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帛书的兴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首先是缣帛的出现为帛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其次毛笔和墨的发明又为帛书的产生创造了可能,最后,简牍作为文献载体的不适应性也为帛书的出现提供了现实的迫切需求,换句话说,帛书的出现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p> <p class="ql-block">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是我国文字发展最早具有较成熟系统的文字体系。[1]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p> <p class="ql-block">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中国的毕昇(970年—1051年)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得到较多的应用。</p> <p class="ql-block">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目前已有考古发现的西汉时期的纸张。造纸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公元105年,蔡伦在陕西汉中地区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的生产效率,扩大了纸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纸的成本,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的前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进入电子时代人们可以更便捷的读书和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大小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