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江北(二十三)

夏天

<p class="ql-block">原创作者 夏庆丰(夏天)</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下江北(二十三)</p><p class="ql-block"> 构建新居</p><p class="ql-block"> 七八月份,在沈阳地区,正是雨季,常有连续几天的阴雨,赶上雨水大的年份,会暴发大洪水。这个季节是不适合搞建筑的。而在江北这一带,因距离海洋较远,所以降水较少,也很少有连续降雨的连阴天。因此,在这里,这掛锄后的农闲季节,是这里各家各户建房的最佳时段。</p><p class="ql-block"> 我建房所需的各项材料已基本备齐。我求来我们二队的老木匠杨师傅,给我下料。一般人家盖房都是七道檩,宽一点的九道檩,我这插杆有三十多根,虽然细一点,用十一道檩子,盖三间房还绰绰有余。又从本村老杜家买了二根五米长的大松木梁柁,去木材厂破成板子,做坎框及门窗。我准备盖三间房。这里的三间房,一般都是一头开门,俗称口袋房。这样有两个房间连在一起,中间这个卧室就无冷山,便于保暖。而我设计从中间开门,中间做厨房,两头各有一间卧室。等将来把母亲和继父他们都接过来,分东西两屋住,大家都方便。</p><p class="ql-block"> 我把我的想法和老木匠杨师傅说明白了,杨师傅便开始下料做木工活了。</p><p class="ql-block"> 一切准备就绪,八月下旬的一天,我决定开始动工建房。动工的前一天,先从生产队借了一些打墙用的大檩子,木板,大镐头等工具,又从场院拉了一车麦秸做(扬就)。通过这些准备工作,也是让大家知道一下我明天要动工建房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这也是这里的一种习俗,不成文的惯例。哪家有建房等大型劳动,主人家是不能亲自出面去求人帮忙的,那样会被人认为是人缘太差,不亲自出面找人,恐怕没人主动来帮忙。但是你事先也得想办法让大家知道,互相传递信息,到时候该来的人就都悉数到场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起了床,去做一些准备工作。大姐夫及尚斌大哥,戴良志大姐夫,刘凤阁等也早早就来了。他们都比我明白,需要哪些工具,活应该怎么干,我虽然帮过工,但是还是不太明白一些细节。又过了一会,老木匠杨师傅也来了。杨师傅让刘凤阁和张炳军两人先用米尺,量好尺寸,再按尺码钉桩拉线。</p><p class="ql-block"> 这时,帮工的人们已陆续到场,苗福春三哥任现场指挥,他指挥大家按照放的线先支好两头的木板,摆正两根大檩子,用根粗头细尾的线麻绳绑定。然后安排几个人挖土,又安排六个人在墙上,下边扔土,他们随扔随踩,等扔到和大檩子等高了,就用大镐狠狠地砸实,撒一些麦秸。然后把下面的檩子抬到上面来,继续扔土,踩实,扎实。就这样一层层的抬高,直至到设计的高度为止。他负责指挥。又安排几个年令稍大一些的人去扎秫秸把子。准备上房薄用。大姐夫他们协助木匠安排檩木及门窗框等。整个房场人声嘈杂,分工明确,一片繁忙景象。</p><p class="ql-block"> 我前前后后照料着,有些技术性的问题我也不懂,别人问我,我就和大姐夫他们大家商量,相机处理。</p><p class="ql-block"> 后勤也很重要。我前后数了一数,现场有二十七个人,在大姐家帮忙做饭的还有六七个人,都是邻居家的女主人。还好我二妹小芳来了,后勤工作就交给她了。中午蒸的馒头和花卷,都用大盆装。土豆炖豆腐,嘎嗒白炖粉条,买了点肉,放到菜里,有点浑腥。那时的人都不挑饭菜,吃饱就行。</p><p class="ql-block"> 九点多钟,于队长,潘会计和保管员老齐也来了。于队长现场转了一圈,问老木匠,咋没有房梁呢?