有这些列祖列宗之行述,不仅光耀门楣,更是后辈之楷模。中国(济南)赢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柳明瑞先生、原莱芜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尹承乾先生等著名历史文化学者以及众多研究过我族之谱的地方文化学者,皆称我族为名门望族,着实不虚。</p><p class="ql-block"> 近代以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发生翻天覆地大变革的时代。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深陷苦难一百余年,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辛亥革命暴发、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次反击外来侵略战争,我族同胞在各行各业都建树非凡,更有无数宗亲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生活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据官方资料统计,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族同胞就有(?)人被政府部门批准为革命烈士,其中三官庙村瑞虎公等多人因战功卓著,英勇顽强,坚贞不屈,被评定为著名革命烈士(资料选自《莱芜市志》及《莱芜革命烈士英名录》)。</p><p class="ql-block"> 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我族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英才,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出生于鹁鸽楼村的传斌公,十一岁即参加革命,戎马一生,出任多国外交大使,并著有《跨越世纪的回忆》等著作,殁后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我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副政治委员俊杰公与其兄荣贵公,抗日战争初期参加山东徂徕山抗日起义,征战南北,屡立战功,建国后调入人民海军,为人民海军建设作出巨大贡献,殁后葬于老家高家洼村之东南。出生于东榆林村的化金公,曾任北长山要塞区司令员,少将军衔,时至今次修谱,年已九十六岁高龄,离休后居济南军休疗养院。还有居住上海的正军级干部福成公等,即使离休,仍关心国防,时刻不忘国家安危。</p><p class="ql-block"> 先进劳动模范人物更是层出不穷。建国初期首批全国劳动模范时春美(王方下村义昇公之妻〉,巾帼不让须眉,1959年建国10周年国庆节,受邀参加国庆观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接见。王方下村登福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即被评为华东地区劳动模范;怀兴公率医疗队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集体二等功和个人二等功,且我族宗亲在部队中立功受奖者更是多不胜数;在科研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的也大有人在,高家洼村第一位大学生茂轩公,上世纪六十年代由山东大学毕业,进入宁夏稀有金属研究所,在国防工业材料研发生产中获国家发明奖,为国防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教育文化领域成绩卓著者更多:宪卿公毕生致力于传承普及民族文化艺术事业,集编剧、作曲、演奏于一身,指导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晋京汇演屡屡获奖,并倾心培育优秀文艺人才,其门生弟子中多人被选入国家、省、市级文艺团体成为骨干。翰兴公大学毕业即服从国家需要,在多个行业中发挥聪明才智,成绩斐然,先后从事广播宣传和电化教学研究与管理,并被《延安报》《陕西教育报》等多家报刊聘为特约记者,后专任《人民政协报》陕西记者站主任记者,作品获奖无数;敦语公倾心奉献教育事业,立足三尺讲台,从教四十余年,桃李满天下,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并有数十人获国家奥赛奖,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这一教育系统至高荣誉:德本公一生曾从教、从戎,后转业地方专司文化宣传,有多部新闻和文学专著问世;我族后起之秀,北京良辰光启集团王哲带领的团队,在北京冬奥会上制作的冰雕五环力压群芳,惊艳了世界,不仅是我族门楣之荣耀,更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新泰市小良庄村王强,获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多项医学研究成果入选国家级优秀医学成果奖,并荣获部级专业医学人才称号。</p><p class="ql-block"> 最能体现民族工艺品制作风格的艺术精髓王氏锡雕,久负盛名,在首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获得金奖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这一工艺已传承九代,莱芜西关村圣良、圣堂、圣才、千钧、兴钧等诸公,分别创造出自己的堂号鳳王祥、鳳王堂、鳳王瑞、鲁王工坊、龙王锡雕等,享誉中外。徐家河村敦海公自祖辈起研究制作锡雕工艺,在传承中又不断有所创新发展,其锡包瓷(壶)工艺考究,制作精美,观感漂亮,亦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口镇下水河村成为山东省有名的香肠制作专业村,我王氏宗亲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所有这些都是我王氏家族的荣耀。今次修谱虽说搜集整理了一些珍贵资料,但比起我族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做出的贡献,资料尚显不足,还有更多的先模人物和事迹需要全体族人积极提供,以期载入族谱,永留后世。</p><p class="ql-block"> 族谱撰修内容丰富,量大繁杂,工作十分艰巨,必须高度严谨,仔细认真,容不得半点马虎。修谱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要有充足的组织活动经费,才能确保本次修谱顺利达到预期目标。所幸有宪林公和万泽公情系族党,无私奉献,慷慨解囊,积极出资,加之许多宗亲赞襄捐助,从而保证了这次续谱工程的顺利进行。宪林公、万泽公及所有慷慨赞助的宗亲们的奉献精神,值得高度赞扬,所有为这次续修族谱作出贡献的人将全部载入功德榜,让后世铭记。续谱不易,珍藏族谱更需要有善心、爱心、责任心和细心。今次修谱,绿凡崖村传平公、西凤阳村余禄公、抬头村敦富公、沂水县本富公等精心保存完整的清朝道光甲午年以来续修的历次族谱,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原件,从而为解开世系支派的某些谜团提供了重要资料。</p><p class="ql-block"> 值此十修族谱即将付梓之际,再发此文,除阐明本次修谱要义之外,更期望全体宗亲继续挖掘资料,以高度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把我族优秀人物、典型事迹、优良家风、有益家训加以整理,提供给编委会,以便编撰成文载入谱牒,永垂后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40129宗亲群(敦东)</span></p> 商榷(20240129)宗亲群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20240130商榷(续)</span></p> 2024(甲辰年)春节 <p class="ql-block">@所有人 </p><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春节快乐!