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20多年前的一段记忆,写完以后我怎么有点怀疑自己了

普尔达正

<h3>五一劳动节前几天,我在微信上刷到一个广告,内容是宜宾长宁七洞沟风景区将在节日期间推出门票免费活动。七洞沟三个字一下子勾起我20多年前的一段记忆。我立刻产生了到时候去寻找这段记忆中印象深刻那个场景的想法。</h3></br><h3>                       七个洞与七洞沟</h3></br><h3>其实与我记忆有关的三个字是“七个洞”而不是“七洞沟”。</h3></br><h3>1995年夏,我作为宜宾电视台的记者,受台安排去长宁县采访新闻。</h3></br><h3>我和录像员伍海涛,小车司机张华富一行三人来到了长宁县。这次采访长宁县委宣传部负责对外报道和联络工作的葛XX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帮助。葛XX比我们几个都年长,非常熟悉长宁情况。几天时间里,他带着我们马不停蹄地采访了长宁的几家工厂和几个乡镇。相互熟悉了以后我们都尊敬地叫他葛大哥。</h3></br><h3>我们到县里采访一趟,总是希望拍到一点能送到省台播出的新闻,如果能在中央台播出更好。一天晚上当我盘点已经拍到的新闻时,发现这个希望很渺茫。我问葛大哥还有什么特别一点的新闻线索没有?他回答我说,我已经给你联系好了。我们明天就去古河那边一个山上,那里发现了一处东汉的崖墓,当地人叫“七个洞”,应该是一个比较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但是去那里没有公路,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你们要做好吃苦的准备。</h3></br> ​<h3>那时候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应该说还是比较艰苦的。长宁县才修通了到蜀南竹海的水泥路不久,通往各乡镇的路基本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我们采访用的摄像机也是笨重的两大坨:一坨是摄像机,一坨是录像机,分别都有十多斤重。</h3></br><h3>第二天是个大晴天,我们一行四人先开车到古河镇。镇上说已经通知了村上,让我们等一下来接我们的人。</h3></br><h3>等到九点多钟,村上(村名我已经忘了)派来的人到了,我们带上设备就和他一路出发了。大约走了几十分钟的乡村小路,我们来到了村所在地,在一个房子里休息了一下。 </h3></br><h3>这时正是7月中旬,宜宾的天气已经到了一年最热的时候。我们带着摄像机和录像机走了这一路感觉又热又累。葛大哥对村上的干部说,接下来的路更不好走,你们能不能找一个人帮他们背一下机器。一位30多岁身体健壮的彷佛是姓张的村干部主动说,我来帮他们背吧。接下来的路上,他就一直帮我们背着摄像机。</h3></br><h3>临近中午的太阳越来越晒人,我们在骄阳下爬坡上坎,走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快到十二点时我们接近了目的地,老张说现在我们要往山下走,这下面有些地方是没有路的,你们要小心一点。说完他带头从树林草丛中往山下走,我们紧紧跟在后面。</h3></br><h3>走了一会儿,经过一个岩壁上流下来的小瀑布,我们走到一个小山包上,老张说:到了!</h3></br><h3>顺着他指的方向,我们看见左侧一个巨大的岩石。从一人多高的地方往上,七个大小均匀,开口方正的岩洞并排出现在岩石上。岩洞开口整齐,每个洞口都是层层缩小的三层,一看就是经过人工精心开凿的。葛大哥给我们介绍说,经初步判断这是东汉时期的崖墓,距今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h3></br> ​<h3>我们都很惊讶,经过这么长的时间这些崖墓还保存得如此完好,还能看见一些浮雕花纹图案。在偏僻山中发现这样的古代遗迹确实值得报道。我们调好机器开始拍摄眼睛能看见的一切,葛大哥也拿出自己的照相机拍摄起来,他要对外投稿做图片报道。</h3></br><h3>在大太阳下拍了一阵,我们都感觉热不可耐,葛大哥和小伍干脆脱掉上衣赤膊上阵。外面拍完我们又想拍点洞里的画面,可是要实现这个想法有点困难,因为我们没有带着梯子之类的工具。</h3></br><h3>我们估计了一下,七个洞最低的洞口离地面大概有两米多高,我们选择体重最轻的小伍来完成这个任务。大家一起在周围找了一些石头垫在洞口下,然后两个人站在上面把小伍往上托,等他爬上去了再把摄像机递给他,我们就这样拍到了洞里的画面。</h3></br><h3>等我们把需要的镜头拍够,差不多到中午一点多钟了。葛大哥说我给你们照张相吧,于是他以七个洞为背景给我们采访组照了一张相。照完以后我们又邀请葛大哥和我们合了一个影。</h3></br><h3>回程之前,我问老张山下是哪里?