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硝烟已散尽,1500名河南士兵却永远长眠在异国他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58</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河南士兵勇赴汉江 硝烟散尽魂归故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部队入朝后的连续四个战役,造成战斗减员严重。前线阵地的每个防御点,哪怕是增加一二名战斗员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万岁军第一次实现了补充兵源,每个战斗连队一下子增加了十五六名士兵,虽然各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一些加强,但和实际需求还是相差的太大了。</p> <p class="ql-block">从奉命回国接兵到顺利完成接兵交兵任务,历时3个月。我怀着完成任务的好心情,来到军部完成剩余物质的最后交接。</p><p class="ql-block">在军部,我找到了军政治部秘书处吕本之处长,并指定由管理股李股长负责,将留守处配给的马车和军用地图,剩余的菜金和津贴,结余的粮食和副食,连同账目向秘书处做了交接。</p><p class="ql-block">吕处长对我说:“你很辛苦,就不用管它,好好休息,我派专人负责接收。”</p><p class="ql-block">吕处长性格开朗,反应敏捷能言善辩,他知道的事情多,故事也多。入朝前,团以上干部每人发有一套呢子制服和一套棉制服。呢子制服虽然耀眼但不保暖,大家都喜欢穿棉制服。而棉制服上下两件皆无衣袋,钢笔和记事本无处可放很不方便。</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战役时的一天,大家都在小灶食堂就餐。他边吃饭边笑着说:“我现在出一条谜语,让你们猜。”</p><p class="ql-block"> “什么谜语,你就说吧!”大家七嘴八舌的回应他。</p><p class="ql-block">"谜面‘志愿军的棉衣’,谜底是两个字,你们肯定猜不出来!”说话的同时,他看了一眼邻桌的军政治部吴岱主任。</p><p class="ql-block">吕处长见大家都闷着猜不出来,就用手指着大家身上穿的棉衣,笑着揭晓谜底:“是‘无袋’呀!”</p><p class="ql-block">大家顿时恍然大悟地哈哈大笑起来,因为“无袋”是政治部主任名字的谐音。这时,吴岱主任用手指着他,笑着说:“吕本之啊,吕本之!”</p><p class="ql-block">战争年代,我们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p><p class="ql-block">离开秘书处后,我来到政治部吴岱主任办公处,准备汇报接兵工作。吴主任见到我,面带笑容的说:“你辛苦了,任务完成得很好,情况都知道啦,士兵也分到了下边,你好好休息,就不用再汇报了。”</p><p class="ql-block">政治部的各部长、科长和干事们,知道我接兵回来了,都一帮一伙过来看我。见面的第一句话:“你辛苦啦!”,第二句话:“你瘦多了。”</p><p class="ql-block">大家问这问那,没有一点儿要停下来的意思。特别是有妻子在留守处的同志更是问个不停。这一拨人刚走,下一拨人又来了。保卫部的部长、科长和干事们一个人都没有落下。</p> <p class="ql-block">此时,北汉江的防御战已炮火连天,不分昼夜的打了一个月。增援的先头部队已接替38军的防御阵地。38军及庞大的军机关开始向北撤出,以便兄弟部队进驻。</p><p class="ql-block">我们已连续行军了几个夜晚。途中遇到了一支援军的后卫部队,他们利用树枝干草伪装得很好。一队队高大的骡马,载着迫击炮、重机枪、炮弹和子弹箱等武器向前线开进。看到这么多高大的骡马和驮着的重武器就知道,这是二野主力兵团开上来了。</p> <p class="ql-block">过了三八线以北,又走了约三天行程,我们军机关在两座高山之间驻扎了下来。这时的情况和过去已大不相同,重要目标都有高炮部队守卫。</p><p class="ql-block">我们年轻的空军,驾驶着米格战机拖着一道道长长的白烟,成批出现在天空中,与敌机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空战,击落了一架又一架的敌机,疯狂一时的敌机也收敛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被替换下来的38军各师团部队,保持着良好的伪装向北转移。即使在白天,也没有停下脚步仍然继续行军。这时,我听说342团要从军机关驻地附近道路通过,一种莫名的心情驱使着我离开驻地,来到距离道路约百米的地方,我太想看看这支我熟悉的老部队了。</p><p class="ql-block">先头分队已经走远,一个连的队伍拉开距离,一路纵队很快走过。随后是两个营的队形,人员和装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或许是连续长时间的艰苦作战,人员显得有些疲倦,行军的速度也比较慢。但是透过他们坚毅的目光,这支英雄部队坚韧不拔和战无不胜的精神仍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眼前慢慢走过去的这个营,约有200多人。再看看最后这个营,人员不足200人。每个连队里背着行军锅、挑着油桶的炊事班和勤杂人员,都占相当大的比例。我猜测最后这个不足200人的营,就是342团的英雄1营。英雄营的曹玉海营长和教导员,我们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熟悉的老同志,他们都在第二次战役中光荣牺牲了。</p><p class="ql-block">我又想起刚刚别离的河南省军区独立团,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我叫不出一个士兵的名字,也记不得任何一个士兵的面孔。但是我很挂念那些生龙活虎、年轻可爱的河南战士,也不知行进的队伍中有没有他们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时至43年后的今天,我仍然常常想起他们,在寻找他们的身影。这1500多名由我亲自带到朝鲜战场上的士兵,给我留下的印象真是太深太深了,让我始终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1993年,我身患癌症住院治疗期间,偶遇了一位38军的老同志。在闲谈中,他讲诉了抗美援朝的战争经历。</p><p class="ql-block">我问他:“北汉江防御战,你参加没有?“</p><p class="ql-block">他说:“在场,我是335团的连长。”</p><p class="ql-block">“你还记得,有一批河南省军区独立团的士兵补充到了连队,一个连最多能分配到10多名士兵的事吗?”我接着问。</p><p class="ql-block">他低头想了一会儿,回答:“有这么回事。”</p><p class="ql-block">他是山东诸城县人,心直口快,他见我有些疑惑的样子,又郑重地重复了一遍:“真有这回事,老政委我能骗你吗?” </p><p class="ql-block">“他们后来的情况怎么样,你还能记得吗?”我追问道。</p><p class="ql-block">他摇了摇头:“一点儿也记不清了。”</p> <p class="ql-block">听到他的回答,令我非常我失望,难道他们都牺牲了吗?我的眼睛顿时湿润了……</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 请看下回分解 --------</b></font><b></b></h5> 作者简介 编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