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今年的5月12日既是“国际护士节”,又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是为了缅怀汶川特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也是为了增强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师生的自救、自护能力。</div> <b><br></b><div align="center"><h1><b><font color="#167EFB">一、地震安全教育</font></b></h1></div> 为将演练活动做实做细,学校制定了详细的演练方案,并在演练前进行了详细部署。此次演练各班提前开展防震知识及避险教育,不定时拉响警报开始演练,更真实的让学生学习并练习了应急避震和安全疏散的方法。 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了演练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的培训。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二、地震应急避险</font></b></h1> 9点39分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学生听到警报声后,在上课老师的指挥下立即双手抱头蹲在课桌下或课桌旁进行紧急避险。 随着第一声避险警报声响起,各班教师迅速有序指导学生躲在墙角、坚固的桌子下(生命三角区)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保护头部和眼睛等身体重要部位。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三、地震应急疏散</font></b></h1> 当第二声警报响起,各班老师立即组织孩子们紧急疏散,沿着往常的逃生路线,快速有序地撤离。 演练中老师们密切关注学生安全,到达安全的地点后,清点学生人数,上报人数,整个防震疏散演练开展得紧张而有序。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font color="#167EFB">四、防震演练总结</font></strong></h1> 本次防震演练,从第一声地震警报响起到全体师生全部撤离到安全区域用时较短,整个演练过程,全体师生反应迅速,疏散撤离快速而有序。<br><br>演练结束后,姜同顺副校长对本次演练进行了总结,并对全校师生在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了中肯的评价,强调在地震中逃生自救的重要性。并提出真演练,好演练的本质要素有二:有序和迅速。有序就是有组织有秩序。迅速就是速度要快。事故发生时,时间就是生命,迅速,是建立在有序的基础上的。迅速,靠有序保障;学生的有序是靠老师们的迅速组织。 只有全校学生和教职工熟悉逃生路线,遇到灾害时能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才能确保全体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才能让每一名学生在校内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