老张说下面是一条小河,他说你们仔细听能听见水流的声音。我静静地听了一下,确实听到一丝丝流水声。老张告诉我们小河的名字,我不久就忘记了。但是在七个洞前老张说,希望你们宣传以后,七个洞能够被更多人知道。要是有一天这里能够开辟成旅游景点就好了。</h3></br><h3>我说我们也希望七个洞有成为旅游景点的那一天。</h3></br> ​<h3>采访回来,我们关于长宁发现七个洞崖墓群的报道很快在本台播出,后来也送到了四川台播出,至于省台是否选送去中央台播出我就不记得了。</h3></br><h3>七个洞的报道过程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从此我就牢牢记住了这个地方。葛大哥给我们照的相片不久也托人带给了我们。可惜我在后来两次搬家之后不知道放到什么地方去了。</h3></br><h3>几年前,听说长宁新开发了一个叫做七洞沟的风景区,我立刻想起了曾经报道过的“七个洞”。我很高兴地猜想七洞沟一定与七个洞有关系,七洞沟风景区里一定有“七个洞”这个风景点。可惜几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去过这个风景区,也无从证实自己的猜想。</h3></br><h3>                      自驾寻找“七个洞”</h3></br><h3>五一节到了,因为疫情的原因我没有出门旅游,安静的在家里呆了两天。</h3></br><h3>五月三日上午,天气很好空气很好,太阳下的青山绿水对人有一种特别的诱惑,我觉得在家憋不住了。我想起了七洞沟的广告,对妻子说我们今天去寻找关于七个洞的记忆,我的提议马上获得了通过。</h3></br><h3>说走就走。考虑到达七洞沟时已经是午饭时间,下楼打包了两碗燃面带上当午餐,我们就驾车出发了。</h3></br> ​<h3>一路上车很少很清静,我们以为疫情之下出来耍的人很少。十一点半我们进入七洞沟景区才发现,景区的车位已经基本停满,售票处也排起长长的队伍。原来有很多人早就来到景区了。<br></br></h3></br><h3>我们向工作人员了解了一下情况,知道了排队的人是在扫码领免费门票和买观光车票,他们坐车是为了尽快到河的上游去漂流或体验高空玻璃桥等项目。而我们是来寻旧迹观新景的,用不着坐车。观光车前执勤的人还告诉我,坐车上去只要十几分钟,步行走上去要走一个多小时。</h3></br><h3>弄清楚情况,我们就往上山步道入口走去。一个守门的老者喊经过的年轻人打开手机。我问他要看什么,老者看了我一眼说:你一看就满65岁了,你免费不用检查。原来他是在检查年轻人扫码关注景区领免费票没有。</h3></br> ​<h3>但是他这句话狠狠地打击了我的自信心。我一直以为自己的外形还可以冒充年轻一点,没有想到在老者的火眼金睛面前直接现出了原形。</h3></br><h3>走上进山步道,一种轻松舒畅愉快的感觉油然而生。步道依山临水掩映在绿竹林中,头顶上的烈日只能透过竹影投下稀稀疏疏的阳光。微风吹来,刚才被太阳晒出的浑身燥热被一扫而光,只剩下竹林中漫步的惬意。</h3></br> ​<h3>12点半左右,我们在路边一个亭子里休息了一会儿,就着美丽的风景顺便把带来的午餐吃了。这一点不浪费时间且经济实惠解决午餐的方式,让我们忍不住一边吃一边为自己点赞。<br></br></h3></br><h3>吃过午餐我们继续向前走了几百米,看见一个小吊桥,吊桥旁边是一段宽阔向上的石梯。根据路上导游图对七个洞位置的提示,我觉得七个洞应该就在上面,我们就沿着石梯登上山去。</h3></br> ​<h3>走完石梯,眼前出现一个平坝,坝子周边有卖吃喝的小摊,坝子尽头高高的岩壁上就是我记忆中的七个洞。</h3></br> ​<h3>我终于站到了27年前来过的地方。</h3></br><h3>环顾四方,我感觉这地形又熟悉又陌生。熟悉者,洞穴依然,小瀑布犹在;陌生者,当年的洞穴和瀑布离地没有那么高。记忆中当年七个洞前也没有这么大的平坝和这看得见小河的石梯。</h3></br><h3>我凭记忆向妻子描述了当年所见,因为眼前的现实与我的述说差别太大,妻听得无法想象,将信将疑。我口说无凭,她也只能姑妄信之了。</h3></br> ​<h3>我知道,这是旅游开发改变了原始地貌,但我为七个洞高兴。就像当年老张希望的那样,它当真成了一个旅游景点。因为旅游开发,它从藏在深山人迹罕至无人知晓,变成了公园里展览的耀眼古迹,2013年还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七个洞让游客参观并了解长宁的历史,也为长宁的旅游事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作用。</h3></br> ​<h3>我在七个洞前驻足参观,寻找旧迹回忆当年,照相留念,深感不虚此行。半小时后我心满意足地带着新的记忆离开了它。</h3></br><h3>                   门票免费的玄机</h3></br><h3>我们走下石梯回到河边的步道继续往前走。