今天大年初二了,中华民族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正在逐步成为世界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中国的春节(农历新年)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是春节走向世界的一个信号。在未来的世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春节也会发挥更重要的文化桥梁作用。</p><p class="ql-block"> 春节是怎么来的?</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春节又称“新正”“元日”“元旦”“正旦”等。春节的产生与古代历年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早在上古三代以前,人们就已经掌握“年”的时间周期概念。</p><p class="ql-block"> 正所谓,“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夏朝以“岁”称年,以农作物丰收作为年度时间周期。周代继承夏代的计时传统,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之月,并将年度周期称为年。</p><p class="ql-block"> 狭义的春节指正月初一,除夕和春节是前后接续的两天,俗话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说的就是除夕夜守岁、辞旧迎新的过年习俗。</p><p class="ql-block"> 春节有着怎样的节日主题?</p><p class="ql-block"> 春节的节日主题和文化内涵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量:一是合家团圆,二是辞旧迎新,三是祈福纳祥。</p><p class="ql-block"> 团圆是春节的主要精神内涵,除夕夜,人们吃年夜饭、团坐守岁,尽享天伦之乐;春节后,走亲访友、拜谒问候,与亲友团圆;跨越时空,借助现代新媒体,全球的中华儿女共享民族大团圆。</p><p class="ql-block"> 辞旧迎新是年节通过仪式的主题,除夕夜,人们以爆竹迎年;新年后,接神祭祀、祭拜祖先、拜年庆贺,进入新的生命旅程。</p><p class="ql-block"> 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贴福字、逛庙会、舞龙灯……这些习俗饱含着对过去一年的感恩和喜悦,也有人们对新年的憧憬和梦想。</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强][玫瑰][烟花][爆竹][太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40210敦东</span></p> <p class="ql-block">@所有人 </p><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上午好!</p><p class="ql-block"> 今天大年初八,龙年大吉,万事顺意。本次续修族谱历经三载,在全体宗亲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初稿已基本形成,但仍需精雕细琢,容不得半点马虎,近期会在群里发布一些信息,向宗亲们征求或落实一些资料,请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并多多把关注续谱的宗亲们带进群里来,欢迎对修谱多加指导!</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二〇二四年新正月初八日(敦东)</p> 羊里镇城子县村宗亲归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晚上好!</p><p class="ql-block"> 依据《高家洼王氏族谱》记载:四门之二有十五世公讳化绪者,在光绪版族谱上其名下记载“出嗣”二字。至民国九年又修族谱,其名下记载如下:“出嗣城子县庄”。依据这一线索,经原张家洼镇广播站站长朱从周先生(城子县村人)热心联系帮助,近期编委会两次来到羊里镇城子县村,终于查找到了城子县村《王氏族谱》(民国九年,1920年创修),该谱与我《高家洼王氏族谱》八修于同年。城子县村《王氏族谱》创修者及其后人,近年再次续修族谱,谱中明确记载:“化绪,得珠公之嗣子,由高家洼村过继”。与我谱记述完全吻合。从清光绪年间十五世化绪公出嗣到城子县村,到现在已是近150年。城子县村王氏族人相传,化绪公幼年过继到城子县村得珠公膝下,十数年后,成家立业,一直生活于城子县村王氏家族之中,至今其后辈已繁衍至二十一世。</p><p class="ql-block"> 城子县村《王氏族谱》与我《高家洼王氏族谱》同样明确地记载了化绪公由高家洼过继到城子县庄的事实,同时城子县村王氏族谱还记有高家洼村优增生苗建章先生为城子县村王氏岱东公撰写的《岱东公传》,成稿与《高家洼王氏族谱》上的《子震王先生行述》正好是同一年,由此足见我高家洼王氏与羊里镇城子县村王氏关系极为密切,化绪公一支源出于高家洼王氏四门二支绝无异议。</p><p class="ql-block"> 羊里镇城子县村化绪公一支,终于在我高家洼王氏第十次修谱行将付梓之际,得以确认,纳归宗谱,孰非偶然?若从我十修族谱“竭尽全力、惟实惟精,广纳博采,法古创新,期求续成一部前所不能的好谱”的目标而言,偶然之中却寓有必然。本次修谱始终遵循详细阅读原谱,对谱中所载事项必致力研究考证,一切线索均须加以探求,故而有东平县三里庄村、泰安(今岱岳区)北上高村、莱芜境内如茶业口镇东榆林村、暗搖头村、口镇赵家村、牛泉镇西凤阳村、绿凡崖村及钢城区郭家台等若干村的众多宗亲归谱,又有迁徙辗转失谱多年复归高家洼村的王氏宗亲,均经考证得以归宗复谱。此皆因这次修谱宗旨正确,措施有力,尤其以现代网络手段广泛发动,佐以专家学者大力资助,使这次修谱从文稿(牒)至宗支世系不断取得突破,在更广更深的范围层次内有所进展。鉴于此,可知修谱不易。若非坚持精益求精,绝不因急于求成而疏于缜密周全,则断然不会有此成就。这也是何以修撰三年之久而未见诸成谱的重要原因。这次羊里镇城子县村王氏宗亲一支入谱,再次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这次修谱,我们未必能达到完美无缺的境界,但却抱定了尽最大努力,不留遗憾,尤其不能留下因主观能动性不足而产生的遗憾。我们深信,只要编委会继续不懈地努力,在全体宗亲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们一定会取得成功。</p><p class="ql-block"> 高家洼王氏族谱第十次续修编委会</p><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28日(正月十九日)</p> 历次修谱年考 <p class="ql-block">@所有人</p><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晚上好!</p><p class="ql-block">前段时间,在群里曾发过一篇《历次修谱年考》,大多数宗亲都已关注到了,并且许多人都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对此表示感谢!鉴于新进群的宗亲不少,对《历次修谱年考》经认真查考清道光版族谱和光绪版、民国版族谱,进行了重新整理,再次发给大家讨论。