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湖·蜗牛

陈春艳

<p class="ql-block">  暴雨后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闷闷的湿。徜徉于校园,嗅着雨的味道,心在澄明中慢慢地舒展开来。循着往日的线路,听着鸟儿清越的啾鸣,穿行在智园幽静的小径。满眼的绿,瞬间熨慰了纷乱的一切:那样的井然有序,那样的理所当然,又是那样的生机盎然。</p><p class="ql-block"> 透过清晨灰蒙蒙的水面,几点雪白吸引了我的目光。定睛一看,原来是彼岸的白鹭于水湄之上,以水为鉴,顾影自傲,悠闲地自适于自己的世界。偶尔也会惊起雪飞的一只、两只,让灰色的浑厚中跳跃出一点纯粹的白、一点生命的力量。但,究竟是水里的鱼还是天上的云惊扰了它,我们却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  学校的竹园,是我每天的必经之路。自诗经《淇奥》始,竹便有了君子的意象,便成为了中国文人“团宠”的对象。因“万物中潇洒,修篁独逸群”,阮籍、嵇康等七人便于其间,酣歌畅饮,任性游心,成就了文学史上“竹林七贤”的美名。</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个性张扬之所,还是惺惺相惜的知音重知音,竹林既能传诗人的意旨,亦能浇诗人之“垒块”,所以竹在中国文人心中自有其独特的地位:也便有了苏轼“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的格调;有了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有了“劲直忠臣节,孤高烈女心”的高风亮节;有了“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的虚怀若谷;有了“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的昂扬气概。所以,每每徜徉于青竹斜织的竹园幽径,都会生出 “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轻松与写意。</p> <p class="ql-block">  学校的美,还在于那充满灵性的一湖蜿蜒碧水。无人机俯瞰的视角,它似一条飘逸的绿绸,又似熏风拂扬的翠裾,轻盈、灵动、欢畅。水是万物本源,其与空气是人类须臾不能离的同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涵养于水中,所以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滋养”。 “水善利万物”,因此老子观水明悟“上善若水”的天人之美;水流动不居,因此孔子观 “逝者如斯”的水,觉察时间的流动。 “知者”之所以“乐水”,“仁者”之所以“乐山”,是因为“知者动,仁者静”,即智者就像流动的水一样,性情好动,思想活跃,通达事理。</p><p class="ql-block"> 先秦的哲人,师于水,开悟了人生的哲理。到了唐宋,水的意象不再是阆苑仙葩,而是将闺阁离愁、轻柔婉约和低吟浅唱浸润在灵动的水波里,于是就有了温庭筠“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失望;便有了张孝祥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难以言说之妙处;有了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的如泣如诉;有了晏殊“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的无力与无奈;有了柳永在江河孤舟中发出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别后无限愁绪……水,给诗人以灵感、以想象;水,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无所不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在——转动着整个世界,世界因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p> <p class="ql-block">  学校的主干道旁,高大的大王椰,笔直地列队于湖畔,像尽职的哨兵;葱郁的香樟树,敞开大片的浓荫,像绿色的华盖。雨后的凤凰树下,落英编织了红色的地毯,热烈地鲜艳着;雨后的小路亮亮的一条,这里汪着一滩,那里积着一窝儿,让行色匆匆的人,走出了跳跃的舞步。可能也不全是因为这些积水,许多时候是因为蜗行其间的蜗牛,让行走的人不得不小心避让。雨后的路上及球场上特别多蜗牛,不知道为什么,平时不见的小东西,一到下雨就出现。问了下“度娘”,据说是因为要呼吸新鲜空气和寻找食物,而之所以喜欢爬到水泥路面或墙上,是因为它也与我们人类一样,需要“补钙”。</p> <p class="ql-block">  今天早晨,在学校的灯光球场就发现了许多蜗牛,而且有三只蜗牛的行动轨迹特别有趣。第一只,在奋力地爬向圆圈;第二只,在奋力地爬向圆圈的中心;第三只,则奋力地爬向圆圈以外的世界。看着他们执着地前行,很容易就让我联想到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外边的人想进去,里边的人想出来。说人是矛盾的动物也好,说生命在于“折腾”也罢,人类就是一直在“围城”困境中徘徊——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弃: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的交织纠缠——这一切构成了人生万事。</p><p class="ql-block"> 从词性上来分析,人生的“生”不是名词,其含义也不是生活;人生的“生”应该是动词,是指生成的过程。所以,人生不是“天定”的现成,而是人存在的生成过程,是人生命的敞开过程。任何人在可感知的时空里,都不会在完成某一确定状态后,静止凝固下来,而总是要指向未来,总是要向新的可能开放。生命蕴藏着创造性,饱含着可能性,充满着孕育力,只有在主动的生存方式中,个体才得以走向更为辽远、宽阔的世界。因为,一旦静止,人就会失去生命的活力、张力,会物化甚至腐化——这,就是生命。</p> <p class="ql-block">  哲学家芝诺曾被问及:“谁是你的朋友?”他说:“另一个自我。” 其实,把脚步放慢,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找到另一个自己,就是学会与自己相处。2018年寒假,曾经写过一篇题为《学会与自己独处》的小文,现回味,觉得此文恰可续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