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日在外午饭后,回家途经象山公园,看着郁郁葱葱的象鼻山,不禁回想起少年时代常结伴登山玩耍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反正无事,已到山脚,时隔几十年了,再上山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象鼻山没有多高,但是上山的路还是蛮陡的。在半山腰,我看到有个胖小伙,扶着山边的扶手,紧盯着脚下,颤颤抖抖的下山。可能他是有恐高症吧。</p> <p class="ql-block">象鼻山自古是保卫桂林的屏障之一,即便是文化大革命的武斗时期,这里也是一派组织依江镇守的据点。</p> <p class="ql-block">象鼻山上的塔,还是依样立在山顶,旁边多了个灯光工程的灯杆。在塔脚,还有几个美女正在写生。以前在我家大门口都能看到这个塔,老人也常给我们说着塔的传说。现在山上树木成荫,市区到处又都是楼房,在山下很少有地方可以见到塔的真容了。</p> <p class="ql-block">现在即便在距象鼻山几百米正对着象鼻山的文昌桥上,也基本看不到山上的塔了。那个塔可是象鼻山的标志之一,在民间自古也流传着塔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少年时上象鼻山,是用弹弓去打鸟玩,在山上到处钻起去,也没见过什么古人类遗迹。现在才知道,象鼻山顶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居住了。他们以什么为生?山上没有什么土地,居住在山上方便吗?以前的遗迹,可能抗战时都已被清除完了。没人解说,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从山上俯瞰桂林市区,到处都是建筑,隔江相望原算郊区的穿山和塔山,之间和周围也都是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山上以前的战壕还在,这还是抗日战争时遗留的了。</p> <p class="ql-block">不过战壕里已杂草丛生。</p> <p class="ql-block">以前的碉堡已被堵住,当年还有人把它当厕所的。现在山上已有公厕,游人现不会钻进碉堡去方便了。</p> <p class="ql-block">从后山背下山,山的对面就是訾洲公园。以前漓江大桥没建成时,訾洲那边和象鼻山之间还有渡船沟通,方便村民进城。</p> <p class="ql-block">半山腰的象眼洞,早已整修,地面已平整,方便游客行走。在洞口处,有个工作人员告诉我,后山周边在维修,那里出不去公园。从这里下山,还要原路再登山返回。但这里已就要到山脚了,我还是决定去象鼻子再看一下。</p> <p class="ql-block">后山脚岩石上有一些石刻,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不过我觉得这些石刻保护得太差,字迹大多已模糊不清了。</p> <p class="ql-block">象鼻吸水处现在已被拦住不让游人过去,因为石壁太滑,周边水太深。</p> <p class="ql-block">我们初中时,由于没上课,夏天下午我们几个男同学经常来这里跳水玩,然后游到上面浅滩,从那边回家。后来人们把上面那个小洲子整修后叫爱情岛,以前可没有那么浪漫,原来就是个鹅卵石滩。象鼻子山边是深潭,水是深不可测,有着各种恐怖的传说,没有谁敢潜水触过底。</p> <p class="ql-block">走了一圈象鼻子后,了结了怀旧之情,准备打道回府。由于疫情,游客很少,公园的后门没人管是锁住的。而山边通往前门的小路又被拦住不让走,要游客又翻山回去,公园管理还是不够人性化。我只好又上山,从原路返回,结束了时隔多年后的再游象鼻山。</p>