恳望宗亲多多关注,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憨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敦东20240302</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历次修谱年考及与事者名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实 录</span></p><p class="ql-block"> 拜研我《高家洼王氏族谱》,自始祖名讳权公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由河北枣强迁徙山东莱芜定居于高家洼庄,至今已有六百五十余年,传二十余世,人丁兴旺,枝繁叶茂,散居全国各地者甚多。数百年来,世系不紊,宗支分明,长幼有序,全赖《族谱》之功也!</p><p class="ql-block"> 我族之谱,初稿形成当在明朝中晚期,最早由五世祖讳宗禹公(字少川,勅授登仕郎),自河南豫州致仕归里,告老还乡后,依据祖辈口述记载。“尔时世谨(仅)四易,于先人事迹当有的确记闻。”(见《卷一》《辞商邑不与通谱书》)。虽说“寿诸梨枣”,但当时限于条件,并未能刊印成册,仅手抄传于后世,六世祖教行公(字敷五,推官,少川公之三子)据此再作补记(见《卷一》《原谱序》)。七世祖作柱公(字若砥,邑庠生,少川公之孙,教行公之次子)在《原谱序》中记载:“始祖居莱,迁自真定,时当明初,又皆备纪之,恐世远无知之者,余先君故特著其实也。”足证我族之谱乃作柱公祖孙三代接力,呕心沥血首创,亦即《族谱》之初稿的形成。</p><p class="ql-block"> 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岁次甲子,七世祖讳作柱公“淡于世情,切于族党”(见《卷三》作柱公生平简介),复将其祖、父两辈手抄《族谱》加以系统整理,并作《原谱序》一篇以记之(见《卷一》)。由此,我《高家洼王氏族谱》便有了定型的版本,昭穆世系、支分派别靡不一目了然。虽称“原谱”,实为再修,亦即我族谱之第二次编修(第二稿)。</p><p class="ql-block"> 三修《族谱》当在清雍正十年(1732年)岁次壬子仲春,由八世祖讳煇公作《增修谱序》记之。煇公(字梦山,太学生,清义士,例赠文林郞,崇祀忠孝祠,其事迹载入清《莱芜县志》)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举家迁至梁坡保三官庙村,晩年创办“三当斋”,博览群书并广授子弟亲朋,门生弟子多有功名(见《卷三》煇公生平简介及《卷一》《三当斋记》)。</p><p class="ql-block"> 四修《族谱》始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岁次丙辰之季冬。由九世祖讳见龙、十世祖讳心俨、心仔分别作《再增修谱序》计三篇(见《卷一》),但此时因各种原因并未完全竣工,说明修谱绝非易事。延至乾隆四年(1739年)岁次己未年七月,时有九世祖汝勤公旅寄(居)济南,每岁春秋两季回莱祭祖省亲,受其族叔安愚公(名讳爌、字自明,邑武庠)之嘱:“修谱一事,他人有志而不能,尔能之而不果,今尔闲居历下,则增修之责,尔复何诿哉?”于是,汝勤公在乾隆元年修撰的基础上,“谨按旧谱,统序悉遵前式,分序另立后图,月余而事竣”,并作《再增修谱序》(见《卷一》)。</p><p class="ql-block"> 五修《族谱》当始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岁次丁丑,由十世祖瓒、诚、心仔、心侗共同编著参订,并将我《高家洼王氏族谱》初次刊印成册,由十世祖瓒公作《刻谱序》(也叫《初刊谱序》),同时制订《谱例》八则,俾后世修谱共同遵循。为使我族与莱芜他族王氏有别,遂将我谱冠以“高家洼”三字。首次刊录六世祖《例赠文林郎化行公墓表》(邑庠眷甥任振教撰)。此次修谱与事者书名如下:九世祖堪抡、堪载、见龙监修并刊,十一世祖廷翥校録,至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戊寅立冬前一日功竣。</p><p class="ql-block"> 六修《族谱》在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岁次甲午仲夏,十一世祖清源公年八十二岁,志《家乘弁言》于重刊族谱之首;是年荷月上浣,又有十二世祖存级公作《重修谱系序》;是年仲秋,十二世祖金粟公、十三世祖曰忠公分别作《重刊族谱序》各一篇,十一世祖清源、文蔚二公合撰《补序族谱论》一篇,并补录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由清源公撰文《辞商邑不与通谱书》,进而详细阐述了我始祖迁徙莱芜定居于高家洼庄,与他族之王氏绝不能茫无可稽而通谱,强调“木本水源,源源本本,万不容紊。必须支派分明,世系清楚,乃不失尊祖敬宗之雅意。”该次修谱始增录《散落他乡记》《珍藏族谱论》《命名论》,同时拟定十六字按次排行,自十四世至二十九世:锡、瑞、余、泽、敦、本、懋(茂)、和、聿、昌、其、绪、同、登、甲、科。并增录九世祖《皇清癸巳科举人、候选知县静斋公暨元配张孺人墓志铭》及《客庵王公墓志》(上述两文皆由丙辰举人、揀选知县、莱阳县教谕、邑人年家眷吕思问撰);《处士高祖墓志》(其玄孙曰恭撰文),《居士超恒公先生行述》(道光戊子科举人侯选知县、族又再侄继春谨识),《皇清例封孺人秦孺人九秩节寿序》(清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太史潘绍烈撰)《三当斋记》(十世祖心仔公撰),同时编录《重刊族谱跋》。该次修谱由十二世祖箱,十三世祖进德共同监修;十二世祖金粟公,十三世祖曰恭、曰忠二公原编校阅并书;十二世祖存级、宪章、兆鹏及十三世祖崇、曰聪参订; 十一世祖美功、希文、廷俊、期义、聿修、希晋、文轩,十二世祖文杰、友、存常、中桂、愷,十三世祖思孟、万亨、元增、自坤、思强诸公任催办。至此,我族之谱始分四卷:《卷一》为序文及传记、墓表、行述、论文等,《卷二》为一至二门各支,《卷三》为三门一至六支,《卷四》为四、五、六、七门各支。此谱至今仍在族间多有收存。</p><p class="ql-block"> 七修《族谱》在光绪十年(1884年)岁次甲申孟冬。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光绪版是在前版尽毁于兵燹之后,依据世存旧谱而重新刻版,这是修谱史上的一件大事。《重修族谱序》由十三世祖皆庆公撰文;《重刊族谱序》二篇,分别由十四世祖金声公,十六世祖宝三公各作一篇;《重刊谱系序》三篇,分别由十三世祖获俊公,十四世祖秀龄公、振民公三人各作一篇;补录道光二十八年用于族林《卖地契约》一份。与事者名单如下:十三世祖思孔,十四世祖金声、振民、开虞监修,十三世祖卓亭、获俊、自明、俊庆,十四世祖秀龄、锡麒、贯之、金斗诸公原编校阅并书;十五世祖鸿章、鸿骏,十六世祖宝三诸公参订;催办人员有:十二世祖修和、修道,十三世祖进和、登峰、一化、自读、廉能、有庆、遇庆、曰明、元祥及十四世祖锡荣、锡申、敦典、执珍、锡民、金诰、开张、承典、振乾、对久诸公等。</p><p class="ql-block"> 民国九年(1920年)岁次庚申十月,我族之谱第八次续修,在清光绪版的基础上,增录《子震王先生生志》(优增生苗建章撰),亦即主持该次修谱的清末我族最后一位举人十三世祖殿甲公生平纪实,并增录《王母吕儒(孺)人节孝传》(廪膳生郑星垣撰)及《重刊族谱序》五篇,该次修谱与事者书名:十三世祖殿甲公,十四世祖开明、锡显、锡屏公,十五世祖成谟公监修;十四世祖锡绂公,十五世祖瑞柱、瑞汉、瑞梓、瑞群、鸿盛、敬铭公,十六世祖世爵、余一等诸公原编校阅并书;十四世祖诗诵公,十五世祖鸿慈公,十六世祖海春公、效先公,十七世族叔晋泽诸公参订; 催办人员有:十四世祖潭、百龄、松年、锡孝、福安、开木,十五世祖瑞祥、芳林、瑞周、泮林、瑞凤、正礼、峻德、道仁、鸿禧、瑞珍、瑞图,十六世祖余三、余荣、余经、义道、余振诸公。该次修谱,使我族之谱愈加规范,体例更加完备,内容更加丰富。