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趣事

涪江

<p class="ql-block">  垂钓,在我国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史上很早就出现了,考古学家在西安半坡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骨制鱼钩。垂钓最早是做为人类获取食物的一种生产方式,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以及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粮食能够达到自给自足后,垂钓也逐渐演变为一种运动和雅事。</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最有名的垂钓莫过于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妇孺皆知。商朝末期,纣王荒淫残暴,奸佞当道,社会混乱,民不聊生。对朝庭彻底失望的姜尚,时年七十,直钩垂钓于渭水之上,且钩离水面三尺。后遇狩猎于此的文王,从此开启了人生巅峰之路。辅佐文王、武王,推翻殷商,最终建立了八百年周朝。太公钓的不是鱼,是等待时机,钓的是功与名。</p> <p class="ql-block">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代诗人柳宗元烩炙人口的小诗《江雪》,诗中有景,景物入画。用短短二十字给世人描绘了一幅千山皑皑白雪,百鸟归巢,村民居家,山野无人,一个头戴箬笠身披蓑衣的渔翁,风雪中一叶扁舟寒江独钓的静寂惟美画卷。渔翁亦或钓的是生活,亦或钓的是寂寞。</p> <p class="ql-block">  童年时生活在乡间,垂钓成了童年生活的一部分。垂钓首先得制作钓具,大多组件可以就地取材,比如钓杆,可在自家竹林选取长得高、直且尖端保持完整的斑竹,这样可以保证钓杆结实耐用且具有好的硬度、弹性。漂子用晒干的大蒜茎杆或成年鹅翅膀上的飞羽,剪成一厘米左右的小段,坠子可以用废弃的铝制牙膏皮制成,鱼钩和鱼线到商店购买。所有材料准备齐全,自己动手DⅠY,很快一根漂亮的鱼杆就制作完成。鱼饵也是就地获取,田边土角一锄下去就能翻出蚯蚓来,最好是那种大小合适,颜色红润的为上品。家乡附近的青草池塘、潺潺小溪、蓄水的冬水田都曾经是我们的钓场。</p><p class="ql-block"> 找好钓位,一般先用酒米打窝,做好准备工作便可下钩,根据水的深浅调整七星漂的位置及距离,以第一颗鱼漂处于沉浮之间为宜。下钩后则是满怀期望的等待,两眼紧紧盯住水面,观察到鱼漂连续移动或下沉,鱼儿可能已经吃钩,则迅速提起鱼杆。在提杆的瞬间,根据手上的感觉便知是否有鱼儿上钩。</p><p class="ql-block"> 每次钓鱼都会有不错的收获。回到家母亲会先把鱼处理干净,在铁锅里放上一勺猪油,把鱼双面煎炸,加上水,文火熬制。汤好再煮面,加上佐料,起锅时撒上几段葱花,于是一碗汤白菜青、香气扑鼻的鱼汤面便呈现在眼前。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无异于佳肴美味,让人唇齿生香。</p><p class="ql-block"> 岁月不居,一别经年,但童年水边垂钓的情景仍时时在记忆中浮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