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自2019年开始,高中历史学科开始全面采用部编新教材。为了适应新教学需要,为了积极响应“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历史教研组在组长徐成明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探索思维导学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教研组希望在实践中探索具有历史学科特色的思维导学使用方式。因此,徐成明组长借着学校举办二轮复习公开课的契机,邀请省历史学科教研员吴永青老师莅临我校共同探讨如何有效落实思维导学在常规课和复习课中的运用。</p> <p class="ql-block"> 上课之前徐成明组长呈现了平时学生自己编写的思维导图。整体效果喜人,学生在自己整理的时候,需要把庞杂细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在脑海中重构一个整体的过程,这样非常有利于强化思维记忆,增强自主思考,提高学习效率。</p> <p class="ql-block"> 徐成明组长本节复习课的课题是《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p> <p class="ql-block"> 本课第一个环节,徐组长展示出整节课的只是脉络,让学生根据整体脉络自行阅读教材,整体感知本节课的内容,找出自己理解不透彻的知识点。然后在接下来的课程中着重解决存在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第二个环节,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重点突破核心考点:</p><p class="ql-block">1、探寻中华文明多远一体特征,认识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分封制、宗法制与王位世袭制共同构成早期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p><p class="ql-block">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与经济发展、思想解放息息相关,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生产方式变革推动社会发展,百家争鸣和私学出现推动了文化的繁荣。</p><p class="ql-block">3、认识中国古代德治与法治的特征,理解法律与教化的内在关联。</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第三个环节,课前学生先行完成导学案,尤其是导学案里面的高考真题,学生在自己解答的过程中思考真题里面的考点,考查方向,考查思路等。在课堂上徐组长让学生自己分享在做题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然后加以引导、点拨!让学生在做真题的过程中锤炼思维,进一步贴近高考。</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的第四个环节,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核心考点,再一次深化思维导图,从细处,从实处着手,详细罗列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写出自己的新理解,充分挖掘思维导图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第五个环节,省教研员点评指导:</p><p class="ql-block">1、高三历史课堂教学需要回归课本。</p><p class="ql-block">2、转变思维,革新旧教材,更新观念。</p><p class="ql-block">3、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拉线索,点-线-面一条线贯彻。</p><p class="ql-block">同时,她提出希望我校教师应在中课堂教学中依托课标、紧扣教材、聚焦热点,精准把握方向,挖掘更加优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尤其是思维导图的作用,不断提高我校历史教学的质量。</p> <p class="ql-block"> 最后大家达成一致共识,“教材换新探新法,思维导图导方向”。所有历史同仁,不管是在常规课还是复习课都要运用好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思维导图,提升思维深度,在潜移默化中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