</p><p class="ql-block"> 九修族谱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2000年,已进入新世纪,全国各地掀起编修地方志,续修族谱热潮,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有族人倡议重修族谱,但由于与八修族谱时隔久远,期间又因战乱、灾荒等原因,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波澜壮阔,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也是民族文化遭受损失极重的年代,资料征集十分困难。但工作人员不辞辛劳,坚韧执着,历时两年,大多数散居全国各地的高家洼王氏宗亲都取得了联系,以计名续入为主,辑成《卷五》。由十九世族侄德本作《公元二〇〇二年增修族谱序》,补录《王方下分支序》、《下水河分支序》、《鹁鸽楼分支序》、《南麻分支序》、《跋》,并附有捐款者名录。该次续修族谱参与人员众多,仅就主要成员分述如下:名誉顾问:余周(十六世)、瑞增(十五世)、敦欣(十八世);顾问:俊禄(十七世)、翰明(十八世)、余峰(十六世)、长泽(十七世)、秘书长:翰明;校阅:余柱(十六世)、守贤(十六世)、余峰(十六世)、长泽(十七世)、宪玉(十七世)、爱柏(十七世)、爱俭(十七世)、俊禄(十七世)、华柏(十八世)、金本(十九世);其余催办人员(略)。</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历次修谱内容查考及与事者实录,现提供给全体宗亲参阅,并恳望提出宝贵意见,以期我高家洼王氏族人群策群力,共襄十次修谱盛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高家洼王氏族谱》</p><p class="ql-block">第十次续修编委会 </p><p class="ql-block">总编辑 十八世孙 敦东谨识</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三年荷月之吉日</p> 敦东荣获三等奖 王哲意为宗亲就业献策 <p class="ql-block"> 北京良润光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哲,是高家洼村人,毕业于内蒙科技大学,供职于良辰光启数字科技集团,担任总裁职务,由他带领的团队,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制作的冰雕五环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力压群芳,一举中标并惊艳了世界,同时,在全国多个五星级旅游景区如黄鹤楼,南京秦淮河、夫子庙等地,其灯光设计均出自于王哲团队,着实成为我王氏家族之荣耀,也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可喜可贺!近期,王哲新组建两支团队,在西安和日照两地开发旅游项目,面向全国招聘人才,希望有这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可以大显身手,共谋发展,恭喜发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40605北京王哲(18世)</span></p> 敦东参加高庄街道志审评 <p class="ql-block"> 济南市莱芜区委党史研究中心,于2024年6月7日上午,在高庄街道组织举行《高庄街道志》评审会。</p><p class="ql-block"> 区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孙启东主持了评审会,高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蕖蕖致辞。街道志主编亓贯德作志书工作说明和介绍。随后,特聘史志专家刘静,王敦东,唐庚源,邓庆昌,尹承乾,刘少波依次对志稿进行了点评,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孙主任进行了全面总结,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建武,史志科长韩丽参加了研讨,高庄街道史志办主任吴会祥,修志工作人员咸光德,毕全和,任绪村参加了评审会。评审会开得非常顺利,非常成功,将对高庄街道志的编辑工作是一个大的推进,对志书的质量有大的提升。使高庄街道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历史文化发展也有及大的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40607本生(19世)</span></p> 第十次修谱成功在际 <p class="ql-block">高家洼王氏族谱第十次续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是自媒体平台《莱芜宏兴故事会》主播李广先生正在对续谱编委会总编辑敦东进行釆访,录制节目。谱成在即,希望全体宗亲一如既往地继续关注支持,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王宪平20240611</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昨天我看到的编委们整理谱系的状况(王宪平20240611)</p> <p class="ql-block">看到谱成在即心情非常高兴,我们要将最诚挚的赞赏与敬意献给王氏家族。尤其是王宪平、王汉杰和王敦东这几位杰出的人物,他们为家族第十次续谱工作付出了无比辛勤的努力。他们肩负着传承家族历史与血脉的重任,以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精神,不畏艰难,悉心整理、考证每一个细节。在他们的努力下,续谱工作已胜利在望,即将谱成。他们的付出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家族的过往与未来。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对家族的深情厚爱,他们的努力与奉献将永远铭刻在家族的历史长河中。这份即将完成的族谱,不仅是家族的宝贵财富,更是他们辛勤耕耘的结晶,让我们共同期待着这一伟大成果的最终呈现,为他们的卓越贡献而欢呼喝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王丰泽20240611</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次谱本与前九次不同,她会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元素标榜史册,献给社会,献给我们的子孙万代。谢谢编委们[合十][合十][合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王敦江20240611</span></p> <p class="ql-block">@王丰泽(新泰十七世) </p><p class="ql-block">说的好</p><p class="ql-block">[强][强][强]</p><p class="ql-block">更是王宪平老爷王汉杰王敦东叔等等老人的辛勤付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王根本20240611</span></p> <p class="ql-block"> 各位编委,在花甲古稀之年如此执着。借此道一声,你们辛苦啦![强][握手][咖啡][玫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王子荣20240611</span></p> <p class="ql-block"> 族谱上也没帮上什么忙,敦东大哥辛苦了,为宗族立下了汗马功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王若谷20240611</span></p> <p class="ql-block"> 敦东大哥厉害[强][强][强][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王尊波20240611</span></p> 宗亲群中对话 <p class="ql-block">@王宝泉 威海(四门之二)17世 谢谢叔分享美文,保持乐观的信念!