现在我知道了,眼前这条小河叫绵溪河,因为旅游开发,从两公里前到经过七个洞这一段现在叫七洞沟,公园借用七个洞的名气,所以这里取名“七洞沟风景区”。</h3></br> ​<h3>这河边步道27年前应该是没有路的地方,不然当年带路的人不会带我们从山上绕远路到七个洞。现在河这边是步道,河对面是汽车路,交通简直方便到了当年不可想象的程度。</h3></br> ​<h3>走出林荫道不久,前面远远的天上,出现了一道横跨绵溪河上空的玻璃桥。走到桥下,公园的游乐项目主体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一百米的高空上不时闪过或快或慢的人影,就像在登天。路基下的河道里一个个橡皮舟上的旅客则在冲浪的刺激下发出阵阵惊叫。</h3></br> ​<h3>只因为一个免门票的设计,这个五一节七洞沟风景区成了意料中的赢家。<br></br></h3></br><h3>我拍的一张景区项目价格表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免门票的原因和底气,因为它是宜宾唯一以各种体验式游乐项目为主的景区。</h3></br> ​<h3>到这里来不去参加游乐项目的人,可能就只有我这样专程来忆旧的老者了。</h3></br><h3>                        记忆的证明</h3></br><h3>从七个洞回来,我发了一条朋友圈,一个多小时后当年一起去采访的小伍给我发来一条留言:哈哈,我还有照片。我赶紧让他把照片传给我,很快他给我传来两张27年前的照片。</h3></br><h3>照片上的场景证明了我的记忆基本上是准确的。照片虽然经过翻拍清晰度降低了,但它对我而言还是非常珍贵的历史影像。我忽然想到何不把这一段经历写下来做成图文,照片也会因此得到保存不会再丢失。</h3></br>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当我写完此文时,我很遗憾地发现怎么也想不起葛大哥的名字了。于是我寄希望于年轻的小伍,并向他核实当年采访经过的一些细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小伍说他也想不起葛大哥的名字了。我只能分析原因可能是我们后来一直叫葛大哥,他的名字自然被我们屏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更加意外的事情是小伍对我们去七个洞的路线的记忆和我完全不同。他说我们是沿着河边的路走了两个小时,带路的人叫刘大雷,我们最后是爬坡走到七个洞面前的。</p><p class="ql-block"><br></p> ​<h3>这个意外让我惊诧不已。我们的记忆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甚至截然相反呢?我们共同经历的是同一个过程,他说出来的事为什么我一点印象也没有,为什么我头脑中的过程自己却觉得是清清楚楚的?</h3></br><h3>我陷入对记忆真伪的判别中,但我却始终得不到正确的答案!</h3></br><h3>我想,我们去七洞沟的过程,如果小伍的记忆是正确的,我前面的回忆就是错误的。如果我的记忆是错误的,那么我就应该重新写过。但要重新写,我又确实找不到从河边进去哪怕一丝丝的印象,所以我根本写不出那个过程。</h3></br><h3>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我该怎么办?</h3></br><h3>最后我觉得小伍比我年轻20来岁,记忆力应该要比我好。到长宁采访那一个星期,我们每天上午下午都在采访中奔波,到晚上感觉筋疲力尽,非常辛苦。在这种情况下,也许有可能我把另一次采访的经历错记到七个洞之行上来了。</h3></br> ​<h3>因为我实在写不出从河边到七个洞的经历,我决定还是把写好的文字发出来。因为即使逗错了膀子,我确信我叙述的内容也是我曾经有过的真实经历。如果有当地人或熟悉七个洞当年情况的人看见,他们可以纠正我的记忆。我就可以确认我记忆的线路是错误的了。</h3></br><h3>写到此处我忽然有几点感悟:不要太相信记忆,养成用笔记录的好习惯很重要;做新闻工作的人很辛苦,要注意不要让辛苦把脑袋搅糊涂;以后读写回忆文章,要更加重视和注意资料的佐证。</h3></br><h3>在我发出此文前,小伍给我回话了:葛大哥的名字叫葛耀伦。</h3></br><h3>葛大哥十几年前退休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借此机会我祝葛大哥健康快乐!更希望他能看见此文并纠正我记忆中的偏差。</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rbmAHxoQMCeyQzhK2BnV7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