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诚敬观与干部政德修养

和睦相处(二程35世)

      二程理学特别重视人的伦理道德的锻炼和提高,认为加强内心的道德修养,是入道的必经途径,必须通过持敬工夫养成至诚之德。二程以诚、敬为核心的伦理观对北宋以后直至近代以来的道德情操、道德风貌均有着巨大的影响。新时代加强领导干部的政德修养意义重大,应该在正确地检视当前领导干部在政德修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深刻把握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时代内涵,并积极寻求践行加强领导干部政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h3><strong>关键词:二程;诚敬观;干部政德修养 </strong></h3></br>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加强领导干部的政德修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要求领导干部“立政德”,强调“立政德”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的重要讲话中,都反复强调要注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更好实现以文化人、以德养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对我们普通中国人思想和精神具有启迪意义,而且对党员领导干部群体更有其时代意义。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宋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学经魏晋隋唐演进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理化形态,其中二程理学就含有丰富的道德思想,可以为新时代道德建设,特别是对干部道德修养借鉴提供有益的启发及展现其实践意义。<h3><strong>一、“诚后便有物”:进一步发挥“诚” 范畴的思想内涵 </strong></h3></br>“诚”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很重要的范畴,最早见于《尚书•太甲》:“鬼神无常享, 享于克诚。”到春秋战国时期,诚字的含义逐渐扩展,如《中庸》、《大学》、《孟子》、《荀子》中都讲到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唯天下之诚,为能尽其性;……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宋儒非常注重先秦儒家经典中关于诚的思想。程颐继承周敦颐“诚者圣人之本”思想,开始寻找诚字的确定定义,明确指出“无妄之谓诚”。在此基础上,二程又继承《中庸》中“不诚无物”的思想,明确提出“诚后便有物”的命题,“天之化育万物,生生不穷,各正其性命,乃无妄也。”“人能合无妄之道,则所谓 <h3><strong>中纪委廉政教育片《兄弟大儒 九思立德》在伊川二程文化园拍摄完成</strong></h3></br>与天地合其德也。”二程既提出诚后便有物,又指出根本原因在于诚是能动的,诚能感动天地,“盖诚之于物,无不能动,以之修身则身正,以之治事则事得其理。”“人苟诚焉,则感于天地,通于神明。”诚后便有物,不是随随便便就得到的,必须坚韧不拔、踏踏实实地去克服任何艰难险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人们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为学、为事、做人,交朋友中以诚为本,有诚并尽其至诚,才能达到治学、修养的“入道”境界。<br></br>注重德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中国历史上,德治的核心是爱民、仁民,是政治上的民本主义,主张以保护百姓、取得民心、以诚待民为要,是天下为公的体现。孔子曰: “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这其中的“正”就是要求从政者品德高尚、公平正直、诚以待人、以德服众,“德不厚者,不可为官”。我国古人历来重视官德修养,对为官者的道德要求十分严格,强调正人先正己,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新时代新使命条件下,优良的道德品质同样是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首要条件,党员干部道德高尚、品行端正、诚实可信、兢兢业业,在群众中就有影响力、做群众工作就有说服力、带领群众前进就有感召力、推动改革发展就有凝聚力。<h3><strong>二、敬是“万事之根本”:加强处人处事的道德修养功夫<br></br></strong></h3></br>先秦时期有不少经典著作讲到敬。《尚书》、《论语》、《孟子》中都有相应的语句,“敬用五事”, “敬鬼神而远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敬老慈幼”等等,表慎重、尊重、恭敬之意,倾向于人的外部仪态。到北宋经二程提倡,“敬”字的含义大大丰富,其作用也大大增强,更加强调要巩固自己的“心志”,要排除外物特别是物欲邪念的纷扰,使“内心”专一,不为杂念所困扰,才能达到封建纲常伦理所主张的“道”,“主一,则既不之东,又不之西,如是则只是中。既不之此,又不之彼,如是则只是内。存此,则自然天理明。”通过“敬以直内”,“上下一于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何所不至?此圣人修己以安百姓之道也。”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领导干部的政德首先表现在明大德,就是指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信仰与政治忠诚,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这就离不开“主敬”,即对理想信念、坚强党性等等方面的“敬”;其次表现在守公德,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在公共生活中和管理公共事务中应当遵守一定的道德准则,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保持“敬”的理解,关怀、关注并努力发展达到奋斗目标,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再次表现在严私德,就是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存有敬畏之心、持敬之状、恭敬之态,在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方面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追求高尚的品德情趣。而从“敬”的含义的另一方面看,领导干部在政德方面不适应、不符合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的不“敬”、非“敬”、甚至无视“敬” 的情况及问题也同样存在,比如,理想信念缺失,是非观念模糊;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道德底线失守,追求低级趣味;权力观扭曲,腐败现象严重;等等。如果任其发展演变下去,就会失去人民这个根本,导致对目标理想“敬”之本的迷失,动摇党的执政根基,进而损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strong><h3><strong>三、潜心积率,优游涵养”:注重内心的修养并发挥主</strong><strong>观能动性</strong></h3></br></strong><h3>二程把主敬作为其伦理观的核心,表明他们十分重视人的内心的道德修养。他们认为,要想学有所得,只有求诸自身的内心,“得之于心,谓之有德”。有了良好的道德,就可以对个人、对国家都产生巨大的作用,一可以使人们从思想上消恶息争,“养其善心而恶自消”,“导之敬让而争自息”;二可以使人们在行动上仁民爱物,从而正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正则天下定矣。”二程注重人的内心修养,非常注重静坐,通过静坐,以排除掉外物的纷扰,实现内心的修养,“学者须是潜心积虑,优游涵养,使之自得。”在有了高尚道德的基础上,加之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进一步发挥,加之人的坚强的意志力,就能成就圣人之道了。</h3></br><h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领导干部的政德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需要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加强领导干部政德修养,既要靠自我修养和锻炼,也要靠外部教育和管理;既要完善自律机制,也要完善他律机制。“潜心积虑,优游涵养”,首先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教育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加强自我修养,苦练律己内功。其次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条件下,更要注重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行为,优化政治生态,完善激励机制。</h3></br><h3>总之,二程诚敬观作为仍具时代价值的传统修身理论,我们在坚持继承发展基础上,努力克服其自身存在的封建社会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实际的消极唯心思想,经过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吸收和转化,其优秀有价值的部分将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有益成分而得以绵延光大发展。</h3></br><strong></strong><strong><h3>(杨军剑,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 </h3></br></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