当你特别想做某件事或达成某个愿望时,这份信念有助于化作内在的驱动力,推着你不断靠近目标。</p><p class="ql-block">碰到坎也积极前行,思维越正向,越有利于破解难题。敦东20240615</p> <p class="ql-block">@王敦东(高家洼十八世) 谢谢敦东对《夜读》文章的感悟与解读。正如高家洼王氏族谱第十次续修工程业已接近尾声,成功在即之事,也是得益于族谱续修委员会一众拥有正向力族亲们,积极向上奉献付出,孜孜不倦努力前行的结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敦东等续修委员会成员点赞[玫瑰][强][抱拳][合十][太阳]宝泉20240615</p> 王伟荣登《中国演员》封面 <p class="ql-block"> 祝贺兄弟光耀门楣![玫瑰][强][握手]敦东(20241021)</p><p class="ql-block"> 为成为《中国演员》杂誌封面人物的王伟兄弟感到骄傲!汉杰20241021</p> 续修族谱工作片段 <p class="ql-block"> 这是今天上午编委们对谱系中鹏泉街道小山村王氏家族上报材料的整理实况片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王宪平20240616宗亲群</span></p> 定稿前精心校对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40626宗亲群(王宪平)</span></p> <p class="ql-block">《赞王氏修谱人》</p><p class="ql-block">王氏修谱忙,文采绽光芒。</p><p class="ql-block">废眠忘食苦,功绩永流芳。</p><p class="ql-block"> 《颂王氏贤能》</p><p class="ql-block">王氏贤才聚,修谱笔耕勤。</p><p class="ql-block">兢兢忘劳倦,伟绩后人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40722 王丰泽(17世)</span></p> <p class="ql-block"> 续修祖谱难点在修改整理上,力求完美无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王宪平高家洼17世20240723</span></p> <p class="ql-block"> 续谱过程中有代表性的经典画面,应该与族谱共同发表,让后人铭记老人们在续谱过程中的辛苦付出严谨细致和丰功伟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王新凯高家洼19世20240723</span></p> <p class="ql-block"> 为了世系编排准确无误,编校人员挨家挨户一一落实。这是在与高庄街道石湾子村敦科、敦立电话联系家族人口情况。天天如此。[强][玫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王宪平(宗亲群20241006)</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段时间有许多外地宗亲不断地前来核实资料,足见各地宗亲对本次续修族谱都极其认真负责。这是徐封邱村立本和王斌一户户地核实徐封邱村的世系资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41007王宪平</span></p> <p class="ql-block"> 本周二(2024年10月8日),下水河村三位宗亲过来认真校对本村世系资料。(王宪平)</p> <p class="ql-block"> 昨天(10月20日)下午,我到张家洼镇政府敦东家里核对西凤阳村一支的家谱世系,正巧还碰上了东王善村敦元带着远在山西翼城一支的世系资料进行认真核对,并耐心用电话联系了翼城的宗亲。足见这次修谱编委会成员这种认真严谨执着的态度,着实让人敬佩!非常认真,非常辛苦。面对这么浩瀚的资料,没有一定的耐心和责任心是很难完成的!致敬亲人!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修好族谱加油![玫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王才泽(17世)20241021宗亲群</span></p> <p class="ql-block"> 为各位修谱编委们点赞[玫瑰]你们辛苦了[抱拳][咖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王本生(19世)20241021宗亲群</span></p> <p class="ql-block">[烟花][烟花][烟花]承前启后祥云绕,继往开来浩气存[抱拳][抱拳][抱拳]致敬王氏宗亲续谱编委及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宗亲,您们的功绩将载入宗亲史册[强][强][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王尊周(18世)20241021宗亲群</span></p> <p class="ql-block">三门之三王小庄宗亲认真核对资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41104敦东</span></p> <p class="ql-block">@所有人 :</p><p class="ql-block"> 全体宗亲早上好!族谱编修正在进入攻坚阶段,近期不断有各门各支宗亲前来核对资料,这是三门之四牛泉镇王小庄宗亲正在认真核对。[憨笑]另外,近期咨询对这次续修族谱捐款表达心意的宗亲比较多,对此表示感谢,有意者可直接与编委会联系,目前正在准备编排捐款名单功德榜,一并刊载在族谱上。也请各门各支催办人员积极协调,做好资料核对和受理捐款事宜。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41104宗亲群敦东</span></p> <p class="ql-block">@所有人 </p><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下午好!</p><p class="ql-block"> 连日来,不断有外地宗亲前来核对族谱世系资料,充分反映出了全体宗亲对本次续修族谱的关心和重视。近几天除新泰小良庄宗亲前来核对资料外,前天又有东平三里庄宗亲来人核对世系资料,并且带来了第二次捐款计一万八千元,其中十八世庆芹个人捐款6千元,庆宝个人捐款5千元,其余有一千或两千元不等,他们还诚恳地表示,若需要还会再捐。对此,编委会在表示衷心感谢的同时,也保证对宗亲的捐助款项,将如实载入这次修谱功德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4.11.13(敦东)</span></p> 征求“斌公小传”意见 <p class="ql-block">@所有人 </p><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请指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41201敦东</span></p> <p class="ql-block">@所有人:</p><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晚上好!</p><p class="ql-block">上面照片见《卷四》四门之二(十三页)九世祖斌公名下简介:斌公生活在清朝嘉庆年间,勤俭持家,乐善好施,在当地威望颇高,以至被官方举荐为农官,一邑无不敬佩。族谱记述虽只有了了数语,但所含信息量极为丰富。</p><p class="ql-block">斌:农官(清政府为奖励、扶持、表彰有特长、贡献大、种地好的庄稼把式而专门设立的荣誉称号,只是虚职)。