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课”,让数学的种子向阳而生—— 一二〇师学校小学部主题教研活动(一)

窦窦

<p class="ql-block">古语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p><p class="ql-block"> 一粒种子,虽然平凡、渺小,但经春的播种,夏的成长,却能在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实,这都与它具有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对未来的渴望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 也正因如此,一粒种子不论被风带到多么贫瘠的地方,它总会破皮发芽,追求生命,追求阳光,没有什么能阻止那份顽强的毅力。</p> <p class="ql-block">  从小,我们在心底种下一颗爱的种子,才会去善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我们在心底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才能怀揣梦想,奋力前行;我们在心底种下一颗笃定的种子,才能遇到困难不退缩。</p> <p class="ql-block">  本期,让我们走进高段数学组的主题教研活动——《种子课,让数学的种子向阳而生》。</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种子课”?特级教师俞正强的《种子课2.0》给了我们答案:站在小学数学“全局”的位置上,提炼出小学数学的“核心问题”,找准“关键”知识节点,精心打造“种子课堂”,且可供迁移衍生“生长课”,引领该领域全部内容的学习。“种子课”的特点是:教学内容“核心、关键”,教学节奏“慢、缓”,学习方式“可迁移、生长”,能“引领示范”“举一反三”“促进生成”,起到解放教师、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后续发展作用。</p> <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发现这颗“种子”,赋予数学课“种子”的力量,把它种进学生的心里。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砍好柴”,必须花时间和精力 “磨好刀”,即上好“种子课”,今天的“慢”是为了今后的“快”,这也是种子课的意义所在。</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闫琴琴老师展示的种子课《认识分数》。</p> <p class="ql-block">  闫老师从学生记录饼的个数导入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生活化的口语来表达半个、小半个,立足于儿童立场。而对于小半个是如何准确表示的,学生会遇到困难,由此体现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即整数无法表示时开始讨论分数。在直观的演示过程中,学生心里其实已经埋下了分数大小比较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整节课,闫老师将分数一直作为量的表示而存在,没有出现率的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分数的量的表示,之后再经历关于分率的分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比较两个认识的差别,以解决量与分率的混淆问题。</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面对关键的种子课,我们教师应明确种子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哪里来”,我们要明确从何而教,“到哪里去”,我们要明确该知识点为何而服务,这对于种子课尤为重要。张慧老师展示的种子课《用字母表示数》,带领学生从数的确定性走向数的不确定,让学生心中数感的种子茁壮成长。</p> <p class="ql-block">  《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是“数”的“不确定性”第一次出现,是关键内容,同时也是方程学习打基础的一课,非常重要;从学生学习来看,学生则必须打破“数是确定性”的旧观念,去理解数有“不确定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这节课是学生数感发展的关键一课,是种子课。</p> <p class="ql-block">  议课环节,各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畅所欲言,同时提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与疑问,大家面对面、彼此真诚倾听,交流看法,场面异常热烈。</p> <p class="ql-block">  教研主任贺继琴也就“种子课”的主题教研活动谈了自己的体会和看法,他希望各教研组成员应该群策群力,以此次主题教研活动为契机,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让教研成为解决老师们困惑与问题的平台。同时,鼓励老师们多学习,多尝试,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以个人带动集体,以点带面,助推我校教研活动向纵深发展。</p> <p class="ql-block">  小学部校长张红霞总结到:相信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每一位老师都会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此次窦旭彦老师根据俞正强的“种子课”设计的教研活动,充分体现了我校老师在自己专业领域的不断探索与有效尝试。种子带给我们的是生命的喜悦,是对万物的期待,此次的“种子课”,也将成为我校教研活动的一粒种子,深耕于每一位老师的心田中。下一步,我们真诚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求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之道。</p> <p class="ql-block">  叶圣陶先生说:“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叶老所说的教育就应该是像“种子课”这样的教育,一种能生发的教育。而实行这种教育的我们,也要像一颗种子一样,不断学习,不断生发,才能看到“种子”生根发芽,长为苍天大树。</p> <p class="ql-block">负责:高段数学教研组</p><p class="ql-block">编辑:窦旭彦</p>

种子

教研

学生

老师

分数

学习

活动

我们

关键

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