杨师傅说他这是中间开房门,不用梁柁了。于队长说还是应该放个梁柁吧!他把我喊过来,跟我说了他的意见。我说没有那个木料,我想用旱坯子砌墙,门上边放个过木就行了。他说还是放个梁柁,再做一个排山,这样房子是个整体,结实耐久。老木匠也说是应该这样的。做一个排山这木材还够用,但缺个梁柁。这时,于队长把老齐喊了过来,对老齐说:“队上那根桦木窖梁不是要换吗?正好给小夏这做梁柁吧!让他给八块钱。再给他整两斗麦子,去六队磨面机那磨点面吧!他分那点口粮小麦可能这一天都不一定够吃,然后就按工分粮价收他钱。别忘了,人家小夏去年从沈阳给我们队里粉房买的两口大锅,我们想给报点差旅费人家都没要,给我们二队这家那家的,没少办事吧!人家一分钱也不挣,图意啥呀!对不对!人家有事,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哪!”老齐连连点头,说:“对!好!我马上就去安排。”</p><p class="ql-block"> 于队长这个人,平时少言寡语,有时候发起火来还挺凶,但是他还是一个这么重情重意的人。真的令我十分感动。</p><p class="ql-block">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一上午,我这三间房子的东西两个大山,前后园墙已全都打完。下午木工便可以架房梁,上排山,安檩子,上房薄等后续活了。</p><p class="ql-block"> 后勤工作也做得特别好。大姐家三间房子,里里外外全是人,三十多人分成四桌,左邻右舍的女主人,都来帮忙,做饭做菜,搬桌子端菜,还从自家拿来盆,碗,桌子等各种器皿,忙得不亦乐乎!有两个我真的都不太熟悉。我悄悄地做了记录!多少年后我想起这些事,常常还是心头发热!我与人家非亲非故,在我有事的时候,这些乡亲们却能主动出手相助,安民的乡亲们,我真的欠你们一份情!</p><p class="ql-block"> 下午第一项程序是上梁。在我们老家,那是需要一个仪式的。需要找“明白人”择个良辰吉日,亲戚朋友要来掛红。主人家要值办酒席,燃放鞭炮庆祝。中间那间房的脊檩正中间贴上一个红纸,红纸上画着一个阴阳鱼图案,下面还要掛一串铜大钱。铜大钱也是有讲究的,那要太平宝通,乾隆宝通等,最忌讳的是道光宝通。</p><p class="ql-block"> 那老木匠在这面念喜歌,小木匠带着斧子上到大梁上边,听着老木匠唱喜歌的节奏,用长绳吊起脊檩,还要尽可能多地把亲友们送的大红被面掛在上面,显示人情厚,贺礼多。在全体亲友们的注视下,随着喜歌的节奏,缓缓升起,直至最高点。小木匠,调正位置,用斧子把这根脊檩固定在相应的位置。这时鞭炮齐鸣,欢声雷动。</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还有姑爷(女婿)走门仪式。姑爷要披红掛彩,端着装满鲫鱼的水盆,穿着主家给买的新鞋,从新房的门中走进新居,寓意是安门大吉,六六大顺,连年有余。</p><p class="ql-block"> 这些传统的仪式今天在我这,基本上都省略了。只是在中间那间的脊檩上贴了一张红纸,房门框上贴了一副对联,那是我自己亲手写的,吉日安门增百福,良辰立木纳千祥。横批是安门大吉。</p><p class="ql-block"> 一切从简,加快进度。上完梁就上檩子,因为没有椽子,所以直接上房薄。秫秸把子已扎完,不到一个小时房薄上完。这时苗福春三哥又开始安排,兵分多路,一伙年轻力壮的小伙们,在房顶上沫黄泥,踩碱土,轧平,再沫一层碱土泥。而下边进屋,打炕,砌锅台。木工安门窗框。这上下,里外齐头并进。到了傍晚,这三间房子大功告成。连屋里屋外,房前屋后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只等这房墙干了,沫层泥,门窗一安,就算彻底峻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