字魁一。专精务农,先贫后富,田园甲于本支(在四门二支属于土地较多的富户)。晚年富而好礼(语出春秋时齐国宰相管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一语,后司马迁引用此语将“则”字改为“而”字),输粟义、社两仓(义仓和社仓在清朝是由民间有威望的人管理的粮仓,主要是储粮备荒,官方也加以扶助,夏秋籴储,冬春粜放,以平抑粮价,赈济灾荒,此处指斌公将余粮储存于两仓),官尝资焉(官方也曾对义、社两仓给予资助),邑侯薛公以匾旌其门(时任莱芜县令薛定源,江苏举人,嘉庆十三年任莱芜县令,亲自题匾挂于斌公之门,以示褒扬)。</p><p class="ql-block"> 上述解读正确与否,与全体宗亲共商榷。请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p> 续谱花絮 <p class="ql-block">@所有人 </p><p class="ql-block">全体宗亲早上好![玫瑰][咖啡][太阳]</p><p class="ql-block"> 这次续修族谱,通过深入挖掘和搜集资料,着实有些故事十分感人。今发一段兄弟二人在战场相遇的故事,此类故事过去我们在影视文学作品中偶有看到,今天就实实在在发生在我族宗亲亲人身上,这种把祖国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尚品德,献身革命的精神,必须让后人特别是王氏子孙后代铭记,相信一定会让王氏子孙从中受到教益,深刻体会到有国才有家的道理。宝桐公与宝祥公虽然都已故去,但在念祖堂高家洼王氏第十次续修族谱过程中,又活生生展现在族人面前,革命先辈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奋发前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41226宗亲群敦东</span></p> <p class="ql-block">赢文学:</p><p class="ql-block">续谱花絮</p><p class="ql-block"> 兄弟二人战场相遇</p><p class="ql-block"> 过去在许多影视文学作品中,经常看到有亲人战场相逢的故事情节,感人至深,然而,这一幕就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族宗亲之间,令人感叹不已的同时,也为我族亲人英勇抗击侵略,保卫国家,保卫和平,献身民族事业而骄傲。</p><p class="ql-block"> 王宝祥,男,中共党员,中专文化,1931年出生于吉林省白城市开通县(今通榆县)。1947年毕业于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卫生学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某部野战医院。曾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抗美援朝、西藏平叛等战事,工作中不畏艰险,不惧牺牲,冒着枪林弹雨救治伤病员,颇受好评。朝鲜停战回国,先后随部队驻防西藏林芝、四川南充、成都、泸州等地。1970年,时任解放军第38陆军医院内科主任,在一次修筑战备工事中,因劳累过度突发昏厥,虽经多方抢救,却终因病情严重,牺牲在工作岗位,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所在部队党委给予高度评价称:“宝祥同志是我党的好党员,我军的好干部”。公一生勇于奉献,积劳成疾,不幸牺牲。一九八三年九月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 1945年前后,东北郑家屯处于中共与国民党拉锯战当中,宝桐公不幸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当时宝祥公藏在桌底没被抓走。宝桐公十分痛恨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很快投诚人民解放军,作战机智英勇,迅速被提拔为干部,成为一名解放军军官。宝祥公与宝桐公为叔伯兄弟,都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宝祥公自从参军后,离家数年杳无音讯,生死未卜,令亲人牵肠挂肚。苍天有眼,祖宗有灵,兄弟二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却偶然相遇,于是将消息迅即告知亲人,宝祥公的老父亲海林公得知子、侄均在朝鲜战场上,老泪纵横,迅即赶往安东(今丹东市)通过志愿军家属接待站联系,部队批准宝祥公从朝鲜战场匆匆赶回安东,与父亲短暂见过一面,立即又返回朝鲜战场。这种始终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尚品德,献身革命的精神,必须让后人特别是我王氏家族的后人铭记。</p> 附 录(1) <p class="ql-block">一、补录顺治乙酉科武举生平事迹材料</p><p class="ql-block"> 十修族谱增录皇清乙酉科举人作楫公生平,前半部分为道光版老谱记载的作楫公名下简介,后半部分是本次修谱挖掘整理的作楫公当时与社会名流交往及社会影响。</p><p class="ql-block"> 其一:</p><p class="ql-block"> 1663年(康熙二年)中秋节,连日秋雨,程云(年53岁,进士,程故事村)夜不能寐,浮想联翩,作怀友诗23首,记述了每位生平好友的特性,其中一首是《王作楫》(字若济),原文如下:</p><p class="ql-block">《王作楫》</p><p class="ql-block">书画学觉老、青方,恶人饮酒,独好觞与。</p><p class="ql-block"> 若济多材人畏之,</p><p class="ql-block"> 王书冯行重今时。</p><p class="ql-block"> 床头金尽仍挥霍,</p><p class="ql-block"> 独为狂生进百卮。</p><p class="ql-block"> 觉老即王铎,号觉斯。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作楫祖拜其门下学书数年,终学成名就,以至后来邑中诸碑刻皆由其书,更让人惊奇的是清初顺治年间重修岱岳顶之玉皇庙,其匾额竟由作楫公所书,足证其书法功底绝非一般人所及。作楫公不仅书法了得,其绘画写生拜冯起振(字青方)为师,得真传而又赋新意,尤其盤石图和富贵图,一时成稀世珍品,惜未能传世。常与新泰县令卢綋,莱芜进士张道一(号芹沚),程云(号松壶),朱廷位(字与三)等人游苍龙峡,御泉山等莱芜名迹,见景写景,山水如临其景,人物花鸟在其笔下栩栩如生,以至能为山东巡抚张儒秀(奉天人)之母写生,声音笑貌婉然。</p><p class="ql-block"> 其二:</p><p class="ql-block"> 见《松壶集》,莱芜区政协校注版,天津古迹出版社出版,第544页。</p><p class="ql-block">《归后元夕口眼风病辞芹沚若济招饮》</p><p class="ql-block"> 乡居野老并无猜,</p><p class="ql-block"> 献岁头风苦见催。</p><p class="ql-block"> 应为一生言易失,</p><p class="ql-block"> 岂因万事眼难开。</p><p class="ql-block"> 月华乍惜杯中出,</p><p class="ql-block"> 雪艳犹疑枕上来。</p><p class="ql-block"> 翻欲追从思话旧,</p><p class="ql-block"> 竟非懒慢故迟回。</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 1、献岁,进入新的一年。</p><p class="ql-block"> 2、追从,追随跟从。</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现今存世记载的七世祖作楫公当时与社会名流交往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二、《书画双绝的王作楫》</p><p class="ql-block"> 王作楫,字若济,以文庠生员中式清顺治二年乙酉科武举人,莱芜高家洼王氏家族七世祖。