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王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纪实

中国红

<p class="ql-block">  5月11日晚7点半,我们有幸观看了曹培英教授的“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研究”讲座。近一个半小时的培训,让我们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可谓受益匪浅。今天早上,在续校长的安排下,我们郇王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在六年级办公室针对这次“人教云教研”培训的收获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和研讨。</p> <p class="ql-block">王冬丽:</p><p class="ql-block">在“误区与对策”这一环节,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是“大道理离不开小道理”。曹培英教授特别注重和强调了算理的渗透,并结合具体案例给予了详实的分析和讲解。尤其是连续退位减法算理的讲解让我恍然大悟。比如,1000-158,是把1个千分为9个百,9个十,10个一。正如曹培英教授说的,教学改进靠具体问题具体突破。教学改进贵在从细节入手,从小道理入手。</p> <p class="ql-block">焦伟伟:</p><p class="ql-block">在“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环节,最亮的观点就是“两个吃透”: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尤其是曹培英教授对吃透教材案例的分析让我也再次做了一回学生,学有所获。比如:理解两点决定一条直线可以借助学生相关生活经验(钉图钉)。还有教学“点像针尖”,如何说理点无大小,线无粗细时,曹教授明确指出:研究需要如此抽象。另外又列举了学习小数的案例,借助数轴上“3.4与3.5之间有多少个小数?”(无数个)这个问题,让学生用点画出每个小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点无大小的道理。同理,线也无粗细。</p> <p class="ql-block">张云霞:</p><p class="ql-block">第三个环节“教学改进的主要策略”共6个。第1个策略“立足儿童,彰显数学”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曹培英教授直击知识的本质,通过自己巧妙的引导,让学生成功认识到就是要用平均数这一个数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再利用课件动画演示,使数据分析可视化,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平均数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发现移多补少的方法,而且还渗透了离散情况的比较。讲解有深度,有广度。</p> <p class="ql-block">孙红星:</p><p class="ql-block">专题研究,上挂下联。在问题解决教学案例中,从条件入手想和从问题入手想,曹教授把这两种解题思路和方法对比着讲解,“不同”显而易见。我觉得,教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方法也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第3个策略:专题研究,上挂下联。在问题解决教学案例中,从条件入手想和从问题入手想,曹教授把这两种解题思路和方法对比着讲解,“不同”显而易见。我觉得,教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方法也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p> <p class="ql-block">王美娜:</p><p class="ql-block">返璞归真,用活教材。曹培英教授详细讲解了“学习”二字的真正含义:在书中学,在做中学。要用好课本,用出经验,用出创意,而不是抛开课本另搞一套。我们教材中的情境对于每一届学生来说都是新颖的,教材是教学之本。不能为了“教”的出彩而抛弃教材,不能以教为本,要以生为本。</p> <p class="ql-block">孙晓红:</p><p class="ql-block">转变课堂形态,提高课堂效能。曹培英教授指出:数学课堂悄然变脸“话剧演出”。我们应该让数学课堂回归本色,尤其注重当堂知识的巩固落实。只有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了巩固和相应的落实,才能实现真正的减负增效。在这一点上,我真的有待大幅度改进,合理分配课堂上老师讲的时间,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时间以及当堂巩固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总之,这次的培训和今天的交流研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学改进的秘诀就是要做到“两个吃透”与教学经验有机融合,坚持实事求是,用实践检验理论,及时更新理论。要让改进发生在每节课上,落实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在纷繁复杂的教育术语面前,在眼花缭乱的教学口号面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

培英

教学

学生

教授

吃透

课堂

讲解

教材

入手

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