祖父王宗禹,字少川,曾任豫州巡检,晚归林下,举乡筵。父王化行,因万历四十三年出谷赈济,授义官。万历四十三年春夏大旱,到六月汶水绝流,宫山火炽,七月始雨,八月霜降,晚禾尽杀。老幼男女饿死无数,尸骸横道,先是化行开仓自赈,因开济有法,有司推荐他主持莱芜的全面赈济工作,他安民揖盗,赖以全活的数以千记。灾后上宪授于他义官冠带,匾其门。王作楫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多才多艺,家谱上说他“于翰墨、声律、歌舞,下及诸游戏事,皆极其妙”,可见其一斑。</p><p class="ql-block"> 王作楫前明为诸生时,与同邑朱廷尉、张四教、程云诸公相交甚厚,常常以文相切劘,十余年间声名大起。清朝定鼎后,有忌者讼之按察司副使济南道御史兼河间兵备道张儒秀案下,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张儒秀欲为其母画像,在友人的推荐下,王作楫接下了这个任务。等画像完成,张母的声容笑貌宛若眼前,张观后悲感交集,善待作楫,并在他的斡旋下,与忌者消释衅怨,其讼遂息。息讼后,王作楫入张儒秀幕下为宾。初入张儒秀幕府时,即遇该年秋闱,在张儒秀的劝说下,改文入武,参加了武举人的会试。</p><p class="ql-block"> 关于顺治乙酉年(1645)山东乡试武科与文科的制度是一样的,乡试中式者为武举人。本次全省武科乡试分为内、外三场。外场是为二场,首场为马箭射毡球,发九矢,中二矢者为合格;二场是步射和技勇,用步箭射布猴,也是发九矢,中三者为合格,再开弓、舞刀、掇石试技勇。内场论题,以《武经七书》的内容出题,生员答卷论述。临考试由本省总督和巡抚监临,主考官为科甲出身的同知,省内知县四人为同考官,外场时又有提、镇大员在外弹压。三场毕,王作楫名列前茅,中式武举人,在张儒秀幕下任赞化职,故后世多称其为“赞化公”,两年后张儒秀任山东巡抚。</p><p class="ql-block"> 王作楫不但善画人物,最为拿手的是墨竹,其写竹亭亭玉立,给人以孤清超拔之感。清人卢綋曾得其墨竹图,赋诗两首表示感谢,从中可见他写竹风格,而且从中可见王作楫为人脱略行骸,有晋人风骨。</p><p class="ql-block">《王若济写竹见遗,赋谢二首》</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知君原是晋风流,</p><p class="ql-block"> 林下曾随嵇阮游。</p><p class="ql-block"> 蕴得胸中全竹在,</p><p class="ql-block"> 临池泼墨雨烟浮。</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江南种竹大如椽,</p><p class="ql-block"> 北地经寒意索然。</p><p class="ql-block"> 今日卧君图画里,</p><p class="ql-block"> 清风吹落影翩翩。</p><p class="ql-block"> 卢綋,字符度,号澹言,湖北蕲州人。顺治六年进士,选授新泰县令,是王作楫好友程云的同年,在任新泰县令期间多次到莱芜苍龙峡游,程云及王作楫也多次陪游,在其《四照堂乐府诗集》中还有一首记游诗:</p><p class="ql-block">《程松壶、王若济、亓作非、吴庚夔、毕词元、张钦伯邀游苍龙峡赋记》</p><p class="ql-block"> 奔流一泻嶂争开,</p><p class="ql-block"> 疑是苍龙喷沫来。</p><p class="ql-block"> 我爱岩头频醉卧,</p><p class="ql-block"> 任教怒吼响如雷。</p><p class="ql-block"> 当时关于这些记游的唱和诗,只有在程云的《松壶集》中得以传世,可惜王作楫的诗都失佚了。</p><p class="ql-block"> 王作楫还是一位书画收藏大家。在卢綋的诗集中还有这样一首:</p><p class="ql-block">《王若济见遗邢子愿先生磐石图,赋谢》</p><p class="ql-block"> 玩来笔意浑萧疏,</p><p class="ql-block"> 宝袭君家几载余?</p><p class="ql-block"> 遗我恰宜袍笏拜,</p><p class="ql-block"> 归园适借伴闲居。</p><p class="ql-block"> 王作楫把家藏的一帧邢侗画作《磐石图》赠给了卢綋。邢侗书画为晚明四大家之一,与董其昌又有“北邢南董”之称,可见其《磐石图》之珍贵。据《高家洼王氏族谱》记载,他收藏丰富,文人墨客在其家往往流连展玩,徘徊不能去,其中名家所绘的《富贵图》、《风雪竹》尤为珍贵。《富贵图》不知出自哪位名家,《风雪竹》或为冯起振真迹,但这也只是猜测了,因为王作楫画学青州冯起振。起振,字青方,善画竹,他的《风雪竹》图是有传世的,从冯起振传世画作中可以找到王作楫的画风。</p><p class="ql-block"> 王作楫的书法也为当时名手。据《高家洼王氏族谱》记载,当时邑中诸碑刻多为其书写,特别是曾为岱岳之巅的玉皇庙或碧霞元君祠题写过匾额。可惜年深日久,其书亦湮没不传。其书法学王觉斯,也就是王铎。行笔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p><p class="ql-block"> 在程云《松壶集》中有一首程云的怀念好友王作楫的诗作,可以看作是王作楫的写真。</p><p class="ql-block"> 《王作楫》</p><p class="ql-block"> 书画学觉老、青方。恶人饮酒,独好觞予。</p><p class="ql-block"> 若济多材人畏之,</p><p class="ql-block"> 王书冯行重今时。</p><p class="ql-block"> 床头金尽仍挥霍,</p><p class="ql-block"> 独为狂生进百巵。</p><p class="ql-block"> 李秋峰</p><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20日草于红叶山房</p><p class="ql-block"> 注:作者李秋峰,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陡峪村人,地方历史文化学者,收藏家。尤善研究族谱文化及历史文化名著,对莱芜各大姓氏族谱及著名人物如数家珍,常与史学专家切磋,对深入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贡献非凡。</p> <p class="ql-block">三、原谱作楫祖名下小传:</p><p class="ql-block"> 七世祖讳作楫公,字若济,邑文庠,中式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科)武举,候选卫千,例封武略骑尉。公于翰墨、声律、歌舞,下及诸游戏事,皆极其妙,为诸生时,前后与朱公与三、张公芹芷、程公松壶诸名宿操觚染翰,并驾争先,几二十年,自是公名大起。松壶诗云:“若济多材人畏之,王书冯行重今时,”蓋实録也。会有忌公者,讼公至张中丞案下,适中丞欲为母写生,公与写出,声音笑貌宛然,中丞悲感,因令与忌者消释衅怨,且留公幕下,致敬尽礼。公秋闱复点额,乃劝入武闱,遂获隽。当是时任赞画者。三月,司道而下,咸著谱联交焉。公与人交,必竭忠尽欢,乐人之乐,忧人之忧。挥金如同粪土,故松壶诗又有“床头金尽”之句。公手迹遍天下,今耳目所及见闻,如邑中诸碑刻,岱岳巅匾额及家藏《富贵图》,《风雪竹》,骚人墨客往往流连展玩,徘徊不能去。公墓在邑城北矿(gong)山之东南麓。</p><p class="ql-block"> 元配张氏,例封安人;</p><p class="ql-block"> 继徐氏,例封安人;</p><p class="ql-block"> 又杨氏。</p> <p class="ql-block">四、就核察清初岱顶匾额事</p><p class="ql-block"> 致刘慧先生的信</p><p class="ql-block">刘慧先生:</p><p class="ql-block"> 近好?知你仍在编纂浩大工程《泰山文库》而殚精竭虑,这是千载难遇之幸事,老朽不免有点羡慕嫉妒恨呢!</p><p class="ql-block"> 遥想23年前10月1日国庆节,你回家省亲,旧地重游嬴城遗址,拣得新石器时代石斧一件,由此促成8天后泰安莱芜两地文物工作者到嬴城遗址的野外考察,又采集到石磨棒、石铲、纺轮等新石器时代文物一宗,你又委托陶峲著文,在《中国文物报. 考古发现专栏》发表。从而将嬴城遗址的年代由商末追溯到了新石器时代。嬴城遗址后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源起于你弯腰拣拾石斧的那一瞬间。当年12月12日-15日,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孟世凯先生首次到莱芜考察嬴秦文化,你又应邀赴莱介绍嬴城遗址历史及出土文物,坚定了孟先生关于先秦嬴姓起源于莱芜的观念。以后的嬴秦文化研究尽管遭遇过波折,但通过出版拙著《嬴姓溯源》及召开三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终于修得正果,莱芜为“秦之先土”“ 嬴秦始源” ,已成学术界不疑之公论,中华嬴秦文化园产业项目已被列为山东省和济南市重点项目,并推荐进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p><p class="ql-block"> 另外,你还为莱芜汶阳遗址考古发掘出谋献策,发挥出了自己的潜能。</p><p class="ql-block"> 今天,作为老朋友我写以上这些话,是出于事实和真心,对你表示真诚的谢意,同时,也想借此机会向你讨教一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老乡、我的文友王敦东先生,一向热衷传统文化,他自费编著山东省原莱芜市第一部乡镇志《张家洼街道志》,为地方修志编史作出开创性贡献。目前,他正致力于十修莱芜《高家洼王氏族谱》。高家洼王氏是明清以来莱芜的名门望族,人才辈出,现分枝散叶全国各地达数百个县市区,人口近10万之众,其家风家训、传统美德独具特色。前九修之族谱留下许多宝贵资料,不仅是王氏家族的财富,也是地方文化的瑰宝,有些可与方志相互印证,有的则填补史料之缺。敦东先生决意创新修谱,调动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老谱中闪光的、有价值的的东西,以传承美徳,古为今用,修身育人,也能为地方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他执着追求的境界,谦虚治学的态度深深地感动了我。近日,他向我求证一个史事,而我弧陋寡闻,只能转身求教于你。</p><p class="ql-block"> 按老谱记载,高家洼王氏七世祖王作楫,是清顺治二年(1645)乙酉科武举,他不仅武艺高強,而且文武双全,多才多艺,“于翰墨、声律、歌舞、游戏事皆极其妙” 。他与当时莱芜名士名宿交往极广且深,先后“与朱公与三(朱廷尉)、张公芹沚(张道一)、程公松壶(程云) 操觚染翰,并驾争先几二十年,自是公名大起” 。他“扶危济匮,其事尤多” ,“乐人之乐,忧人之忧,挥金如同粪土” 。他的书法造诣极高,“手迹遍天下,今耳目所及见闻如邑中诸碑刻、岱岳巅匾额及家藏富贵图。”(详见附图4张)</p><p class="ql-block"> 刘慧先生,今天想求教你的就是“岱岳巅匾额”之事。烦请你查阅一下,清顺治朝至康熙朝初年,有没有玉皇顶及碧霞元君祠修复或更换匾额、谁书匾额的记载?以你的阅历和泰山知识的储备,以你查阅资料的便利,我相信会查个水落石出的。不过,这要耗费你一定的宝贵时间,所以在此先谢谢你了!</p><p class="ql-block"> 柳明瑞于莱芜清馨园</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18日</p> 附 录(2) <p class="ql-block"> 本人念祖堂王氏17世宝泉,九年间,分别于2007年和2016年,先后与妹、姐妹结伴,两次赴莱芜王善及高家洼寻根问祖。从而,厘清了我等东北一支家族的根脉。并且,根据敦元贤侄提供的关于王海增(与父亲王海林系一爷之孙,父亲生前曾多次提起,解放前在关东一场战乱中失散,生死未卜的堂叔王海增)其后人的线索,终于在2017年10月,同失散70余年拥有共同曾祖,身居河南漯河的堂兄弟们及其家人(王海增的后人)得以相聚团圆。</p><p class="ql-block"> 以下为《——莱芜问祖寻根》叙文截图。</p> 附 录(3) <p class="ql-block">@所有人 </p><p class="ql-block"> 惊悉我高家洼王氏十七世公宪卿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2月8日下午不幸去世,遗体告别仪式将于明天(10日)上午十点在泰安市 殡仪馆举行。</p><p class="ql-block"> 宪卿公于1945年6月24日出生于淄博市周村区。新中国成立后,于1964年举家返回故里高家洼村。</p><p class="ql-block"> 宪卿公自幼聪慧,酷爱文艺并极具悟性。研修民族器乐师从多位名家而又不断有所超越与创新,从不拘泥于文化艺术传承的旧板式,既对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虚心学习,精心钻研,又博取众家之长,加以创新融合,特别是对二胡的演奏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刻苦钻研加上与生俱来的天赋,其业务水平深受业内人士称赞,成为淄博市、莱芜市乃至当时泰安地区文化艺术界知名领军人物。公先后供职于莱芜梆子剧团、新汶矿务局文工团、莱芜市文化馆等单位。被评为民族乐器演奏国家二级演奏员。在其60余年的文化艺术生涯中,由其创作、导演、或作词作曲、艺术指导的作品,多次参与全国、省(部)级及市、县文艺汇演并屡屡获奖,先后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市(地区)级及县级政府与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剧目创作奖、导演奖、音乐创作奖、艺术指导奖等各类奖项100余项。公从事民族乐器教学,桃李满天下,重德严艺,严谨细致,所教学生在文艺界及社会各界有建树者颇多。退休后,受聘担任莱芜市老年大学民族器乐班教师,公能依据学员不同水平,因人施教,精心示范指导,使许多老年文艺爱好者器乐演奏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后又组织艺术团自编自导排演节目,在全市工厂农村巡回演出,深受好评,有多部歌颂新时代的剧目晋京汇演均获得重要奖项。2006年,宪卿公被中国音乐家协会评选为二胡专业优秀指导教师。2022年,被泰安市曲艺家协会授予终身艺术成就奖。</p><p class="ql-block"> 宪 卿公的去世不仅是我们王氏家族的损失,也是当地文化事业的重大损失。 </p><p class="ql-block"> 深切悼念宪卿公仙逝!</p><p class="ql-block">《高家洼王氏族谱》第十次续修编委会</p><p class="ql-block"> 二O二四年十二月九日</p> <p class="ql-block">致谢高家洼王氏宗亲:</p><p class="ql-block"> 家严溘然长逝,昨日安葬礼成,吾阖家上下,悲痛难抑,然诸君不辞辛劳,与繁忙之中,拔冗而至,或长途跋涉,或放下要事,只为送家严最后一程;且观诸君面带悲戚,知君等与吾家严亦有深情厚谊,君等之泪,君等之哀,皆对逝者之缅怀;丧礼诸事繁杂,若非诸君援手,吾兄弟及子孙恐难以周全;遗体告别,入土为安,皆有诸君忙碌之身影,此等深情厚谊,如暗夜之明灯,可比金坚,暖吾兄弟及子孙之心扉,吾等感激涕零,铭记于心;至此,首感宗祖先人福荫庇佑,次感宗亲血脉同源。吾兄弟及子孙定当勤勉敬业,忠厚持家,以报宗亲之情与万一。纵有万语千言,难表感激之情,此,吾兄弟及子孙跪谢!!!</p><p class="ql-block"> 20241211宗亲群王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